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BY BLUE》经典观后感1000字
《BABY BLUE》是一部由渡边信一郎执导,柳乐优弥 / 菊地凛子主演的一部剧情 / 爱情 / 短片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BABY BLUE》观后感(一):对不起我又湿了
我会说烟花突然出现那段我湿了吗?这种感觉别人不一定懂,有过相似经历的人才会有所触动吧……但话说我情绪还是太容易波动了……很有质量短片,渡边的风格仍旧很浓,貌似还有菅野的音乐,开头和结尾的钢琴很耳熟,很应景
《BABY BLUE》观后感(二):我只是被沙子糊了眼
那啥,我只是被沙子糊了眼。在烟花挥舞的时刻。
如果可以,我也曾希望有一个浪漫的告别。
因为是渡边和菅野的组合,所以期待。却没想到如此地返朴归真,又一如既往地被打动了。
一定是要过了那个年纪的人才会被感动。会寻找自己青春的影子。
然后登上所谓正常生活的列车,把这感动抛在昨日。
《BABY BLUE》观后感(三):Babyblue
要描述《Babyblue》其实不是难事,它就像是青春这个词的化身,带着渡边幸一郎一贯的浪漫。 少年少女毫无顾虑地逃离开学校,顺着新干线往海边前行。骑着单车在夜间的高速路上前进,少女迎着风的身影是那么美好,青春的逃亡使得一切外物都显得渺小。 而像是绝大多数青春故事一样,无疾而终的爱情像是一种诅咒加在青春期的剧本里,像是他们终于到了海边却无法点燃的花火。 夜晚到了少年该离开的时候了,明明对少女说过不用来送别,但却在列车门前等着女孩到了最后,什么都没有等到的他回到了车座,响起了他之前弹奏的离别曲,离站的速度 可列车飞驰时望向窗外捕捉到的熟悉身影,挥舞着海边未被点燃的花火,在夜幕下成为少年青春里最美好的一瞬。 这样,也不失为一个好的结局。 我很怀疑渡边信一郎这部短片是以Sunny Day Service的那首《Babyblue》为灵感所创作的,同名就不说了,很多段的情节完全就是歌词里所描述的景象,没有把这首歌当插曲总觉得有点遗憾。
《BABY BLUE》观后感(四):这不是中二,这就是青春的勇气。
【涉及剧透】看到偷单车那里还想着“啊,这男主放在现实也太中二了吧”但下一个画面他说“今天,我把明天或未来什么的都给忘掉了。也就是说,我已经自暴自弃了!”这时才发现,片头男主所说的今天要忘掉未来并不是一时有感为了衬托青春小清新常见得不能再常见的把女主带出去的借口。他是真的这么想了,也这么做了,抱着产生任何后果都不怕的特属于青春任性的勇气。伴随着发生眼前的爆炸场面,这片子到这里已经让我明白这不是普通不过的真实系动漫,这真的就是2次元啊!但渡边信一郎就是能融入这样貌似格格不入的元素拍成很有真实感的文艺片带给人新鲜的感觉真的很厉害。当我还一边欣赏一边感叹这果然是2次元时,片子快要把人眩晕的末段却让人不经意迅速被包围在那厚厚的时光感中。果然,这不仅是片里两位主角,也是我们的青春啊。
确实,这是一部看了开头容易猜到结尾却猜不到中间的片子。中间的过程,在青春里可以有关爱情,也可以无关爱情。但结果偏偏有关爱情,所以在已经逝去的时光里更平添一份伤感。
《BABY BLUE》观后感(五):去了它就不再回来 也终将化成记忆的破片沉寂在往日的回忆中
短短14分钟的影片很好的诠释了即将离别时的感伤、无奈和小小的遗憾。
翔 和 葉月小时候青梅竹马的两个人约定好一起窍课,历经长途跋涉,两人终于来到海边时,翔开口说出自己将要搬家后的那段话:“反正我不在了,大家马上就会忘了我,以前搬了家的朋友我也不怎么记得...虽然这种事是理所当然的......” 离别前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够让一两个人记住,临别的人也好、送别的人也好...
