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一生所寻不过爱与自由读后感1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一生所寻不过爱与自由读后感100字

2021-02-23 04:15:29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一生所寻不过爱与自由读后感100字

  《一生所寻不过爱与自由》是一本由李银河著作,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9.80元,页数:28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一生所寻不过爱与自由》读后感(一):感受

  现在24岁,这个暑假里有事儿没事儿就拿起读,以这样年纪和人生阅历纵然是不足的,读这本书时,有些东西也许领悟不到作者的初衷,但无所谓的。获得的一些经验和人生感悟,有些会使自己开阔眼界,有些会反观自己。有些观点或许不是所有人都能同意,但人们找的其实是自己想要的东西么。*************************************

  《一生所寻不过爱与自由》读后感(二):看在波叔面上支持一下

  这本书纯粹是给“王小波遗孀”凑份子(事先声明!)

  这是一本关于“人生感悟”的书,大部分为短文,短文的规模宛若高考作文,水平也差不多,所以提前知会大家一声:想看充满韵律的美文,你就别选这本书。 作为王小波的粉丝,即使对所谓社会学家没有概念,也好想买一本书来看看。一方面是“王小波遗孀”效应,或多或少想要支持一下;另一方面,也是希望能在作品里看到一些王小波的片段。 坦率的说275P,16.5W字,这个容量不算高,配上大幅彩色插图才能称得上“字大行稀”,有点消费王小波余情的嫌疑(如果不是这一层关系,我肯定不会买什么社会学家炖烂的鸡汤)。 从装帧上似乎延续了《爱你就像爱生命》的风格,总是夹着那么几页杏粉色的纸张。读后观感,总体上没有什么令人震撼的观点,也并没有引发什么思想方面的振动,文字优美也谈不上,打五折花了近25元,不太值。 这本书总的来说,围绕着三个主题展开“爱情”、“死亡(衰老)”、“随心所欲”。如李银河自己所说:“这本书是我与自己内心的对话,是我本人内心矛盾、挣扎的记录。”正是因为这一点,很多痛苦都是人所共有的,或许你也可以找到一些答案。

  《一生所寻不过爱与自由》读后感(三):愿你一生温暖纯良

  李银河,1952年生于北京,于1999年被《亚洲周刊》评为中国50位最具影响的人物之一,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研究员、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匹兹堡大学社会学博士。同时,师从于中国社会学奠基人费孝通的她也是中国第一位研究性的女社会学家,自由主义女性主义者。

  第一次听说李银河,是因为她和王小波的书信集《爱你就像爱生命》。王小波在给李银河的情书里写道——

  “你是非常可爱的人,真应该遇到最好的人,我也真希望我就是。”

  “一想到你,我这张丑脸上就泛起微笑。”

  “不管我本人多么平庸,我总觉得对你的爱很美。”

  “我把我整个的灵魂都给你,连同它的怪癖,耍小脾气,忽明忽暗,一千八百种坏毛病。它真讨厌,只有一点好,爱你。”

  “你想知道我对你的爱情是什么吗?就是从心底里喜欢你,觉得你的一举一动都很亲切,不高兴你比喜欢我更喜欢别人。你要是喜欢了别人我会哭,但是我还是喜欢你。”

  那一句句“你好哇,李银河”,是文艺青年才有的甜。

  后来,这位被冠以“先锋女权主义女知识分子”头衔的学者,每每登上热搜,总是伴随着不少风波,甚至毁誉参半,似乎另一个身份已被人淡淡忘却——“王小波遗孀”。有人评价李银河是孤独的战士,她的每一次语出惊人,都在潜移默化的改变当下中国女性的生活:同性恋、***、虐恋、群交、兽交……这些词语紧紧捆绑着李银河,同性恋的人们爱她,***的人们也爱她,但其实她并不是这类人群的代言人。

