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黑暗中的笑声》读后感锦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黑暗中的笑声》读后感锦集

2021-03-11 00:06:33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黑暗中的笑声》读后感锦集

  《黑暗中的笑声》是一本由[美] 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著作,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8,页数:23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黑暗中的笑声》精选点评:

  ●也许所谓天才就是,这种庸俗不入流的艳情故事也能写出花来,刚刚好一个半小时看完,一部电影般的小说。还经常有旁白呢。玛戈观影时的坐立难安和羞愤欲死实在是太好玩了。男主又蠢又天真,玛戈呢粗俗,心狠手辣,恬不知耻。实在天生一对!

  ●很棒。庸人之死,包法利夫人走过的路。

  ●一百多年前的作品ai~写的真棒。

  ●纳博科夫上来第一段就把故事大纲撩你面前,怎么的吧,你不还是得乖乖看我怎么给你讲这个故事。。。玛戈真是个磨人的小妖精

  ●俗套的故事,不俗的演绎

  ●喜欢

  ●想起菲茨杰拉德的《夜色温柔》 纳博科夫真喜欢用车祸的桥段

  ●看进去了,从黑名单里放出来。以后可能会看洛丽塔 普宁 防守。之前大吹若黑的评论看多了,胡说八道吗。

  ●揶揄式的乐趣,生动明丽。

  ●三星半,读的第四本纳博科夫,一个普通三角恋的情仇故事。以小说向黑色电影靠拢,制造种种戏仿、前后呼应,写法在1930年代很前卫。但他的小聪明不太容易被读者发现。看纳博科夫的书就是读者与作者斗智,很可惜我失败了。至于书中蒙太奇画面感我也没抓到,倒是在菲茨杰拉德、格雷格姆·格林的小说中能感受到镜头蒙太奇。纳博科夫声称自己的小说没有道德义务,不过《洛丽塔》和这本书里的女人都是祸水形象,和王尔德、毛姆的小说中一样是庸俗的化身,男性作者总是制造女性带来的危机来考验男性。纳博科夫的疏离感在于他精于描写和制造细节、情景的乐趣胜过了塑造人物、故事。可以说纳博科夫的语言是一种独立的文学艺术感,他竟然可以描写一个女人身上的阑尾疤痕,以及无数被意象化了的现实的边边角角。没有道德胜利者,只有做了和后果。

  《黑暗中的笑声》读后感(一):《黑暗中的笑声》

  这大概是我看过的极少外国文学之一

  因为难记的人名,鲜明的语气,所以我极少看此类作品。

  这本书中大概断断续续看了半年,极短的一本书。可我还是看了如此久。

  欧比初识玛戈的刺激心跳让我也紧张之极,(被迫)果断和妻子后原以为会迎来幸福的生活,可是生活总不会给你平静。

  欧比真是可恶的男人,喜欢年轻貌美任性的女子,留念贤惠的妻子却唾弃她的色衰。后来失去双眼大概也是对此大讽刺!!可是他又是那样真实的男性。没有人永远18岁,但永远有人18岁。外貌易逝,内涵永存。

  玛戈大概是偷吃成性的风流女子,放荡自信。洒脱之极,以自我为中心。

  雷克斯与玛戈有极大的相似之处,但雷克斯又比玛戈更甚,大概是他不惧所失,因为一无所有,唯有艺术,而艺术不可毁。

  伊丽莎白(欧比的妻子应该是叫这个名字吧?)确实是贤妻良母,但是女人不能把家庭变成自己的全部,仅仅只能是一部分。

  《黑暗中的笑声》读后感(二):没有道德没有意义没有思想又怎么了

  《黑暗中的笑声》是纳博科夫早期的俄语小说。当然,译文这一版的,是以自此后纳博科夫在美国成名后的自译英文版为蓝本。 其实不管如何,简单以《洛丽塔》作比,就很容易看到这是一部完全不同于《洛丽塔》的创作阶段。文字比较简练,作家喜欢和习惯的隐喻,反讽等文学手法在《黑暗中的笑声》中的使用量也是比较少的。 你会发现这是一个故事性强于文学性的小说。 但纳博科夫最高超的地方就是,他作为作家,完全没有在小说里隐身,甚至表现出一种掌控全局的强势姿态。也就是人物的归属性这个话题。 不难看出,小说以嘲讽的语气塑造了三个讨厌的人。一个是软弱猥琐被情欲冲昏头脑的富有艺术知识分子,一个是美貌但出身低贱文化层次低俗性格粗俗的贪婪女人,一个是贪图享乐无灵魂无道德的伪艺术家。以此构成了一场爱情的闹剧。 丑恶到让人觉得滑稽又怜悯的角色和全篇弥漫着的时代感融合在一起,似乎把享乐主义和道德缺失推上了巅峰。

