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缮写室经典读后感有感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缮写室经典读后感有感

2021-03-08 00:00:38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缮写室经典读后感有感

  《缮写室》是一本由包慧怡著作,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2018-8图书,本书定价:59,页数:,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缮写室》精选点评:

  ●翻译腔太重了。

  ●这种掉书袋撑起来的文章,别说,还挺好玩。知识如何讲的好,那就是趣味。好像这种文章写得好的,都出自上海文化圈吧?

  ●2018已读67。每当读完这类才气逼人的书籍之后都会感叹评论是多余的。作者时而如《新视线》杂志一般,钻入中世纪、文艺复兴视觉艺术的阴暗小角落(古地图、手抄本、肖像画)扒梳历史细节、展现精神基底;时而如比较宗教学家一般旁征博引各个文明传统的关键元素,将文学文本的解读推向全新境界;时而突破想象与现实的藩篱、勾勒自我介入大师文学人生的奇妙旅程。技术流、考据癖、回忆杀,好一个色彩斑斓的文艺世界。PS:最爱《旋转木马的星空之旅》~不但笔法绚烂还引用了老师翻译的薇依嘻嘻~

  ●评论文章汇编,以“T-O地图”为线,清晰易懂、文风优美。读之主要补了一下Medieval Literature相关知识的匮乏,也很适合非文学专业的人士藉此拓宽了解。

  ●文学没有任何用,除了让人愉快,如同隐士的日常。

  ●按道理,将书名扩写为“缮写室(文存)”,才不会致使读者误认此书为中世纪“缮写室”的相关考古手册,虽然读者难免会生发雷同“苦雨(斋)”“饮冰(室)”的困惑。如她在后跋中所言,她并不希求自己能凭此书攀上“作者”之名,但她亦明了此书离了她也无从可能,因为各篇(文学批评)所涉的文本将解释一个曾经年轻的她(读者)……私以关联莎氏、刘易斯的两篇最为独到。她在其中做到了艾柯曾经提及的状态:悠游(小说林),而不是立于小说之外的生理世界作着批评(其余篇幅大多如是,可爱处鲜见)……其中两篇论及王道长和米开朗琪罗的诗作,令人眼前一亮,但仍觉不足,不够……如是。

  ●作者的文学世界太绮丽,文字也太美妙了,尤其喜爱疯人的嘉年华、旋转木马、不要在中世纪花园入眠三篇。被后记触动,突然想要回到离开多年的文学怀抱中

  ●熟悉的爱丽丝、莎翁、王尔德、高文爵士和卡特,在包老师笔下有了别样的质感;对于不太熟悉的中世纪、莱辛、写诗的米开朗琪罗和散布各地的吉普赛人,包老师的解读更是令人大开眼界!旋转木马那篇早在新知上读过,可惜已经停刊了。但愿自己有时间能多去听包老师的讲座。灵魂属于中世纪,而这本书是缮写室内忽明忽暗永不熄灭的光。

  ●买了有段时间了,喜欢这种轻便易携带的小开本。通勤时阅读,不失为层次性丰富的智性及审美练习。之前读过作者的《翡翠岛编年》,讲述在爱尔兰求学的逸事与心情。《缮写室》的文字能让人比《翡翠岛编年》更近距离地认识包慧怡,她一定天资过人,有大量阅读打底,对文学有非凡的领悟力,同时又相当勤奋,在西方文学有着独到的认识和细致的观察。 最欣喜的是,在《缮写室》中依然能时不时读到包慧怡的爱尔兰故事,仿佛身未动,心灵已展开了一场旅行。

