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找呀找呀找便便读后感精选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找呀找呀找便便读后感精选

2021-02-24 03:45:36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找呀找呀找便便读后感精选

  《找呀找呀找便便》是一本由[日]木村太亮 文/图著作,低音•北京联合出版有限公司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2.00元,页数:3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找呀找呀找便便》读后感(一):孩子说“脏话”是学坏了?别急着批评,也许是污言秽语敏感期到了

  我儿子果果四岁多时,开始和“屎尿屁”较上劲了,一言不合就蹦出这样的字眼来,讲着讲着笑话,那些不雅的字眼就硬性植入进来了,唱着唱着歌,就拐到这三个字去了。 为此不知批评教育了多少个回合,对我的说教他一律照单全收,心悦诚服的样子,可一转眼脏话又蹦出来了,我一个凌厉的眼神过去,他顿时小手捂着嘴巴,一副悔悟的表情,可时光切换到下一个场景,什么都没有改变,真快把我气吐血了。 我一向没有说这些不堪言辞的习惯,在家里尤其谨言慎行,只怕给孩子们造成不好影响。可结果,这孩子竟然满嘴这样的粗俗言语,这可如何是好? 正在焦急不堪,看到了一段话,才算放下心来:孩子在3——5岁会进入污言秽语敏感期。在这个时期,一方面孩子们的性别意识开始觉醒,开始关注和生殖器相关的事物,另一方面,他们开始体验到语言的力量,尤其是像这类被认为不雅的污言秽语更能激起大人们强烈的反应,因此孩子们反复想验证这类语言的力量。 那么应该如何应对孩子的污言秽语敏感期呢? 首先,听到孩子们说这些话时,不要过度反应,尽量泰然处之。孩子发现自己的污言秽语没有引起大人特别强烈的反应,自然就会失去兴趣,自然平稳地度过这个时期。 其次,可以让孩子读一些和生殖排泄等相关的书籍,让他们明白这真正是怎么一回事儿,满足他们的好奇心,从而不再对此抱有持续的兴趣。 这方面供孩子阅读的绘本很多,最近我家果果读的绘本《找呀找呀找便便》就非常不错,不仅能满足孩子对便便的好奇心,还能帮他们了解各类动物以及大自然的奥秘。 《找呀找呀找便便》的主线是蜣螂找食物。蜣螂以便便为食,他们把宝宝就直接生在粪球里。这本书讲述了一只蜣螂为了给他的宝宝找到美味的粪球,展开的一系列冒险。 这是一本大开本硬皮精装版的绘本,印刷非常精美,给孩子以美的享受。插图也非常逼真,精确地描绘出了自然界的真实情况以及不同动物的大小对比。虽然长颈鹿只画出了腿,但是我家果果一眼就看出说: 这是长颈鹿的便便。我问:你怎么知道?他说:我看到了,这是长颈鹿的脚。 《找呀找呀找便便》的作者木村太亮是日本绘本作家,插画家,作品主要是以生物、环境为主题的插画和绘本,曾为生活可教科书和小学馆的土建做插图,著有《大家一起来思考!生物多样性和地球环境》等书籍。 内容虽然语句简单,篇幅短小。但是对于不同年龄段和不同知识储备的孩子,却可以读出不同的层次。 一、让孩子了解大自然:自然界中的生物多种多样,形态不同,习性各异。 蜣螂是个小不点儿,斑马用四条长腿奔跑、狮子长着锋利的牙、鸵鸟只有两条腿、豪猪浑身是可怕的尖刺…… 大猩猩的便便是一堆堆的,长颈鹿的便便像炸弹一样掉落下来,犀牛喜欢拉出便便后,再把它踩扁…… 蜣螂在找食物的过程中,遇到了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动物,同样是动物拉的便便,颜色、形态、气味绝无相同。 人也是这样,会遇到许多形形色色的人和事,他们只是和我们不同,并不是不如我们。 二、让孩子觉察自身:你的生活习性和日常习惯,决定着你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斑马喜欢吃绿色的树叶,所以它的便便是绿色的。 狮子的便便透着血腥味,因为它吃了斑马。 鬣狗吃光了斑马的骨头,所以它们拉的便便是雪白色的。 西方有句谚语叫做“人如其食”,一个人吃进去的食物会影响和塑造其身体和头脑,其实影响一个人的,何止吃进去的食物,知识管理专家萧秋水老师曾写道: 你是你读过的所有的书、看过的所有电影、交流过的所有的人、经过的所有事、走过的所有的路。你经历它们,它们也塑造你。 培养每个习惯,做每个选择,都要慎重,因为眼前你习以为常的每件小事,都会在你身上深深刻下烙印。 三、让孩子体会人事:世间的事物都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好坏对错之分。 读过一个故事:一只小鸟被冻僵在地上,一头牛走过,在他身上拉了一泡牛粪,小鸟被裹在热腾腾的牛粪里,很快苏醒过来,它觉得暖和起来,就开始唱歌,附近的一只猫听到牛粪里传出歌声,非常好奇,就把小鸟从牛粪里扒拉出来吃掉了。 评论说:往你身上拉屎的不一定是敌人,把你从牛粪里救出来的,也不一定是朋友。 确实,在我们人类眼里,便便是肮脏不堪的秽物,可是对于蜣螂来说,却是他们延续生命的食物。 其实便便滋养的,又何止蜣螂呀,花草树木、瓜果蔬菜不都需要养料吗?记得小时候,看妈妈把家里的羊粪收集起来,背到田里,用手一把一把施到黄瓜,豆角等蔬菜的根部。我嫌弃地问: “你那样直接用手抓,不脏吗?” 妈妈总是不以为意:“脏什么呀?羊粪最有营养了,放这么一点点,蔬菜长起来可有劲儿了。” 是啊,斑马吃树叶,狮子吃斑马,动物用食物来维持生命,而他们的食物本身也是有生命的,那么便便作为一些昆虫和植物的食物,它也是有生命的吗?这值得父母和孩子一起探究。 吉姆·崔利斯在《朗读手册》中说:“你或许拥有无限的财富,一箱箱的珠宝与一柜柜的黄金。但你永远不会比我富有——我有一位读书给我听的妈妈。” 很多时候,给孩子读一本好书,比起责罚和说教更能解决问题,《找呀找呀找便便》就是这样一本很适合父母读给孩子听的好书。

