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虚度》读后感10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虚度》读后感1000字

2021-03-13 04:13:08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虚度》读后感1000字

  《虚度》是一本由祝小兔 / 宽宽著作,56.00出版的2018-3-20图书,本书定价:平装,页数:,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虚度》精选点评:

  ●两星-。各位的生活自有乐趣,顺从本心,既是勇气,也是福气。但文字写稿实在糟糕,从头读到尾简直如出一辙。如果不是后面配了写手名字和照片,真要疑心是一个人的枪稿。不够深入即不够动人,木心和梭罗频频出场也是尴尬。

  ●很喜欢这本书,了解了现在年轻人的想法 的确很想以后过着无忧无虑,逍遥自在的美好生活,与自然,家人一起~

  ●好多年前因为一本名为《身边的女孩们》这本书封面中有我喜欢的女独立音乐人程璧进而关注了这本书的主创团队以及他们的自媒体平台《好好虚度时光》,再而今年读了这本书《虚度》。每每感怀于在烦乱都市中坚守理想、保持初心、宁静生活、闪闪发光的手作青年群体,每次看他们的故事都能从中汲取很多积极的力量和欣赏的生活方式。能按自己的理想方式生活,并能把自己喜欢的事情发展为事业,此生能与喜欢的人、事、物在一起便是一种巨大的幸福。现如今,无法出世的我只要能远远地看着他们以及未来还有的他呢,便也是一种幸福。因为,真的有人可以按你所一直希望的,生活。 致敬为理想而活的人。

  ●在书中看到了人们的不同选择。不被三纲五常老生常谈限制,追求心灵的清净。还好还有这些人能够去做这些看似简单但是值得珍惜的东西。扣两星给编辑,除了图很好看以外没什么了,文字死板枯燥还重复,写的跟广告册一样。

  ●手作的温度

  ●有些时候是该静下心来和自己聊聊

  ●冲着如一去买的 看了那么多别人的生活 说不羡慕是假的 喜欢一些人的生活状态 目前的自己有着太多的束缚做不到那样的洒脱自我 当然他们的生活一定也有我看不到的艰难 但能有选择的自由 坚持的勇气也是一种幸运吧

  ●听别人家的故事,与自己谈谈心。

  ●看看那些每天风花雪月的人的故事,生活到底有没有那么艰难,做任何选择的关键都在于内心是否通透,通透了才能坚定,坚定了才会获得愉悦。

  ●用了两天的时间看完了这本书。按照书中编排的顺序看,依次产生了几个问题,但似乎又都找到了答案。问题:1、他们都不结婚吗? 2、都没孩子吧。3、生病了怎么办?4、家里就没有其他人了吗(父母、亲戚)。当我看到了“植觉先生”、“浅山茶物”,嗯~他们结婚了,而且还有孩子了。看到“胭脂水岸”的时候,发现她们也怕生病。然后又蹦出了一个问题,孩子的教育怎么办?不上幼儿园无所谓,不上小学可就有问题了……总结一下,何为理想生活,说里写的都很好,很安逸,确实令人向往。可现实是大城市中有你的必须,如医疗、教育。虚度只是暂时的,没钱以后怎么生活、怎么养老。

  《虚度》读后感(一):何为理想生活

  执着于表相,往往会偏离本质。我们生活在一个匆忙的时代,如果喧嚣、速成是一种人生追求,那么打怪、升级就是我们的终极目标。现实的焦灼感刺激着我们每一个人前行,仿佛稍一松懈就会被时代的洪流抛下,前功尽弃。我们走得太快,以至于精神世界太过忙碌于现实,而无暇顾及到内心世界,所以我们眼中的理想生活一定不是当下,而是那个传说中的诗与远方。

