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个圣诞故事经典读后感有感
《十二个圣诞故事》是一本由[英] 珍妮特·温特森著作,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58.00元,页数:343,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十二个圣诞故事》精选点评:
●看完作者自传以后非常喜欢,就买了这本书,这本书装帧是如此的美,完全可以不加滤镜拍照片,但是内容就……很普通。围绕圣诞节,有鬼故事,也有温暖的故事,但没有感觉到作者在自传里那样的才气。2019/024
●十二个圣诞故事,用饱含爱意的文字铸就出一棵圣诞树。土壤是遗憾、伤痛以及一切阴暗的东西,却可以化为爱的养料。这顿鸡汤盛宴我吃得很温暖很满足。
●今年最大的收获就是认识了温特森这个作家。天才、敏锐、诚恳,又极具趣味。这本怪诞又温暖的故事集当然不止写给圣诞节、写给新年,也是写给在任何时刻想要重新开始、想要改变的人。“我们是爱上第二次机会的卷土重来的孩子”,“我们不能重写过去,但可以试着重写结局”。
●豆瓣上有人说里面每个故事都充满了悲伤,我觉得万千相反,我觉得大部分故事都很暖心。最喜欢《银蛙》,最后读得泪目了,我甚至把故事复述给了儿子听。每篇故事后的食谱,其实都是关于一个人。珍妮特·温特森一直我比较喜爱的一位作家,却第一次知道她的母亲和她之间还有那样的隔阂。是不是大作家都会有这样一个难以忘却的一生的伤口?
●翻译实在马虎 菜谱离我遥远 故事没有惊艳 还是喜欢看温特森写女人
●都是很好看的圣诞故事,有温情,有童真,有爱情,有恐怖,各取所需
●感谢出版社送了我这本书,书的装帧非常美丽。很有圣诞气息,一个故事配合一个带食谱回忆散文也很有趣。故事比较意识流,穿插着很多历史趣事。很自由的写作方式。如果我对圣诞节和作者的梦境与幻想真的有那么浓厚的兴趣,也许就会再多花点时间把它读完吧。
●温森特的故事太有趣了,太可爱了,古灵精怪不能用来形容书但我很想用这个词来形容她的书
●温馨和阴森的小故事轮番上阵
●这书也太美了吧(没有腰封更美噢),内封的红色是很正的红,有一种天鹅绒的质感简直爱不释手啊。读完了心里都是很温暖的感觉,一个一个的故事有现实有神话还有菜谱[机智],都很疗愈,一下就粉了温特森了。在成长了、迷茫了、受伤了以后依然能够充满爱,写出这样可爱故事的人现实生活中应该也是很有爱的吧。故事内容我就不剧透了,每个都不一样,我觉得最适合在一个温暖的下午或者晚上,看一两个故事,治愈一下自己劳累的身心。PS.里面的菜谱很实在,有烟火气,我觉得做下肯定很好吃啦
《十二个圣诞故事》读后感(一):从圣诞蔓延到春节的暖意
原来想为圣诞节制造仪式感而准备的书,却拖到了春节前夕才读完。不过圣诞节与春节的意义相似,也算是应景了。
圣诞节是制造爱的日子。节日前夕,每个家庭都会储备大量食材,中国人俗称备年货,12道圣诞佳肴和背后的故事,包含了作者对朋友和家人的思念。就像是年夜饭,无论是精心筹备的佳肴,还是普普通通的家常菜,都会别有意义,因为这个特殊的日子,我们相聚,一同创造了故事。
圣诞节是充满魔法的日子。喜欢“银蛙”这个故事,孤儿院的孩子无意中救助了银蛙一族,小青蛙们为表报答,帮他们打败了孤儿院的的大管家,恃强凌弱的锐克太太,开启了美好的生活。我喜欢许多故事中恰到好处的想象力,无论是治愈、悬疑、恐怖,结局总是美好的,这是圣诞的魔力。
圣诞节是治愈的日子。作者和养母温特森太太,由于思想认知上的差别,从小到大矛盾不断。但对已逝去的养母,我感受到的是思念、歉意,还有释怀,就像文末所写——为逝者点亮一支蜡烛,为爱点亮一支蜡烛。
“仪式是一种改变时间的方式。我的意思是,这种方式可以给忙碌生活中永无休止的搅扰按下暂停。”近些年,总觉得年味变得越来越淡了,今天虽是大年初一,于我也没什么不同,中午的家庭聚餐也因为天气以及肺炎病毒而没有出席。我不想再减少新年的仪式感了,过年是围绕着爱的日子,爱是幸福感,而吃东西正是一件幸福的事情,所以人们总是以聚餐的形式庆祝特殊的日子吧,明年的家庭聚餐我定要参加,鼠年农历初一,新年快乐!
