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我看你的手账吧!》读后感100字
《给我看你的手账吧!》是一本由一起来手账同乐会著作,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68.00元,页数:20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给我看你的手账吧!》读后感(一):《给我看你的手账吧》
一直在各种书店找这本书,不是打算买,只是想看看内容,老实讲,书的内容从真正的实用角度看其实并没有多大意义,所以网易新蜗牛的免费阅读权我就给了这本书。一般手帐坚持三年以上的手帐er基本都不需要再坚定思想了,手帐已经扎扎实实的成为了生活的一部分。书中的大部分人物都或多或少的和绘画有些关系,对于像我这样手绘小白来说实际并没有太大的建树。说白了就是那句“我是不会记手账吗?我不是啊!我只是不会画而已!”以我来讲,手帐即将进入第四个年头,对,手帐的大旗已经在我的生活中屹立飘扬有年头了,我的手帐几乎没有画,最多就是马克笔划拉几下,要不就是一年也才能临摹一张卡通类型的插画,三年的手帐er对我老说就是一个逐步认清自己是个话痨的过程,光是字和拼贴,今年还爆本了。当然了,a6也确实不大,写写就翻页,一天的内容一般也要写两页(最少四面),也考虑换个a5,但以目前囤货的情况看暂时没戏。 对不起,跑题了。 说回这本书,如果是手帐新入坑的读者,我觉得还是保持一颗平静的心态吧,毕竟没个三五年您达不到书中人物的level,书中的内容可以提供憧憬,但不负责照进现实。 但书中的很多理念我是很喜欢的,个人觉得手帐还是以更贴近生活或者说凝固生活瞬间为主,它更真实更自由,本着这样的原则,更实际的手帐使用还是应该从身边老手帐er下手,了解日常使用中本册笔等工具的优缺点、排版的小秘密等。比书中的推荐更实际。
《给我看你的手账吧!》读后感(二):关于手帐的一些事情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保持清醒保持理智 很多人看到和自己不同的事物第一时间的反应就是摧毁之诋毁之唾弃之批判之 每个人都是如此,只是有些人的“开关”多一些,有些人的少一些 手帐,这个东西自己身边很多朋友并不热衷 严格来说,自己也是觉得还好。 至少没有疯狂购买各种本子,各种挑选文具,各种胶带,各种表格各种字体,甚至遁入形式主义和求全责备的泥淖。 不过自己也有固定记录自己的计划或者总结的习惯,虽然没有手帐那样的精美,可是也是有这个作用。 因此,自己对于手帐,自己尊重喜欢并且佩服手帐做的好的人,自己相信手帐可以让一些人更高,手帐可以让人们提升自我,但是自己也理解那些对于手帐嗤之以鼻的人,因为有些人喜欢随遇而安不喜欢给自己的过去留下一丝丝痕迹,有些人对于自己的过往更加不喜欢去回顾去回想。 所以这本书呢,对于希望了解手帐的人来说,可以作为一个入门简介,其中通过十几个人的亲身体会,让读者了解手帐的原理手帐的方法手帐的各种形式手帐的各种排版还有文具还有本子还有方法,对于一些想要提升自己手帐能力的人,也可以在其中收获到一些有用的知识,当然如果纯粹没有兴趣的人,就不用看了。 总体来说,这本书自己看得是电子版,相信实体书看起来会更加有分量也更加直观,从手帐的理念,手帐帮助工作,手帐整理生活,手帐改善自我,手帐提升能力,手帐放飞想象,手帐让人成为更好的自己,本子的选择,文具的选择,图画的方法,诸如此类,指导性也很强,有兴趣的可以一看。个人评分7.9分,推荐指数三星半。
《给我看你的手账吧!》读后感(三):可能看得少,但这是我个人目前看到的最好的手账入门书
首先这本书并没有一上来就教你做手账,毕竟这种个人体验的东西是不好教的。
先是回访了一批之前采访过的手账达人,这么多年过去了,他们还在继续做手账吗?
手账到底是一种一时兴起的兴趣,还是一种容易内化的生活习惯?看过采访后就会有一个答案。
之后仍然是采访,视野很开阔,有12位来自世界各地的手账达人来展示自己的日常手账,他们都用手账做些什么?
