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日之东·月之西读后感锦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日之东·月之西读后感锦集

2021-02-25 02:13:35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日之东·月之西读后感锦集

  《日之东·月之西》是一本由[挪威]彼得•亚柏容森 著 / [挪威]容根•莫伊 著 / [丹著作,果麦文化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68,页数:17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日之东·月之西》精选点评:

  ●一颗星给插画

  ●欧洲的民间故事大同小异,也就在可有可无的细节进行小改动,但剧情走向保持高度一致。Kay Nielsen的插画比故事更为吸引,彩图实在是太美了❤️

  ●插画好过内容,四星给插画

  ●王子(最小的儿子)赢取公主(最小的女儿)芳心;违背誓言/打破禁忌——赎罪之旅;“他们度过了一个愉快的夜晚”;唇—鲜血、肌肤—牛奶;语言,礼仪(原始)禁忌;“金银铜”匣子的抉择,“三段式”情节;人格化的北(…)风、狼、白熊(男人)

  ●先说关键的,这本书的卖点不是“故事”,而是“插画”。前三篇可读性还行;后面基本都是同一个套路:故事切割为重复的三段,内容稍微变形。让我想起了‘金斧子,银斧子和铁斧子’orz。

  ●好久不看童话故事了,偶尔看一下觉得趣味盎然。尼尔森的插图非常漂亮又有个人风格,整本书做的很漂亮,纸张也舒服。民间故事总有些重复,不过总体来说非常有意思。

  ●禁忌房间

  ●全天下的民间故事都一样,穷小子得了魔法神力助力迎娶最小最美的公主,必然会应验的凶兆,凡事都要重复三遍

  ●为了颜值买书系列。插画真美,纸品真精致。

  ●娃读。《没有心的巨人》最好。狼的饿写得入目,“它只能趴在地上,肚皮蹭着路面,一点儿一点儿地往前挪”,它请求王子将马给它吃,“它太饿了,连风都能从肋骨中穿过去,它已经两年没吃过东西了”。没有心的巨人当然是好骗的(因为没有心嘛:),“这屋子里好一股人的鲜血味儿”,公主的解释是“一只喜鹊叼来一根人骨头,扔进了烟囱里。”公主的机智接近狡猾,“我只是想知道,你的心既然不在身体里,那究竟是藏到哪儿去了?”巨人保密三次后只得说:“那是个很远很远的地方,那里有个湖,湖中有个岛,岛上有座教堂,教堂里有口井,井里有只鸭子在游水,鸭子肚子里有一颗蛋,我的心就在那颗蛋里。”这就是“山上有个庙,庙里有个老和尚”。《一千零一夜》里也有类似故事,犹记得有骂野兽可怜公主无耻的,哈哈。民间传说总是有同样的叙事动力机制,迷的。

  《日之东·月之西》读后感(一):了解北欧文化的一个窗口

  故事的风格很突出,几乎千篇一律的三段式反复、王子公主、突出北欧元素的白熊山怪,拟人化的东南西北风,很有特点,给人印象深刻。

  善恶观念有些“奇葩”?故事里刻画的英雄主义有些“另类”,感觉是在弘扬一种“只要为追求自己想要的东西付出努力,即可获得英雄般的结局与回报,无需在意前因后果及人物本身的善恶对错”。

  感觉常有缺乏逻辑的地方,可能是翻译问题,或者缺少背景介绍,也可能是思维方式观念不同。忍不住好奇儿童看到这些故事的评价。

  插画很美,王子公主都是金色长直发或方便面头、拉长的身材,性别区分不明显,意外令人舒适。

  《日之东·月之西》读后感(二):就算是骗人的,也要享受一瞬间的美好

  如果我还是小时候的那个我,还相信那些神话中勇敢的王子,美丽的公主和那些幸福的结局…

  从这个意义上说,《日》依然保持了传统神话/童话故事的精髓:

