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新房客》经典影评10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新房客》经典影评1000字

2022-05-13 16:54:49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新房客》经典影评1000字

  《新房客》是一部由Joachim Back执导,文森特·多诺费奥 / 凯文·考利甘 / 莲妮·芭拉班主演的一部短片 / 剧情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新房客》精选点评:

  ●没。。看。。懂。。。

  ●短片中算是比较有剧情感又不落俗套的。

  ●与其怨天尤人,不如翩翩起舞

  ●跳舞吧

  ●好囧~

  ●各类型元素俱全的室内剧,性价比很高的制作

  ●啊哈哈哈哈哈哈太讚了吧這個!!超5星的黑色幽默吖!!結果還真是奧斯卡獲獎作品耶!!生活真美好XDD

  ●结尾字幕真有爱。

  ●这种一环扣一环还蛮有趣的...

  ●XDDD好可爱的黑色幽默

  《新房客》影评(一):2010年第82届奥斯卡最佳真人短片-《新房客》

  (塞尔维亚字机译+听译,不靠谱,望指正,囧)

  这是一个令人沮丧的电影。风格类似《六发子弹的手枪》,就像奥斯卡都青睐不愉快的电影。一对gay couple,一个玻璃眼毒贩,和一位丈夫,他们齐齐挥舞着武器,组成了这部荒唐的黑色小品。闹剧一旦开始,任何事情都令人难以置信,它是有趣也是艰难的。在某些方面它诙谐生动,制作精良,最后以小人物自有的方式结束这场闹剧。生活残酷,除了继续我们还能怎样。

  以下不剧透省略1000字。

  顺便说一下片子里的bug,注意那根香烟,它在一个场景里从长至短又变长,在银幕里反复出现——尽管它是同一根烟。

  附:最佳真人短片提名

  《魔术师之梦》Instead of Abracadabra(提取码:f977a6230e)

  《卡维》Kavi(提取码:f9fb731914)

  《奇迹鱼》Miracle Fish

  《新房客》The New Tenants

  《新房客》影评(二):生死不过鸡毛蒜皮

  短片如一支离弦的箭脱弓迅猛又直指靶心,小小的房间里演绎着生命的大命题,荒诞与戏剧性共同包裹着生死的烟火,生命有头有尾,但头尾不必讲究,之间的滋润才是生命的落脚。 开场对准侧脸和上半正脸的特写快速切换,伴随絮絮叨叨的抱怨,快节奏的影像加上纷杂的语言信息,弗兰克满腔对世界恶意和极端的揣测被大量抛出来,急躁的性格顿时立稳脚跟。与之相对,穿插在快速剪辑和大特写间,时不时用稳重的近景冷静地观察对面的彼得,一身白衣,安静稳重,少言又温柔的性格透过荧幕。桌前桌后,黑衣白衣,互补的性格顺理成章地暗示两人恰到好处锯齿相合的爱情。 透过门框看彼得和弗兰克的谈话,透过门窗看到被拖进房间的尸体,导演有意设置的窥视镜头拉远了观众的距离,间离感使观众成为见证者、目击者,种种身份理论加在观众身上,它是给观众的一个强制性任务。偶然间的抽离影像时不时敲响的警钟,保持着观影的理性,同时也保护着短片本身的荒诞和戏剧效果。 彼得上身白衣下身黑裤,弗兰克上身黑衣下身白裤,彼得简简单单一件短袖,弗兰克穿了外套,戴了围巾和帽子。不仅颜色搭配正好互补,整个衣量一个看起来像在夏天,一个看起来像在冬天,冬夏再次互补。两人互补起来就像是完整了全世界,爱情的圆满和生活的圆满透之而出,正因如此,见证了一番惊险后还能相拥优雅无虑地跳起华尔兹 目睹4具尸体一个个倒下、报复妻子的情人、寻找遗落的海洛因。三条剧情线藏在错综的人物关系里又通过对白挑出筋骨,导演安排在这一间小屋,结束所有人的任务,方法却有效又单一——死亡。 死亡是短片的特殊符号,前段弗兰克的段段抱怨和吐槽拉近了死亡的距离,它似乎不再庄严,不再隆重,它就跟着一个烤串,吃掉也许就意味着死亡的降临。即使如此,弗兰克一边感叹死亡的“平易近人”,又一根一根地抽烟,完全无视着可能面临的喉癌。看似矛盾的人物行为实则天平暗倾,正因为死亡的“平易近人”,弗兰克不再顾虑死亡的前奏,就算戒掉烟,还是会因吃烤串死掉,那我为什么要戒烟呢?对面的彼特厌恶吐出的烟雾,弗兰克依然会做完自己想做的事。生死哲学落化到弗兰克身上,既对死亡表示厌恶和悲观,又不在意未知死亡的到来。直到枪口对准脑袋时,弗兰克捂住了额头,这是他对生命最后的无奈,死亡到达面前时真正的超然实际又虚无缥缈,侥幸活下后不知觉滑过的泪水证明死亡曾有的真实,但那也只是曾经。 舞曲响起,所有的血腥暴力和生命的终结都仿佛被冻结在另一个时空,旁观