其实我们知道手账一词来自日本,就是我们常说的笔记,真正起源是法国,后来经过日本社会的酝酿发酵,成为一种辅助工作、提升生活乐趣的手作形式,每一个人使用手账都有不同的体验和取向,每个人的兴趣点和技能也都各不一样,所以世界上也不可能有完全一样的两本手账,如果有,可能就像这本书一样,是印刷品。
记手账其实是一种可以玩起来的活动,可以私密,也可以交流,是自我沟通对话的一种方式。比如塑封上的那块贴纸,看起来像一张票根,也许这样的票根手账爱好者的本子里也会经常看到,也有照片、剪纸各种其他的形态,总之想特别一点,那就多花点心思琢磨。
手账是一种一开始就不太容易停下来的活动,除了日常买纸买笔,还有纸胶带、印章、小贴纸、各种特殊文具等,入坑就爬不出来了。
这本书后面还提供了一些做手账的点子,比如实现梦想、管理金钱、培养兴趣等,还有一些简单的插画教学教程,最后甚至还有一个血型手账诊断室,帮你更了解自己的手账使用习惯。
看了这么多,始终要自己动手做手账才能了解其中的乐趣,从这本书开始种草吧!
《给我看你的手账吧!》读后感(四):有趣的手账
一本好看的手账就像艺术品一样,往往平常有做手账的习惯的人心都很细,也都很善于观察并表达出自己的看法。手账的作用有很多,它还不同于日记,手账可以随意记录随意设计,你可以记录过去的事,也可以提醒将来要做的事,心情好的时候还可以在上面作画,把开心的不开心的都写下来,女孩子则喜欢用各种不同颜色的笔写和画,每一页都能让人眼前一亮。
手账在中国可能并不常见,不过我有一个高中同学还真是手账爱好者,其他女生看了她的本子之后都纷纷效仿,竟然传播开来了。因为它是在日本兴起的,我们的习惯就是拿一个笔记本把重要的信息记下来就好,无所谓有没有乐趣。这点我们就应该学习日本人,生活之中的乐趣还可以这样挖掘,写的时候很享受,过后再回过头看的时候就像是捧起了珍贵的回忆一样。
对于现在的年轻人而言,我敢打赌至少在我们国家,绝大多数都没有做手账的习惯。因为现在互联网那么发达,微信、微博等等随时随刻我们都可以做记录,除了不能制成一件可以捧在手心上的艺术品以外还有很多其他功能。但是我认为这种方便反而让人们更加随便了,有用的没用的都写,也没有什么精心的设计,几乎很少有人会去回头翻看自己发过的东西。
手账对于工作也有着很大的作用,比如说可以把日程记录在上面,领导安排的工作和笔记等都可以汇集在一起方便查阅。如果是一个专业的工作者,这必定是一个良好的习惯,不过这就和生活中的兴趣爱好两码回事了。如果说想要学习制作手账,这本书中的大师们会提供很大的帮助,书中把不同种类的笔记归类,让读者轻易能够找到自己所需的手账类型。
可以看到这些外国的手账达人对于手账的理解都是不同的,从他们千姿百态的风格当中就能够看出来,当然每个人的享受都是一样的。不仅如此,书中还有详细的教学和工具介绍,最棒的就是还有插画教学,在欣赏了这么多手账作品之后读者一定会心血来潮,这种设计实在是太贴心了。手账中的多姿多彩是黑色字体没有的,尝试着做一本手账,体验一下生活的别样乐趣吧!
《给我看你的手账吧!》读后感(五):手帐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从小在父母的言传身教下,不仅保留着手写日记的习惯,也逐渐恋上了记手帐。相比较于日记的记叙性,自己的手帐就显得随意的多了。一般我自己的手帐都是小号的本子,先标好日期,标好重要的节日,之后在将近期的每天的安排填充记录上,时不时的翻阅下,作提醒之用。对于现在来说,科技的飞速发展,电子设备齐全,智能手机、电子笔记本等,可以随时随地将信息记录下来,方便人们的生活和工作,这是一种习惯,当然,用纸质的手帐,也是一种自我的习惯,并且,对于我自己来说,更喜欢在纸质的手帐上记录自己的心情和故事。
《给我看你的手账吧!》开创了以采访的形式窥探手账达人内心世界,分享手帐达人的心得和故事,让读者近距离接触各种丰富多彩,有趣实用的手帐。在这本手帐分享图书中,有将童趣插画揉进手帐中绘画师,也有将食物图画记录在手帐中的主妇,有巧妙运用印章与贴纸的写字高手,也有展现缤纷生活感的婚礼摄影师,一个个充满艺术生活的字体,一张张充满情趣生活的图片,手帐记录生活重要的时刻,它像一位伙伴,陪伴在我们身边,站在我们的角度,为我们量身打造自己的志趣和生活,又像我们世界的缩小版,带我们的思绪飞扬到世界各地。
