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心坏了》经典读后感有感
《开心坏了》是一本由【美】 珍妮·罗森著作,百花洲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9.8元,页数:2018-7,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开心坏了》读后感(一):力荐❤️可以不理解那些与生活格格不入的人,但请吞下你自以为是的批判
当一个人灰暗不安的世界展现在大众面前,这个人经受着多种精神疾病的折磨并伴有明显的躯体化症状,而我对这本记事传字里行间的幽默乐观对这个世界的爱表示惊叹。不敢想象珍妮罗森拥有的是怎样的力量这才是真正发光的人啊。有说此书把精神病作为卖点??我可怜这么说的人她们从未理解精神疾病,从不关怀那些受伤孤独的心灵,自然也感受不到另外世界别样思想的乐趣。作者清楚地说道她感谢一切铸就了今天的她,孤独不羁却有趣的灵魂,放弃看到独角兽许愿女儿拥有她的一生也未尝不可,并不觉得自己是被同情的角色。而美国的纽约时报也不是吃白饭的。我感谢珍妮把她的故事分享给我让我对生活中奇异糟糕的时刻拥有一种深刻地审视。也希望那些深陷自己荒诞古怪思维的人接纳自己不再伪装,正常的标准是你心中相信的标准。维克托会有的,劳拉会有的,会爱生活的。
《开心坏了》读后感(二):不要让快乐变成悲伤,那样会让快乐伤心,让悲伤高兴的!
这是一个悲伤又励志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名字叫珍妮罗森。珍妮出生在一个算不上富有的小家庭中,她的父亲是一个非常热爱打猎的弓猎人,而她从小就和父亲相依为命。我们都知道,每一个从小和父亲在一起生活长大,没有母亲呵护的孩子都会缺少一点母爱和安全感。然而,珍妮的童年比缺少母爱还要恐怖,因为她的父亲是一个心理扭曲的变态狂,他常常会将动物的尸体带回家中,摆在桌子上。更有甚者,会将小动物的尸体做成木偶送给珍妮和妹妹,如果珍妮和妹妹不要的话,父亲就会大发雷霆。所以珍妮的童年过的非常恐怖和缺乏安全感,他她天都要面对着充满血腥味的动物尸体,还要忍受着和动物尸体做成玩具共处一室的事实。这也导致了珍妮从小就有抑郁症和精神疾病,她常常感到自卑,认为与这个世界格格不入。
可是现实并没有将珍妮打倒,在珍妮脑海中仅存的那一点求生欲望中,一直希望自己可以嫁人,离开这个扭曲的家庭。可是她的人生好像注定就是不同的,即便是遇上自己的另一半,故事的开篇也是所有人都无法理解的故事情节。她的另一半是在书店里遇到的,而这个故事也是非常荒诞的,因为故事的开始是珍妮在书店看书,遇到了一个主动借给他她书,可看上去很奇怪的男人,这个男人还说日后珍妮一定会嫁给他。
在我看来,珍妮是不幸的,她从小生活在那样的家庭中,给他她的童年造成了一定的阴影。但同时她也是幸运的,因为她的思想并不是安于现状,也没有被生活打败。而是用一种不屈不挠的精神,非常坚强的和命运对抗。这也是我们需要学习的地方,在生活中,我们总是会遇到各种各样不如意的事情,尤其是涉世未深的人刚接触到社会上各种事情,总是会觉得生活的味道是苦的,虽然没有得抑郁症等这些可怕的疾病,但是每天都会觉得过的非常的累和沉重。
还有很多人都会容易纠结一些小事情,这些小事情都是没有意义的,纠结也是在浪费时间,可是在一些看不透生活本质的人来说就是惊天动地的大事。是否还记得小时候特别容易感到开心,一颗糖、一个玩具、一句夸奖。。。都会让我们开心好久,可大人的世界开心大笑都是需要酝酿,用力气去做的事情。其实,开了很简单,不简单的是我们的内心。
《开心坏了》读后感(三):转换思维,花香自来
