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圆》经典观后感有感
《团圆》是一部由王全安执导,卢燕 / 凌峰 / 徐才根主演的一部剧情 / 家庭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团圆》观后感(一):老
果然还是5分钟的国际版预告片更震撼,特别那个音乐一配。正片里没用那个音乐太可惜了……不过我还是有看哭………那个第一个提问的叨逼叨的观众,其实她的问题很好回答,剧情设定是家闺秀出身说上海话的老太太,你说谁还能演。卢燕几十年在海外,你也不能指望她像徐才根那样演的那么有本土味,难演到这程度已经合格了。况且她的眼神戏还是相当有味道的~
《团圆》观后感(二):团圆
很喜欢王全安片子里那种质朴的感觉,而这部片子有种旧旧的感觉,旧旧的里弄,旧旧的房子,老一代人那段尘封的往事。片子里的长镜头非常多,让我们能清楚地看清楚这些细节,最开始台湾老兵被众人迎接,他的后面只有送他过来的出租车,而心爱的恋人则是一家人的簇拥。到后面吃送别饭下雨了,一家人都进屋躲雨了,唯有台湾老兵一个人站在屋檐下看着。只是,这些感悟体会没有经历过是难以理解的。
《团圆》观后感(三):给我一瓢长江水
2018看的第一部电影,团团圆圆。没有什么特写,导演也没有过分抒情。玉娥和老陆办离婚那几分钟甚至有一丝魔幻。外婆是真美啊,如果外婆不那么美,就牵扯不出这海峡几十年的爱恨情仇了。我老了之后如果也有那么美就好了。看完之后除了外婆的样子,其他演员在我心中都是面目模糊的,基本上没有脸部特写,最后才发现娜娜是莫小棋。给我一瓢长江水,给我一段腊梅香,醉酒的滋味是乡愁的滋味啊
《团圆》观后感(四):成年人该有的把控都有了
因为《戏精的诞生》找到这部电影,想看看原版是如何演绎的。
中国人家的戏份都是在饭桌上升华的,老戏骨的演技很到位,失散40年,该经历的都经历了,没有哭哭啼啼,内敛控制地很好。
只不过凌峰和卢燕岁数差了太多,本想到金士杰,可金士杰年龄更小,总觉得找一位和老太太年龄相仿的会更好。
喜欢卢燕讲的上海话,就像是小时候奶奶讲的,自己听不懂,反倒说奶奶是外国人。
《团圆》观后感(五):月娥这个老逼登
这个老死太太,抛开想表达的想法不说,就单从她想和前任去台湾来讲这月娥就不是啥好货,老陆为了她付出了一辈子,年轻时被批斗,工作时被说成政治有问题,可以说为了这个老娘们一辈子就这么废了。更可气的几十年对她的感情都不如当面跟台湾人快活的一年,这几十年对于她白活啦?几十年里的亲人都是空气?台湾那个如果不是老伴死了估计永远不会想死这个月娥,这个老死太太竟然这么任性。
《团圆》观后感(六):apart together
因为《演员的诞生》选取的表演片段,翟天临的一个让我瞬间泪目的转身,以及这个题材,特意来看的电影。
超级喜欢影片的这个英文名字。
一边是昔日突然分隔两地的恋人,一边是相伴相守了几十年的丈夫。这一次的归来和所谓团圆,本来就是一场尴尬又纠结的重逢。谁都没有错,这本就是一个无法选择的选择。
电影里没有让在台湾的人单身,而是也娶妻了,这总比一直等待,要让我更好接受一点。
最后回台湾时候的分别,让我流泪了。
《团圆》观后感(七):。
凭什么你回来了我就得跟你走,不喜欢刘的自私,就像她女儿说得,台湾的老婆死了才找人家,他想回来带人走就得带人走啊,人家也有家有儿有女的,虽然我也认同他们那个年纪是该为自己活了,但我认为刘太自私。陆说他不懂情不懂爱,我可认为他对玉娥才是真爱,当年他政治一片光明的时候选择了孤儿寡母国民党遗属的她,文革又因为她受了诸多折磨,最后她的初恋要带走她,依然选择放手让她自己选择,这还不是爱是什么?刘说得好听是因为愧疚,说到底还是想的自己
《团圆》观后感(八):一段纠葛,几代人的伤痛。
新婚燕尔的感情往往是最浓烈甜蜜而又幸福的,夹杂爱情亲情和对未来白头偕老长厢厮守的憧憬。此时分开必然终生悔恨念念不忘,如果他们当初没有分开也许会和玉娥老陆一样过着柴米油盐的日子。玉娥的那份爱情在刘燕生走后便长埋心底,她做的两次选择都是合理的不必埋冤,不要过于纠结。结尾处送别,两个苍老的灵魂深处相互牵挂却又不得不目送远去,他们三个的纠葛正如…… 下着大雨 太阳高照 电闪雷鸣 燕生败走 老陆凯旋 玉娥要经历巨变。玉娥是他们的却也又不属于他们,永远是孩子的母亲。
《团圆》观后感(九):团圆
台湾老兵刘燕生到上海,寻找自己失散几十年的妻子乔玉娥和从没见过面的儿子。乔玉娥当年和刘燕生失散三年后,和陆善民组成家庭并生有两个女儿。刘燕生了解到乔玉娥和丈夫情感不好,就希望能带乔玉娥和他一起到台湾生活,并承诺拿出自己一生的积蓄,来补偿乔玉娥的丈夫和这个家庭的子女。但立刻引发这个家庭的剧烈震荡,激烈的争吵使几十年的亲人团聚变成了彼此的再次伤害,直到陆善民脑溢血生命垂危…… 乔玉娥无法抗拒分离的命运再次降临,只好在几十年前相同的上海码头,再次送走自己深爱的刘燕生。
《团圆》观后感(十):那么烂的电影啊,怎么会得奖
对白不给力,没有一句话是能让人记住的;人物设计不给力,每个人物都是直接出场,应对那个老兵,对人物本身没有交代,所以没有让观众有共鸣。
人物之间的互动没有交代,唯一的一场就是老兵拉着女人的手。其他的,刚才看到有人说“同时出戏”,说实话,我是一点都没有入戏。I wonder多少人入戏了,被感动了。
应该说,《团圆》就是柏林好的那一口,小家庭折射大世界,战争的痛苦,而且很多中国的人文,比如要离婚就要先结婚,为了离婚再结婚,这种事情,对于老外来说是很有中国特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