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重返现场.弗洛伊德的恐惧》经典读后感有感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重返现场.弗洛伊德的恐惧》经典读后感有感

2021-03-13 02:56:46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重返现场.弗洛伊德的恐惧》经典读后感有感

  《《重返现场.弗洛伊德的恐惧》》是一本由宇尘著作,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的350图书,本书定价:45.00,页数:2018-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重返现场.弗洛伊德的恐惧》》读后感(一):刚看完这本,可能我心里觉得评分并不会太高

  不知是不是网络小说看多了,小白文看多了,最近开始反过来看实体书有点不适应。或者说逻辑思维强一些的书有点转不过弯,只能当个阅读理解来看。

  读者看小说的时候是会跟着去想的,不仅仅是跟着文章写的就那么看下去。人物塑造对于书的情节是有很重要的作用,性格、语言、行为等等,可以没有详细的背景,但细节的描述会更加让人好奇去想去思考,也许看到A看到B看到C会去想哪个是凶手,哪个人又是什么位置,但这部书的人物是真的并没有任何的印象。除了胡新月,我看完书只记得这一个名字。唯一感到情绪被调动的一幕,是胡新月出门追踪直至被害的那段。可怜可惜,可恨。可能还带上个陆小棠,因为我也姓陆。。

  除此之外可能并没有如何的打动我的情节,其他细节方面包括推理,有时候是真的挺让人思维混乱的。光光一个县级的刑警副队长又要抓人又要当法医又要当发证就让人觉得很不符合常理了,更别说属于案件整理推理的部分了,撕脸和复仇最后那段牵强的联系更是让我觉得不可思议,还有那个翻转,感觉像是为了翻转而翻转。 一些因果描述表现的也太模棱两可了。不能说什么都不交代就让读者去自行想象,而应该是配合情节进程中的伏笔去留给读者合理的想象空间,而不至于让人过分的想叉想歪。这样的小说才会让人看完觉得有代入感有因有果有有思考有回味。

  《《重返现场.弗洛伊德的恐惧》》读后感(二):无人不冤,有情皆孽

  在经历过前面三部人的底线可以低到如此地步的前提下,这第四部依然吓到我了,可以说再一次刷新了我的世界观,世界上竟然有人可以为了一点点执念做出如此十恶不赦的事情,为了那一点点心理平衡,可以转身就把自己最好的闺蜜囚禁折磨一年之久,为了一点点不被发现的风险,就可以面无表情的掐死最爱自己的女人。

  跟前三部一样,本书把凶手隐藏的很深,但是却是第一个出现在你面前的,写到这里我就不剧透了,本书如果你不知道谁是凶手阅读起来会更刺激。这里我只是说下作者的手法,已经很有那种大师级的水准,让最终的杀人凶手隐藏在最正义的外表下,当真相越来越接近的时候,也是越来越恐惧的时候。总的来说作者这四部一部比一部要可怕,如果说第三部是突破物质的下限,那么这本就是突破精神的下限。也就是书名的来源,弗洛伊德的恐惧。

  现在想想这个系列书的宣传语“在这座迷宫一样的城市里,你寻找着出路,野兽寻找着你。”这句话当你看完书后会对这句话有一个更深的认识,你会突然发现身边很多看似温暖深情的东西或者朋友,也许并不是你想像的样子,人的性格也是在随着时间和环境在改变。现在还能活着,真是太幸福了。

  想起之前在网上流传了一段时间的自嘲语:谢室友当年不杀之恩。发自肺腑。

  本书还有很多有趣的设计,在看的过程中无限反转,简直厉害。比如最大的嫌疑犯竟然是书中相对来说最干净的一个人;最正义的警察是最可怕的人;最无辜的少女是策划一切的开端。不止这些,不过我怕一部小心我又剧透了,不亲自看一下,你不会感觉到人性的恶,我很少直接说出这句话:本书值得你用心去看。