影片由结尾处代入高潮,当车厢里默默离去的翔预料之外的看到葉月前来送行时,仿佛之前所有的沉默和疑惑都被瓦解,回忆泉涌般汇集在那一刻,载翔离去的火车和在葉月手中绽放的烟花慢慢融为一体、消耗着的绚烂火光预示着火车的逐渐离去,遥相呼应着片头开始时那段肖邦的离别曲...那是影片最煽情的一幕了 。
别了。
或许还留有些疑惑和小小的遗憾、可能将来的人生也不再会有交点,可是还有回忆,即使会被冲淡、即使难得才会想起...虽然无法挽留,但是还可以祈祷——不要被遗忘,也许吧。离别不能是坏事,它能将一切记忆浓缩变得唯美,成为一种祝福。
ABY BLUE:浅蓝色——淡淡的忧伤。
《BABY BLUE》观后感(六):这不就是最高的青春。
一边是因为逃避努力的负疚与对未来人生的期许中形成的强烈的哪里也去不了的约束感,一边又有一种强烈到自负的自信总有一天自己一定能够去拥抱更广阔的世界。
读书时代一定向往过的,一场这样桀骜放肆、漫无目的的逃离。只要一天就好,朋友也好,憧憬的某个人也好,青梅竹马也好,精神世界里的另一个自己也好,有这么个人,他不问缘由,轻描淡写的,就愿意陪你踏出离开那个你无法背离的自己的旅程。
还记得吗,那个秘密,关于年幼时代并不纯真的自己。那一次偷来的手雷我至今仍随身带着;有一次真心的想过要把教员室都炸飞;今天,我不再考虑明天或者未来了;因为要搬走了,就算我不在地球也会照转,大家都会慢慢忘记我吧;现在喜欢着三年级的前辈吧,我知道的...
优等生吗,不良吗,理所当然的事吗,憧憬吗,现在不是了吗,仅仅是因为这样吗?因为我很不安。对于看不见的未来我很不安,对于总会归于理所当然的退场我很不安,对于随时间转移的感情我很不安。这就是少年时代的真实,会有时常袭来的软弱的感情,会有太多的动容的原因,会有过多的不切实的期待。
虽然都说了让你不用来,为什么我还会这么自然的去等,虽然你也说了不会来,为什么你又会在车窗外的烟火背后闪耀着我的目光。一首肖邦的离别曲,14分钟的短片,是最高的青春。
《BABY BLUE》观后感(七):请为我燃放离别的烟花
是开了头就差不多猜到了结尾的剧情呢,只是我猜中了这结尾,却猜不中这经过。
真幸运,离开前还演出了这场历险记。
——今天我决定忘记明天和未来了。
——就是说,放手一搏啦。
连手雷都毫不犹豫的扔出去,什么都不顾了。
去海边放烟花吧。可是天亮了,没有睡觉,又累。
还是没忍住表白,大概是海浪带来的勇气,明明知道暗恋的责任是沉默的。
然后,就这么回去了。
什么都没做,就像我和你。
但是别忘了还有这秘密的历险记,就像回忆里的小秘密,虽然最终还是没有按约定的那样埋葬它。
请为我燃放离别的烟花,会幻化成寂寞的银河。
《BABY BLUE》观后感(八):Never leave a chance for regret
也许我有点语无伦次,但,这就是渡边给人的感受。
渡边又一次让人感受到了 the beauty of absurd,而这一次正如title 一样,baby blue
Take a day off to do sth, sth that u never did before
这是我们好多人都想过的念头,可大多数人也就把它当作念头,偶尔拿出来意淫一下,然后继续伏案。
渡边说,其实,也并不难,只要你跨出第一步。
也许因为是baby,这种事情才显得容易些吧
而美的,还是blue
以前都相互喜欢,可是由于种种原因,没能在一起。现在知道已经失去,但却不知道该如何是好,只能任由blue滋生。‘只想和你在一起,做点什么’
最后的烟花,是那么的荒诞 -- 现实中没人会干这事,可有那么的真实 -- 因为我们都希望这样。这就是渡边,他总能构造一些不实际的真实。
那一抹blue,正是这整部片子的essence:为什么总要到失去才regret,然后在心中点燃这baby blue的烟花来聊以慰藉?Why not grab it at the beginning?Why not be absurd when it is the best?
ever leave a chance for regret.