手帐是生活的记录师,也是工作的好伙伴。现代人大多是低头族,过于沉迷数字媒体,而手帐却能让我们感受生活的慢节奏。任时光匆匆,岁月荏苒,手帐保留了最原始的心情和思绪,在手帐中翻阅和思考,不仅让我们查缺补漏,还可以更好的规划我们的时间和自己的人生。或文字的深刻,或图画的震撼,或表格的清晰,丰富的手帐可以让我们每一位手帐人自己管理自己想要做的手帐风格,每一页都是自己心境的体现,每一帧都是生活的惬意和美好。
手帐的作用多多,既实用又美观,既有趣又多彩,在图书中不仅展现的丰富多彩的达人手帐,还介绍了让人爱不释手的文具,让笔记变华丽可爱的各种插画,分血型推荐最适合自己的手帐,可以说是相当贴心了。跟随手帐达人的丰富手帐,开启自己的手帐美好生活。
《给我看你的手账吧!》读后感(六):这是一本让人感到美好的书
手账同好者有福了,因为这是一本资深手账爱好者编辑的一本关于如何做手账、分享手账小tips的书。如果你被深深吸引,那么,手账一定也曾经吸引过你。要不然,你很可能享受不到这里面的乐趣。
我开始做手账缘起是有了宝宝。写日记是一个在电脑还没有成为日常写作工具之前的习惯,可是,日记满足不了想要为宝宝留下一些记录的心情。因为有些文字是满足不了的,想要更丰富,想要留下的记录更加多彩,手账就成了唯一的选择。手账不是日记,很可能,对文字的要求不高,反而很多时候,文字简单些,对于手账的页面来说,更好看。
起初问自己的问题,可能是每一个手账新鲜人都要遇到的。
我要选择什么样的工具?
我不会画画怎么办?
什么样的笔记本适合入门者?
我为此购置的水溶彩铅、画波纹的尺子、彩色的花边贴纸、彩色水笔、各种格式的笔记本……最后发现,手账事业还是迟迟未建立。
当我真的开始记录的时候,才发现,工具、画画、想象其实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开始。开始之后,你才会知道自己需要什么,然后再购置什么。重要的是,手账会让你的心越来越专注,它让我们发现生活中美好的点滴。依然是不会画画,但是手账又有另一种功能,它会让你安下心来去学习,由此丰富自己的手账。一本手账,是一段生活的纪实簿。手账不是日记,它不如日记深邃,但是却打开另一扇门,让人发现生活中美好的更多可能。
就像书中所言:专注地去做一件事,是在积蓄能量。
发现美好,是手账带给我们的,一种“更好”的能量。
在这和本书里,资深手帐爱好者分享了自己的手账,每一个人的每一本手账都是独一无二的,不可能有两本相同的手账。给别人看自己的手账,不是一种参考,更多是一种分享。分享你去发掘手账的种种可能,最终,你会找到,或者说,每一本手账都会找到适合自己存在的样态。没有一蹴而就的手账,就像日记也需要天天记录。在兜住生活上,手账和日记发挥着同样的作用。只不过,手账永远不可能被电脑兼并,手账永远要用手记录,它自有文字专属所没有的独到魅力。
《给我看你的手账吧!》读后感(七):与心灵对话
一直没有正式入手账的坑。直到看了这本书后,迅速坠入坑底。。
这本书跟国内一些教你写手账的书不一样,它不是教你怎么去做,而是在教你一种理念。或者说,一种生活方式,一种写手账的思路,一种写手账的乐趣。或者说,是在阐述一种观点,手账怎样在引导我们的生活和工作,让生活和工作更加美好。
这也是这本书高明的地方,直击心灵,带你入坑。
我低俗地入坑了,置办了不少写手账的家当,差点要吃土。
我想,起码要过个一年半载,或许更久,我才能去除浮躁,沉淀下来,形成自己的风格,不再追求花里胡哨。任何一个普遍的In、week或traveler,我都能仅用一两支笔就能写得很精彩。
翻着书一个个Case看下去,看完12位外国手账达人的专访,除了欣赏风格各异的手账,了解他们喜欢的写手账的文具用品之外,会发现他们都在用手账与心灵做最亲密的沟通。
特别欣赏菲律宾女孩 Aina 的观点,她说,写手账一直是一种纾压的方法。因为我的工作压力很大,所以写手账对我来说是一种放松自我的方法。我每天都会写手账。每天有好事情发生的时候我都会写,即使有什么不顺心的事情发生我也会写,这样可以令我平静不少。任何地方对我来说都是适合写手账的地方,我的包包里总是有一些简单的工具可供我使用。
