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鹅经典:小黑书 第一辑读后感摘抄
《企鹅经典:小黑书 第一辑》是一本由[意] 薄伽丘 / [美] 埃德加·爱伦·坡 / [俄] 安东·著作,中信出版集团出版的套盒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49.00,页数:2018-1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企鹅经典:小黑书 第一辑》精选点评:
●只读了吉田兼好的《樱花树下的清酒》一册。感谢知書Club小站赠书。小黑书十分便携,出门揣在大衣口袋就走,上班摸鱼利器(划掉)。刚拿到时有点担心读不来,翻下去便晓得是多虑。言词间满是古韵,杂感、说理、评论、记录…内容丰富,某几则小故事读来甚是亲切,想起了儿时读典故的感觉,和中国古代先人相关的部分更有一种别样的趣味。读完顺手搜了一下,原来节选自《徒然草》,加入购书单了。
●吉田兼好
●短篇合集,观感不一。福楼拜那篇最好。芥川龙之介的“人生组画”激发了写作灵感。爱伦.坡的篇章乏味。布莱克的诗歌则传来魔鬼的声音。里尔克的训诫高中时早已领教。吉田兼好的品行催生羡慕与敬仰。托尔斯泰的短篇有一千零一夜的感觉。薄伽丘的十日谈残存了许多过时的观念。其余尚有两位作家寄居在阿余家,待见面,留了念想,也挺好。
●内容没的说,都是经典;包装也十分小巧,随身携带方便,适合在途中阅读。只是双语版对我这种不学英语的人来说,用处不大,总的来说还是很适合阅读收藏的!
●有钱人买来,我死皮赖脸蹭着读
●选篇和翻译都很lèsè……
●小黑书,大家经典,名家名译。拿着冯至译本的给一个青年诗人的十封信,纸张都泛着年代的香气。这套书重现的经典,远远不止于十个外国名家,如托尔斯泰、契诃夫,更有名译者冯至、草婴、马爱农等各位翻译家浇筑真情的一字一句。烦扰的时光,需要它们降噪。颜值一百二十分,年轻态的经典,才会永不褪色。
●艹!必须五星。梦寐以求的口袋本,通行利器。另问如何提高阅读人数?答屏蔽地铁手机信号。这套书就是为此而生的!说正经的,这套书就是那种超级自助餐厅,花一份钱吃遍满汉全席的感觉
●事实证明,是不可以削足适履的!
●一句话概括吧:始于颜值,忠于才华,因为外形好看才买,却被内容吸引住,良心套装了。
《企鹅经典:小黑书 第一辑》读后感(一):评《耐心的格里塞尔达》
我不知道编者是以怎样的价值观和导向性来选择这篇故事的。假若编者赞同此故事的底层逻辑,简直其心可诛。如果说薄伽丘写作时有它必然的时代局限性的话,那编者无非是沉疴泛起的故纸堆里附着的迫害女性的刽子手了。它所颂扬的观念无非是,丁璇的落后女德观,什么男人是女人的天啦,女人天生应该逆来顺受啦等等这样陈词滥调的毒药,编者年旧的陈腐观念和其故事里男主人公自私鸡贼多疑一样显露无疑。它对女性的戕害以崇高的道德的名义,以人性的光辉的名义,着实令人作呕。
如果这叫拍案叫绝,这样的隐忍值得赞扬的话,那你们对千百年来女性的痛苦都视而不见,所依据的评论标准无非是作为一个物品或者努力对男权社会有无用处,至于她作为一个活生生的人,和你们一样的人的悲伤和泪水都是被忽略的。这篇故事虽大幅的段落描绘了女人内心的挣扎和痛苦,实际上却对此毫无同情同理之心,不过是歌功颂德的手段罢了。
《企鹅经典:小黑书 第一辑》读后感(二):小黑书ⅰ一些想法
第一卷记录:我大概明白为什么薄伽丘的东西会被列为禁书了……那样开放在现在发表估计也有被禁的可能性。
第二卷记录:三个小故事都是爱伦坡的恐怖小说。不得不说我是彻底被第二个吓了一跳……就像是在看上个世纪的黑白恐怖片的感觉,没有来由地瘆人。
第三卷记录:吻是一个很可爱的故事。误会造成没来由的开始,然后就是一段莫名的坚持与赌气的告别。小小的跳跃的,有点像孩子看见阳光下飞扬的粉尘那样的感觉。
第四卷记录:地是无穷无尽的……欲望也是无穷无尽的。没有顶点的,只有一截一截小小的点,前面依然是无限延伸的。一个人需要那么多的土地吗?