《十二个圣诞故事》读后感(二):12个圣诞故事,加起来也没有我经历过的圣诞故事可爱呀。
好啦我知道圣诞节已经过去快一个月了。起初打开这本书完全是为了搭配临时起意的一杯煮红酒,花了两个晚上读完了。
珍妮特女士的脑洞和行文方式有一点可爱,带着天真和幻想的英式幽默。12个故事通篇读完,感觉都没有我经历过的圣诞温馨可爱呀
所以这并不是一篇书评,只是借题发挥的一段有趣回忆~
24岁的那个平安夜跟几个美国朋友突发奇想要去伯利恒圣诞教堂(耶稣诞生之地)迎接圣诞节。在耶路撒冷饱餐之后走了长长的路,穿过隔离墙,在凌晨之前排队挤进圣诞教堂聆听赞歌和祈祷。
过程不赘述,一个夜晚接受了世界各地朝圣者温暖的拥抱的祝福,过于兴奋的我滞留到快天亮才想起要赶紧回耶路撒冷赶作业。
伯利恒在巴勒斯坦。回程需要穿过隔离墙中间戒备森严的安检通道和闸机。那天我忘了带护照,小心翼翼躲在朋友们中间希望蒙混过关不会被边检揪出来责问。
闸机是单行通道,要一个个过。眼看着朋友一个个平顺的过去了。
轮到我了!
心惊胆战却只能故作镇定的我伸手去推闸机。
叮!叮!叮!叮!叮!
头顶警铃大响!闸机被锁死了!信号灯变成危险的红色!边检的军官通过对讲机向我大喊:
不许动!Freeze!
空气都凝固了三秒。
吓到呆若木鸡当场就双手举过了头顶,颤颤巍巍不敢讲话。
对讲机那头却突然换了一个可爱的语调:
Merry Christmas️
是我收到过最浪漫最温柔的圣诞祝福呀。
《十二个圣诞故事》读后感(三):你得自己雪明白,爱是一个谜
停电的时候,我在唐宁书店发现了这本书,让我边看边忍不住流泪的《我要快乐,不必正常》的作者写的。在书店关门前的一个小时,看完了半本。
还是很温暖很美的文字。虽然圣诞已经过去。但在还是才开始的新历新年,农历新年还未开始的时候,阅读这本与新年有关的温情故事短篇小说集,还是很合适的。
一开始的作者按里面,先是娓娓道来一些关于圣诞的传说和小故事,比如为什么会有圣诞日、为什么要有圣诞树、为什么要有圣诞树、为什么要有圣诞礼物,以及为什么要写这本故事。写作与她是快乐,是分享,是说出心里的爱与故事。写出这些故事也是一样,希望读者可以得到一些圣诞的乐趣和感受到一些温暖。
小说集里也比较特别,大概是一个圣诞有关的奇异小故事之后,会有一个私人的充满作者个人感情色彩的食谱。这个食谱是和作者的亲友有关 ,和她的感情有关,并不是只是食谱。食谱里面的量化标准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伴随食物的感情,
小说多是圣诞的奇异故事,有圣诞精灵、有复仇鬼混、有诡异传说、有都市爱情、有冬天童话等等,有些带着灰暗色彩,但更多的是充满人性和温情以及爱。
圣诞的日子,是需要爱和温情的。我们有时走在路上,会感觉灵魂向上飘起,俯视着这条路这个蓝色的地球,像飘满雪的小雪球。我们有时会争吵,有时会爱上一个人之后,却为同一个原因而争吵。有时,我们要自己雪明白,爱是一个谜。这是雪人告诉圣诞节里本不快乐的小孩的,所以是雪明白。爱是一个奇迹,爱会自己回来。可是,你得自己雪明白,一旦说出来,谜会消失。
新的一年,你得自己雪明白,爱是一个谜。它是一个奇迹。
《十二个圣诞故事》读后感(四):4星给开头...