  《找呀找呀找便便》读后感(二):孩子喜欢屎尿屁?别着急,这本《找呀找呀找便便》来帮你

  娃有一天跟奶奶吃饭,说她在吃“屎”,听起来挺恶心是不是?

  不过我却发现了孩子这个阶段的关注点:屎尿屁。她会观察自己的便便、会想要主动去冲马桶、会聊有关“屎”的话题,因为这时候她开始发现这些东西都是从自己身体里出来的,那么这些东西又会去哪儿呢?

  有一天翻起了这本《找呀找呀找便便》,很惊喜也很意外,恰到好处地满足了娃这个阶段的需求。《找呀找呀找便便》是北京联合出版社出版的童书,作者是日本的木村太亮。你可别小瞧这位作者,木村太亮的作品曾是日本生活课《生活》教科书的插图,他的作品大以生物、环境为主题,还曾出版《大家一起来思考!生物多样性和地球环境》。

  想把一本生物绘本画好,是十分不容易的,毕竟生物和环境这种大话题很枯燥也很专业。大一点的孩子会去看《DK儿童百科》,小一点的孩子可能会看很形象的动物插图,但是像这样把“屎”这个话题聊得这么深入浅出的,除了《噗噗音乐会》,就数这本《找呀找呀找便便》了。

  《噗噗音乐会》的侧重点,是教会孩子自主排便,《找呀找呀找便便》则是告诉我们,我们身体的排泄物,是如何回到大自然的?自然界的奇妙循环是如何实现这一过程的。看完这本绘本,我常常教孩子联想其他绘本里的内容,对知识的融汇贯通也十分有帮助。

  动物们都会吃食物然后排便,动物的喜好也各不相同,有喜欢吃草的、吃肉的、吃残渣的……当然,也就有吃屎的。在木村太亮看来,便便也是孕育生命的胶囊。这里的生命,就是蜣螂。蜣螂,俗称屎克郎,主食就是粪便。但是我第一次知道,蜣螂也是挑粪便的……并不是什么都吃,全书以蜣螂寻找美味粪便为主线,为我们画一张自然生态循环图。

