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木飞吕彦的漫画术读后感精选
《荒木飞吕彦的漫画术》是一本由[日] 荒木飞吕彦著作,新星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58.00元,页数:23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荒木飞吕彦的漫画术》读后感(一):可贵的匠人精神
很喜欢逛书店的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总能遇到意想不到的刊物,
比如这本日本漫画家的书。
正巧他的漫画作品男友最近在看,所以在书店发现它的那一刻便已勾起了我的兴趣。
本书记载的是作者四十年的漫画生涯总结出来的创作经验,
从作品的角色谈到世界观,还分享了创作中“起承转合”、“主角必须向上”、“作品辨识度”的关键技巧。
这让我想起儿时相当沉迷日本少女漫画,我一度憧憬过漫画家的生活,还参照着创作过了几章,可惜原稿早已不见了。
其中,还能读到的是作者的匠人精神,
比如为了画石像去研究岩石图鉴,请专业的职业者专门去纠角色问题、反复研究记录其他作品优劣等等。
就为了画得更好一些的专业精神相当美好。
其实每个职业入门大概都不难,
而要做得更好,所需要的可能也就是这种反复打磨的匠人精神了吧。
《荒木飞吕彦的漫画术》读后感(二):#荒木飞吕彦的驻颜术
#荒木飞吕彦的漫画术 #其实我想看荒木老师出一本《荒木飞吕彦的驻颜术》(大雾 #原来荒木老师也是伊斯特伍德的迷弟hh #荒木老师真的太强了,每一个分镜每一个台词都没有一个是随意画的,连衣服身上的花纹都要体现角色性格,我们在想当然的看漫画时注意不到的角落里,原来有这么多的细节。 #强烈建议爱看漫画的同好看一看这本书,了解一下漫画创作时的故事,就像了解文学理论的人看小说和我们看到的小说绝对不是同一个世界一样,了解了它是怎么来的,会能抓住更多作者精心设定的每一个细节。 #之前看过一个讲电影工业的纪录片才明白为什么有些镜头影评人说它牛逼而我就看不出哪里牛逼,看书观影都有一道门槛,了解纸本背后的故事不一定能带我踏过这道门槛,但是能让我看到它。 #一个我特别喜欢的up主小圆脸在看《尤利西斯》之前,先看完了《奥德赛》和《最危险的书》(←讲乔伊斯创作尤利西斯的过程已经历经千辛万苦的出版过程),大概就是相同的意思,每一个出现在我们眼前的作品都不是轻而易举就冒出的,它们的背后承载着作者,编辑等等无数人的不断努力。 #致以最高的敬意。
《荒木飞吕彦的漫画术》读后感(三):test
荒木飞吕彦,1960年6月生人。1987年,26岁半的时候开始了《JOJO的奇妙冒险》的连载。 这意味着什么呢? 他自己在《荒木飞吕彦的漫画术》里不无羡慕的提到,高桥阳一19岁就画出了《足球小将》——高桥阳一也是1960年生人,1980年开始连载。两个人理论上是同期 荒木飞吕彦,1960年6月生人。1987年,26岁半的时候开始了《JOJO的奇妙冒险》的连载。 这意味着什么呢? 他自己在《荒木飞吕彦的漫画术》里不无羡慕的提到,高桥阳一19岁就画出了《足球小将》——高桥阳一也是1960年生人,1980年开始连载。两个人理论上是同期
《荒木飞吕彦的漫画术》读后感(四):良心推荐~《荒木飞吕彦的漫画术》这本书籍~
朋友推荐的书 本来是来打发时间的读物 看了后却发现作者的思维理念很落地
很实用也适用 一些符合逻辑的设计思维可以运用在设计上 如何和逻辑的设计
观众能认可的世界观 如何用档案表格设计有特点的角色 这些都是我没思考过的
看了作者的书后真的就像他自己说的这是一本"地图"之书 想学习的人可以
按图索骥 ~ 已经看完了~现在我看喜欢的漫画的时候不自觉的会带入什么"起转承合"
五个"W"~~
《荒木飞吕彦的漫画术》读后感(五):test