  ●想象的缮写室里住着一名真实的缮写士

  《缮写室》读后感(一):读《缮写室》后不成熟的看法

  一本书看完,作为高中生的我读懂的可能只有很少很少,书中除了莎士比亚(“莎翁”)、米开朗琪罗稍微熟悉些,其他的都知道的很少很少,这本书让我知道了无知的可怕,只有读过书中提到的所有或者知道他们大概的事迹才能真正领悟到作者所想传递给我们读者的信息。我感触最深的是《疯人们的嘉年华》和《旋转木马的星辰之旅》。对其中“仰仗着他人的“保证”,圆胖高其实并未参与真正任何冒险。有价值的灵魂必须被赢得,必须以巨大的代价去换取、去打造,而移花接木的灵魂则来得快去得也快。真正的个人主义者所践行的绝非玫瑰盛开之路。颐指气使的圆胖高不过是懦弱的主人,他的自知和自信来自错误的源泉。”很有感触,有趣的灵魂必定是经过很多磨练和熏陶才变得有趣,变优秀的路上必定饱经风霜。“当我还是个孩子时,华盖底下旋转木马的世界,是一整片无法被耗尽的流动的梦,隔离开黑暗、危险的事物,象征着宇宙中温柔、静谧、可把握的一切。”小时候很喜欢游乐园,长大后再去坐旋转木马几乎不可能,因为越来越喜欢刺激的项目,逐渐失去了那份静谧。在这本书中我穿越历史迷雾,读到了更多的人我也慢慢想去了解自己的无知,也更加了解了莎士比亚和米开朗琪罗,这本书阅读的终结也代表将开启更多的书,谢谢作者的点亮。

  《缮写室》读后感(二):闯入中世纪的秘密花园

  包慧怡置如同置身于一方缮写室的手抄员,用虔诚之火点亮中世纪的秘密花园,对文学脉络和文学流派如数家珍,对古英语和其他语种流变信手拈来(不停感叹高知女性真性感呐!),她用自己的文学造诣和专业语言功底,解读着中世纪文学风貌,内容涉及诗歌戏剧小说各方面,关于莎士比亚,安吉拉·卡特,王尔德,米开朗基罗,神秘的吉普赛人,"T-O"型地图,欧洲梦幻诗的"花园"意象,灵知派教义的两类蛇...对于这本书,我的阅读感受等同于中世纪刻板印象的现实投影——繁复晦涩的遣词造句,每读完一篇都感觉被华美深奥的文字压得喘不过气来,加上中世纪知识点的空缺,整个过程根本无暇体会作者营造的古典之美。最喜欢《疯人们的嘉年华——重访"仙境"与"镜中世界"》。关于《爱丽丝梦游仙境》的作者刘易斯·卡罗尔,一位严谨的数学家,却"越轨"的写出两部儿童冒险作品。在如同疯人乌托邦的虚拟世界中,包慧怡剖析了故事中"水"蕴含的疯癫意象,现实与梦境的冲突对立,各种巧妙的文字游戏,拼成女孩名字的藏头诗,化身渡渡鸟的作者自己...荒诞的情节中镶嵌着克制的冷静,所有灵感都源于现实中卡罗尔同小爱丽丝泛舟湖上时随口讲述的童话故事。包慧怡没把重点放在卡罗尔是否有恋童癖上,而是用温柔的笔触写出卡罗尔对这位可爱女孩的隐晦情愫,一种无力的成全。

  《缮写室》读后感(三):为陌生人完成一次“点亮”的写作者

  如作者在后记中所写,她的这部作品是关于她所喜欢的作家,因而更像是一个读者的阅读札记。里面有两千年前的莎士比亚,有刘易斯·卡罗尔的《爱丽丝漫游仙境》和《爱丽丝镜中奇遇》,有纯粹的唯美主义艺术家王尔德,有中世纪的肖像画、地图、骑士文学,还有其他一些作者所喜爱的诗人和作家,如葆拉·弥罕、安吉拉·卡特、多丽丝·莱辛……

  作为读者,这是一种二次阅读或间接阅读,碰到有所知悉的作家,便会成为很好的导引,比如读到《缮写室》中的《莎士比亚的舞台》、《疯人们的嘉年华》、《身为艺术家的批评家》、《纸上的荷黑夜——米开朗琪罗隐秘的诗歌世界》,我会涌出强烈的去阅读莎士比亚、爱丽丝漫游仙境、王尔德、米开朗琪罗的冲动;但碰到不熟悉的作家或艺术,文字阅读便会显得生涩而充满隔膜。当然,也不乏既陌生又有趣的篇幅,如《世界之布:鸟瞰中世纪地图》,关于中世纪地图的绘制艺术,以及其中透露出的人们的观念和信仰,就在作者笔下显得迷人生动。