来自马来西亚的室内设计师Vernice说,我随时随地都会记录我当下的感觉。无论开心还是不开心,我会选择在手账上写下我的感受,这感觉就像是在和一个我能够完全信赖的人聊天。手账就像一位真诚倾听的朋友,我可以跟它聊几乎所有事、所有主题。
……
当看到这些心灵独白时,我会感同身受,虽然入坑不久,但是在写手账的时候,会发现我的心情是平静的,我的忧伤会被手账一点点吸收,身上的负能量在一点点减少,直至消失。
有些事情,还真得你去感受,才能发现它到底有多神奇。手账就是这样的,它就像一个魔法师,在驱散你身上的阴霾,让阳光洒满你的心房。
喜欢桑德家那些复古的文具,喜欢书中的简笔画,能很快学会立马上手,喜欢略带八卦的血型手账诊断室。
《给我看你的手账吧!》读后感(八):让记忆欣欣向荣
手账其实分很多种,也确实如书中所言,这是一个独属于你的完完全全的空间,其他任何人都无法干涉的角落。你可以在里面畅所欲言,可以发牢骚、记录你感动的文字、贴上你喜欢的胶带、黏上你去过的地方的火车票、粘上电影票、画上一只小动物、记录饮食和运动、甚至你还可以记录你的周年计划表等等等。凡是你所能想到的、看到的、听到的、你都能将它抓住,平铺在你的手账本中。
这是不是很奇妙的一件事情?你可以在里面为所欲为、畅所欲言,你完全是真实的你。
书中有我所感触的几大部分,分解如下:
1. 在第二章里向读者展示了世界各地的达人手账本
这期间包括来自瑞典、西班牙、日本、法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马来西亚、加拿大、美国等12位手账达人的真实手账本展示,并给出了他们的手账本的type、size及其所选用的文具,这是一个非常加粗划横线的重点,因为初入手账本的我们可以去文具店查看他们的型号,从而选出适合自己的手账本。这完全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前行呀!还有少部分达人有提供自己的BLOG 和INSTAGRAM。有兴趣的读者可以按图索骥,找到自己喜欢达人,相信可以收获更多灵感。
2. 在第三章中主要展示了我国台湾的手账力
八位不同领域的手账达人真的是各自具有自己的特色。有位达人不拘小节到仅仅只是随手拿着一张A4纸张就是自己的手账本了,这是何等的潇洒,但是你能说这不算手账本吗?当然不行,因为这个纸张上面记录了他的灵感,完全表达了他的想法。
邦妮的手账本也是让人甜美的忍不住四周发散彩虹,她的手账本里面完全开辟一块自己的小花田,那鼓励自己的话,让读者也不禁充满正能量。
3.在四章中给手账进行了个分类
可分为4种,包括实现梦想手账、工作手账、管理金钱手账、兴趣手账。当然读者可根据自己的切入点进行分类,这是完全可以的。
4.在第五章中集合了可爱简笔画
这里面囊括了很多可爱简笔插画,让看者不禁为之着迷。相信掌握了这些可爱插画和线框插画,你的手账本将会华丽丽的转身为你的宝贝库。
在我看来,手账本是给你自己作为一种记录生活和工作的工具,故只要你真实的在里面表达出你自己切切实实的想法我想再往后的日子里,它必定会让你的记忆欣欣向荣,生机勃勃,其中的记忆也将栩栩如生。
《给我看你的手账吧!》读后感(九):用手帐去记录你的精致生活
“把梦想写在手账上,就会成真!”所以爱好手账的人,首先都是有梦想的人。 去年我在无印良品闲逛时,偶尔发现了一种叫手账本的商品,那时候我还不知道什么是手账,从外表看感觉那和平时用的日记本都差不多。不过拿到手中感受到的那种质地,以及可以买几十个日记本的价格,还是让我觉得这个应该不一样。 后来我在网上看过一些关于手账的介绍,才初步了解到了手账是什么。我很是敬佩,在电脑、手机已经充斥了我们生活的时代,在我已经很少用笔去写字的时候,还有那么多人坚持着用手账的方式在记录着生活。 在我看来,手账代表了一种生活方式,喜欢记手账的人生活都是精致的。尤其是看了《给我看你的手账吧》书中那些精美的手账作品后,更是觉得如果不是因为对生活的那种热爱,又如何能够在生活中感受到那么多的美好,并用如此多彩的方式记录下来呢? 《给我看你的手账吧》不是某一个人的作品,而是20位达人手账大揭秘,与99本热血手账实操展示,另外还有好用的手账文具介绍、插画教学和血型手账诊断室等。 