  不过本书让之前的最大功臣同学一直在病床上躺着,虽然中间到后来很多关键点也都是欧阳同学给出的,但是相对弱化了不少,更多的时候作者是让这些罪恶在身的人自己转,你怀疑我,我怀疑你,我看着你表演,你看着我走进深渊。本书是少有的除了几个主角之外所有人都有罪的设定,让每一个出场的人物或多或少的承担了一些,不管是有心还是无意,最后都构成了多人的死亡,还有心灵的枷锁。

  不过最后有一点我没想明白,作者强行让慕容同学和美奈子搞到了一起,个人来说我是挺陆小棠和慕容雨川的,这样安排在我看来只有一个解释,作者还没写完这个系列,接下来还有更多更刺激的故事,我已经迫不及待了。

  《《重返现场.弗洛伊德的恐惧》》读后感(三):【重返现场·弗洛伊德的恐惧】梦的谋杀和梦的解析

  从《心理罪》的大面积改编,到《无罪之证》、《白夜追凶》等现象级刑侦类IP的热播走红,曾经也一度经历冷门的犯罪心理一类的小说开始蔓延的趋势。这类小说通常共性很明显,一,以系列书的身份出现,通常不会少于4本;二,各个单行本之间关联性不强,甚至都没有从哪本开始看的讲究;三,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留白,打造的无障碍阅读体验。拿起这本书,完美的诠释以上特点一二三,再次证明网络大推理小说的一贯调性。

  虽然在看到封面的反转力MAX推理小说,有种强烈预感结局会和想象中有很大不同,这个反转也确实大跌眼镜,看到了想说纳尼的感觉,当然这也是最后的后话而已。这本单行本的副标题叫佛洛依德的恐惧,看到弗洛伊德,便很自然的想到梦境,这位心理学大事把毕生心血都奉献给了夜晚人类大脑的梦境事业,所以在小说里各个章节都会出现大量做梦的桥段。这些描绘生动的梦,引领了案情,贯穿了经过,最后也宣誓了结果。这是佛洛依德作祟的谋杀,更是无边梦境的谋杀,一个蛮有趣的意向表达。

  故事依然发生在三线城市,为什么呢?因为安排在这种没有什么正规公检法团队的案子才能发生出连环杀人案么?连环杀人案的受害者之多,破案难度之高,公检法机构和凶手的博弈其实都是这类图书很抓人的亮点。血腥的谋杀和目的性不明朗的案件,在案件的指向上更接近心理罪的感觉,不是为了杀人而杀人,而是为了教化在进行的仪式感更重的杀人行为。这本书的原名叫《解剖师》,印证了这个系列的视角都是解剖师的视角。在这本书里出现的人物整体还是很多的,各种势力也一直在暗中交织。做梦的女孩,冲动的警官,深情的女友,缜密的女警,嫌疑的罪犯,前半段的推理确实破朔迷离,很有一探到底的冲动,根本停不下来。从女友的大比例刻画就隐隐感觉到不安,事实证明最后确实成了现实的噩耗。用梦境来连接凶案的现场和现实的方法确实也是新颖,半梦半醒之间到底谁是现实谁是梦境也确实读不清楚,来回翻看才能掌握其中的逻辑和真谛。

  虽然最后的反转有点强行反转的感觉,毕竟要大反转一定要安排一个意想不到的人。侧重心理描写的部分,关于梦境的解析其实很有深度,分析案件的警官表现也是超级棒。确认嫌疑犯的前段比重整体会冗长了一点,警官女友的死亡也来的有点仓促,反转来的太快措手不及。看结尾还有续集,坐等下一部的后续发展,解剖师下一步应该会回归大面积的比重,剧情也会更多的在解剖上下功夫。

  《《重返现场.弗洛伊德的恐惧》》读后感(四):梦境与现实

  最近不太忙,就追了之前一直没看完的两部网剧,一部是《法医秦明》,一部是《推理笔记》,最开始真的就是因为主角的颜值才去追的剧,但越看到后面越被情节所吸引,熬夜刷完剧后,意犹未尽,我被“悬疑”“推理”这种标签所吸引,于是开始找这方面的小说看,偶然间就发现了宇尘的《重返现场》系列,这个系列共有四本书,分别是《重返现场.救赎者》、《重返现场.生存游戏》、《重返现场.但丁与佐川》、和《重返现场.弗洛伊德的恐惧》。看了这几本的内容简介,我被最后一本《重返现场.弗洛伊德的恐惧》所吸引。