  而在《一生所寻不过爱与自由》这本质朴而真诚的随笔集里,李银河摒弃了一个社会学家和文化斗士的身份,去省视自己作为一个普通人的内心,直率地表达了她对生命的真实感受和深邃思考。这本书是她远离繁华喧嚣的都市,隐居乡下和海滨,每天独对日月星辰、海浪潮涌、四季轮转所写下的,是她与自己内心的对话,是她内心矛盾、挣扎的记录,也正是因为这一点,才尤其能引起他人的共鸣。——无论怎样,她对爱与自由的追寻从未消褪过,就像书中所说的那样:“自由地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自由地去爱自己喜欢的人,自由地选择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这就是我的人生宣言。”

  愿你一生温暖纯良,不舍爱与自由。

  《一生所寻不过爱与自由》读后感(四):你好啊,李银河

  李银河是一位优雅智慧的女性,她是王小波用尽文字也表达不尽爱意的姑娘,她是值得用生命去爱的女子,她的一生从不缺爱,也不缺自由。 什么是自由?也许身体上的自由并不能代表什么,精神上的自由才更加难得。《一生所寻不过爱与自由》是李银河的散文集,每一篇都简短精悍,透漏出这位知性优雅女性的独立思考与人生智慧。 通读全书最爱李银河有关衰老的看法,我们都是普通人,我们想要靠如今的美容技术让青春永驻,我们羡慕那些没有被岁月留下痕迹的人。可李银河对衰老与死亡的看法都很豁达。 李银河的生死观与我所追求的观念很一致,人间确实很值得留恋,但是没有皱纹的老者是可怕的。对待衰老与死亡要享受这个过程,人一旦变老各种欲望都会减少,当活着别无所求,也就少了很多烦恼。 生活其实很简单,当你对它的要求越来越少,它能够给予你的也就越来越多,也就是所谓的期待越低,那么最后得到的结果也就越好,幸福感自然提升。 时间在每个人身上都会留下痕迹,和最爱的人慢慢变老是一句最浪漫的情话,如果我们不能看见彼此老去的容颜,又要用什么纪念我们在一起的那几年。如果父母身上没有被岁月刻上记号,我们又如何知道他们为了这个家究竟付出了什么呢? 脸上的皱纹从来不是伤痕,反而是勋章,顺其自然的出生,长大,变老,生命短暂才值得珍惜,每个阶段都经历过才能体会人间百态。年轻是很好,但是年老也有它的美好,年老可以让疲惫的自己停下来歇一歇。 我一直期待着退休以后的日子,我希望自己可以有大把的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开一家独属于自己的书店,不计较盈亏,开心时营业,不开心时关门。在小小的书店里看人来人往,如果有人愿意坐下了聊天,我可以收集他们的故事,做一个温柔亲切的老人。 我希望岁月在我身上尽可能多留下一些印记,我希望若干年后,我可以一头银发,一身白衣,不成为任何人,只做自己,不为工作辛劳,不为金钱困扰。不惧死亡,不畏衰老,怀着淡然的心态欣赏每天的日出与日落,不枉此生也不怕离去。 李银河所撰写的文章都是她人生的小小缩影,她的文字是她价值观的直接体现,一本书就能让我们走进李银河的精神世界。羡慕李银河爱与自由可兼得,更羡慕王小波能拥有李银河。 你好,李银河,我只是一个普通的读者,我爱你没有超过生命,但也超过这世间,希望未来我能够成为你。

  《一生所寻不过爱与自由》读后感(五):谁还不是一路寻找爱与自由!