  1. 善良、诚实、勇敢这些品质会得到回报。贪婪会受到惩罚。

  2. 穷人也有翻身的机会,也可能娶到公主。

  3. 幸福结局的获得往往要经过很多考验,而这些考验往往都是三次。

  4. 公主都是美丽的,温柔的。她们不可能拿起武器保卫自己,即使她们清楚的知道怪物的死穴,她们也要等在那里。比如《蓝山中的三位公主》这个故事,男人不能打败强壮的山怪,于是被关在山中的公主就指导男人喝下大门旁边的药水,马上男人就可以变得强壮。

  不过现在我长大了,所以这些曾经看起来美好的故事,被我读出了另一面。

  1. 在当下社会中,往往诚实善良的人总是吃亏的那个。而贪婪成为了很多人奋斗的动力。

  2. 现在阶级固化越来越明显,穷人想要翻身越来越难。

  3. 三次考验和西方文化追崇数字3有很大关系,自希腊传说的三兄弟(宙斯,波塞冬,哈德斯)开始,很多欧洲民间传说都有三兄弟,三只熊等故事;宗教角度的三位一体;最稳定的三角形,甚至还有文学上常见的三部曲(《神曲》)等。

  4. 在传说中对女性的认识和理解,有一定的时代局限性。

  比如在故事中被掳走的公主们,被关在城堡里,没有力量解救自己。她们帮助怪物纺线、打扫家务,放弃希望等待别人的救赎。这里出现了两个要素:一,社会生存能力不足的女性被幽闭起来;二,女性勤劳的劳作,且缺乏力量,是屋内的“温柔天使”,男性最喜爱的形象。从女性主义观点来看,无疑这是一种对女性的偏见。

  但是也有三个故事,写出了不一样的声音。《挑剔的丈夫》写到夫妻角色互换,让人感受到了一丝平等意识和对丈夫权威性的挑战。而《麟龙王子》真正的写了一个勇敢女性自我解救的故事。《玻璃山的公主》可以说是《灰姑娘》的男性版。

  5. 一些文学传统在各个时期的作品中都得到了继承(包括厌女倾向)。比如在《日之东,月之西》中,女孩和白熊王子一起生活在城堡里,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不难让我们联想到伊甸园中的亚当和夏娃。女孩子由于思念父母想要回家,王子嘱咐她不要听妈妈的话,可是女孩子还是听信了妈妈的话,导致白熊王子的咒语不能被解开,女孩母亲的形象就是那条引诱夏娃的毒蛇。(在书中的另一个故事《白色王国的公主》中,公主甚至被告知,只能听父亲的话,不能听母亲的话,无疑又是对权威父权的歌颂,以及对女性=撒旦形象的公然批判。)于是白熊王子和城堡都消失了,夏娃也就被赶出了伊甸园。这里,不仅母亲代表了邪恶形象,而且最终受到更多惩罚的,也是女性。后来女孩出发去寻找王子,历经劫难终究团聚的故事,又像极了奥德修斯。真是太阳底下无新事啊。

  最后不得不特别提一下本书中的插图。这些插图中的人们,身材纤瘦,表情冷漠。带着北欧的孤寂冷清的气质,非常与众不同。

  我还是会把这些故事告诉孩子,让他单纯的成长,享受成熟的过程。

  《日之东·月之西》读后感(三):故事·童话·寓言

  这是一部北欧民间故事集,《日之东·月之西》,是第一篇故事的名字,它远在地平线之外,真是个充满了奇幻想象的地方。不过更多时候,我觉得书中的很多故事可以称为童话,故事中充斥着美丽的公主(偶有王子)、可怕的山怪,间或有善良而丑陋的巫婆,总是贫寒的主角经过总总奇遇迎娶公主走上人生巅峰。

  本书两位作者都是挪威人,正是北欧神话起源之地。他们通过深入民间走访探问,搜集了许多民间故事,本书15篇故事有14篇来自于他们的整理创作,另一篇《麟龙王子》也是在丹麦流传甚广的传说故事。