  无法逃离的螺旋式迷局,每一局都穿越梦境与现实……此时的你,究竟该怀疑自己的眼睛,还是不应存在的幻象?你是否相信,这一切都与100年前的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有关?难道梦境真的能成为现实……

  看到这段介绍我特别好奇,难道这本小说还和心理学,精神分析有关?而且了解过心理的对弗洛伊德的名字都不陌生,而弗洛伊德对于梦的解析也是颇有研究,他认为梦的本质是潜意识愿望的曲折表达,是被压抑的潜意识欲望伪装的、象征性的满足。梦分为“显梦”和“隐梦”两部分。显梦是指人们真正体验到的梦。隐梦则指梦的真正含义,即梦象征性表现的被压抑的潜意识欲望。

  带着好奇心我看了这本书,第一章开始就贼重口,一个女子一丝不挂地死在了旅馆房间内,墙上是用猩红的血写的“Finding Face”,最令人震惊的是女子的整张脸被剥掉了...而这是发生在M县的第三起恶性案件,第一个是一个男人,个体老板;第二个是一个歌厅小姐;而这第三个仅仅是个刚满十八岁的学生,三个看起来没有任何关联的人,却是同样的被留下了“找脸”的讯息。

  就在刑侦科长郭淮分析案子没有头绪时,一个白天就在路口烧纸的怪异女子吸引了他的注意,通过交谈,女子告诉郭淮,自己名叫叶倩颖,预感到了第三个女孩的死,本来不信的郭淮在听到女人细致的描述后也是一惊,因为未对公众所公开的细节,女人全都说了出来。而接下来的情节发展主要就是围绕着案件进行,可疑的嫌疑人陈晓松,疯疯癫癫被梦境困扰的叶倩颖,聪明的女警胡新月,事情接二连三的发生,胡新月变成了第四起案件的受害者,四本笔记、丢失的人脸,一切线索都指向了陈晓松,陈晓松与叶倩颖之间也种种纠缠,可最后他却死在了叶倩颖的手里。不,应该是白冰冰的手里,叶倩颖是白冰冰假扮的,而真正的叶倩颖早已被白冰冰残忍地杀害。就在案子完结的时候,贯穿本书的一个角色,陆小棠又推翻了之前的种种,分析出了真正的凶手竟是郭淮!

  案件的负责警官竟是案件的凶手,看到结尾的时候我是真的服了作者的逻辑,之前的种种不合理的线索也全都豁然开朗,真心推荐这本节奏明快,布局诡异,推理超棒的《重返现场.弗洛伊德的恐惧》。

  《《重返现场.弗洛伊德的恐惧》》读后感(五):弗洛伊德的恐惧

  世间最悲哀的事莫过于,当你的生命受到伤害,在你拼死抵抗的时候,才发现,那双恶魔的手是来自于最爱的人的。

  胡新月最后放弃抵抗,她的内心除了震惊外还有无限的痛苦吧,还有一句无法说出口的为什么

  郭淮啊郭淮,你自己亲自验尸,看着刀子从胡新月身上一刀一刀的划过,你泪流满面后的内心又是怎么样的呢?

  面对着一个那么喜欢你的女人,你用刀子把她的脸皮一点一点的剥下来,你难道没有一点的后悔么?

  这个小小的县城真是个地狱,胡新月呵,你一直觉的从小的生活环境让你继续摆脱,一毕业后却从一个小县城转入了另一个小县城,难道你不知道其实你有更好的前程么,一个美丽,干练,思维活跃的拥有警探精神的女子。

  当然故事不可能一直是说这两人的爱情故事,实际上胡新月也不是这书的主角,叶倩颖因为在大二时经历的事,成了她回国后的噩梦,因为这个噩梦,有了这个县城的恐怖找脸的杀人案,死者都是血淋淋的被剥去脸皮