第五卷记录:很普通的一生……很普通的感情。某种感情一直在延伸,从主人家的孩子到亲戚的孩子到一只鹦鹉,某种东西也一直在延伸,就像是一张中间有着明显的一道黑线的纸,被涂抹上新的色彩。
第六卷记录:
《企鹅经典:小黑书 第一辑》读后感(三):口袋中的经典
一听到“经典书籍”,你脑海里或许首先想到的是厚重、大块头、长篇、看不完等等。一旦买到一部经典著作,难免会有压力。一开始是兴致勃勃地下单,满怀希望地阅读,后面发现读不完,或者读不下去,不知道怎么办,只好敬畏地放在书桌上。他就像是你认识的一位智者,让你望而却步,满怀愧疚,不敢轻易与之交谈。
但这一套企鹅出版的小黑书不一样,它摘取世界名著的部分,手掌大小,随处可放。假如您在我的生活中,会看见我在看着学生实习时候看着,在陪侄女玩耍时看着,躺在床上实在无聊地看着。而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就是随时抓起来一看,都能让你迅速沉浸其中,看完引人思考,比如其中的给青年的十封信,比如罗生门的故事,比如一个人到底需要多少土地等等,让你不自觉地反思生活中自己的所作所为,观察身边人的言行举止,在深夜时分看着故事人物,想起真实生活中的人,发出一声感叹,“啊,就是那样子”,从而似乎更了解了人本身。从而让你产生了想阅读整本经典名著的欲望。
结论,一套方便阅读的口袋经典,贴心,好看。
《企鹅经典:小黑书 第一辑》读后感(四):阅读流水账|企鹅经典·小黑书 第一辑
°01 贝尔科洛蕾夫人与神父
薄伽丘
节选自《十日谈》
截取《十日谈》中的四个故事,初看有丝《知音》的感觉。
怪谈、夫妻、偷情……净是这些人民群众千百年来喜闻乐见的元素,打开如今的八点档电视剧也不外乎于此。
这些故事今天看来没什么,但我直觉并不简单,百度一搜薄伽丘,好的这是《十日谈》里的故事啊,文盲如我也是听说过这本书,再一细看“欧洲文学史第一部现实主义巨作”,好的祖师爷您好,祖师爷再见。
这几个故事让我最欣赏的是里卡尔多的妻子巴尔托洛梅娅,这个姑娘为了两情相悦的性福生活,毅然决然放弃了和法官的稳定世俗婚姻,转向做了海盗的夫人,勇气可嘉,魄力十足。
最让我生气的就是那个耐心的格里塞尔达,神他妈“耐心的”!都被瓜尔蒂耶里侯爵欺负成那个样子了还深爱着他……还差点让老公取了自己女儿!这哪里是“高尚的灵魂也会降临到穷人家里”,这是人善人傻被人欺呀!
意难平。计划把《十日谈》都读完,14世纪的人和如今的人们并没有什么不同,情色爱欲,富贵猎奇,这就是故事。
知道为什么有些仁兄说小黑书是削足适履了,确有此感,点赞之余双手双脚赞同。但反过来看,对于我等文盲而言,不失为一种导读。这种体量,真的让阅读变得没有难度,上手容易些。
to be continued.
《企鹅经典:小黑书 第一辑》读后感(五):022《企鹅经典:小黑书》(第一辑)
2.27-3.30(400min)
凡是将来有一天许多能或能实现的事,现在寂寞的人已经可以起始准备了,用他比较确切的双手来建造。亲爱的先生,所以你要更爱你的寂寞,负担那它以悠扬的怨诉给你引来的痛苦。你说,你身边的都同你疏远了,其实这就是你周围扩大的开始。如果你的亲近都离远了,那么你的旷远已经在星空下开展得很广大;你要为你的成长欢喜,可是向那里你不能带进来一个人,要好好对待那些落在后边的人,在他们面前你要稳定自若,不要用你的怀疑苦恼他们,也不要用你的信心或欢悦惊吓他们,这是他们所不能了解的。同他们寻找一种简单而诚挚的谐和,这种谐和,任凭你自己将来怎么转变,都无须更改;要爱惜他们那种生疏方式的生活,要谅解那些进入老境的人;他们对于你i所信任的孤独是畏惧的。要避免去给那在父母与子女间常演出的戏剧增加材料;这要费去许多子女的力,消蚀许多父母的爱,纵使他们的爱不了解我们;究竟是在爱着、温暖着我们。不要向他们问计,也不要计较了解;但要相信那种为你保存下来像是一份遗产似的爱,你要相信在这爱中自有力量存在,自有一种幸福,无须脱离这个幸福才能扩大你的世界。——《给一个青年诗人的十封信》里尔克小黑书确实是通勤利器,快半年前就买来了第一辑,直到最近因为频繁出门才想着把它带上,出一趟门差不多就可以看完一到两本,这个尺寸我很满意。
这种尺寸的限制使得各名家的内容也不会放上多么长的长篇,所以于我而言这像是了解这些作家的一个小小的窗口,这倒也不失为一个有效率的筛选方法。
十本里面印象比较深刻的有契诃夫的《醋栗》,平凡幸福生活下的真相;列夫·托尔斯泰的《一个人需要许多土地吗?》,人类贪婪的本质在这个极短的短篇里被表现得淋漓尽致,大家不愧是大家;芥川龙之介的《傻子的一生》,“人生还不如波德莱尔的一行诗”;吉田兼好的《樱花树下的清酒》,翻译真美啊,随笔读来也非常有趣,很多地方都让我不住点头;印象最为深刻的是里尔克的《给一个青年诗人的十封信》,或许是我也正处青年的原因吧,好多疑惑都得到解答,“你说,你身边的都同你疏远了,其实这就是你周围扩大的开始。”原来这话是里尔克说得呀。
这个封面设计也真的很经典了。
LH
2019.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