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女子会》的读后感大全
《东京女子会》是一本由[日] 柚木麻子著作,中国友谊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2.00元,页数:32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东京女子会》精选点评:
●两个主角的性格尽管不讨人喜欢,却真实
●看评价很高的就看了。。没想到看完以后掉分这么多。。疯癫的两个女子,充满了对女子的讽刺和贬低。真正的女人哪有几个是那样的??没法共感
●依旧是老师热爱的女高校素材,虽然篇幅扩充了但读起来又似曾相识的感觉,仿佛是《勿忘我之蓝》的续篇。小说中处处充满了二元对比——年龄,同性的性格、阶层之间,男女之间,这种单纯却激烈的矛盾冲突和大密度的对话,和频频爆出的金句来和来制造诸多矛盾,推进文章的发展,仿佛我们这个时代,因为对于未来的焦虑所以对于组织亲密的男女关系兴致缺缺,但作为群居动物又转而向同性索取亲密又对等的情感联结。是否无论到了什么样的年纪,是不是拥有崇高的社会地位和成熟圆润的待人处事态度,依然会因嫉妒和好胜,以及不甘人后的原因,渴望构筑女高中生那样私密而联络紧密的小团体呢?并且把其作为人生成功与否的重要参考指标?可闺蜜圈也好,职场和家庭也罢,都不是逃避消极情绪的最终归宿,无法自立始终把自己依附在他人身上的人,终究是会被抛弃的。
●看似有些癫狂,但人迷茫孤单到一定程度就理所当然了。所谓,向外求不如向内求。安抚充实自己的内心吧。
●任何的友谊都要扪心自问自己是否真正为对方考虑和付出过,和自己能够友好相处,不自欺欺人,才能真正和别人相处~~总感觉主角的问题也是自己的问题之一。
●前面是好看的,以为作者会深入探讨下人类亲密关系和女生间微妙的情感,结果后半本完全就是地铁老爷爷看手机脸快速拖完。荣利子无法有正常的同性情谊,作者就拿一句“无法相信他人”来搪塞是远远不够的,到最后所谓治愈结局其实一点都不治愈,角色完全没有成长——即使在经历过作者描摹的那么多痛苦和挣扎。 从读者角度讲,一开始的同理心到最后变成了觉得两个主角都是病态又变态又没自尊又没反省滑向深渊是活该,就一本小说而言是完全崩了。
●我快要把柚木麻子拉黑了,国内出版社能不能不要这么没节操写书封?不过小说里某些心理描写片段还是能有共鸣的。荣利子是绝对的恶心到我了,而恶心链最顶端的则是高杉。这部小说里每一个女人都是自己有问题,女人之间的友谊真的这么重要么??没有闺蜜就等于不是个完整的女人??这种普世观是真的病态
●当做魔幻现实主义小说来看就很好!
●1. 无比庆幸有那几年强迫自己快速成长。2. 作为一本精神病病历,有点太厚太贵了。3. 我应该改一改没什么特定目标时走进书店随手在畅销书里拿一本就买回去看的毛病了……
●对女性友谊和别扭心思的描写非常动人。 孤独并不可耻啊。
《东京女子会》读后感(一):加油吧人性
有共鸣,有些艰难的把书看完了。我更多的感受是对作者的敬佩。书中一切想必是作者自身的感受,更是作者对内心的解剖,更是思考。作者对女人的思考,对人性的思考是很对作者所没有的。感觉写出了很多人性的丑陋,女人很可怕,人性更可怕,当我还是希望想书的结尾一样,一切都化解。虽然人性是可怕的,但我还是希望不要失去对世界的热情。
《东京女子会》读后感(二):东京女子会 随笔
共鸣是这个世界上最有价值的东西,是荣利子不惜一切追求的东西。因为有共鸣,有认同感,人才会有朋友,有粉丝。在这个信息爆棚的时代,人们恨不得看到的都是自己认同的观点,事物。这也是个性化推荐的原因,因为抓住了人追求共鸣的特点。
有时候,跳出了自己的舒适圈,去追求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即使做出再多努力,最终感动的只有自己。荣利子为了共鸣不惜一切手段,换来的只有虚伪的顺从。有时你付出了一颗真心,收获的只是别人的云淡风轻。如果人类有通感的能力就好了,不用语言也能传达到自己的思想,多好。不少时候会这样想。但是人生本身就是你不得不直面它,与它较量的一个对手。