  《新房客》影评(三):关我什么事

  论局外人

  死亡总是意料之外的事,就像法国哲学家,存在主义先行者加缪的《局外人》一样。短片《新房客》,导演用了短短十几分钟的时间制造了三起死亡事件,这三起事件来的突然,来的紧凑。死亡对人来说是恐惧的,深沉的,但导演却使死亡看似平淡,而主角弗兰克和彼得就像是局外人一般见证着“死亡”一副与我无关的态度道出了新时代人对“死亡”与“个体”的理解,非常富有哲学意味,这使得《新房客》斩获了奥斯卡最佳真人短片奖。

  首先,新社会人们把人的诞生和死亡看得太过于隆重。生前做的一系列精心的准备;死后更浓重的仪式。完美策划的葬礼、二米一的大棺木、银质镶金的骨灰盒、还有悼念却忘却的人。人死后就是虚无,何不放纵地过好这该死的生活呢?对于死亡,谁也料不到,弗兰克有可能会因为抽烟过度患癌而死,但又如何?他现在还不是活的好好的?所以对于“生存”还是“死亡”,像弗兰克和彼得一样做个局外人就好。世界上除了本我以外,每几秒就有新人出生,每几秒就有旧人离去。除了地球,宇宙还大着呢,这西西弗斯式循环每天都在发生,人类只是这混沌中渺小的一粒沙罢。

  其次,本片的视听配合着剧情居然有着几分黑色幽默,短片前半部分的大量近景和特写搭配着弗兰克的长篇大论有那么几分《猜火车》里屎霸的意思,话痨的形象幽默而深刻。至于彼得,他与弗兰克的关系只能用心理学上的“人物互补”来总结,彼得和弗兰克完全是两个截然不同的人物形象,观众心里肯定纳闷为什么彼得和弗兰克能一起相处甚至同居。这很有可能就是人物性格的互补。彼得在弗兰克身上总会看到自己没有的一面。导演这样的设置好像暗示着局外人性格不一。以小见大。回到视听上,导演也真够懒的,大量的近景和特写,使得短片看起来像是脱口秀,还懒在一点连死人和敲门的机位都一样,以一个窥视的机位拍下这些画面,看似显得重复,但就是这种窥视,使得观众变成了荧幕外的“局外人”。

  最后,想谈谈片尾的舞蹈,这一支舞使得整部在主题上,还是意义上都得以升华。欢快的拍子和乐调冲淡了前面死亡的“血腥味”。想想,为什么导演会设立跳舞这个情节,可是三条人命诶!第一,在剧情上,前面已经说了弗兰克和彼得会办个舞会。第二,在主题上,弗兰克和彼得就是作为局外人看着这三起命案发生,一支舞蹈将两人局外人的寓意形象展示出来,将死亡和个体的哲学扔给观众引起思考。为什么本片能获得奥斯卡,愚以为:本片用简短的时间讲述了一个困扰人类许久和不敢面对的问题,那就是对死亡的看法。

  生存还是死亡,这本就不是一个问题,要么生,要么死。生后会死,死后会生,就这么简单。做一个局外人,在死亡来临之前,抓紧时间做事:电影、书籍、一支舞蹈、抽最好的烟。人生苦短,及时行乐,发现美好的事情,死亡谁也料不到,每天都在上演,说不定下一个就是你我。

