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到N读后感精选
《从1到N》是一本由尤尔根·梅菲特 / 沙莎著作,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68,页数:23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从1到N》精选点评:
●图文并茂,引入启发
●太浅了 避重就轻的讲方法论
●公司让读的,但是不太适合我这种不想做管理的人。一方面总感觉写得有点水;另一方面看了内容觉得似乎是对的,但是没有具体的工作需要处理这些事情,所以也理解不了很深刻。
●比较散,一堆东西的罗列。多看几个麦肯锡的报告吧。
●很渣,什么玩意,一堆堆砌,看不进去。
●万科的案例还是挺好的
●持续成功的七个要素,成功就有机会不断被复制被迭代
●作为数字化转型的咨询从业者对本书的英文结构以及案例分享还是颇有同感的。也从不同的角度较为全面的总结了数字化转型所要具备的关键举措以及衡量标准。同时也可以作为数字化转型项目不同切入点的初始化参考,如以用户为中心 敏捷 中台战略等不同概念基于数字化转型这一主题进行阐释,清晰明确。
●尽管作者试图用一条主线串起各章的内容,但内容的拼凑痕迹还是很明显啊。。。感觉部分章节像白皮书改造后硬堆上去的。。。 另大力推荐最后附录的三个访谈,还挺有启示的。感觉比部分章节的正文强...
●1个小时翻了一遍,没有什么感觉
《从1到N》读后感(一):读完该书的总体感观
以麦肯锡做咨询行业资料汇聚的优势写的一本书,关于数字化变革宏观的论述,是该书的亮点。
列举了很多事例,无论对传统行业、新兴产业都具有参考意义。
过于宏大,则就会显得深度不足。作为非C*O或高管的一员,书中提到的各方面,对于补足知识的短板有引导性,以便以此进一步学习。
可能是汇集多方、多人的材料和文章+翻译而成,全书的语言组织、用词搭配是败笔。
《从1到N》读后感(二):《从1到N:企业数字化生存指南》:数字化是对的,麦肯锡不一定是对的
1、麦肯锡作为一个咨询机构,数据分析、图表制作、PPT展示,都很不错。但是,业务终究是人的业务,不是数据的业务——个人不相信,一个鼓捣数据的流程能精准预测人类社会的发展。
2、附录中的几个访谈也许才是本书的精华,各行各业确实都要拥抱数字化,而且必需是围绕自己的业务进行数据化。
3、为什么?做什么?怎么做?这样的结构很官方,也很无聊。况且,google blog都死得凉凉的,搞了数字化又如何?the end...
《从1到N》读后感(三):《从1到N:企业数字化生存指南》企业数字化转型战略指导
本书作者和译者均是来自麦肯锡的全球资深董事合伙人。从方法论和组织的人才和文化构建了传统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实操框架,下面梳理了本书的核心框架和重要观点,供大家参考。
###_为什么?
通用制定了成为全球领先的数字化工业公司的目标,数字化对于企业发展是有价值的
###_做什么?
一是构建新的生态体系(行业之间的边界地带容易出现创新,这是因为技术上的创新会催生出新的市场);数字化出行、新零售、数字化健康、数字化银行、数字化物流;
二是开发新的业务框架(如何成为以客户为中心的新型企业,在所有触点上与客户保持接触,实现整个价值链的数字化);
三是强化新的技术基础(双速IT和大数据机器学习);人工智能可能可以解决5类问题的自动化:**感知能力、社交和情感能力、认知能力、自然语言处理能力和物理性身体机能能力。**
###_怎么做?
1. 数字化转型的过程:全面计划到规模化系统推广(端到端的过程和重要指导原则)
1. 需要创建数字化转型的计划:从大处着手(战略-生态系统-业务架构-基础设施)、全面思考。
2. 切换到数字化运营体系:发展快速概念迭代的能力(MVP),基于数据驱动的里程碑运作机制(基于数据的决策),将预算与里程碑挂钩(类似投资人对创业公司的要求)
3. 以速度为指导原则进行**规模化推广**:加速敏捷迭代,类似通过成立专项小组,极短时间-3个月时间完成MVP的上线。
4. 以客户为中心:以客户为中心是目的而不是达成目的的手段;优化客户与企业的每一个触点的体验;向用户学习
5. 以信息技术为武器:具体方法取决于系统的初始状态;采用DevOps的开发模式,将开发和运营调整为一个团队,共享目标和收益;
数字化转型的基础:数字化人才和敏捷组织
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抓手:文化和制度变革
《从1到N》读后感(四):以客户为中心的流程再造是数字化转型的起点
数字化这件事从开始关注,日积月累差不多3-4年时间,最近痴迷的关注科技风险,无论定义为科技风险,技术风险,还是数字化风险,本质是对业务数字化的逆向思考,在还没有看清楚数字化的实践和影响之前,这个理念有点形而上而无处着手。
这本麦肯锡咨询师写的书,保持一贯的麦肯锡风格,即使德国咨询师的框架加上中国咨询师在适应的中国特色创作,依然改变不了咨询公司输出资料的本色,平铺直叙,味同嚼蜡,像一个人没有感情色彩,交谈冷冰冰的像机器人,未免枯燥无趣。