生而为人,我们能做的只是过好这一生,不强求也不愧于心。努力并不是把不属于自己的能力强安在自己身上,而是让自己对得起自己,通过自己的努力而变得强大,能赢得别人更多的信任,才是努力。
《东京女子会》读后感(三):第19章的感想以及其他
巨轮就是适应在汪洋航行,为何要挤入浅滩与木筏共栖?池塘纸船拥有的本事就只有傍附群体,还盛气凌人。向等级差距太多的对象自贬身价是自取其辱这个道理荣利子不会不明白,却因执拗于纠正生活的不协调感从而被近三十年的精英氛围无法带来的新鲜的卑微感吸引,在遇到可以崩坏的时候难以抵御那无用的诱惑。
心向沟渠竟然能获得高于明月的快感,日后躲入地下还顾影自怜,断崖瀑布似的短暂悸动怎比得上长久的潮起潮落呢。
自我矫正总会渐偏轨道,奉某人为神更会丧失自我,果然人类得有复数的情感依托才不会迷失自己。人心各异,社会诡谲,我尚且在把握分寸感,实在没有把握教育好孩子。
同舟之情何须那么多客套,用言语给双方穿戴甲胄,又怎能期待心的距离更近。
长处针锋相对,短处暗藏杀机。若同为利器,就没有互相雕琢的痕迹,但即便是为了找寻人生其他的可能性,也不应以刀背与钝器相磨,落得两败俱伤。
《东京女子会》读后感(四):看的时候揪着心,只想赶紧看完
看了前十章,觉得角色设定很有意思然后就读了下去。这本书实在是不知道怎么评价。对于两位女主角性格的描写,都很极端。奇怪的是,又有代入感,像翔子一样对一切事情都好像不愿意去做,然后像荣利子一样并不真诚礼貌的疏离感。对于友情的追求,和对于摆脱桎梏寻求新鲜感的想法,感觉在写放大版极端版的自己。作者把一个高学历的贸易公司白领和一个在自己世界分享生活的主妇博主的对比明明白白的冲突展示给人看。两个人其实有其相似之处,都是自卑又带着自己骄傲的人。相互可怜、嘲笑对方的桥段让人读的很难受。
但最后结尾莫名其妙两个人对生活和自己的和解,讲实话我觉得荣利子需要的是心理医生。不过我当时挺期待两个人箱根之旅之后真的成为朋友,两个人的个性其实还挺互补的,如果两个人没有那么极端的性格应该能彼此成为真正的朋友吧。
我真的不喜欢作为编辑的角色,尤其是那段远远站在漩涡外面,看着主妇博主勾心斗角有满足感,看到翔子和纪子相处融洽又酸不拉唧的短信。有一种她一个人“众人皆醉我独醒”的骄傲感。以及作者设置的圭子的角色,太像上帝视角了,太过冷静,感觉和她放纵自我生活不太相符。
《东京女子会》读后感(五):东京女子会:友情跟爱情一样,不是你努力就能得到
在日本,女子会就好比我们上学时候的小团体,长大之后的闺蜜团。
很多时候,我们都会把友谊排在最后,如果在非要割舍的情况下,它是可以被丢弃的,但是在我们的人生里,它也是不能缺少的。
书中的荣利子,应该30+了,在一个著名的企业任职,漂亮有能力。但是却从来没有朋友,她的内心非常渴望拥有朋友,但是她却轻而易举的能把关系完美打破。
翔子,一位懒散的家庭主妇,在博客记录自己平常的每天,有很多粉丝,荣利子就是其中之一。
荣利子渴望与翔子作为朋友,但是却把翔子惊吓到,荣利子决心放弃,在翔子照顾父亲的时候才感受到荣利子当时那种心情,但是两个人却永远不能是朋友。
里面我觉得圭子是活的最明白的人,虽然当年被荣利子伤害过,变得懒散,生活没朝气,但是在结尾也做出了自己的努力。
里面很烦的是衫下的未婚妻,像极了很多不择手段的人,在捅衫下侮辱荣利子简直就是癫狂本人了,而荣利子不加以反抗,是内心的懦弱还有想到母亲也是如此吧。荣利子的母亲年轻的时候,在众多女性中,未婚先孕成功嫁入荣利子父亲家,衣食无忧,为此也放弃了很多。
看完这本书感想很多,如果没有朋友会是如何呢,快乐的事情不能一起分享,好玩的食物不能一起去品尝,人生也会孤独很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