买这本书时,是19年圣诞来临前夕,一直到圣诞过完的现在才终于看完。
不知道是因为文化差异还是已经过了阅读温情童话的年纪,这本书看下来并未太多感触。
我最喜欢的是书的开篇第一章,作者讲述了圣诞的来源及发展。
令我觉得有意思的恰恰是因为,圣诞节这个节日实际上并不因信仰而生,它是商业价值的产物,最后回归信仰,到了如今又重现商业。
圣诞节是耶稣的诞生日,信徒和非信徒都知道这个故事。
事实上,在所有有关文献和现存资料中,只有马太和路加的福音书中写到了耶稣的诞生,两个版本有所不同。但马克与约翰都完全没有提及这个诞生故事。包括在圣经全书中也没有出现12月25日这个日子。
无论是从古罗马的农神节还是英语中的“年历”calander一词中,有意思的是,圣诞节的诞生并不真正因为耶稣,但这个节日便成了属于基督诞生的绝佳日子,因为这便意味着上帝是在教会年历的三月二十五日,也就是报喜节使玛利亚受孕的。这样一来,教会庆祝三月二十一日的春分也不至于显得太具有异教色彩。也令耶稣的诞生和受难构成了完美对称。
人类真的是酷爱富裕任何事物以意义的生物啊。
当然,圣诞节出现了,随即而来被人类所“孵化”的下一个商业产物便是圣诞老人。我知道打破这个事实可能很难令人接受,但归结于基督教文明之前所象征的丰饶之神的专属色——绿色,便是圣诞老人最早期的形象。
至于现在我们所看到的红色圣诞老人,则是来自于1931年,可口可乐公司委托瑞典裔艺术家海顿·珊布的要求,典型的甲方的硬性需求,毕竟可口可乐的主色调便是红色,所以圣诞老人必须是红色。
此后,就有了现在我们所看到的红色圣诞老人。
真的很有意思。从前我们总爱调笑“中国人总是能把所有所有节日都过成情人节”,实际上这就是人类的本质,任何一件事物的出现,它的最终意义都是为了赋予人类更多的仪式感,乃至可能性。
神也好,团聚也罢,如果说一个节日的出现是为了带来更多的相见与欢乐。
那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呀。
《十二个圣诞故事》读后感(五):人间自有温情在---《十二个圣诞故事》
《十二个圣诞故事》讲述了在圣诞节发生的一些故事,包含了亲情与爱情。美好的圣诞节总是与美食、圣诞礼物以及圣诞精灵有关。无论生活有多么糟糕,当圣诞节来临时,在圣诞精灵的帮助下,事情总会变得好起来。圣诞精灵有可能是一个精灵,也有可能是身边的某一个人。
《雪妈妈》故事中,一个可怜的小女孩在圣诞夜没有人陪伴,小女孩的妈妈需要上晚班而无暇顾及她,父亲也离开了她。晚上当她回家的时候,门被锁起来,她无法进入屋子。她在漆黑的冰天雪地里返回到朋友家求助,发现朋友家人全部熄灯睡觉。这时候,雪妈妈复活,她像妈妈一样为这个可怜的孩子打扫屋子里的卫生,陪她一起过圣诞,让这个可怜的小女孩的生活好起来。
如果在情绪低落的时候读到这则故事,内心瞬间变得温暖起来。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故事是《纽约的圣诞节》。故事中的男主人公一直不愿意过节日,即使朋友一直邀请他去参加一些节目,他总是在拒绝别人。这一切来源于他的童年。他的母亲是一个拒绝在美好的日子让自己更开心的人,即使男主人公小时候希望过节日,但是这种情绪总会被母亲生生打断。以至于他长大成人后也会对节日保持冷淡的情绪,同时对他人的反应也极为冷淡。直到后来女主的出现,才使得男主意识到自己的冷漠源于母亲,最终他改变了自己内心冷漠的一面,在他人的帮助下,两人最终在一起。
这则故事旨在表达人们要打开心扉,接纳他人。人的一生总是要学会改变自己,这样生活才会变得更加美好。一味地按照自己固有的生活方式生活,生活总是波澜不惊,不喜欢与人接触,只会让自己的生活陷入一种无穷循环当中。只要一点点的改变,也许生活会变得完全不一样。这则故事给我的启发很大。
《槲寄生新娘》和《萤火桃心》是两个爱情故事。也可以说是两段不太被普罗大众接受的爱情。《槲寄生新娘》中新郎真正想娶的人是他的堂妹,而《萤火桃心》中讲述了两个男人之间刻骨铭心的爱情。这两个爱情故事也是与圣诞节有关。
本书的故事都是有关于圣诞节的美好想象,只是以上四个故事给我的印象比较深刻。故事中的人物在一些人的帮助下,让一些原本不快乐的日子,因为圣诞节而变得美好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