  总体来说,《缮写室》于我还是一次挺好的阅读体验,里面有吸引我的文学与艺术,刺激并指引了我之后可能的阅读兴趣。同时,我对作者也不自觉地产生一种好感,喜欢她的真诚。越发觉得“缮写室”的书名很好,虽然我是因为对书名的误会才买来此书(以为这是一本关于欧洲中世纪手抄本时代缮写室文化的书),但所谓的“缮写室”精神却在书中有所浮现。在中世纪手抄本文化下,“每个写作者首先是一名书籍制作者,他们兼写别人和自己的字,但以别人的字为主”,他们是作者,更是评论者,而“评论是一种缺席在场的写作”,是“编织”。《缮写室》中所评论的是作者喜爱的作家,是她“想要取悦的影子”。在她自己构建的缮写室里,她试图成为那种“为世上某个角落里的陌生人完成一次‘点亮’的写作者”,我想,这正是未曾远去的缮写室精神。或许每一个写作者都能以此为桥,接近自己最初想要成为的写作者。

  《缮写室》读后感(四):薄脆式书写

  动辄“价值”“体系”,却不甚具体的随笔文是否会因此而丢失了珍贵的轻盈?包慧怡在而立之年后,决意出版十年前的批评,想来须要怀有一定的勇气。

  在这十年间,那些青涩字句岂好推诿给年华早慧的灵感惊乍。各色比喻层峦叠嶂,如同荒地上未曾修剪的野岭。也好,塑料盒一样整齐的美让人反胃,毕竟参差多态乃幸福之本源。

缮写室

  同样来自复旦的怡微写下《花腔》,两书同台,包的《缮写室》的隔岸凝视便显得幽暗且神秘。当中世纪文学已经被时间所塑造地模糊不清时,包利用一个个碎片的常识和细节,试图为读者阐释出诗意而浪漫的中古书写。

  包的狡黠在于她干的了件儿费力但讨好的事,青年灵动的思维总是能最快地将文本和画面之间的钩子“啪嗒”扣好。并不是因为文笔疏忽才无法消除两者之间的对接信号,而是因为在这个过程中,读者意料到了“啪嗒”声带给他们的快感,并闪身隐进另一个世界。

内页插图

  诗人天生就是呓语者。包所谈到的王尔德自嘲道:“我们爱尔兰人太诗意以至不能做诗人。我们的国家充斥着才华横溢的失败者。可我们是自古希腊以来最伟大的说空话之人。”爱尔兰诗歌是包非常熟悉的领域,而爱尔兰身份同时也是叶芝、乔伊斯等等等等文豪繁星中不可或缺的意识暗流。在漫长的研究中,包早已潜移默化地习得了北欧近乎透明的诗意。

  “我完全迷醉于其中内在的、不依傍任何韵学传统的、几乎逼近了神秘的节奏;他的逗号不是蝌蚪而是冰激凌上的脆果仁,带来最直接的生理快感,使得断句这一行为几乎有了色情意味。”

  所谓张开的内耳与屏住的呼吸,都是真切存在于我那一刻的状态。

  “它就像一头骨骼精巧、皮毛华丽的巨兽,匀称地呼吸着走出语言的莽林,骄傲地抖去耳后新鲜的落雪。”

  诗逐渐被折叠、重构、幻化成凯尔特神话。包的比喻并不是最精炼的,一维的视角却永远可以被眼前的这一幕所原谅。

  我第一次知道包慧怡和《缮写室》是很早的一期人物周刊采访,花裙。中古废墟。外语系的丰富和严谨。我所见即知识与抒情的角力,在缮写室中显得新锐但缺少力量感。

  这就是为什么它类似于一种薄脆式书写。它们诱惑着来者的同时,已经确认过自身的脆弱,却还是选择迎接庞大的命运。如果光在某一刻踏足他们的领地,诗意和智性都呈现出半透明的质感,犹如琥珀中蜜蜂亟待振翅,投向一片空白的天空。

  《缮写室》读后感(五):印刷用纸问题

  《缮写室》封面<Codices illustres> 第二百六十一页《缮写室》封面局部<Codices> 第二百六十一页局部存在色差和细节损失

《缮写室》第十页,林堡兄弟《黄道十二宫》局部<Codices>,第二百八十二页,林堡兄弟,《黄道十二宫》局部。

  林堡兄弟《黄道十二宫》的色差是修图软件造成的。

  ———————————————————————————————————————————————————————————///-

  稍后增补增补增补增补增补增补印刷用纸印刷用纸印刷用纸印刷用纸印刷用纸用纸用纸用纸用纸用纸用纸用纸用纸用纸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