配乐方面,渡边依然高出别人一筹:
开头、结尾处的《离别曲》,选的恰到好处
中间那段很菅野风的吉他也很亮
《BABY BLUE》观后感(九):そして旅を。。。
-就今天一天 忘记明天和未来 走去那哪里吧 ?
-干嘛说得这么慎重啊
-走嘛
-翘课吗
-从某种程度上说吧。。
-好啊
-用光身上所有的钱 直到走不下去怎么样
-往哪里
-果然还是犯罪人常去的 南边吧
-啊 我还没去过南边呢
-我也没有
-想在海边放烟花
-你有这个创意哦
-不行?
-可以啊
-不过有点意外 贵方竟然翘课
-是吗
-一直以为是优等生的
-也不是
-很会念书啊 真厉害
-怕麻烦而已 讨厌因学习不好被说教
-诶
-但翘课还是第一次 你呢
-偶尔啦
-不良呢
-很久没有了呢 这样的对话
-国小的时候 一起去偷了一枚手雷不是吗
-记得
-有一次差点使用喔
-诶
-国中的时候 那时候你都去了男校 有个超过分的老师 被打好惨
有一次想把办公室炸掉
-恩
-结果还是没有
-よかった
-害怕?
-没有
-现在带着喔
-诶
-手雷 你知我知
-果然不是优等生呢
-认识路吗
-大概是这边吧
-怎么做电车
-跟着有海的气息的人走就对了吧
-啊啊(睡过头)
-这哪里啊
-可恶的新干线
-怎么办,只带了一千yan喔
-偷摩托车去暴走吧……でも…顶多还是 これ!
-脚踏车噢。。
-这样要骑多远啊
-还蛮久吧
-诶 警察喔
-……加速!
-好快喔
-可别小看人呢
《BABY BLUE》观后感(十):所有不完美的青春期
而这一切都无所谓,因为能和你同行过就很好了。
看的时候总会想到博尔赫斯的《小径分叉的花园》,人生的轨迹恰如小路,彼此交叉、汇合然后又分离是在自然不过的了。
aby Blue和所有渡边信一郎的作品一样,主题总是旅行、冒险和分别。遗憾和成长一样多,所以分离的时候,大家都是满心忧伤和甜蜜,如同少年和日本给人的印象一样,风、鸟、花、月,爱与愁。
但这次还是不太一样。遗憾更多一些,曾经我非常非常憧憬你的,我们也应该在一起,如果我知道,青梅竹马的你也喜欢我的话。但是,你告诉我的这一天,我已经在和三年级的学长交往了;但是,你要搬走了。遗憾这么多,连最后一起翘课的旅行也出了那么多意外,但也不是不开心的。如果说《混沌武士》是部符合青春精神的作品,那《Baby Blue》虽然表面上看起来青涩,其实是拍给已经长大了的,经历过青春期遗憾的人看的。我想所有在少年时代,有过一份懵懂、青涩憧憬的人,看完这部电影都会会心一笑的。与其说是被电影打动,倒不如说,我们是被当时的自己和那份单纯的心情以及回忆所打动的吧。
渡边的作品配乐一贯是画龙点睛,这次也是。肖邦的离别曲,在这里,说实话我不可能想到用的更好的地方,剧本似乎都是为这首曲子而写。电影开始的时候的平行板,配合蓝天、蝉声、无人的储物室、练琴房里一个人弹琴的男孩。以及结尾——
夜色下女孩独自一人站在铁道旁,安静奋力地挥舞旋转手里的焰火,Tristesse在此时近乎激烈地响起,然后是慢镜头,焰火的光芒缓慢划出的轨迹,男孩因为惊讶而张大的眼睛,火车在向前开,而他扭头回看,一直。这个错身而过的瞬间被放慢并反复渲染,于是那个回看的姿势和不断挥舞双手的动作得以永恒。
“我带了焰火来,要不要放。”
“不要,累死了,而且都没有睡觉。”
你搬走前的最后一天没有一起放成的焰火,今天我带来送别你了。
有过在火车站送别的经历,因此觉得这段格外令人动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