  所以这是纳博科夫对爱情的理解,是洛丽塔妥妥的前身和雏形吗?不,这里没有洛丽塔的美感和深度。这篇小说不是狗血也不是爱情,不是比较婚姻里原配和小三的种种的浮浅因子,我感觉这是纳博科夫的一种态度。一种对人类的戏谑态度,一种游戏,一种鬼把戏。在这个鬼把戏里他嘲笑了道貌岸然的伪君子,嘲笑了社会阶层的做作和事故,揭示了无道德存在的必然性,以及用一种来自于底层女人浪荡和恶意的冲击来击垮所谓的美好。

  所以当被问道,意义何在?美好何在?中心思想和深层思考何在时,答案往往是一个大大的笑声:“没有意义,没有思想又怎么了?”

  《黑暗中的笑声》读后感(三):黑暗中的笑声

  

故事“说了什么”,不是最重要的,关键在于“怎么说”,这也是为什么纳博科夫敢在第一章就点名整个故事的梗概,不过是一个烂俗的三角恋,毕竟讲故事的过程才最精彩。

其实,粗略地读读,也能读懂其中的主旨,但这样却错过了很多细节……感觉纳博科夫很注意在细枝末节的地方完成“反讽”这一目的。

他本人出生于贵族,父母都曾结交过绘画圈音乐圈的名人,而纳博科夫也曾学过绘画,还是难得的联觉人,在他眼里,字母是有颜色的,他还曾说过自己是“天才的画家”,对这方面也有很深的认识,所以书中有很多真实或虚构的画家,然而他们的出场都是有意义的。一开场提到用画作拍动画片时,雷克斯就提到了勃鲁盖尔的《尼德兰箴言》,这幅油画收藏在柏林国家美术馆,画中隐藏了大量尼德兰的谚语,以讽刺人类的愚蠢。比如“有一个教士在给宝座上的人粘胡子”,暗喻“诚实的背后经常有欺骗”,也有人提到过其中的场景“一个穿红衣的女子把蓝色的斗篷披在男子身上”在尼德兰寓言中,这暗指妻子对丈夫的欺骗,折射到书中就是玛戈对欧比的感情了……

像这样的暗喻太多了,对画家和作品不了解的话,可能就走马观花翻一下了,不过个个都特地查的话,量真的很大!而且其中还有纳博科夫虚构的画家,没文化的结果就是,搜了半天,发现查无此人[绝望]……所以,纳博科夫在文字中隐藏的很多深意,都还没看出来了……

虽然这本书主要用的是电影叙述的手法,里面都很多镜头感的画面,还有括号里的旁白,出场人物的心理,但好像他其他作品也是这种风格哈哈哈哈哈。

之前看的时候,总觉得有些内容前言不搭后语,第九章开头第一段,街道、皮靴、牛奶车、阁楼、花园、蝴蝶……几乎一个事物一句话就说完了,连过渡都没有,但用看电影的思路去读的话,很容易就懂得,这不过是转场镜头,时刻不忘凸显“黑暗中”(电影院)的氛围啊。

再提到几位主角,一开始的欧比也很让人气愤,不甘于平淡的生活,抛妻弃子去追求刺激的情欲,只不过结局的悲惨淡化了他本身的渣男属性。而玛戈和雷克斯真是太可气了,哪怕欧比已经失明了,他们俩竟然也没能表现出一点点的善意,一心只想着自己如何快活和怎样把钱骗到手,我本以为至少他们有怜悯和同情心,但貌似取笑和嘲讽的意味更多……