世人皆以顺利为喜,坎坷为忧,就连祝福语都时时表达着这种期盼——一帆风顺、一世顺意、事事顺心,不胜枚举。但是,人的一生本就是五味杂陈,有欢喜也有忧愁,不可能一路都是坦途,无病无灾,安然一世。这就是生活本来的样子,细细想来,如若每日都是千篇一律,每一日都是前一日毫无修改的复制粘贴,生活岂不是失去了那么许多的趣味,情感岂不是会逐渐变得麻木,思想岂不是会变得木讷不堪,人如同行尸走肉,生存在晦涩的“天圆地方”里。
记得有人谈过关于“生存”和“生活”的问题。“生存”只是满足生物生命体征正常运转的衣食住行,而“生活”就要多出许多的趣味,有精神、有思维、有情感,是真正的有血有肉的人生。有人会害怕生活中遇到坎坷和挫折,害怕生活滑落到低谷,而甘愿止步不前碌碌无为,为了生存而生存,这本书——《开心坏了》,作者就为读者展示了一种乐观的、积极地视角,来面对这些生活中的不如意,使原本晦涩的生活充满欢乐的生活气息。甚至对于作者来说,她的情况,要比普通的人们特殊得多~
主人公珍妮,继出版《高兴死了》之后,又出新作——《开心坏了》,通过讲述自己一生遭遇的“怪人”、“怪事”,和面对这所有的一切时所用的全新视角,告诉读者,原来面对这种非一般糟糕的境遇,竟还能用别的思维方式来化解,使本来已经没法再糟糕的生活,重新燃起希望,重新回归快乐。
其实我们当中的绝大多数人都明白一个道理,高兴也是一天,忧愁也是一天,谁都明白应该选择高兴的过,但就是控制不住自己的心境,能自如的转换思维,及时的变换心境,讲真的,还真难,读过这本书之后,我发现,这其实是一种习惯,需要长期以往的去培养,等待有朝一日,习惯成自然,那时,花香自来。
有科学表明,心态对人的健康极为重要,人人都晓得,没有了健康这个“1”,就算后面有再多的“0”都于事无补。因此,可以推理而来,没有了良好的心态,就算一个人有再多的名誉、财富,对于人生而言都是没有意义,甚至是可悲的。所以,通过读这本书,使我们明白了一件急需去实践的事,那就是积极的培养凡事换个角度看的习惯,乐观的做人、做事,这样,花香自来。
9۴�p
《开心坏了》读后感(四):彻底放飞的灵魂,于自我的世界里翱翔
初看文章的时候,真的被作者这一疯狂的一家人给吓到了。觉得爸爸待自己女儿的方式真是有够特别的啊!成长在这样一个家庭里面,他的家人应该都会很奇怪和另类。事实也正是如此。
珍妮真是一个非常疯狂的人啊!你看这本小说你真的会觉得,这就是一个神经病啊!世界上怎么会有一个这么头脑奇葩的人呢?(也有能是我的眼界太小)她有着很多很多非常奇葩的想法,例如:“因为自己有社交恐惧症,而在参加宴会的时候,不穿内裤去参加。”我想这个做法,作为一个正常的女性一般情况下是不可能会有的。还有半夜被猫抓了,竟然以为是有杀手夜晚给她刺了一刀,因此编造了一个故事出来,还说的似模似样的,我觉得维克尔有这样的一个妻子,是不是快要奔溃了。甚至,我觉得他不能忍受这样的妻子很久,可是,我们又能在作者的文字中,感受他们之间深厚的情谊。
珍妮虽然感觉她就像有被害妄想症的一个疯子,但是她又时时刻刻在她那些疯狂的故事里,告诉我们一个个人生的道理。如果有人正儿八经的告诉我们大麻等其他毒品还不就是这样,没有什么劲,人们根本就不应该尝试它。可能很多人偏偏就是会去尝试它。可是作者用了一连串她的故事和她的感受让我们仿佛能够感受的到毒品的没劲。
在文章中,你能感觉到她是有病的,但是,你只会认为她是一个神经病,你会觉得她简直就是肆无忌惮,想什么就做什么。想怎么样就怎么样,是一个可以摊在阳光下的人儿。你为她的坚强而感动着。她多次怀孕又多次失去孩子,她没写的过分悲伤,我们能够看见的,只是她们仍旧一次次的努力和尝试,希望能有一个宝宝。她生下这个孩子,每天都需要打针,肚子上千疮百孔,可是她以玩笑的口吻说:“护士还以为这是我的丈夫虐待我呢?”她的坚强和乐观值得我们学习。
其实,有时候她的天马行空,我们又何尝没有想过呢?很多稀奇古怪的想法我们一直都有,只不过,我们活在一个规则之下。把自己的灵魂和思想的都禁锢了。不过,这不妨碍我们在别人的书里体验一把彻底放飞自我的感觉。
生命有时候爱开玩笑,只希望珍妮能够一直能这样肆无忌惮的生活着,让那个抑郁症见鬼去吧!