  虽然是民间故事,不过我们还是能看出一些北欧神话残存的痕迹,比如金苹果,比如力量腰带,比如麟龙,而住在城堡中的邪恶山怪可以类比北欧神话中的巨人。当然,北欧长期受基督宗教文化影响,这些故事也能明显体现这一点,有一篇故事《少女与教母》更是直接让圣母玛利亚显圣了。

  本书是挪威在丹麦长期统治下赢得半独立地位不久之后成书的,通过民间文学展现的长期延续的口语和习俗,推翻了丹麦文化在挪威文学领域的霸权,为挪威语言文字的发展定型发挥了重要作用。

  做为一部民间故事集,虽然有作者一定程度的润色,但也真实反映了民间的思维方式和思想。民俗文学本就是研究社会和神话的重要材料。

  所以说,文学的用处并非是没有用处,它的用处看不见,但能感受到。

  本书大部分故事梗概大体类似,勇士解救被山怪抓住并关在城堡里公主,却因不听警告而失去一切,最后经过千辛万苦寻回公主。美女与野兽、勇士与公主,永远的童话组合,长久以来令人乐此不疲。

  还有部分故事类似于寓言,如《挑剔的丈夫》,是一个巧妙地换位思考的故事;《自己的孩子最漂亮》,则蕴含了父母之爱。还有一些则充满了童趣,如《三只山羊嘎啦嘎啦》和《多夫勒山上的猫》,简单有趣的情节甚至让可怖的山怪也变得可爱起来。

  纵观全书,许多情节似曾相识,基本是分裂为两个部分,先是获得奇遇,然后是在历险中获得成功。而在故事中,不管是好的还是坏的,预言一般都会兑现,警告一定会被违背,否则大概对不起听众们的期待。

  本书中有两个故事(《少女与教母》《寡妇的儿子》)开篇类似于《蓝胡子》,但结局大不相同。高明的故事不在于不落俗套,而是在俗套中发挥新意。

  而且故事中的真善美明白无误,只要主人公坚持善良就能获得最后的胜利。文学的教化意义在民间故事中得到生动展现。

  本书还有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插画。本书的绘画风格,色彩浓郁,对比强烈,线条尖锐,人与物十分颀长,画面中细节丰富而巧妙,带有浓烈的哥特风格,呈现出阴郁而诡谲的气氛,十分适合奇幻故事。而冰雪和极光相辉映的北欧,本身就像是一个奇幻世界。

  最后多说几句与内容无关的话。本书是精装本,封面精美,用纸也很考究,这大概是为了更好展现插画,但这也让本书的价格虚高。

  做为经常读书、购书的普通读者,可以越来越清晰感觉到书籍越来越不像文字的载体,而是成了单纯的商品。很多时候,决定我们购买一部新书的,不是书籍本身的内容,而是它的推销语和外观。营销在书籍买卖中的作用越来越大。

  这并不是否定书籍营销,只是要提醒一下自己,毕竟对爱读书的人而言,最重要的还是书的内容。

  (日之东·月之西:北欧故事集(East Of The Sun And West Of The Moon:Old Tales From The North)》,作者挪威作家彼得·克利斯登·亚柏容森(Peter Christen Asbjørnsen)、容根·因格布利森·莫伊(Jørgen Engebretsen Moe),插画丹麦插画家凯·尼尔森(Kay R. Nielsen),译者杨蔚,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2019年5月第1版第1次印刷。全书共计10.4万字。)

  2020年3月8日星期日下午

  《日之东·月之西》读后感(四):斩山怪娶公主

  这本故事集有很多西方其他民间故事的影子,单从故事看普普通通,毕竟只是民间故事。喜欢《安吉拉·卡特精怪故事集》的应该会喜欢。插画非常瑰丽,即使只为插画,也值得一读。

  原来北欧故事也和中国民间传说一样,充满了古代劳动人民(男)对娶公主的“朴素”幻想。15个故事中约有一半是讲穷小子经过种种奇遇,斩杀山怪,娶到了最小也最美的那个公主,得到老国王的半个或者整个王国。我很好奇,为什么总是最小的公主最美丽呢?