  一个富豪之女叶倩颖

  一个因为生意失败后回来帮姐姐看店,却懂的催眠的陈晓松

  一个来自于高校的警探郭淮

  背后牵扯出了叶倩颖当年参与那件事情的好几个同学。

  层层迷雾,死的人越来越多,可是凶手却不知道是谁。

  书中还到了多次弗洛伊德的梦的解析,一开始也是因为这个而引出一系列的情节的发展,比较扣人心悬,不管多恶,在某个角落都会受到良心的谴责,当你用面具戴久了就不知道你这个是真实的还是什么

  郭淮对胡新月表现出来的深情,最后的最后真相却是他为了假扮成叶倩颖的白冰冰而亲自杀死了那个和他日夜厮守两年,准备结婚的爱人,这个一面诉说深情,一面杀人的恶魔,真是让人心寒

  那个亲手杀死了真正的叶倩颖,却整容成叶倩颖的身份,生活的白冰冰

  人性的丑恶嘴脸,显露无疑,为了自己的目的把人命当浮草

  那个会柔道的陆小棠,她的出现让案情有人新的发展,这个美丽的女孩,这个因为爱而不得的女子,把剧情推到了最高峰,很多被抹去的痕迹,很多被忽略的疑点,都被一一的找出来,最后的最后,在大家以为已经抓住了凶手的时候,是她发现了真正的真凶,那个贼喊捉贼的郭淮,那个在警局里人人都道是好警察的郭淮

  不得不说这个真的有点讽刺

  因为爱情,他纵容与掩饰白冰冰的杀人行为,因为爱情陈晓松不惜一切代价都要找出他的爱恋对象真正的叶倩颖

  因为贫富的差距,两个最要好的朋友,其中一个却已经动了杀心,这中扭曲的心理

  最后如愿的时候,却是天天噩梦无法忍受良心的谴责

  看完书,心有点寒,还好只是故事

  不错的小说,也为这一系列其他的情节都埋下了伏笔,很期待其他的故事

  《《重返现场.弗洛伊德的恐惧》》读后感(六):猜不到结局的推理

  悬疑推理小说一直都是最受欢迎的,它会在第一时间给你恐惧感和逻辑思维能力。推理小说看的最多的就是东野圭吾和阿加莎的作品了。他们的小说都能让你赞叹不已,宇尘的小说我是第一次看,但还是感到特别的精彩。情节紧凑,一环扣一环的发展着,你会瞬间感觉到那种紧张的气氛,仿佛答案已经呼之欲出,但却又摸不着头脑。我们通常知道凶手往往是身边那个看似最不可能的人,但这一次,我怀疑了无数人,却唯独没有怀疑过凶手。不得不说,确实是很完美的作案方法,成功的骗过了所有人。

  在看到封面上的一句“在这座迷宫一样的城市里,你寻找着出路,野兽寻找着你。”深深吸引了我。是什么样的案情呢?其实,真正的推理过程并不是像电影或电视剧那样,一推到底将凶手揪出。事实并没有那么简单,它是要经过反复的推理,又推翻之前的推理,重新梳理好几遍才能找到凶手。在那一点点有限的线索中去抽丝剥茧,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宇尘的这本小说就是这样,让人沉浸其中,跟着情节发展走,这也正是它的精彩之处。

  案件一开始,便已经有三名死者。一男两女都是先被扼住喉咙而死,随后被人将整块脸皮剥下。手法残忍,看起来像是一个变态的杀人狂魔。他在每一个案发现场都留下了“Finding Face”,这意味着什么?他在寻找脸,找谁的脸,是他自己还是别人的?死者有男有女,这是混合型作案,毫无根据可言。而随后又通过社交网站找到了一个名叫“angel face”的人,是一位名叫陈晓松的男子。他的网名face与凶手留下的线索是一致的,这难道仅仅只是巧合?还是另有隐情?

  故事发展到这里,我仍然不明白这跟弗洛伊德有什么关系。直到一个会做梦的女人的出现,她能在梦里梦见凶手杀人过程,但是看不见脸。这与案件又有什么关系?这个女人难道是破案关键?随后便明白了弗洛伊德的释梦理论。弗洛伊德认为,梦最主要的意义在于梦是梦者愿望的表达,这经过或许是曲折的,间或有许多动人的故事,梦中的情景仿佛一幕现代派风格的荒诞剧或者一个最难解的斯芬克斯之谜一样。且听,谜一样的梦就如此解开。如果重塑梦境,真的能让叶倩颍找出真凶?