  仅个人观点,余不一一。

  《新房客》影评(四):荒诞的世界与生命的新房客

  第八十二届奥斯卡最佳真人短片――《新房客》,用了二十分钟、两条故事线――一明一暗――为我们逐层揭开了潜藏在一栋小公寓里的浪漫、荒诞而又悲情的故事。 影片的情节非常耐人寻味,平时逻辑思维不太严谨的人,要摸清大大小小所有细节,恐怕得二刷三刷了。影片中的主角是一对gay couple(Frank, Peter),刚刚搬进新家的他们,把橱柜中上一家人遗落的面粉借给了老太太(grandma)去烤蛋糕。忽然,家中闯入一位情绪失控的大汉(Jan),懵圈了的主角们刚刚安抚了他,大汉却被第二位闯入者――毒贩(Zelko)一枪放倒。原来面粉是毒品。毒品主人Zelko大发雷霆并枪杀了前来质问的老太太。不料,毒贩又被老太太的孙女(Irene)放倒。最后,Irene因毒品蛋糕而死,而两位可怜的主角则跑到街上跳起了舞来。这是镜头为我们展示的顺序,两个主角既是讲述者,又是局外人,而一个个事件就像糖葫芦,自顾自地在主角的公寓里连成了串儿。影片的线索在对话中大量抛出,最后,我们得以还原出暗藏事件的本来面目。 这之中,有一段不无浪漫的爱情。怒发冲冠地闯入主角房间的Jan,看似虎背熊腰、一身横肉,其实细腻地爱着妻子Irene。从他的口中,我们得知他熟知妻子的喜好和心愿。他曾带着妻子去维也纳参加音乐会,结果因为搞错妻子喜欢的乐队闹出了笑话。然而,我们也得知Irene是个有毒瘾的人,他经常来这间公寓,也就是Peter和Frank的上任房主人这里吸毒,吸上头的Irene甚至会抢着吸猫呕吐出来的毒品。因为无法接受妻子因吸毒而堕落,Jan和Irene最终离婚。老太太不愿看到孙女的幸福被毁,于是才专门安排了这一天,想要重新撮合两人。她从楼下新来的房客那里借来面粉,谁知世事难料,Peter好心借出的面粉竟是毒品。本来想要给孙女做她最爱吃肉桂蛋糕的老太太,无意中毒死了最爱的孙女。与此同时,想要替妻子算账的Jan,也被前来寻回毒品的Zelko击毙。随后,愤怒的老太太也被Zelko杀害。因马虎犯错的Peter和Frank本来也难逃一死,幸好垂死的Irene走下楼来(也许是因为她常在这里吸毒,所以吃了毒蛋糕会条件反射地下楼),一棍子抡死了Zelko。最后的最后,命不久矣的Irene斜躺在沙发上,口里神神叨叨地描述着磕药后产生的幻觉。她的幻觉里有维也纳的宫殿,有玻璃眼的鹿…有着一切纯洁美好的事物。这位堕落的瘾君子,其实还保留着一颗赤子之心。她像一个小女孩般憧憬美,她的内在其实晶莹剔透。只是一切都晚了,Irene能做的就是临死前再和所爱的人们打个招呼。旋即她的生命也消逝了,整间屋子躺满了这件没头没脑的悲剧的受害者。剧情环环相扣,需要观众根据线索自行推理出事情的经过。 如果说情节的精心铺陈是为了展现一个主题,那么影片的主角――Peter和Frank,这场悲剧的局外人――他们的经历就揭示了这个主题。片子一开始,Frank就充分表明了他话唠的人设。他从恐怖袭击侃到了环境污染,没完没了地吐槽这个糟糕的世界。而Peter似乎正好和他相反,他是个友善、平和的无烟主义者,是位追求健康养生的主。他们一个整天悲观厌世,认为这个世界无可救药,总是和缺点死磕;一个追求尽善尽美,认为生活要健康积极,要节制不良欲望。然而,当真正的死亡迫在眉睫、当离奇的闹剧接连上演、当怪异的荒谬突兀横曳时,他们惊讶了、顿悟了、释然了。原来生命是这么的脆弱、死亡是这么的无常、活着是这么大的恩赐。 一个人尽可以死的轰轰烈烈,用长长的仪仗、水晶的棺材、金丝的寿衣,尽可能地制造仪式感,但是死亡就是死亡,死神带走的只有你的灵魂,没有你的黄金。更何况这满屋的枉死者――Jan、Irene、Zelko和grandma――还根本无暇顾及死相。所以,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一息尚存,何妨抽烟饮酒、吟诗作乐? 于是在影片最后,Peter和Frank纵情跳起了舞,舞步间是对生命的热爱,弯腰间是对压迫的不屑,转身间是对苦难的痛斥。他们才刚刚发现生命的美好,于是他们迫不及待地拥抱了生命。那么,银幕前的你呢? 在我看来,导演是用看似荒诞不经的手法,抛出了一个哲学的问题――既对死亡的理解,这恰好总是我们避而不谈的话题。对于这个问题,导演给出了他的解答,当然也需要我们自己进一步的思考。同时,他还发出了诚挚的邀请――既代表生命,邀请你从现在开始庄严郑重地享受它。 死亡之前,大门永远敞开,你要成为新房客吗? 新房客 (2009)7.42009 / 丹麦 美国 / 短片 剧情 / Joachim Back / 文森特·多诺费奥 凯文·考利甘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