  大猩猩的便便是一堆堆的,它们爱吃植物。猩猩吃植物的声音是“啊呜啊呜”的,拉屎的声音则是“噗噜噗噜”的。

  斑马的便便形状像蚕豆,它们爱吃绿色的树叶,所以便便也是绿色的。这是蜣螂的心头好。斑马拉便便是“啪嗒啪嗒”的。可是斑马很慌张地想离开,为什么呢?这时候就要引导孩子了,因为后面有只大狮子,狮子正在虎视耿耿地盯着斑马,狮子以斑马为食,看见天敌肯定是要跑呀。再联想开来,就是北京联合出版社之前有过一本《动物列车开来了》,里面有一页是斑马列车,列车里的斑马一看到狮子想上车,门都没开就跑了。

  果然,斑马被狮子吃掉了,所以狮子的便便透着血腥味儿。蜣螂不喜欢有血腥味的便便,一方面是作者借着传递出了生命被吃掉的痛惜(还可以借此机会说一说弱肉强食的自然规律),另一方面则是表达蜣螂喜欢吃草食动物的便便。蜣螂被狮子吓得赶紧跑掉了,你看图中蜣螂紧张的样子。

  鬣狗们的食物更特殊,狮子吃掉了斑马的肉,鬣狗吃的则是斑马的骨头。所以它们的便便是雪白色的,蜣螂也不喜欢。这时候可以告诉孩子,因为骨头是白色的,所以拉出的便便就是白色的。肉是红色的,所以狮子的便便也有红色的血丝。

  鸵鸟的便便,是“湿乎乎、软塌塌”的(是不是很形象?有点像拉肚子的样子),因为它们大小便一起拉。蜣螂为了找便便,差点被鸵鸟的尿淹死,驼鸟低着头围着蜣螂,你能感觉到蜣螂心里的恐慌,这些人都围着我做什么?我差点被你们淹死好么?

  长颈鹿的便便,像炸弹一样掉落下来。“啪嗒啪嗒”,很形象的声音。为什么是掉落呢?一方面是因为长颈鹿的大便很硬、像圆球,另一方面是因为长颈鹿个子很高、又站着拉屎,从高空砸下来的便便,自然就很疼了。这时候可以跟孩子说,我们便便的时候要蹲下来,就是为了防止便便粘得到处都是,也怕便便掉落下来的时候撒到别的地方,不文明。

  再看河马的便便,是“噼啪噼啪”四处飞溅。为什么呢?因为它一边吃水草一边甩,自然就到处都是。从图上可以看到,河马的便便也比较软,可能跟它常年栖息在河边又以水草为食有关。

  犀牛的便便,是扁扁的。为什么是扁扁的?因为犀牛拉完以后就把便便踩扁了。“咚咚咚咚”地一个一个踩扁。蜣螂觉得很可惜,还一个个掀起来看下。从图上可以看到,犀牛的便便上有绿色的纤维,这就更加印证了蜣螂喜欢吃草食动物的便便。

  大象的便便,“扑通”一下掉了下来。“扑通扑通”地,好大一团。这种便便,味道很好。图中也一样都是纤维,但是更多的是干草的色泽。蜣螂们开始滚大大的粪球,图中甚至画好了他们滚粪球的路线,还喊来了妻子帮忙,夫妻俩共同协作,把粪球滚进地下做成了宝宝的窝,小蜣螂宝宝就在里面出生,吃着粪球长大,美味的粪球就是它们长大赖以生存的食物。

  《找呀找呀找便便》有个特点,用了很多形象词,“啊呜啊呜”、“噗噜噗噜”、“啪嗒啪嗒”、“噼啪噼啪”,小朋友听着这些词就会很喜欢,形象、生动,画面立呈眼前。同时我们在讲故事的时候,也要注意拓展联想,帮助孩子多思考,才能把绘本读得淋漓尽致,效用最大化。早教班里的绘本课,也就不需要了,因为父母讲的绘本,永远是最好的绘本。

  《找呀找呀找便便》读后感(三):妈妈辛辛苦苦给宝贝3岁以前进行绘本启蒙,需要注意这点不然欲速不达

  宝宝逐渐长大,语言一天比一天丰富,明智的妈妈们买来各种绘本书,开始给宝宝进行绘本启蒙。常常有妈妈问,几岁给孩子开始读绘本比较好。答案是几岁都可以,什么时候都不嫌晚,只要选择适合宝宝年龄的书就可以了。四五岁不算晚,最早半岁就可以给宝贝玩布书了。

  但是妈妈们请注意,给宝贝读绘本,有一个坑请注意避开:那就是类型太过单一。注意,这里说的是类型,不是形式。可能你家里有立体书,翻翻书,拉拉书,地板书,玩具书,发声书各种书,但是不好意思,仔细一看,全都是故事书。