  记得有一句话叫: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 二者皆可抛。当然小孩才做选择,大人则会通过努力都获得试着获得全部,当然选择一下也是可以的,毕竟选择权在自己手里。 最近在读李银河的新书《一生所寻不过爱与自由》,想想也是人生在世,金钱易得但是爱情和自由难寻。伴随着一个人的成长,会对于自己的人生有很多的思考和感悟,以及对爱和自由有更多的了解。 李银河是当代中国极具影响力的知识分子、社会学家。美国匹兹堡大学社会学博士,师从于中国社会学奠基人费孝通。曾被《亚洲周刊》评为中国50位最具影响的人物之一。也是这本《一生所寻不过爱与 自由》的作者。 在读完这本《一生所寻不过爱与自由》后,我有这几点要分享: 1、人活着最重要的是开心喽! 人活着会有很多的欲望,比如希望自己住有房出行有车,或者希望自己的儿女成龙成凤。又或者希望自己在事业上有一定成就。这些都是合理的,但是作为一个人千万不要忘了一点,那就是开心。开心是这个世界上最不需要成本的事,听一个段子会觉得开心,吃一份自己喜欢吃的会觉得开心。或者买一件自己喜欢的衣服也会开心,总之在忙碌的同时千万不要忘记开心。 说到活着,我首先会想到的是时间,记得之前看过一句话大概得意思是时间从水龙头里流出的水里经过,从做作业的本子间经过。社会发展进步快,很多精英和人才辈出,每个人都觉得很焦虑,觉得要赶上步伐,当然适当的焦虑是好的,但是大多数的焦虑可能是无用的,不如静下心细细思考,在重新打算。 2、成功VS失败,享受过程就好! 从小时候我们就会被老师和家长拿来比较,比身高比成绩,和那个成绩全优的别人家的孩子比较,其实人和人在出生时就是不平等的,有人含着金汤匙,有人出生在平凡家里,智力和情商的不同以及人生机遇都会影响自己一生。所以与其一位追求过高的生活,去摘那个树上最高的果子,不如就直接摘下身边就近的果子,说不定吃着更甜。 当然在人的一生中,还要把我们的欲望,欲望是好事坏事还要自己的把握,那欲望当动力就是好事,被欲望掌握冲昏头脑就是坏事。 这本《一生所寻不过爱与自由》里,很喜欢这段话:”归根结底,所有这些眼耳鼻舌身对外部世界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最终还是要回到自身,经历最后一道手续:剔除了所有航脏烦乱的坏的观感,只留下那些美好的观感。做个聪明人,严格把关,严格筛选,非美勿视,非美勿听,非美勿言,非美勿动,安能不时时处处感到生之欢欣?”这本书里还有很多别的深刻的内容,喜欢的可以看一下这本书。

  《一生所寻不过爱与自由》读后感(六):爱情是人一生最幸福的事情

  看样子李银河老师是充分赞同小波这个观点的,从思维里面确实能找到乐趣。人到了退休年龄,李老师的生活方式确实让人感到惬意。

  说说文章,文章观点有很多重复部分,让人感觉像是一万字能写完的东西活生生给复制成了十万字,这让人有种不舒服的感觉。但思维的乐趣总还是要去找的,印象最深的是关于人本身:宏观上我们始终会消失,一切都将没有意义。微观上我们是我们自己本身,我们能去寻找爱,寻找自由。让自己的一生过得足够快乐。观点是否正确,不得而知,兴许几万年后某个时间人们发现了平行宇宙,观点就没了。宏观而言,这个观点让人顿生颓废。毕竟,你我皆是平凡人,李老师仅仅如此,何况平凡的我们,我们甚至可能都不能留下一个存在十年的东西,更不用说茫茫几千万年。无非生下来,用掉空气,吃掉食物,创造一点东西,然后死去,这会让人去思考本我存在的意义。但微观上去思考,又会让人突发快乐,在短暂的人生中,我们能吃、能玩,能去感受爱情,能去敢自己想做的事情。这是多么美好且又充实的一段时光。

  着重的讲讲爱情,毕竟读完之后你发现,这是你存在这个世界上,最值得去做的事情了。爱情是多么快乐的事情啊,有时美好,有时焦心。当你多年不见的对方在今天就要相见之时,你的快乐你的激动夺眶而出。当你和深爱之人马上要分别之时,你的悲伤溢于言表。你无法去控制你的情绪,你的笑脸、你的眼泪,你无法去控制它的产生,这是人发自本心的情感。那是人类自从有了思考之后,几十万几百万年的心脏里跳出的情感,是不受你几十年的大脑控制的,或者说,它早已控制了你的大脑。