《开心坏了》读后感(五):开心不过是一种自我催眠
我不喜欢胡言乱语,不喜欢拿生殖器官来故作风趣,不喜欢没头没脑的故事,开始读的时候,我就觉得,我不会喜欢这本书。 作者的标签是最快乐的抑郁症患者,在抑郁症这个词越来越引人注目的时候,好像一旦和抑郁症沾边就有必须要去了解和容忍的必要。 抑郁症不是这样的,抑郁症是无论周围的人做了多少事,好或不好,还是取决于你自己脑海里的那根弦。 我也常常有自杀的欲望,有时觉得自己有抑郁症,有时觉得自己没有,有时觉得自己感情莫名充沛,有时觉得自己过分冷漠。 中学的时候在网上随便找来抑郁症的调查问卷,得分最后是中度还是重度我忘了,但也好好的活到了现在。 时不时会崩溃,每时每刻都觉得生而为人一点意义都没有,大概是上辈子做了很多错事,这辈子才要做一个人,去体会种种生理和心理的痛楚。 想要了解一下珍妮罗森的真实履历,然而百度上并没有,从书中大概可以看到,造就如今的珍妮是因为有一个脑子里缺根弦的父亲。 一个糟糕的父亲,一段糟糕的经历,敏感害羞的孩子,一点一点的变化和成长。 其实在我看来,读这本书跟发呆差不多,我确实读一段就发一会儿呆,靠着强迫症把一篇又一篇读下去。 原谅我不太理解美国人的幽默,不过有一句话说的很好,没必要刻意营造出一个精致的自己去融合到周围的环境之中去。 因为不知道何时会发生的古怪又尴尬的时刻会让你的形象不堪一击。 看开和没有看开之间横亘的是无法理喻的一条银河。 人和人之间是有相似,但更多的是不像,感同身受是臆想出来的情感,在理解一个人之前你就会变得十分狂躁。 不知道维克托的出现对于珍妮来说是不是一剂良药,有的时候恋人远比父母更容易让一个人敞开心怀。 有时候需要的只是一个寄托,如果人能够遇到另一个人,彼此真心的付出,没有计较,没有抱怨,不必太合拍,但在她做出一些怪异的举动时哪怕不能够理解也不会加以指责。 扫了几个书评,他们说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感到快乐或是什么来自心底淡淡的喜悦,真的吗?为什么我从文字中感觉不到一点喜悦,甚至有点焦躁。 大概因为不是同一种心态吧。 哪有那么简单的快乐,无非是强迫自己而已,真正开心的人根本无需告诉自己应该开心。
《开心坏了》读后感(六):《开心坏了》
由于《高兴死了》这部作品,了解到了这个美国作者 [珍妮.罗森]而她的新作《开心坏了》更是深入人心,而且《开心坏了》中主要90%的故事都是真实的。 作者珍妮.罗森( Jenny Lawson),她生于 1973年在美国得克萨斯州,从小与抑郁症、焦虑症等多种障碍症抗争。2010年 她开始写博客,记录生活中那些与“常人”不太一样的时刻。而珍妮自嘲式的幽默、百无禁忌的话题和机智诙谐的语言为读者带去了不可思议的快乐与感动,迅速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来源于网络) 珍妮.罗森由于受自身经历的影响,她的作品中常含有独特的“讽刺挖苦的能力、奇特的想象以及统统被自嘲和幽默收割的悲伤”,从而凸显出一种不同寻常的乐观与智慧,珍妮已出版了三部作品,《开心坏了》是她的第一本文集,在美国人气也极高,她被许多人认为是“美国当代ZUI幽默的作家之一”。 刚开始接触这本书的时候,感觉挺枯燥的,但是还是硬是往后翻了你们几页,发现还真的是别有趣味,每一个故事都会让人感觉身临其境,慢慢的深陷其中,却甘之如饴。 文中有一只会说话的松鼠,滑稽有趣,口无遮拦,却又出乎意料地振奋人心,而这一切都一切都并非是“毫无目的”而是非常的有意义。 