  我发现父母给孩子买绘本非常喜欢买故事书。这可能有几个原因。

第一、孩子初次接触到的绘本是故事类的,妈妈看宝贝很喜欢,就一口气买了一堆故事绘本。 第二、父母认为孩子看不懂故事以外的绘本,或者觉得孩子不会喜欢,所以不买。 第三、妈妈自己喜欢故事类绘本,给宝贝读的时候觉得轻松,比其它类型的绘本简单好读。 第四、市面上大部分绘本都是故事类的。

  除了故事类绘本以外,还有这些类型的绘本:

1、科普类,或者叫知识类绘本,譬如《神奇校车》、《找呀找呀找便便》 2、艺术鉴赏类,譬如《儿童艺术大书》、《把毕加索博物馆带回家》 3、历史类,譬如《彩色连环画中国历史》 4、习惯养成类绘本,譬如《卡由》、《铃木绘本》 5、情绪引导类绘本,譬如《菲菲生气了》 6、游戏类绘本,譬如《I Spy》

  其实孩子读绘本就像认识新朋友一样,他都没见过那么多人,你怎么知道他不喜欢那样的朋友呢?不过这也不怪爸爸妈妈,有的家长自己都没见过那么多绘本种类呢。

  那么光读故事类绘本有什么弊端呢?小孩会比较容易养成文科思维。凡事都通过时间线性逻辑去理解,也就是俗称一根筋。读绘本就像吃饭,要多接触各种类型的绘本,孩子才能营养均衡。尤其是科普类绘本,它的逻辑是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这样来的,对孩子将来物理、化学、生物等科学类学科学习很有帮助。

  除了个别无需训练也理科非常好的孩子以外,大部分孩子在幼年时多接触些科普类绘本,对他们将来学习很有帮助。不过科普类绘本启蒙并不容易,有些绘本编写方式不友好,要么孩子不喜欢看,要么大人读起来费劲。我之前买过一套号称很流行的韩国科普绘本,但是小孩并不买账,只能束之高阁。

  科学类绘本还有一个问题,就是适合低龄启蒙的绘本不多。像《神奇校车》这么有趣的,四岁以下根本看不懂。在此给大家推荐一本特别适合三岁小宝宝启蒙的科学绘本。就是这本《找啊找啊找便便》。

题材吸引

  这本书的题材是科普动物的便便。这个题材非常讨巧,几乎没有孩子会拒绝。也不晓得为啥,人类的幼崽从两周岁开始到七八岁,只要一听到和“屎尿屁”有关的话题都像打了鸡血一样兴奋。“屎尿屁”就像一个看不见的开关,一触碰孩子们就乐得不行,笑个不停。

  《找呀找啊找便便》从名字就可以看出来,一定会大受孩子欢迎。全书以一只屎壳郎的视角,描述了各种动物不同的粪便性状。每次讲到这世界上居然有一种动物是以便便作为食物的,孩子都要笑得前俯后仰,乐不可支。这个时候再引导孩子往下读,就很容易,他甚至会迫不及待地要求家长读下去,一遍往往还不够。

语言简洁易懂,朗朗上口

  科普类读物之所以不易被孩子接受,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描写太过复杂,许多专业术语和名词对低龄宝宝来说非常不友好。爸爸妈妈读起来往往也读得口干舌燥。这是许多科普类绘本不受青睐的主要原因。

  以广受小朋友喜爱的系列绘本《神奇校车》为例,专有名词出现的频率比较高,如果不是有故事的外核小朋友很难听得下去。我记得完整地读完一本神奇校车至少要10-15分钟,真的读得眼冒金星。遇到小朋友喜欢提问的,时间就更长。而且非常考验家长的知识面。我有个朋友说,经常要把这套绘本藏起来,因为加班回来给孩子读睡前故事,非常不希望抽中科普类绘本,读得累死。

  《找呀找呀找便便》非常符合低龄绘本的特点,有不少重复的句式。比如每一页都会出现的“这便便对我来说,一点儿也不好吃。”再比如形容各种便便的形容词,有不少生动有趣的叠词。形容大猩猩拉便便是“噗噜噗噜”的,斑马拉便便是“啪嗒,啪嗒”的,鸵鸟的便便是“湿乎乎,软塌塌”的,豪猪的便便是“硬邦邦”的,犀牛的便便因为被他踩过了,所以是“扁扁的”,而大象拉便便的时候是“扑通扑通”的,屎壳郎推动粪球的时候是“骨碌骨碌”的……