  《玻璃山上的公主》是性转版灰姑娘,灰小子被两个哥哥欺负,却因为奇遇娶到了玻璃山上的公主。不过不同于在舞会等待选妃的王子,这个故事里公主是被动的,坐在玻璃山上等待解救她的人。甚至,这本书里所有的公主都是被动的,被山怪掳走,然后一直保持如此,为山怪梳头,与山怪躺在一块,或者是被山怪埋在土堆里,一直到有男人来拯救她们,然后嫁给他们。所有故事里,冒险的总是男人,去拯救别人的也是男人,他懒惰也好,没用也好,只要他的故事里有一个公主,那他一定能在各种力量的帮助之下娶得公主。

  看到这个故事的名字,就想起2016年雨果奖最佳短篇Seasons of Glass and Iron(译文可以在@不存在新闻 中找到),其中Iron对应的主角有《日之东》第一个故事《日之东,月之西》的影子,但我不能确定,因为西方的民间故事经常拥有相似的元素。

  easons of Glass and Iron给我提到的“等待王子来迎娶的公主”一个不同的命运和结局:

  (这是一个很奇妙的体验:现在阅读的东西帮助我进一步或者重新去理解以前阅读的东西;以前看过的东西居然在以后还能找到印记。)

  有一位非常漂亮的公主,所有男人看到她都想侵占她,国王想只要她嫁了人就好了,但公主不愿意,公主说,自己坐在玻璃山上,谁爬上玻璃山她就嫁给谁。有一天一个穿着铁鞋子的女人爬上了山,她嫁给了王子变成的熊,恩爱持续了不久,熊就开始打她,白天用熊掌,晚上变成人还要继续伤害她。有次回家看望父母,母亲心疼她身上的伤痕,让她烧掉熊皮。熊就打造了七个铁鞋,说只有她穿破了才原谅她。

  相遇之前,这是常见的西方民间故事中的女人,但这两个女人相遇了,这个相遇改变了她们的命运。

她的美貌难以抗拒,男人们一看见她,各种充满欲望的言语就像钻石和蟾蜍似的冲口而出,完全无法控制。国王很可怜那些男人,于是把女儿拉到一旁,说道:女儿啊,这些人身上中了魔咒,只有一个办法破解:丈夫!只要有了丈夫,他们就不敢对你这么大胆放肆献殷勤了。公主说:好呀,那我们就举办一个宫廷舞会,让这帮男人各自找一个丈夫呗,从此他们就变文明人了。“分明是那些男人粗野无礼,怎么变成你的错了?这事情和你的相貌没有关系!阿米拉,我敢向你保证,就算你的头发像稻草一般凌乱,就算你的容颜像洗碗水那么黯淡无光,那些男人——那些坏男人——也还是这副德行!你想想,山下那帮追求者能看到这么远的山顶吗?他们知道你长什么样子吗?”“你曾经说过,这是你自己的选择。”塔比莎愤愤地说,“可是你不上玻璃山顶的话就要掉进狼窝,这算什么选择呀?”

  民间故事必定会显露出女性话语权的缺失,但有人能意识到,有人意识不到。我庆幸自己是前者,也庆幸已经有作家为她们谱写不同的人生篇章。

  第15个故事最短小。猎人遇到一只沙锥鸟,沙锥鸟哀求他不要杀死自己的孩子。猎人问它的孩子长什么样,沙锥说“森林里最漂亮的那些就是我的孩子。”猎人满载而归,沙锥心痛地说“你为什么还是把我的孩子打死了?”猎人说“怎么回事,我特意挑的最丑的打的呀。”沙锥说“我真是命苦啊!你难道不知道,所有人都觉得自己的孩子是全世界最漂亮的吗?”