刚把书拿到手中的感觉,就如同去年第一次翻开手账本一样,与普通书相比,纸张的质地更加柔和,指尖滑过有点宣纸的感觉;并且每一页都是彩绘的,放在书桌上,还可以把相邻的两页平铺开来,慢慢欣赏他人手账的作品。 与我相像的从零开始讲起的手账教程不一样,本书从美国、日本、法国、瑞典等国外一些资深玩家的作品和感悟谈起,不同风格的作品,让人充分感悟到手账是他们自由的领地,在那里他们可以保存着对生活的真实感悟,以及保留着一份永远的记忆。 来自日本的Tamy用手帐留下与家人用餐时候的美好;来自法国的Forciniti随身都会带着手账,并觉得没有手账的日子无法想象;来自马来的Sharon Tan把手帐作为自己无拘无束、尽情挥洒的完全做自己的空间;来自加拿大的Becky Cao是从速写本开始手账之旅的,并认为手账才能带来真实的五感体验,摄影却不能。 从这些手账高手的作品来看,手账真是没有一定的方法和定式的,图画为主的,文字为主的,贴纸为主的,格式不重要,形式不重要。有记录工作的,有记录生活的,有记录美食的,有记录心情的。内容也不重要,重要的是适合自己,能够切实的感受到那一刻的美好。 “记手账的这几年,我的生活发生了很多改变”,这是我在网上经常看到的一句话,本书中也描述了很多国内的手账高手,从刚认识手账,到开始使用手账,再到离不开手账的心路历程。对他们来说手账就是见证了他们的成长;对读者来说,他们的经历也让我们看到坚持的力量。 《给我看你的手账吧》这本书是写给真正热爱手账的人的。从中你可以和记录手账的高手直接对话,汲取他们在手账路上的精华。
《给我看你的手账吧!》读后感(十):你写手账的方式,藏着你的价值观
很多人是不写手账的,从来不写。
所以说,我们最需要反思的事实,不是手帐该怎么用、胶带怎么用、印章怎么用,而是为什么大多数人从来不使用手帐。喜欢手账的人,有一万个理由坚持。不喜欢手账的人,大概一个理由也用不到。
这也是我合上《给我看你的手帐吧》时候想到的,为什么更多的人并不使用手帐?
手账是必要的吗?对很多人来说,它只是锦上添花,绝不是雪中送炭的生产力工具。它比不上手机,比不上微信、朋友圈。作用大概类似于kindle,恍若鸡肋。拎包出门,放了手机、钥匙、钱包,或者再放上平板,想一想,手账还是放在家里了——这就是它的命运。手帐可以拯救我们吗?显然不能,我们不能过分高估了手账的功效。现在没有某种单一的方法可以拯救我们的狗血人生,如果你这样描述置身其中的生活。
写手帐大概有三种类型,一是计划,二是记录,三是绘本。差别就在于,你是勾画思考、话痨一样地记录,还是施展你的绘画设计功底。
第一,计划派,力量型,单色笔,活页本。最大的坑就是收藏各种FF本子。对中年人来说,做计划的目的,就是给自己生活找到奔头,找个笼络精力的嗜好。这种写法与GTD、时间管理、精力管理等相关。比如熊谷正寿,他认为自己的人生因一本小小的记事本而改变。人生就是一次朝着梦想的行军。我们的意义就是实现既定的目标,一切不知所措的焦虑都是矫情,都是布尔乔亚的故作姿态。
第二,记录派,智慧型,单色笔或三色以内,TN本子,沉迷的人往往沦落到玩皮子。失去形而上信仰的中年人,终于认为生活就是自己的记忆,自己留下的深深浅浅的痕迹。通过记录生活,或许能重新找到生活的秩序,找到一种稳定可靠的时空观。比如柳比歇夫、普鲁斯特,写这类手账的最高理想,就是浸入茶中的小玛德莲蛋糕所带给我们的瞬间,人生唯一可以尝试的选择就是全身心地感知生活的一切。
第三,绘本派,美学型,各种颜色、工具,这是个无敌洞。不再相信或需要规划,写手账的目的就在于绘画记录,甚至只是单纯地解压。翻看这类手账,感慨之余,我总会想起法国飞机设计师达索说过的那句话,漂亮的飞机都是好飞机。活着就是设计,就是建立自己的美学标准,在这种美学标准中,我们才能体现自己的存在价值。
这就是我看过的手账,就是《给我看你的手帐吧》。我们写手账,总是绕不开寻找日常生活价值的冲动。时间持续,记录也当持续。我们的规划,我们的审美也将持续。手账的写法里,总有着一种生而为人的美好,一种存在者对于存在的贪恋。无可避免,你的价值观会被投射到你的“客观物”上。比如你的手帐,或者是一个小玛德莲蛋糕,一种餐勺碰触杯子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