  曾经听某老师说:“爱情不是单纯的思想,或者物质。你要区分情爱和性爱谁才更应该称为爱情,答案肯定是唯一的,二者结合才是爱情。光有情爱是白痴行为,性欲是人最初始的欲望,强行去压抑它或者漠视它的存在无异于自欺欺人。光有性爱是不可能长久的,你用欲望去代替思想上的交流,当你某天来回想它本身的意义的时候,才会发现自己是在浪费生命。任何能被称之为爱情的情感,都是情爱和性爱二者的结合。”但我始终认为,无论是中世纪的“骑士爱情”,又或者是古希腊的“柏拉图式爱情”,他们都是爱情本身的模样。爱情从来没有过一个准确的答案,你真心对待的人和那个真心对待你的人所发生的故事,就是爱情本身。每一分每一秒,爱情就产生在你我中间,不会缺席你的人生任何一刻,伴随着你最终老去,死掉。连同你腐烂的皮肉,一同埋入岁月的土壤里,一起消失在历史的长河。带着生前满满的爱意进入长眠,真是人一生最幸福的事情。

  《一生所寻不过爱与自由》读后感(七):《一生所寻不过爱与自由》|生命本无意义,为什么我们还要生活下去?

  人类一直在探索生命的意义,而关于生命的意义,我们始终无法得出一个让所有人满意的答案。 有人认为生命的意义就在于生存本身;有人认为生命的意义就在于享受自己的人生。有人认为生命根本毫无意义,每个人的存在只是偶然出现在这个宇宙中的,如一花一草一样,。 正如《一生所寻不过不过爱与自由》一书中所说:“既然人生只是像幽灵岛一样偶然地出现在汪洋大海之上,完全的无缘无故,过了一段时间,又在海中沉没,消失得无影无踪,那么,怎么可能有任何意义附在生命之上呢?”关于生命的终极意义,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可是如果生命真的没有意义,我们为什么还要生活下去呢?《一生所寻不过爱与自由》这本书给了我们答案。 这本书的作者李银河,是当代中国极具影响力的知识分子、社会学家。美国匹兹堡大学社会学博士,师从于中国社会学奠基人费孝通。曾被《亚洲周刊》评为中国50位最具影响的人物之一。 本书共分为八个章节,分别是:生之欢欣、花开有时、相认瞬间的甜蜜、爱是灵魂之花、人生而自由、倾听心底的声音、接纳自己本来的样子、万物皆备于我。这本书记录了作者内心的矛盾,是她与自己内心的对话,关于生命,关于生活。 作者说:“人生短短几十年,无论伟人还是平凡之人,在宇宙中都显得很渺小,就像一笸箩芝麻当中的一粒芝麻。要以比较舒适快乐的状态度过自己的人生。” 生活在这世界的我们,虽然如此渺小,但是我们也可以活得炽热。虽然对于宇宙而言,我们和一花一草一木并无区别,但我们依旧可以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让自己去感受存在的喜悦和感动。 很多人终其一生都在想生命的意义到底是什么,可是最终得到的答案却是生命是无意义的。这时候,很多人会感到崩溃,怀疑自己为什么还要活着?因为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快乐是短暂的,痛苦却是永恒的。 当你倾尽全力去爱时,却得不到想要的反馈,你是痛苦的;当你以为未来的日子还很长时,却失去了挚爱的亲人,你是痛苦的;当你发现家庭和工作无法两全时,你是痛苦的。 而快乐的事,如风过耳,如白驹过隙,疏忽间就没有了踪影,所以我们总是渴望幸福,总是在追寻幸福,而幸福源自于爱与自由。我们一生所寻的就是爱与自由。 我们不必刻意去追寻或者占有某些东西,就如作者所说:“有时候,并不是占有才能让人生变得美好。只有时时刻刻关注自己成长的人,一生才能称之为美好。” 就算我们的存在对于宇宙来说微不足道,这也并不妨着我们以自己的方式来成长,我们之所以活着,是因为这个世界有我们想要追寻的东西,有我们爱着的人和爱我们的人。 《一生所寻不过爱与自由》这本随笔集,虽然读起来感觉像议论文,不如故事文那样生动有趣,但是里面所讲述的道理却是发人深省的。它让我们去思考如何才能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找到自己心灵的安定处。