在看这本书的时候,总会让我捧腹大笑,一点也没有夸张,是真的很搞笑,看着像喜剧,会让你忍俊不禁,可是这些故事的背后,又会是什么呢,不禁引发我的深思,虽然有的故事很搞笑,但是我也知道其实不应该觉得它们搞笑,所以我真应该好好想想为什么我会变成这样呢,还是我们的社会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呢。 珍妮.罗森说《开心坏了》是送给身边家人都一封情书,读完这本书发现,确确实实应该是记录了她一生中最精彩的时刻,有家人可以分享,这不就是我们每一个人所希望的最开心的事情了吗,难道不是吗? 在现实生活中,其实我们要被迫成长,人在经历艰难困苦之后,才能看到自己的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心。因为人在吃苦的时候、艰苦的时候,它会磨练自己的意志,它就会更加坚强,坚强的人才会斩荆披棘地往前走,才会克服重重困难向前走。当一个人吃点苦,它就会了解自身的价值,越能吃苦的人,越能够了解自己,不懂得吃苦的人,它不能够了解自己。雪后得梅,梅花是在白雪皑皑之后才绽放出鲜艳的花瓣,才成为百花盛开园中最好的一束花,因为它是梅花傲雪啊。人在吃苦之后,才能成为一个坚忍不拔、对自己充满信心的人,不吃苦的人对什么事情都会没有信心。 好啦,最后又到了我一如既往的唠唠叨叨啦,嘻嘻~其实这本书写的真的很值得我们所有人去看,尤其是女孩子们,多看一些书真的很重要,好啦今天就不说那么多啦,我们下本书接着唠叨吧! 凡心所向,素履所往。 生如逆旅,一苇以航。
《开心坏了》读后感(七):说出来就轻松多了嘛!
这真是太糟糕了,这真是太有趣了!
我们常说一句话,快乐或伤心,都在于自己的主观感受。客观事实传达给我们的真相,是经过我们的个人情绪加工的。所以,珍妮.罗森把生活中的糟糕或难受都变成了自嘲,整理成这本《开心坏了》。很多的倒霉事儿,事后看来,还真是有那么一点好笑的。
每个人的生活都有很多糟心事,何况是患有焦虑症或抑郁症等多种精神疾病的珍妮,她的经历是她精神几度奔溃的源头,也是日后积攒起来的回忆。我曾经也一度把自己的不善言辞解释为自己的毛病,其实我们都清楚,谁不想成为一个人群中的明星,谁不想和大家打成一片呢,但事实上,总有一些人会成为群众嘲笑或讽刺的对象,
珍妮为什么会面临如此多精神上的难题,和家庭环境脱不了干系。 毕竟有一个弓猎人的老爸,没经历过的感觉还比较有趣,每天都能和动物们为伴,实际上对珍妮来说,每次收到老爸恶搞的各种浣熊等动物尸体,甚至还有特别制作的动物尸体标本礼物,或者饼干盒里恶搞的动物残尸。当然,作为回报,珍妮也偶尔也回报爸爸一个恶搞的惊喜。我想,长期目睹这种恐怖场面,很难还能正常地直视动物吧。
珍妮的童年也不太顺利,显然有如此怪异的家庭背景会让自己在孩子中显得不同,要么是成为追捧的孩子王,要么成为众人排挤的对象。珍妮自己也无意中疏离,那么她要交朋友或扬眉吐气显然没那么容易,所以高中时刻她把自己打造成学校里唯一的哥特小妞。她的经历可真刺激呢,光是把胳膊插进牛阴道里就吓懵一票人。高中可真他妈刺激呢! 她的不同寻常一直在继续,直到寻找到人生伴侣也没能结束,试问一个见面就告诉自己,他就是将来要娶你的那个人,谁不觉得面前这个是个神经病呢?珍妮就碰上这样一个神经病,而且看起来两个人相处得很不错,真是缘分天注定。
如此不同的两个人在一起,发生过更多啼笑皆非的事,比如抓蛇赚小钱却意外碰上“眼镜蛇死亡事件”,厨艺指数不高的珍妮使用调料包制作“家庭版防狼喷雾”,一群好朋友围坐聊天却被幻想为是连环杀手集中营的凶案现场等。你瞧,珍妮的生活还是挺丰富的呢!