  这些ABB或者ABAB的形容词非常形象,极有画面感,其中还有一些象声词。对于2-3岁左右的宝宝来说,他对叠词是很敏感的。所以会有一些家长刻意用叠词的方式去跟孩子交流,譬如“吃饭饭,睡觉觉”。但是这种生造出来的表达方式不利于孩子的语言学习。《找呀找呀找便便》的语言充满韵律,适合孩子听跟学。这在科学绘本里是非常少见的。

麻雀虽小,逻辑结构俱全

  前面提到过故事类绘本通常以时间线推进,科学类绘本则遵循“是什么”,“为什么”以及“怎么办”的逻辑。这本《找呀找呀找便便》虽然是一本非常简单的初级科普绘本,但它已经具备了简单的科普类绘本逻辑。首先它告诉孩子,各种动物的便便是什么样的,其次它告诉了小读者,为什么屎壳郎不爱吃这种类型的便便,最后它又说明了找到喜爱的粪球之后,屎壳郎要怎么样把它带回家,储藏起来喂养下一代。

  这些足以让《找呀找呀找便便》成为一本成功的科普类入门绘本,它能让孩子们体会到科普读物的简单逻辑线,孩子经过和它的亲密接触,相信一定不会排斥更多的科普类绘本。更难能可贵的是,这本书里蕴含了生命循环的真理:粪便既可以养育屎壳郎的后代,剩下的粪便又能够滋养大地,促使植物生长。万物有灵,生生不息,这就是大自然的秘密。

  最后屎壳郎是大家都知道的名字,书上用的是它们真正的学名——蜣螂,这是一本很正经的科普绘本哟!

  记得给年龄比较小的宝贝做绘本启蒙,注意不要只读故事类绘本,其他还有许多种类的绘本,每一种都能让宝贝语言能力,认知能力,逻辑能力大大提升,尤其不能遗漏的就是科普

  《找呀找呀找便便》读后感(四):引导孩子度过“污言秽语”敏感期,这部科普绘本的方法简直太赞了

  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弗洛伊德,将人的性心理发展分为五个阶段:口欲期(1岁前)、肛欲期(1—3岁)、俄狄浦斯期(3—5岁)、潜伏期(6—12岁)、生殖期(13—18岁)。

  当孩子处于肛欲期时,开始学会控制自己的大小便,并且逐渐从自己的排泄中获得快感。

  当孩子处于俄狄浦斯期时,孩子有了明确的性意识。同时,语言能力会迅速提升,从而逐渐体会到语言的力量。

  如此一来,孩子会把排泄的快感和语言的力量结合起来,于是就出现了满嘴屎尿屁的现象。

  所以,从3岁开始,孩子进入“污言秽语”敏感期。

  如果3—5岁的孩子嘴里时常蹦出“污言秽语”,家长不必太过担忧,更不要严厉批评,否则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不利影响。

  那么,很多家长肯定会提出疑问,有什么好办法让孩子顺利度过“污言秽语”敏感期呢?

  在此,特别推荐木村太亮的科普绘本《找呀找呀找便便》。

  木村太亮是日本绘本作家、插画家,他的作品多以生物、环境为主题的插画和绘本为主,著有《大家一起来思考!生物多样性和地球环境》《找呀找呀找便便》等,其中《找呀找呀找便便》是最受小读者喜欢的作品。

  《找呀找呀找便便》通过蜣螂寻找便便、繁衍后代的有趣过程,让孩子了解便便与生命循环之间的奇妙关系。

  其实,关于此类主题的绘本并不少见,而这部绘本的特别之处,主要在于作者的别具匠心。

科学知识与趣味故事巧妙结合

  对于孩子而言,动物故事往往具有超凡的魔力,很容易引起他们的兴趣。

  《找呀找呀找便便》就是以蜣螂为主角,用拟人化的手法,讲述的动物故事。

  当然,作为一部科普绘本,不仅要讲好故事,更重要的功能是传播科学知识。

  众所周知,孩子对于乏味单调的科学知识往往不感兴趣。

  那么,如何才能轻松有效地把科学知识传授给孩子呢?