  《一生所寻不过爱与自由》读后感(八):书评《一生所寻不过爱与自由》:爱与自由便是人生的意义

  多日来阴雨绵绵的天气,让我的家乡犹如“久旱逢甘霖”。我更是因为喜欢下雨气氛,因此刚刚冒雨去赏玩了一趟不远处的人工湖,因而让我有幸与烟雨蒙蒙的水面相会,瞬间我的心花亦如雨滴点入湖面般荡漾。 我的爱人也在这淅沥的雨声中,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享受雨天带来的惬意——望窗听雨。对于我的一时兴起,他表示支持但不敢苟同。 我想这大概就是爱与自由二者兼得吧! 初次感觉到自己兼得爱与自由,是在读《一生所寻不过爱与自由》时,这本书是曾被《亚洲周刊》评为“中国50位最具影响的人物”之一的李银河女士著作的,本书大多为议论式的小短文。书中有一篇文章为《爱情与自由》,其中作者经过论述给出我们一个结论:当自由的选择爱情和爱情能得到自由时,是人生一大幸事。 因此,我发现这本书是在为“人生”这个大课题解疑答惑。而我们对于复杂而“无意义”的“人生”,又有太多的问题要问,如果由社会学家李银河女士来回答这些问题,那便是荣幸之至! 如何获得自由? 首先我们要了解,人生来就背负着什么样的枷锁才会丧失自由的权利,那便是家庭环境、身体状况和智力状况。 然后来看如何打开这些枷锁获得自由?既然先天的条件无法选择,无法改变,就在那些可以选择的事情上自由选择,或者说选择自由。人不可能选择出生的家庭,但是可以选择自己组建的家庭;人不可以选择自己的身体条件,但是可以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人不可以选择自己的智力条件,但是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去创造幸福与美好。 99%的世人最大的苦恼是什么? 作者说:“是生存必需品未得到满足时感觉到的痛苦,和生存必需品得到满足时感觉到的无聊。”那么怎样才能摆脱这种苦恼呢?那就是独处修行!修炼到能够比较平静地接受这个残酷事实,不要陷入过多的内心烦恼和纠结便可。 人怎样才能得到快乐? 作者说:“如果人能够一生只做自己胜任且愉快的事情,能够只交往给自己带来愉悦感的人,能够克制自己无法宣泄的欲望并将其升华至美好的精神生活之中,他就一定能够得到一个快乐的人生。” 这些都只是作者的结论,如果光看这些结论还不能透彻的明白关于“人生”的问题,那不妨去读一读《一生所寻不过爱与自由》这本书,也许你会更加明白“人生”一二。 从整本书来看,作者在阐述一种心态——平静与满足。太多的世人被纷扰的人生所惑,不知生来能做什么?不知为什么要做?不知做了又如何?其实人,生而为人本就是一大幸事,没有那么多为什么。如果一生能够明白精神上的满足远在物质满足之上,那么,这段人生便是有意义的。 作者一生所寻的爱与自由就是精神上的满足,想必她的人生也会意义非凡。

  《一生所寻不过爱与自由》读后感(九):一生所寻不过爱与自由

  当我看到这个书名时,我就有一种砰然心动的感觉,一种非读不可的冲动,我想也许这就是一种原始的莫名的吸引。我读过杨绛的书,再读李银河的书,犹如刚走过绿林小路突然又要开始爬山,给人两种截然相反的体验,用李先生的话说就是给人一种酣畅淋漓的快感。

  李银河,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研究员,中国第一位研究性的女社会学家,自由主义女性主义者。 师从于中国社会学奠基人费孝通,美国匹兹堡大学社会学博士,是中国50位最具影响的人物之一。刚看到《一生所寻不过爱与自由》我本以为是讲爱情故事的书,然而看完后却是一本让人无法言语的书。书里有爱、有自由、有哲学、有人生、有生死。再回头一想这应该就是李银河老师人生的心路修行的轨迹吧,是在通过哲学的角度来阐述问题的本质。