  在冥冥之中,貌似这所有事情都跟c市师大有关联。所有与这件案子有关的人都曾经就读与这所学校。难道凶手是冲着他们来的,他要把这些人都杀光是为了帮某个人复仇吗?这其中又把两年前的一桩案件牵扯进来,又回到开始的起点会做梦的女人叶倩颍身上。凶手与她是什么关系?是为了保护她还是为了杀她?为什么反复提到脸这个词,这整桩案件与脸密不可分。而叶某却在两年前出过车祸导致毁容,这仅仅是巧合?再回到案件本身,陈晓松在这里又起到什么样的作用,他扮演的是什么样的角色。照通常的逻辑,凶手往往是身边人。那么是陈晓松,冯俊,叶倩颍中的谁?

  真相的背后,往往牵扯了太多。欲望、金钱、容貌、嫉妒、人性等等,人们最不愿意看到的这些东西,在真相揭晓的那一刻全都出来了。凶手究竟是谁,直到最后一刻我才明白。猜不到的结局,猜不透的人心。也许,前一秒还在对你笑的人,他的面具下是一只披着人皮的野兽。

  《《重返现场.弗洛伊德的恐惧》》读后感(七):谜底直到最后一刻才揭开

  宇尘的悬疑推理小说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极尽悬疑之能事,把真相像洋葱一样包裹起来,然后一层一层去剥开——这本来是一般推理小说的大致路数。但他却能够再巧妙地设计一些悬疑,比如,有时候故事分明应该是讲完了,应该可以结尾了,但情节却还在继续向前推进,似乎意犹未尽的样子——而最终的结果,却的确会让人大吃一惊,甚至是一种颠覆性的真相。在《重返现场:弗洛伊德的恐惧》中,就是这样的一种悬疑设定。不得不说,宇尘达到了预期目的。更让人非常期待的是,从包括《弗洛伊德的恐惧》在内的《重返现场》系列前四部小说来看,后续作品一定会更加精彩,无论多么出乎意料之外都不应该觉得奇怪。

  直到最后,已经证实了如今的叶倩颖不过是白冰冰,而所谓的“撕脸魔”真凶,并不是人人都认定的陈晓松,也不是假的叶倩颖,而是警官郭淮的时候,这两重震惊其实还只是小巫见大巫。很难会有人想到的是,直到最后的最后,一切似乎已经尘埃落定之时,警官陆小棠却还能够揭开又一个真相——在叶倩颖和她的家庭从台湾搬到大陆,到M县城定居时,或许,时年5岁的叶倩颖已经敏感地发现,她的父母已经被“掉包”了,可想而知小孩子的内心会有多么恐慌、无助,以至于她后来走上了性格叛逆的道路,直到21岁这一年终于走上不归路,被白冰冰冒名顶替!很难想到,在假的叶倩颖经过所谓“留学”回到家中之后,这一家三口已经全都是假的了!无论前面那两个假的为什么没有分辨出回来的女儿是假的到底有什么隐情,整体看来真是一个绝妙的讽刺!整个案件看起来,不管是亲情、友情或者爱情,都在经历着考验!或许正如陆小棠所感慨的,反而是那个陈晓松相对来说更为清白一些!真是没有想到,居然是这样的一种悬疑设定,没有最强,只有更强。

  无论如何,作为《重返现场》系列中,宇尘最想着力刻画的三个角色——慕容雨川、陆小棠以及濑户美奈子——中间,陆小棠在第四部《弗洛伊德的恐惧》出力最多,推动着情节的进展;而慕容雨川起到的则是法医专业人员最后提出致命和关键证据的角色;濑户美奈子似乎无足轻重,却担负着最后能够让读者松一口气的作用,还真是不枉慕容雨川在前面总是护着她……