如此多糟心的事,是为何没能打败她,反而让她越挫越勇。因为她明白了分享和诉苦这回事,说出来就轻松多了嘛!笑一笑,生活还是要继续的。
《开心坏了》读后感(八):天塌下来又怎样
这是我第二次看珍妮·罗森的书,上一次《高兴死了》之后,就觉得她是一个超级顽强且有意思的美国人。对,一定要强调国籍,因为这里的故事和想法真的都很“美国”。上次《高兴死了》,我知道和了解了抑郁症。作者是一位一直在与自己的心理疾病进行抗争的人。此处划重点,这本书不是一本心理学专著书籍,封面上标注的是,“心理文学”作品,是讲述珍妮·罗森与疾病抗争的故事,是“苦中作乐”的故事。
上一本的《高兴死了》的重点是“不开心不高兴”是病魔如何摧毁她的意志,让她感受不到发自心底的轻松喜悦。而这一次“开心坏了”,似乎不再那么严重,似乎只是讲述开心是如何变了味儿,说明作者的战斗力更强了一些,自愈能力有加强了一点。
我觉得这本书可以用来更深入的理解的“丧”文化。其实某种意义上作者也是一个“丧”文化的例子。很多时候,一些不好的事情都在发生。她是从小与抑郁症,焦虑症以及多种障碍症抗争的人。所以她对身边的“不好的事”都习以为常,都不在意,或者说她其实在做一种保护,在寻找一种“用自己能接受的方式”去化解痛苦。
生活的困境固然可怕,但绝不是绝境,我们依旧要对生活充满希望,而且那些患有这些心理疾病的人,也绝不应该与世隔绝,应该得到我们更多的理解与尊重。需要我们更多的爱和关怀去理解。作者在这本书另一个很美国的地方就是,他基本上将自己的大部分思想都展示给我们了,有时候,有些想法除了奇诡甚至读起来有些不好意思,但都是可以理解的。“自己的幻想”常常是困扰她生活的一方面。
作者,在我看与其说是一位病人,更是一位战士。她是从小与抑郁症,焦虑症以及多种障碍症抗争的人。这些病症是我们这些平常人很难想象得到的。它的严重性也非常的可怕。是怎样的一种情绪,会让一个人每天都想自杀呢?以及他每天脑子里都会冒出来的怪想法。但我更喜欢这本书,因为这本书的作者,跟普通的作者不一样,因为他,很奇怪,就像他的做作文的内容也一样,非常的奇怪。奇怪不好吗?这种状态的下的奇怪,简直是太好了。
在读到他的故事时,读者不会产生特别多的同情,反而,是,他在不可能的地方发现的乐趣,以及用幽默的方式讲述出来,带给了我一些不可思议的欢笑与感动。作者经常会在书中说一些咒语等怪句子。其实这些都是她生存的勇气咒语。
我并不觉得他是一位重症患者,反而认为他是一个活的很通透的哲学家。作者在书中阐述了他所说的高兴死了的真谛。让我们知道,在与我们不同的一些人,他们经受的痛苦,以及他们的思维方式和情绪表达。活得更通透,大概即是如此。他们的想法可能都是很,荒唐的,但,也是真实存在的,我们需要去认真研究的对象,只有当人生真正了解疾病本身的时候,才能够将它分崩离析
这本书玩世不恭,又非常的真诚,令人狂喜,也感人肺腑,充满洞见与本质的看法,是一本寓意深远和内容深刻的书,值得我们每个人都读一读。也许你会发现另一个世界,不是也许,是一定会。
《开心坏了》读后感(九):开心坏了是种态度
想读这本书完全是因为书名《开心坏了》。我想知道是怎样的故事情节才可以担当得起这样的书名,甚至作者还有《高兴死了》这本著作。翻开这本书之前,期待着看到一些开心的纪事,希望看完这本书我也能开心坏了。所以选择了一个室外38摄氏度的天气,在咖啡厅里戴着耳机读这本书。