  李老师说她就爱想人生意义这种事,很抱歉我曾经也想过并为之苦恼过一段时间,但是现在并不想了,或许资质有限想不到哪去就不想了,我这种的在书里就是那十之七八了。书中有个观点应该是当下人所要思考的,当我们让自己精神上升到可以俯瞰这个世间,静静观察,在看向那深邃的无边的宇宙,你就会发现我们是多么的渺小!面对宇宙那是多么的无能为力,就像那地球上的尘埃。当然不是叫我们悲观,而是要我们去理解我们自身的位置。也许有人是高官厚禄,有人是耀眼明星,或者跟我一样一个普通人,在时间空间面前,都不具备存在的意义。所以莎士比亚说过“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个问题”看来牛人都想过这个问题的。所以后面就讲到如何去寻找自身存在的意义即终极问题‘生命的意义’。

  但是最让我心潮澎湃的是里面阐述那爱的问题,你看李老师至今也认为爱是人世间多么美妙的事情。我们都在寻求自己的爱情故事,有的人正在经历罗曼蒂克式的爱,有的人却在享受柏拉图式爱情,还有的人也在持续着中世纪浪漫骑士之爱,那么爱是没有对错的,因为这是生命的激情,是人生命力的体现,这是追求自由的过程。我也突然想到一句白岩松说的话“痛并快乐着“,在这场非理性的激情之中碰撞体现的淋漓尽致。”人生而自由,却无处不在枷锁之中“这是多么深刻的领悟!其实我们远比我们自己想像的要自由,但是又的确有各种各样的事物把我们关在了自己的牢笼中,”你现在有的就是你想要的”这都是我们自己选择的结果总和。每个人都是有自由选择的权利的,我们无法选择我们有什么,但是我们可以选择我们不需要什么。

  李银河老师讲的生命的化境我暂时是无法体会的了,叔本华说过“当我们生存必须品未得到满足时会感到痛苦,在生存必须品满足时有感到无聊,人生就像钟摆一样来回的摆动。”而我需要做的就是“像梭罗一样怀着郑重其事的心情对待自己的生命”,去修行去参悟去超脱。

  生命对宇宙来说有没有意义我不知道,但是我的存在对我在乎和在乎我 的人极具意义,去做让自己愉悦的事认识让自己愉悦的人,一生所寻,不过爱与自由!

  《一生所寻不过爱与自由》读后感(十):和李银河一起寻找“爱与自由”

  生命最好的状态是什么,人生最好的境界最接近什么——也许,哲学家有充满睿智系统的全面阐释,思想家有着电光石火般的警世名言,史学家有着总结性的回顾……我们每个人面对人生,都会做出不同的回答。作为社会学家的李银河,一直在我心中就是一个独一无二的存在,不只是因为她的特立独行,不只是她的女性主义的观点思维,更难能可贵的是敢言人所不敢言、人所不能言。作为亚洲周刊评选出的中国50位最具影响的人物之一,当代中国具影响力的知识分子,李银河总是一个非常鲜明而独特的存在,更是“这一个”的独特存在吸引着众多的粉丝与关注者瞩目的眼光。   

  正如李银河所著《一生所寻不过爱与自由》这个极具倾向性的书名那样,“爱与自由”,正是一种对人生追求的一个总结,一个阶段性的思想拷问,一个生命体的最精粹的升华。这本书时时处处涌动着思想的火花,亦同时透漏出独立精神的可贵,短篇、断章,言简意赅,含蕴无穷;拷问人性、追问生之意义死之大义,精辟入理;思常人之所思,思落天外;想常人之所想,异想天开。李银河的著作,吝啬语言,无说一句无用的废话,正是其思想的思考向度决定的。李银河的作品,作为爱与自由的终极追寻,自始至终充满着饱满的温度,带给我们永久的思考,引领走向广阔的人生和境界。  