荒木飞吕彦,1960年6月生人。1987年,26岁半的时候开始了《JOJO的奇妙冒险》的连载。 这意味着什么呢? 他自己在《荒木飞吕彦的漫画术》里不无羡慕的提到,高桥阳一19岁就画出了《足球小将》——高桥阳一也是1960年生人,1980年开始连载。两个人理论上是同期 荒木飞吕彦,1960年6月生人。1987年,26岁半的时候开始了《JOJO的奇妙冒险》的连载。 这意味着什么呢? 他自己在《荒木飞吕彦的漫画术》里不无羡慕的提到,高桥阳一19岁就画出了《足球小将》——高桥阳一也是1960年生人,1980年开始连载。两个人理论上是同期 荒木飞吕彦,1960年6月生人。1987年,26岁半的时候开始了《JOJO的奇妙冒险》的连载。 这意味着什么呢? 他自己在《荒木飞吕彦的漫画术》里不无羡慕的提到,高桥阳一19岁就画出了《足球小将》——高桥阳一也是1960年生人,1980年开始连载。两个人理论上是同期 荒木飞吕彦,1960年6月生人。1987年,26岁半的时候开始了《JOJO的奇妙冒险》的连载。 这意味着什么呢? 他自己在《荒木飞吕彦的漫画术》里不无羡慕的提到,高桥阳一19岁就画出了《足球小将》——高桥阳一也是1960年生人,1980年开始连载。两个人理论上是同期
《荒木飞吕彦的漫画术》读后感(六):来自一位漫画家的传道受业解惑
我常读的闲书,多集中在历史和文学领域,但时不时会想走出舒适区,读一些特别陌生领域的书,比如科学、医学、人类学和社会纪实之类。最近读的这本《荒木飞吕彦的漫画术》,是一位日本漫画家的“创作公开课”。豆瓣评分8.7,2018年度艺术·设计类排名第四。封面有些基情四射,但内容并无耽美。虽然跟我八竿子打不着,图也并没有多少,还是以文字为主,但居然感觉不枯燥,很快就读完了。 这本书的干货性质很强。我深感读书是一笔最划算的买卖,花十几块、几十块、一百多块,就可以换来别人毕生的心血精华。荒木飞吕彦的这本书,凝聚了他数十年的从业智慧。最难能可贵的是,他不仅教你塑造角色、构建剧情、打造世界观,还教你如何在漫画第一页就紧紧抓住读者的注意力、如何避免创意枯竭等,简直就是行业内幕大揭秘。他还说,如果看了这本书还不会“编剧”,这辈子请退出动漫、影视、小说、戏剧界。
更令我感慨的是作者对漫画事业的热爱。在日本要成为一名漫画家,大多要从为已成名漫画家做学徒、打下手开始。作者成长于小城市,而已成名的漫画家大多在东京,很难接触到,因此他只能自学。他不断地总结、不断地被退稿,再不断地总结,终于取得了成功。他在书的开篇说:也许一万个读这本书的人里,只有一个人会最终成为漫画家,但我仍然会感到很高兴。也许他的读者里,就藏着一个未来的漫画新秀。
《荒木飞吕彦的漫画术》读后感(七):有趣而坦诚的书
我不爱看漫画,也没有看过JOJO,但是我还是很认真的看完了这本书,而且觉得这本书很不错,是一本非常坦诚而且有趣的书。
我觉得这本书就是另一本《原则》,当然不像《原则》讲得那么全面。但是是一个很成功的漫画家讲的自己创作的原则,更像是原则应该如何使用的一个例子,更加的有代表性。可以看到作者是如何利用这些原则在修罗场般竞争激烈的漫画界基业长青的。最后,作者还非常好心的,用了一个短篇作为案例,手把手的仔细解析这些原则,可以说是非常贴心了。
我有一个观点,就是那些行业顶尖的人,肯定做了一些别人没有想到事,掌握了一些别人完全不了解的规律(也许他自己并不知道这件事),才能把他和其他人区分开来。作者就是试图用“王道漫画”来总结自己认为,也一直在实践的漫画的原则,但是即使是门外汉如我也知道,也有不少人气极高的漫画是作者所谓的“王道漫画”的反例。但是我并不怀疑作者的真诚,因为作者通过一套原则获得了成功,但是不见得每条原则都是真正起作用的,可能真正使得他脱颖而出的,只是其中的一两条。
做创作和创新工作,有点像在一个迷宫里摸索,你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找到出口。想找到出口的话,从理论上,A星算法会优于深度优先或者宽度优先,而更优于毫无头绪的随意乱走,但是也保不准随意乱走走几步就可以运气爆棚的找到出口。但是从提升人本身的价值的角度来讲,创作者的真正价值,就是他在漫长的实践上总结提炼的那些原则,以及利用这些原则构建的创作中的启发函数。