  作者巧妙地把科学知识导入到故事中,文字简练,朗朗上口,并且配以轻松易懂的绘画。

  这种知识与故事相结合的方式,迎合了孩子天然的本性和兴趣,让孩子接受起来毫无压力,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故事以蜣螂找便便为主线,描述了大猩猩、斑马、狮子、鬣狗、驼鸟、豪猪、长颈鹿、河马、犀牛、大象10种动物的便便,并解说了各种便便的形状、颜色、味道、成因,目的是向孩子普及动物的生活习性等科学知识。

  比如:

  斑马的便便形状像蚕豆,啪嗒啪嗒拉出来。它们喜欢吃树叶,所以便便是绿色的。

  狮子的便便有血腥味,因为它们吃斑马。

  鬣狗吃斑马的骨头,所以便便是雪白色的。

  大象的便便好大一团,是蜣螂最喜欢的便便。

  书中以动物为例,说明每种动物都要排便,并且吃的食物不同,排的便便就不同。

  孩子学习到这些知识后,就会放下“污言秽语”的执着,坦然地看待屎尿屁这些生理现象了。

生命教育和心理教育相得益彰

  木村太亮说:“动物都要通过食物来维持生命,而这些食物本身也是有生命的。有些动物喜欢吃草和叶子,有些动物喜欢吃其他动物,还有些动物喜欢吃其他动物吃剩的残渣。只要吃东西,动物就要排便。而有些动物就喜欢以这些粪便为食。这样说来,难道便便也有生命吗?为了解释这个问题,我画了这本绘本。可以说,便便是孕育生命的胶囊。以蜣螂为例,蜣螂的幼虫以便便为食,长大后它们就会离开粪球,而剩下的粪球,又会滋养小草和小树,让生命延续下去。”

  显而易见,便便在生命循环中担负着重要的使命,是生物链中很重要的一环。

  所以说,这不仅是针对幼儿的科普教育,也是有关生命的教育。

  书中,蜣螂把大象的便便滚成又大又圆的粪球后,埋进地下,然后在粪球里生下宝宝,新的生命就这样吃着粪球,渐渐长大。故事就这样结束了,然而对孩子的影响却没有结束。

  当孩子通过故事对生命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后,就会更加尊重和热爱生命。与此同时,孩子的心态会相应地发生转变,变得更加积极向上,所以这也是一种心理教育。

  无论是生命教育,还是心理教育,听起来都有点高深莫测。但是作者的高明之处就是化教育于无形,让孩子不仅获得有用的科学知识,还潜移默化地引导孩子度过“污言秽语”敏感期。

审美能力与思维能力共同培养

  木心说:“没有审美力是绝症,再多的知识也解救不了。”

  由此可见,如果一个人缺失审美力是十分可怕的。

  为此,儿童读物在向孩子传授知识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对孩子审美能力的培养。

  众所周知,美术欣赏对于激发孩子的审美兴趣,培养孩子的审美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木村太亮为了对孩子产生良好的审美影响,在绘画方面做到了精益求精。

  包括蜣螂在内,书中共有11种动物依次出场。每一种动物的出场,都是用整张的跨页图来表现,极具视觉冲击力,让孩子过目难忘。

  构图方面,木村太亮做到了既统一又多样。每幅图都是跨页,每幅图中都有蜣螂,但是每种动物的出场方式和数量却不相同,比如:

  三只大猩猩同时出现在画面中,就像快乐的一家三口,但是只画出了它们的背影;

  一只斑马是在奔跑着,而远处的草丛里有一只狮子;

  一只大鸵鸟和五只小鸵鸟同时出现在画面中,但是只画出了大鸵鸟的脖子和脑袋。

  这种既统一又多样的构图方式,使画面富有变化又不零乱。并且,每种动物的形象都生动传神,色彩明快,清新淡雅,不容易使孩子产生审美疲劳。

  这种高品质的绘画,对于培养孩子的审美能力无疑是极为有益的。

  当然,木村太亮在构图方面,除了多样性的考虑之外,还有更深一次的用意,那就是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

  长颈鹿和大象只画出了两条腿,这种只表现局部的绘画方式,如同猜谜游戏,可以激发孩子去探索,去思考,不仅让孩子能获得探索的乐趣,也会让孩子在不断的思考中增强思维能力。

  有人说,教育应该像呼吸一样自然。

  如果所有的教育都像呼吸一样自然,孩子们就是最大的受益者。

  可是,在教育孩子方面,很多家长的做法难免简单粗暴。这是需要警惕的。

  当孩子处于“污言秽语”敏感期时,会经常忍不住说脏话,家长们千万不要采用粗暴的方式。如果实在想不出好办法来引导孩子,那么这部科普绘本《找呀找呀找便便》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