读完这本书,我并没有感觉到开心坏了,而是心底不自然地流露出的淡淡喜悦,这种喜悦比大大的开心要更强烈,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作者珍妮·罗森对自己生活的记录就像是我们每个人都会在面临的一样,不是完全一样的故事,却有类似的情感经历。小时候和兄弟姐妹一起淘气,和同学们一起玩耍,再到后来遇到生命中的另一半,有了自己的家庭自己的孩子,一切看似按部就班,一切又是那么独一无二。我想让我有欣喜之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读这本书让我想起自己的童年欢乐,自己和同学朋友家人爱人之间的趣事,这些不就是让我们开心的事儿吗?
珍妮·罗森在《开心坏了》这本书里的语言风格是轻快且幽默的,甚至有时候会有一些让人觉得“害羞”的词语,这更加给了读者一种贴近感。《只不过是你平淡的订婚故事》里,珍妮因为尿急而幻想着一出谋杀案,其实她的男朋友只是想给她一个浪漫的求婚仪式,珍妮可不那么想,她总以为他会将她谋杀,在种种环境中,甚至说要不是因为尿急可能还不会答应男朋友的求婚。珍妮以一种幽默轻松的方式记录下这些,可是谁又能想到她其实长期遭受着抑郁症,焦虑症的困扰,一个可以将自己过去的大小事以这种欢乐的方式记录的人,是对生活的积极参与者。
正如珍妮所说“你的生活不是由不完美时刻界定的,而是你的态度”。果真,我们在《开心坏了》这本书里可以看的出珍妮是一个对待生活积极乐观的女子,哪怕从小遭受着多种精神疾病的困扰。书中还有很多照片,珍妮和妹妹,火鸡,珍妮和丈夫,等等,最后一张是2005年的全家福,每一张照片都配合着文中的内容,每一张照片也都是生动的,就像要冲出来一样,这也符合书名开心坏了。
读这本书想去想象珍妮到底是怎么样生活的,怎么样面对生活中的种种不愉快,才能让她能写出《开心坏了》这本书,想跟她聊聊天,哦不行,她是不喜欢女性的,也是她的这种真实的描写,让这本书有更加强烈的生命感,用真实的事件来表达生活的态度,这就是《开心坏了》的主要意图吧。这篇文字没有提到书中具体的故事情节,除了求婚的一点点概念,是我刻意的,我想让这本书中的幽默诙谐甚至是自嘲,都有每一个读者的自我感知,能在书中的文字和故事中回忆起自己的故事,回忆起自己也是开心的往事,至少在读完这本书之后能有一个愉悦的心情。
读这本书,我会想起自己小时候的故事,想起自己被亲爹“坑”过的事情,想起自己和姐妹的欢乐时光……开心坏了,可能就是作者给我们的一个暗示吧,暗示我们生活中的点滴都值得记录,值得用欢乐开心的心情去回忆,希望想起以前的事儿,都能感觉到开心坏了。
《开心坏了》读后感(十):对内心的深刻审视
对内心的深刻审视——读《开心坏了》有感(1440字)
作者:苇眉儿
一般情况下,人们所阅读的书籍都是很正统的,字正腔圆板板正正的那种,读者带着虔诚膜拜的心解读、吸收。但大千世界,书籍种类繁多,不同的作者写作风格迥异。有些写作风格,嗨,怎么说呢?建议你读读世界心理学扛鼎之作《高兴死了!!!》畅销书作者珍妮·罗森的首部作品——《开心坏了》,你就会知道,我的建议有多明智。