当然,欧比两次(好像是)想杀玛戈,最终却死在她的手下,也是相当可悲了。

昨天翻了《微暗的火》,还挺难懂的,所以我准备先看《洛丽塔》,虽然看过电影,但是书还没接触过,看看再说吧……

  《黑暗中的笑声》读后感(四):有些书真是讽的一手好刺

  前不久日剧《无法成为野兽的我们》在b站非常火。男主在故事最初曾经评价女主说:她每天对谁都和颜悦色的,看着就很假。虽然男主讲这话时那个嫌弃的小表情很可爱,但听到他这么说,同为社畜的我还是情不自禁感慨: 生活不易,全靠演技啊! 但,真的如此吗? 01. 电视剧里的女主角对老板,对同事,甚至对酒馆的人都恬淡宜人,这也不过是因为人生到处都是舞台罢了。毕竟“演员”的最终奥义就是:随时随地披甲上阵。作为社畜我们要对同仁春风化雨,而在好朋友面前往往表现的更随性洒脱。那么回到家里总可以做自己了吧?然而纳博科夫说: 不,你在做梦。 纳博科夫早期的一部小说《黑暗中的笑声》就真实的描写了一个在妻子面前实力表演渣男出轨的男人。小说篇幅不长,两个小时就看完了,但看完以后我不介意再花几个小时安利给大家,因为这部小说: 实在是讽得一手好刺! 02. 如同《我的前半生》里的“前夫哥”一样,男主角欧比纳斯爆发了中年危机,家庭事业稳定发展的他,突然动起了隐藏在心中多年的对恋爱激情的渴望——俗称出轨。 某天,在黑暗的不见五指的电影院里,欧比纳斯对玛戈一见倾心,从此茶饭无味日思夜想。每每回到家里,见到怀孕后的妻子和她那略显神经质的谈话习惯,都让欧比纳斯更加无法忍耐。 男主一边拼命制造机会接近玛戈,一边在家里跟妻子和内弟面前扮演一个忙碌的事业型好丈夫。单纯的妻子从未发现过不妥,倒是妻子的弟弟,逐渐发现事情不简单。 03. 内弟的怀疑并没有让欧比纳斯停下犯错的脚步。年轻而迷人的小妖精将这个头昏脑胀的中年人一步步引入歧途,而等待他的不是爱情,只有无穷无尽的欺骗。 在遇到男主前玛戈经历了很多事情。被拉皮条,被骚扰,被包养。而这些都被玛戈巧妙的伪装起来。她在男主面前表现的永远是让男人最欲罢不能的一面:既可怜又可爱,既清纯又迷人。 欧比纳斯自作聪明的在家庭和情人中间扮演双面间谍,却不知道自己也只是对着一个化妆舞会的皇后白献殷勤。 04. 玛戈步步为营,开始算计欧比纳斯的豪宅和成为他正牌妻子的机会。 她一面流着泪说:你跟我在一起只是馋我的身子,一面逼着对方离婚。欧比纳斯也拿出影帝的实力接她的戏,一面说:心肝我都听你的,一面在心里说:离婚是不可能离婚的。 两人最终闹到了妻子伊丽莎白面前。妻子一气之下带着女儿离开,而玛戈名正言顺的住进了欧比纳斯家。然而快乐是短暂的。不久欧比纳斯的女儿就因肺炎过世了,而此时他也得到了报应——他遇到了上一届影帝,玛戈念念不忘的前任雷克斯。 真正的好戏终于开始了。 自以为导演着一切的欧比纳斯,完全被上一届影帝玩弄于股掌之中。雷克斯和玛戈旧情复燃,两个人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偷情偷得不亦乐乎。而原本处在背叛者位置的男主角,镜头一换成了惨遭背叛的绿帽子王。 而纳博科夫的高超反讽还不止于此。 自以为掌控全局的欧比纳斯沦为了背后导演雷克斯的玩物。他和玛戈精心设计着一个个圈套,最终将欧比纳斯置于死地。临死之前,欧比纳斯双目失明陷入一片黑暗。而这个由电影院里的一片黑暗开始的故事,也最终在生活的三角恋剧情里落幕。 05. 纳博科夫用电影的镜头和画面感,一次次反转人们的认知和视线: 背叛家庭的人也遭到他人的背叛。 离开妻子的人落魄后还是回到妻子身边。 迷人的情人变成杀人凶手 ,最开始出场的导演角色,竟然真的导演了男主的悲剧结局。 这场看起来俗套的出轨三角恋,却暗含了许多耐人寻味的讽刺细节。 这些细节背后正是人物们在表演与真实之间的巨大反差: 玛戈对欧比纳斯做作的演技远比她参演电影的时候更出色,而雷克斯游刃有余的在朋友和情敌之间的切换,也不愧于他名导的身份。 而这一切在小说中更是成就了大局上的讽刺效果。 在挖掘小说隐藏的一个个反讽的同时,我也经由纳博科夫的这种“互相表演”的描写想到了一些其他的事情。 06. 如今“生活不易,全靠演技”已经成为大众调侃自己随机应变的常用语,它越来越成为一种人们无法割舍的人皮面具。甚至在与某个假面剥离时,还要忍受切肤之痛。但这真的是一件制胜法宝吗? 多少人在角色转换之间陷入困顿失措,在善恶是非的道德底线上越界而为,靠演技走南闯北的背后,是否代表着人们逐渐对真情实感产生了鄙薄和轻怠?但最终能够挽救他人的是什么?还不是镜头之外那一双双温暖的手? “人生如戏,全靠演技”——这其实是一句多么无奈悲怆的预言。当我们要靠做作虚伪的表演来维持生活的激情,用欺骗伪善的面具来划分与他人的距离,真心就在这认真的敷衍里消失不见了。 纳博科夫写这个充满黑色幽默的讽刺小说时,也许从没想到很久以后的今天人们会如何处理类似的问题。但讽刺中的讽刺是——他在1932年写下的故事,至今让一部分情感不幸的人读来感同身受—— 因为那些假模假样玩弄人心的骗子,已经成了一种日常里的无法被禁止的“职业演员”。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