  从《重返现场》的前四部作品来看,一部一个故事,故事之间相对独立,而几个角色,比如慕容雨川、陆小棠以及濑户美奈子,还有乔凯、罗炎麟除在相应的故事中分别起到作用之外,还起到了一种串联各部小说、形成一个大的系列作品的作用。从《救赎者》到《生存游戏》,到《但丁与佐川》,再到《弗洛伊德的恐惧》,每一个案件都呈现了递进增加难度的特征,围绕着人性中的真善美、假亚丑的种种悬念越设越强,确实非常富有创意。

  作为一套以法医实证科学为主要卖点,从法医的视角来剖析人性,在诡异的情节中洞悉案情的“解剖者”系列小说,《重返现场》的文字作品已足够令人感到惊艳,它的电影或者电视剧版又能够带给观者何种体验,确实不妨想象一番……

  《《重返现场.弗洛伊德的恐惧》》读后感(八):重返现场之弗洛伊德的恐惧

  不知道怎么解释自己的重口味,总之一直以来就很喜欢血腥暴力、喜欢恐怖悬疑。去年大热的网剧《白夜追凶》和《法医秦明》,都让我意犹未尽,看完剧不过瘾,就开始看原著,看书不过瘾,还要继续看更多。就这样,在无意间发现了宇尘的《重返现场》。很喜欢宇尘的名字,像是宇宙间的一粒尘土,似乎没有存在的必要,却又客观存在极为重要,听名字就很悬疑、很推理。宇尘的《重返现场》这套书,一共有四本,分别是《重返现场 救赎者》、《重返现场 生存游戏》、《重返现场 但丁与佐川》、和《重返现场 弗洛伊德的恐惧》。我按顺序读完了四本书,十分喜欢。其实除了主人公的感情线,四本书完全可以不按顺序随意拆开去读,每一本里所讲的故事都足够精彩。今天我决定先写下弗洛伊德的恐惧这本书的书评,倒不是说这本书最精彩,因为我认为四本书质量很高旗鼓相当。但这本书确实给我最多反转,最大悬念,最多思考。

  “在这座迷宫一样的城市里,

  你寻找着出路,

  野兽寻找着你。”

  这是《重返现场 弗洛伊德的恐惧》这本书写在最前面的话。在读之前,不知道这句话想表达的是什么,读完之后,又觉得每一个人可能都能读出不一样的意味。我想这句话想表达的,可能是所有独行在城市里的人,都在背负着或责任或愧疚向前。

  《重返现场 弗洛伊德的恐惧》这本书讲的是一个FINDING FACE的故事。 从“撕脸魔”案件开始引出故事的主人公,包括警察郭淮、噩梦所困的叶倩颖、案件调查进行时被人人认定的凶手陈晓松等。故事扑朔迷离,让人猜不透的Finding Face,让人琢磨不清的用意。直到书的最后,节奏紧凑的给出线索,又节奏紧凑的给出反转。真凶并不是人人都认定的陈晓松,而是令人难以相信的警官郭淮。最后不光揭示了真凶,还给了很多重磅猛料。叶倩颖并不是叶倩颖,而是白冰冰,叶倩颖的父母也在叶倩颖五岁的时候被掉包,所以才导致她后来叛逆的性格。这被掉包的一家人,极为讽刺地抨击了当下社会的金钱观和家庭观。反观被大家认定是凶手的陈晓松反而更清白更单纯一些。

  我完全被作者的逻辑征服,匪夷所思的凶手对象,论证又足够严谨,看到结局再去回想故事里的细节会发现其实有很多伏笔都做了铺垫。宇尘的重返现场就是层层包裹的真相,为了揭示真相就要一层一层拆掉伪装,露出破绽,抽丝剥茧揭示的结果往往让人大吃一惊。

  另外,《重返现场》系列贯穿始终的角色——慕容雨川和陆小棠;慕容雨川在第四部中不是推理的主人公,却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作为法医专业人员提出了最为关键和重要的证据线索;陆小棠也是推动着情节发展的重要角色。在整个重返现场系列书里,让人揪心的感情线就是慕容雨川和陆小棠,明明青梅竹马,互相倾心,却一直欠点火候。出现的日本女人濑户子也没什么存在感却时刻被慕容保护着。每次看到感情线的描写我就很炸裂,希望最后慕容能和陆小棠在一起,站陆慕容CP。