  其实有点奇怪,我以为编译者辛苦收集故事,会选那种比较长比较曲折的,没想到这种短小的也能收录进来。

  《日之东·月之西》读后感(五):不告诉国家和作者,你能猜到它们是哪儿的故事吗

  好故事都是从哪里来、怎么来的呢?或许会有人说,作家创作的呗!好吧,这样的例子确实不胜枚举,也算是有一定的道理。那么,除此以外,还有吗?!

  啥?没有。不会吧!

  不相信吗?那就请来吧。让事实说话,比什么都要更有说服力。

  (一)

  还是先来听一个故事吧。

  一头巨大的白熊看上了贫穷农夫家几个孩子中最漂亮的最小的女儿。如果他们同意的话,农夫一家将可以过上富裕的生活,而他们的小女儿将会被白熊带走。

  这样一个条件,几乎没有多少家庭能够拒绝——贫穷的农夫自然也不例外。可是,他们的小女儿不同意。于是接下来劝说女儿同意就成为了最重要的事情。最终,白熊带着它心仪的姑娘走了。

  之后,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呢?假如作者只是写到了这里,而读者可以自自在地接下来继续讲故事——猜一猜,都会有什么样的故事呢?

  要么,就是姑娘实际上心里仍然不情愿,她只是愿意为了家庭而付出牺牲。白熊在听到了姑娘的真心话以后,大度地放姑娘回家,却仍旧让农夫一家继续过着富裕的生活——这样的续写,突出的是白熊的大度量,以及姑娘的舍小利为大利。

  要么,就是姑娘虽然不愿意,却还是愿意为了家庭牺牲自己的个人幸福。而事实上了,白熊只是暂时中了魔法,它是真心实心对姑娘好。最终,凭借它的真心打动了姑娘,姑娘愿意和它一起过日子。最终,姑娘用自己的智慧——她可不仅仅只是漂亮而已——协助白熊战胜了魔法。原来,白熊就是一个英俊的王子。王子和“灰姑娘”的故事,结果当然格外美好——这样的续写,突出的是白熊的真心实意,以及姑娘的智慧与美丽兼具。似乎,这样的过程和结局最能让读者感到欣慰。

  要么,就是姑娘并不愿意,而白熊却一意孤行。它会对姑娘好,却担心她会离开它。所以,白熊会限制姑娘的自由。最终,姑娘凭借自己的智慧,再加上家庭中某个成员——比如她的母亲,或者她的兄弟姐妹——的帮助,她战胜了白熊、获得了自由。这样的续写,似乎也能够让人接受。

  ……

  但作家、学者彼得·亚柏容森和容根·莫伊,他们俩从当地农民、渔民、矿工口中获得的故事的版本,却和上面任何一种故事过程和结局似乎都不太一样。结局确实也是挺美好的,但过程的复杂超出了所有的想象!

  何止是一波三折,简直就是九曲回肠:其间,既有姑娘的难守诺言——因为她所见到的实在是太离奇了,姑娘肯定是又开心又担心,所以她没有坚持到底,还是听了母亲的话,试图要找出真相,看看白熊到底是怎么回事;又有白熊的不满——它是真心对姑娘好,但又知道自己的“缺点,所以,它没有更多地埋怨姑娘的不守信用;更有姑娘的自我救赎,这才是整个故事的高潮,而且是高潮迭起,一波还未平算,一波又来侵袭……

  至于到底是一个干什么样的故事,不妨自己去看盾。不过,更好玩的是,不妨按照这里所说的,自己也先来个续写,看看究竟谁更高明些。

  (二)

  故事,当然是讲给别人听的。好与不好,自己说了不算,大家听了之后那一种自然而然的反应,才是最真实的。或者,在当时别人不觉得有多好,但随着时间的“沉淀”,那些故事独特的光辉却越来越被更多的人真正认识到,是金子总会发光的。

  所以,像《日之东,月之西)故事集中的十五个故事,也需要遵循同样的规则。

  彼得·亚柏容森和容根·莫伊辛辛苦苦把那些来自于当地农民、渔民、矿工口中的故事汇集成册,想要像德国的格林兄弟那样,做一番事业的时候,一盆又一盆冷水浇了下来——许多出版商都认为这些故事十分幼稚、毫无价值,读者们不可能有兴趣。或许在当时,那些出版商觉得自己做的是对的。

  所以,多数人的认为,有时候其实也未必就对。不仅还是要试一试,即使面临一而再、再而三的挫折也不后退;而且,还要相信,会有“伯乐”的!