《荒木飞吕彦的漫画术》读后感(八):荒木老师给到的启发
-角色、剧情、世界观、主题,王道漫画的黄金法则也适用于小说、电影……果然创作的世界是相通的 -看到荒木老师为每个角色编写60多栏的角色设定;研究学习每一本畅销漫画的封面、首页、标题;为画好手枪去研究手枪的内部结构和原理……便能理解为自己笔下的角色死去而流泪,究竟是怎样的感情了。 -抛开天分,优秀创作者的伟大来自于无限热爱和百分百真挚
-有几处印象蛮深: ·坚持用纸币创作,追求“没法更改”的紧张感,以及为眼前的一瞬间奋力一搏的实况感,那些经典的爵士乐现场,也是在“天知道会发生什么”的紧张感中诞生的,因此坚信优秀的漫画也需要这种感觉; ·从来不回顾过去,即使刚画完很满意的作品也会尽快忘掉,总是沉浸在画了杰作的成就感中就抓不住下一部作品的灵感…小朋友才会在夸奖中成长,成年人应该从失误与失败中吸取教训…… ·会枯竭的不是创意,而是兴趣。保持对某件事的兴趣,竖起天线,敏感地捕捉身边事,做出诚实的反应,就不会为创意枯竭烦恼; ·将浓缩自己的经验感悟的这本书打造成地图,让希望从事创意的人拿着它攀登山峰涉足荒野,即使迷失方向碰到悬崖,“地图”也能帮助大家活着回到“黄金大道”上重新出发; -真真respect。 -另外荒木老师日常记录的三类有趣的东西,灵感之源: ·自己觉得好的东西 ·和自己不同的意见、抱有疑问的事、无法理解的人 ·可怕或好笑的事,或是差点留下心理阴影的事
-还有很多具体的创作小技巧,学到了~
《荒木飞吕彦的漫画术》读后感(九):筆記
在開頭吸引觀眾1.吸引人的標題 2.5W1H 3.獨特的元素
漫畫四大基本元素主題
角色 劇情 世界觀
畫(統籌四大元素)
角色1.角色的動機 2.調查報告 3.以身邊的人為原型 4.角色的對比
劇情1.劇情服務於角色 2.起承轉合 3.永遠往上走
4.角色自己動、說
畫1.辨識度 2.寫實化與符號化的平衡
世界觀1.調查徹底 2.實地考察
主題1.主題不能動搖 2.不使用熱門主題
《荒木飞吕彦的漫画术》读后感(十):脚踏实地漫画术
对我来说,荒木的名字就等同于JOJO系列。天马行空的想象力还有独特画风包装下的热血内核,每次想起来还是令人赞叹。
而这本《荒木飞吕彦的漫画术》初看名字以为是揭秘性质的书,实际上和荒木漫画情节内容关系不大,甚至和我以前想象的荒木完全不同,因为和JOJO系列天马行空的想象力相比,这本书完全就是另一个极端,显得太有条理。
抛开先入为主的想象的话,这本书其实非常好读。看起来不算薄的一本书,一天下来通读一遍完全不成问题。从很浅显的地方开始,极其有条理的讲解了漫画,甚至任何故事创作所需要注意的方方面面,而且还贴心的配了很多漫画示例。开始看到5W1H的时候我甚至以为我看的是教分析和写作的工具书。直到后半部分讲解关于画风分镜等等的看法才算是漫画才独有的内容。不过既然写着荒木老师的名字,自然也有许多当初荒木老师初入这行的很多小故事和体会,增加了不少可读性。
但总的来说,这本书讲的相当于是某种程度的范式,而且主要是针对少年漫画展开的,分支稍显单一了一些,因此一边读一边脑海中也闪过各种和书中说法并不符合的动漫作品。不过对于故事创作者来说,应该也还是很好的基本功梳理,而且大可以举一反三的推广一下。不过就算基本功再扎实也不可能变成荒木,还是得找到自己的灵感才行。这一点书里也给了不少暗示,告诫创作者要花时间吸收各种养分,也有各种各样的小技巧来追踪稍纵即逝的灵感。不过想要把这些融会贯通,就不是朝夕之功了。
最后,读小说和读工具书的感觉是不一样的。前者更在于吸收,而后者则是辅助输出。即便大半的内容都在某些地方似曾相识,但是能帮助自己整理脉络,就已经是一种帮助,如果偶然有一两个豁然开朗的点子,那就更是收获满满了。
刚巧昨天还有朋友说我06年就注册了豆瓣,为什么现在内容这么少。平常读过看过的带来感动的作品也不少,想写点什么冲动也总是被时间冲淡。借着这一篇,试着练习一下记录看过的东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