  《重返现场》作为一套以法医实证科学为主要卖点,剖析推理,又辅之感情线,用主要人物串联成为大作品,真的值得一读。

  《《重返现场.弗洛伊德的恐惧》》读后感(九):用谎言证实谎言,结局只能是谎言

  很佩服写小说高产的人,写第一部时,有了好创意,一蹴而就,自然欣喜。写第二部时乘胜追击,完成后,依然兴奋很久。写第三部时会觉得自己脑洞大开,陶醉很久。写第四部时会怎样呢?多数人会觉得自己已经遇到瓶颈了,伤心很久。就连武侠大师金庸,也不是每一部作品都精彩绝伦,我喜欢《射雕英雄传》《天龙八部》《鹿鼎记》,其它的作品喜爱程度略有下降。还有曹雪芹、吴承恩、罗贯中、施耐庵不也仅有一部问鼎巅峰,所以说小说作者想超越自己很难。宇尘的悬疑推理小说我已经读了前三部,翻阅第四部时,我也犹豫,很怕作品没有新意,如很多网络写手一样,更新频繁,其内容却是换汤不换药,读起来没有兴致。

  宇尘重返现场系列第四部是《弗洛伊德的恐惧》,第三部宇尘通过分裂性格的人物犯罪心理来讲述人的善与恶,成功吸引了我,我就想,第四部他又会想出什么高招来,结果他真不负众望,讲述了一个比较离奇的故事,一个小孩,小的时候发现自己的父母不是自己的亲生父母,每天惶恐不可终日,长大以后,去留学,又有一个人冒充她回到了这个家庭,也就是说,这个家庭三个人都不是原来的人,这样三个人是怎样生活在一起的?他们为何要选择这样的生活?记得一个小品中有这样一句经典台词:“用谎言证实谎言,最终还是谎言,你就不能阳光点吗?”写犯罪推理小说的人,你的心态就这么变态吗?哈哈,开个玩笑,这个是我完全没有想到的梗。

  读了宇尘的四部推理小说,我发现作者每一部都在强调一件事,就是反面人物小的时候都受过刺激,所以对他的成长带来负面影响,这样的铺衬,我并不赞同,这是一种开脱,有些娇生惯养的孩子也会这样,一旦自己受点屈辱,就要报复社会,这是一种懦弱的表现,他们总是生活在阴暗处,从来不向往光明,这样的人确实是潜在的危险,就如《剩下来的孩子》中所讲述的故事,有一些人对社会不满,却把罪恶的手伸向孩子,美国校园枪击案,造成多少家庭悲痛一生。读宇尘的小说,我一直反思,我们国家是不是也该建立一系列相关部门,除了对遭遇重大灾难的人进行心理治疗外,在企业,各大政府机关也应该建立心理健康治愈机构,定期对人们进行心理疏导。我就遇到过一些人,听不进去别人的劝告,以为所有忠告都是一种偏袒,带着这样的情绪,也就无法判断是与非了。还是回到宇尘的小说中来,宇尘最厉害的地方,就是他能掌控全局,让故事按照自己的节奏走,不到最后,你无法判断出他究竟要写一个什么状态的人,这也是写推理小说的最高境界吧。喜欢读推理小说的人,一般逻辑思维都很好,所以,只要读这类小说,就会不由自主的去猜测结尾,如果刚读不久就猜到结尾了,我想作者肯定会汗颜,创作也就失败了。最好的推理悬疑小说,就是让你觉得已经看到了结尾,其实并不是真正的结尾,作者还能在这其中埋些暗线,直到最终结果浮出水面,你才会恍然大悟,《重返现场:弗洛伊德的恐惧》就是这样的一种悬疑设定。据说,这部并不是本系列的终结,作者还在不断更新,后续还会有更加精彩的剧情出现,但愿一部比一部更出色。