  事实上果然如此。在经历过无数次碰壁后,首本《挪威民间故事集》最终于1841年得以出版,并很快在挪威乃至整个欧洲文学界引起了热烈反响。德国的格林兄弟称赞说,这是“有史以来最好的民间故事集”。而这些故事也的确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时至今日依然深受各国读者喜爱。

  怎么样,金子就是金子吧,最终会有自己耀眼的光芒来证明一切。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熟悉好听的歌曲不能只是听听就过去了,还要在自己面临同样或者类似的艰难险阻时,自己知道应该怎么去做!

  所以,彼得·亚柏容森和容根·莫伊确实很不容易,他们的坚守是对的。那个出版了他们采集来的故事的出版商,也是有眼光的——至少,出版商把书给弄出来了,并且为更多的人所看到、所读到……

  所以,读《日之东,月之西》,不仅要想着故事本身,也要想着自己,想着那些好听、有趣的故事背后更多的“言外之意”,以期收获更多。

  (三)

  彼得·亚柏容森和容根·莫伊收集那些故事——它们确实是实实在在来自于民间大众的口相传——的时候,只是出于一片充热忱,只是觉得这些故事确实好。所以他们愿意向德国的格林兄弟学习,并且付出前所未有的辛苦。

  他们或许没有想到的是,自己的工作居然还能有更多更大的意义和价值。不仅仅是“抢救”或者说挖掘了一大批优秀的故事,而且由于他们收集的是民间故事,采用的是当地农民、渔民、矿工口耳相传的故事叙述和表达方式。他们或许只是如实记录下来,并简单加以整理。却没有想到更多,他们在做的这个工作,其实意义和价值更大,事关历史脉络、民族认知与语言运用。

  而且,比较幸运的是,他们做这些事情的时候,正好处在了一个恰当的时代。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的确可以事半功倍。也正因为彼得·亚柏容森和容根·莫伊做了这些工作、付出了前所未有的辛勤、努力和汗水,所以,才有了后来更多更大的认同。

  所以,每个人做事情,首先要认认真真去做,不要想得更多,当然更不能胡思乱想——认真做事就足够了。

  (四)

  《日之东,月之西》里,除了十五个精彩故事,当然还不要轻易就“放过”那些插图。看那些插图究竟是怎么画的,究竟在表现哪一个场景;如果熟悉故事背景、时代背景,或许还可以从中看出更多的“道道”来!

  应该说,插画大师凯·尼尔森可不仅仅是在给好故事配图,他还有自己独立的艺术创作观,想要通过似乎是“静止”的画面来表现画里画外更多的元素。能够成为20世纪初书籍插画最高水平的代表,凯·尼尔森功不可没,也自会有所心得。

  事实上,正是因为《日之东,月之西》的巨大轰动效应,帮助《日之东,月之西》,凯·尼尔森得以跻身欧洲插画黄金时代最伟大的画家之列。

  所以,不妨悉心研究一下,看看凯·尼尔森的成功之道都有哪些,然后来一个“拿来主义”,以便最终为己所用、助自己一臂之力。

  (五)

  最后,必须一再提醒的是,一定要控制好自己的好奇心,尽量从每一个故事的字里行间去品味这些故事,而且不妨就像猜谜语一样去猜一猜,作者究竟写的是哪一个国家的故事!

  这样一个以前从来没有想到过的阅读过程,如果有机会实践一番,想必一定会更加丰富、更加有趣吧!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