当然,基于案例的实践和总结,结合分析和实战方法论的框架,不能说一无是处,毕竟还是可以带来一些启发和帮助。为什么,做什么,怎么做的三部曲,在数字化这个宏观命题对业务的影响和转型实战层面,给出了一个通用的参照模型,当然,仅能到理念和白皮书的层次,落实到位还需要合同支撑的咨询顾问团队实际执行和操作。
至于数字化对业务的影响,耳熟能详的不过是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机器人对企业业务流程的颠覆,数据的采集到位,大数据的处理能力结合人工智能的算法模型,回馈到操作的自动化实现人工的替代。落实到业务场景中,智能驾驶和智能交通,医疗健康,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比较认可。对于书中所谓的新零售我持有一定的保留态度。当然,根据行业统计分析得出的改进数字是咨询公司的强项,很难用直觉去反驳。
落实还是涉及到的一个数字化转型的管理问题,让我感觉有所触动的是以客户为中心的流程梳理,以客户为中心不是口号,而是以客户为中心的数字化流程再造牵动数字化转型,从客户体验的设计开始,提升客户的价值,引用的亚马逊的观点非常认可,数字化是为客户创造价值。而数字化银行和金融领域的案例,也提出客户核心流程数字化带来的价值,这也许才是马云颠覆银行颠覆监管的背后逻辑,可惜的是携舆论余威的自上而下威权政治没有讨价还价的空间和余地,只有背后利益的权衡与博弈。
管理问题无外乎团队,组织,文化,从《创新者的窘境》系列书籍的洞察来看,巨人转型曾经充满弊端,当然破坏性创新的观点也带来一些改变,大象跳舞也彰显大公司在找准缺点之后的资源优势,沃尔玛的数字化转型可以看作是一个典型案例,通用电气工业互联网的大手笔,IBM沃森人工智能系列的光环效应,虽然低估了数字化转型的艰难,有些低估和变化,但背后的决心和魄力毋庸置疑。因此,内部创业,收购团队都是可行的方式,管理的难点在于整合而不是不经意的扼杀。
至于敏捷开发,双轮IT,edge dpmt的方法论,这本书也只是简略概念,点到为止,实际效果还需要体系化的文档和丰富经验的咨询师与企业一起削足适履或者是适度裁剪,才能看实际的效果。
对我的作用基本上在于以客户为中心的流程数字化重构是数字化千头万绪的切入点吧。
《从1到N》读后感(五):纯阳书评第344期《企业数字化生存指南》
在众多数字化书籍中,这本书离数字化最近。用友的《企业数字化》和浪潮的《数字化转型中的企业进化》离自己的产品和工具太近,结果就离营销太近。《数据蝶变》离现实太近,离问题太近,结果离现有模式下的管理太近,离主流数字化的共识太远。《全数字化赋能》离理念太近,结果离落地太远。这本书也谈不上完美,但是整体感觉更好一些,理念离共识不远,所探讨的问题也更加落地一些。
这本书有两个好的特点,且听一一分解。
第一,这本书框架很清晰。
一本书做到框架清晰其实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尤其是信息化、数字化有关的IT类书籍,可能头绪确实较多,自带思考和写作复杂度,所以经常能看到有书被写成较为凌乱的状态,有力地搅乱了读者的小宇宙,成功地让他们避免了系统性的收获。而这本书在这方面表现不俗,没有把结构停留在瀑布式的顺序安排上,而是很好地使用了金字塔原理,把这些章节按照内容成功地抽象到了为什么、做什么和怎么做三个概念领域,这样的好处是相当于给了读者一个随身携带的全局鸟瞰图,可以随时知道自己在哪个环节,这个环节在哪个领域,和上一章是什么关系,从而有机会建立起一种清晰的内容关系。比如第6章叫“怎么做?数字化转型的过程:全面计划到规模化系统推广”所以,当你在读这一章时,你就可以清晰的知道,按照作者的逻辑脉络,你目前在读“怎么做”。倘若没有每章标题名中这样的安排,我们很可能分不清楚作者到底在说“做什么”还是“怎么做”。
第二、这本书认真地触碰了数字化转型中的难点问题
如果说《全数字化赋能》旗帜鲜明地把数字化从信息化中的思维框架中拉了出来,那么这本书就是在认真地探讨数字化转型这场变革中的难点问题。
既然是变革,那么首先就是一个创新问题。对旧的不满意,觉得旧的有必要变,那么要变成什么呢?新的在哪里?说到这里必须先吐槽一下这本书的中文名,因为中文名里赫然四个大字“从1到N”,出发点肯点是吸引眼球,但是好心办坏事,这四个大字是要毁了这本书的节奏,因为创新显然是“从0到1”,创新验证完成之后的扩展才是“从1到N”,可见失之毫厘,谬以千里。作者为读者提供了一套糅合了“精益创业”、“设计思维”等理念的新业务开发方法论。
既然是变革,那么其次就是一个变革管理问题。你要打破现有业务架构、组织结构和制度、流程体系,会给企业带来多么大的扰动,带来多么大的冲击和动荡,所以变革管理至关重要。话题引到这部分内容,刚好就算是到了两位作者的老本行了,作为麦肯锡资深咨询顾问,他们有着丰富的经验和方案储备,所以就可以按套路出牌了,写得行云流水,没有任何犹豫。
数字化从来就没有一个包打天下的模板,所以这本书为大家提供的思路和方法也注定不会是万灵药,是否管用,真的不好确定。但是这本书最有价值的地方是,把企业数字化转型中的难点很正式的抬上了桌面,提醒大家数字化转型压根不是技术问题,甚至也不是新模式问题,而是一个变革问题。所以真正难点在变革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