  本书中出现的人物是叶倩颖,她还有一个名字叫白冰冰,开始大家会觉得“撕脸魔”的真凶是陈晓松,或者是假的叶倩颖,最后才知道是警官郭淮。这还不是结束,警官陆小棠又抛出一个“炸弹”,叶倩颖其实是白冰冰。整个案件看起来,扑朔迷离,不管是亲情、友情或者爱情,都在经历着考验。

  《重返现场》系列,宇尘的铁三角主角一直没变,慕容雨川、陆小棠以及濑户美奈子在这四部中都有精彩的表现,这部中陆小棠是左右着故事情节发展的关键人物。从《重返现场》的前四部作品来看,一部一个故事,故事之间相对独立,从《救赎者》到《生存游戏》,到《但丁与佐川》,再到《弗洛伊德的恐惧》,每一个案件都不同,又都相似,都在反思人性的善与恶。看完这个系列,我有点小恐惧,如果我身边也隐藏着这样的危险人物,岂不是很危险,还好,这仅仅是故事,而不是现实。

  《《重返现场.弗洛伊德的恐惧》》读后感(十):假面

  我们经常会说,每个人都有两张脸,一张是画出来被人看的。一张是搁在心里留给自己的。不管经过见过什么事,都别忘了自个儿到底是什么模样。可如果把自己真正的那张脸都忘记了呢?

  《重返现场》的系列故事还在继续。一个小县城里接二连三发生命案,受害者死后整张脸都被剥去,每一个案发现场都留下了“Finding Face”的英文字母。残忍的手段、独特的杀人方式,面对扑朔迷离的案情,刑侦科长郭淮决心查个水落石出。可是随着案件的逐渐深入,受害人的临时翻供让案件陷入僵局。正当郭淮力争查找新的罪证,证明自己判断的时候,魔爪却向他的未婚妻悄然逼近……

  众所周知,《梦的解析》是著名心理学家西格蒙得·弗洛伊德创作的心理学理论著作,去解读人们的潜意识在梦中的表象。而在这部作品中,同样出现了大量关于梦境的描述,逼真的刻画让人无法分清到底是真实还是虚幻。那些梦里发生的事情究竟是对案件的提前感知,还是无意识状态下的巧合。还有神秘的催眠术,到底是在帮人还是在害人。种种关于真实与虚幻的相互映照不断激发读者去一探其中的究竟。作者对心理学知识的运用大胆而巧妙,与悬疑元素的完美结合更是让人拍案叫绝。

  当然最让人为之倾倒的还是作者天马行空的创意。血淋淋的凶案现场与真情实感的激烈碰撞,让整部作品更加打动读者的心。试问一下,有什么比眼睁睁看着自己的爱人香消玉殒更令人心碎的么,尤其还要不得不亲眼见证爱人的尸体躺在尸检室里,被一层层拨去,被一块块切开。那是他的未婚妻,深爱他的女人,要给他生养小孩的女人。她不在了,彻彻底底不在了。这种情绪的巨大冲击和最后假面的撕开,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杀人诛心,巨大的落差、悲剧的诞生、恐怖与失望,这一切仿佛是噩梦,让人置身其中无法去接受,不敢去相信。还有友情的破碎,从亲密无间的闺蜜到拔刀相向的仇敌,是什么原因让这艘友谊的小船淹没在波涛之中。另外关于亲情的讲述,虽然只是蜻蜓点水,但细细回味却让人扼腕叹息。爱情、友情、亲情都在这场迷局中经受着无情的考验,从以景骇人到以情动人,恐怖依旧,但情感更烈,作品的深度在一点点的提高。

  这一次我们的慕容雨川和美奈子退居幕后,陆小棠被顶到了破案的第一线。尽管是这样,慕容雨川关键之处的提醒,加上陆小棠锲而不舍的追踪,终于让逝者沉冤昭雪。可是故事似乎并没有在我们想象中得以圆满结束,尚在逃窜的乔凯、真野琉璃诈死之谜、乔凯与乔桢兄弟的身份互换,还有几个人之间复杂的感情归宿,这么多埋下的伏笔都没有在这部作品中得以体现。不知道是不是作者还有继续创作的打算,期待能早一点与读者见面。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