  这本书里,李银河摒弃了一个社会学家和文化斗士的身份,而去省视自己作为一个普通人的内心,直率地表达了她对生命的真实感受和深邃思考。中国社会学奠基人费孝通是李银河的老师,美国匹斯堡大学社会学博士,这些头衔不是李银河的光环,更不是其引以为傲的标签,李银河最为引人注目的是其独立的思想、自由的精神,概括起来就是一生所寻的爱与自由,爱与自由在李银河笔下,对生命思考的点点滴滴,对人生价值的层层拷问,对人性的深刻的洞察,也有对庸常生命、凡俗人生的卓尔不群的非凡识见。   

  8个精彩的短章,犹如生命精彩的乐章,弹奏出最为动人心弦的生命合唱。生之欢欣篇章,譬如芝麻人生、学着去死、生命的度数、你有的就是你要的、要不要奋斗到死、彻底的思考、注视生命的流逝,能在常人思考之外,给生命人生注入一种新鲜的血液,重塑一种稳定、有价值观的生命理念,充盈生命的丰沛度。   

  花开有时是第二个篇章。花开花落、占有还是存在、抵御诱惑、什么是哲学……维特根斯坦是个最典型的重存在轻占有的人,捐出去巨额财产,潜心研究哲学,当哲学没什么好研究的时候,回到小学当一名教师,所以临终才有这么一句名言“我度过了美好的一生。”区别于常人,他不是因为占有很多,而是因为他是一个时时关注自己存在的人。李银河同样也是关注自己存在的人,她在“你知道你多有名吗”审视自身,李银河的研究领域在三个方面,家庭、性别与性。当公众关注点在性,因为这个话题,在中国基本属于禁区与死角,作为研究者,其说的每一句话,都是社会的神经备受刺激,此其一;其二,李银河与王小波的爱情故事,这和传统的英雄救美颠倒过来,观念的颠覆;最后,是对名望的双重理解,可谓达摩克利斯之剑。一味追求拔尖是一种幼稚病,可谓正中中国现实的弊病,以生动化的实例,娓娓道来,发人深思。  

  相认瞬间的甜蜜。这一篇章围绕激情展开,激情可谓是个常说常新的话题。;论激情、激情之爱的稀少、激情为什么不可持久、激情是人生中最宝贵的、要激情还是要平静、生命化境、爱是最美好的生存状态、沉浸在爱之中、对内心的好奇、对人充满爱、爱情与自由。李银河式的内心独白,或者对心灵的顿悟,全部出自内心,无拘无束,开放自如,大开大合,正如苏轼所讲“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得不止”,可谓做文章的化境。  

  第四章,爱是灵魂之花。李银河对爱的诠释,可谓精辟,句句打动人心,处处引人入胜!  

  ………………

  更多精彩都在作者看似平凡背后的人生探寻中,更多感悟与共鸣都在静思默想的沉思中!

  虽然是一本书,这本书是她远离繁华喧嚣的都市,隐居乡下和海滨,每日独对日月星辰、海浪潮涌、四季轮转所写下的,是她与自己内心的对话,是她内心矛盾、挣扎的记录。但是篇篇精彩,具有超凡脱俗之功效,更是一本耐人思考寻味的不可多得的人生大书,值得细细品读,从中受益匪浅!无论怎样,她对爱与自由的追寻从未消褪过,正如书中所言:“自由地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自由地去爱自己喜欢的人,自由地选择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这就是我的人生宣言。”

  (此评论首次刊发于文章吧 )

  张勇,男,籍贯河南新野县,211院校硕士研究生毕业,文学评论者。多年教师经历、房地产开发企业、医院、媒体工作经验,现从事企业文化策划、宣传、企业内刊、自媒体矩阵布局,作品多发表于《中华读书报》、《新华书目报》、《文学报》、《江苏作家》、《中国作家网》、《陕西作家网》、《宁夏大学学报》、《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昌吉学院学报》、《科技创业月刊》、《商情》、《东莞日报》、《宝安日报·打工文学》、《宁夏大学校报》、《普州文学》、《安徽文学》、《躬耕》、《六盘山》、《山东商报》、《新消息报》、《香港文艺报》、《永平回族》、《半岛都市报》、《贵阳晚报》等刊物。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