首先说明一下,这部作品来头可不小,是《纽约时报》《图书馆杂志》年度读物Goodreads 15万读者一致好评的作品。珍妮·罗森出道文坛的处女座《开心坏了》风靡美国、德国、意大利、巴西、土耳其等世界各国,长期盘踞《洛杉矶时报》畅销书榜单前十……作品腰封这样介绍:“本书90%的故事是真实的。作者从小被抑郁症、焦虑症所困扰,但是她以非常幽默的笔触写下了这一切,让我们明白,每个人都有潜质做到一个开心的人。开心是来自于内心的力量,而非外界。”
毫无疑问,珍妮·罗森的写作是颠覆性的,她用真实直白自嘲式的美式幽默,探讨抑郁、焦虑等话题,有点儿灰暗不安、歇斯底里、奇怪却又触动人心。这样一个社会,我们都有病。赞美奇特,感谢怪异,庆贺那些糟糕、难堪的不完美时刻,而也正是这些成就了每一个独一无二的你、我、他。
说实话,刚开始阅读,我着实被这本书的重口味诡异以及荒诞不着边际吓坏了,并没有感受到众多读者对这本书的评价那样开心和捧腹。《淑女之家报》评价说:“一本史上最为搞笑的回忆录。它记录了一只会说话的松鼠、焦虑障碍、沙发礼仪等等,不一而足。相信我们说的没错,珍妮令人捧腹。”《夹缝求生》的作者奥古斯丁·巴勒斯这样看这本书:“即使在我搞笑的时候,也不曾这么搞笑。”《巡游》杂志则说:“珍妮·罗森尽情施展其无惧无畏的喜剧才能,让你忍俊不禁,喝到嘴里的健怡可乐都从鼻子里喷了出来。”
……
但是,我的感受却与之背道而驰,因为书中的很多词语句段让我不寒而栗,甚至感觉恶心诡异难受不安。什么“我的胳膊在母牛的阴道里弄折了”“得克萨斯州曾宣布兽奸和口交非法”,什么“她丈夫将一颗钉子钉入她的头骨” “建立联系的唯一方式就是和药剂师睡觉”,什么“我一般从不会把脏盘子扔在水槽里或是把啃了一半的尸体扔在地板上”……是的是的,珍妮·罗森这种自嘲式的美式幽默,对我来说就是典型的水土不服,很难适应和接受,但是反过来这样想,珍妮·罗森身患多种精神疾病,有抑郁症、焦虑症,她那行为荒谬的父亲更直接导致了她拥有一个古怪病态的噩梦童年。所以这一切导致珍妮的生活自始至终处于一种自卑诡异的恶性循环当中。她唯一的出路和救赎自己的方式就是用一种极致的幽默和自嘲来抵抗和反击自身生活中所有尴尬和糟糕的时刻。这样一想,我就如释重负了,诡异古怪的文字和混乱难受的逻辑背后,显示的正是珍妮·罗森强大的心理和勇敢的信念,能够驾驭这种文字风格阐述和揭示自己灰色的内心和混乱的心路历程,本身就是一种勇敢的克服。
人,别说自己喜欢还是讨厌,只有当你经历了当事人所有的苦难和魔鬼般的历练后,你才能读懂当事人那颗千疮百孔的心。正是因为珍妮这些与常人截然不同的时刻,她书名“开心坏了”的背后和潜台词,强调的是她当时“糟糕透顶”的状态和心理。我尊重珍妮·罗森书中的每一个句子,她能够勇敢坦诚伤疤展示血肉模糊的躯体,本身就代表着勇敢和战胜自己。
借此书对自己的内心深刻审视,我们还能回到最初吗?
答案应该可能或许是肯定的。
当我们审视自身的那一刻,其实就已经战胜自己了。
而战胜自己,对我们每一个人都尤为重要。那一刻,我们是真的将快乐慢慢刻在了我们逐渐坚硬的心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