  《虚度》读后感(二):感触

  虚度:淡观山水闲看月,只读诗书不念愁,易筱从广告公司离职,之后去清迈短暂旅行,开了茶食店,找到了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和男友一起搬到北京的郊外居住,过自己喜欢的生活;拙朴工坊的老黄和甜甜之前都是广告公司的职员,后来在北京郊外做柴烧陶瓷和植物染以及银器;陈知音之前在设计公司做策划,后来和老公在景德镇做柴烧,2014年,曾经两个人用改装面包车旅行一年,路上也在做作品后来开了一个展就叫旅行一年;旧物仓的杨景涵说,人越发清简、瘦弱,只剩风骨,遂万事不觉寒。落魄时别人会说你是疯子,成功了,别人会说你是个理想主义者。人如果不能为内心所爱而疯狂,那么终其一生,追求到的,不过是一种消费主义和从众的理想。潘锐从小开始出去打工,后来在杭州当了一名花店学徒最后一只做到了花店总监,最后又放弃了优越的工作开了植觉工作室,专门养植物、种苔藓;伍宝在成都的闹市区开了一间茶舍叫浅山茶物,她和先生两人居闹市之中,先生习古琴,她行茶,两人琴瑟和鸣,日子过得可爱。她说,你一直活的干净活得是自己,那么人间烟火之处,便是方外之地;茹萍在中央美院毕业之后,在厦门做起了自己的植物手作工作室一朵,他们后来又把自己的工作室搬到了深山里面,他坚持做喜欢的事情,他希望让喜欢的事情有价值;如一本名叫亦男,在25岁的时候找到了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开了一家如一皂作工作室,专心制皂,她大二参加环球小姐选美获奖,后来在北京有很好的工作机会,但为了喜欢的事情,她全部放弃了。小丽原本在北京珠宝设计师后来放弃了一切去了大理,开起了彩虹农场,自己学的种田,养植物养动物很了不起。唯有那些于眼前和现实而言的无用之事,构成了生而为人的趣味。

  《虚度》读后感(三):慢生活可以“无意义”

  深深地被这本书的书名所吸引——虚度,很喜欢这个词,在这个人人都在追寻意义的时代,“无意义”的虚度时光是不是显得特别另类与格格不入?这样超越世俗生活轨迹、活出另类人生的人们大都拥有着一颗强大的内心,他们靠双手、手艺和独特的思维在世间绽放各自的光芒。这不禁让我想起冯唐在《奇葩大会》上的演讲,“余生要和相看两不厌有趣的人虚度光阴”。而在这本书里的十八位主人公大都实现了冯唐口中的理想生活。

  这本书是“好好虚度时光”公众号文章的整合版,记录了十八位靠手艺吃饭的年轻人,他们大都以“慢”的方式生活,他们钻研传统手艺,将中国传统的茶艺、陶艺、织染、古书等技艺,根据时代变化做出改良,为传统文化注入新的时代生命;他们走在时代前端,实践着如花艺、餐桌布置等流行技艺,凸显着生活的安静美好。他们代表了勤恳专注的古老文明的延续,还有现代人少有的洒脱自然。这本书将他们集结在一起,让读者感受到,人生有很多种活法,任何人都可以编织出值得好好虚度时光的理想生活。

  在5月的阅读书单中,《日和手帖•人生有一百万种活法》一书和本书有一些类似,都在呈现不同的理想活法。我想只有当社会发达到一定的程度,人们的社会分工才会越发精细,才能够自主地对生活方式进行选择,所以当这样的书籍大量涌现的时候,它恰恰说明我们生活在了一个好时代,一个不用为温饱疲于奔命而能好好关注自身主动承担选择的年代。学校能教很多知识,唯独没有教如何生活,更别提如何虚度光阴。它需要坚定的意志与傲人的气魄才能不流于俗套地特立独行于世并不断地探索与践行,但是也只有这份特别才值得我们驻足与观望,从中学习并收获启发……

  《虚度》读后感(四):造物的一双手

  y 祝小兔

  活得时间越长,越觉得手艺最珍贵;越是长途跋涉,也是想要返璞归真。人类的祖先喜欢手作,历经三百万年的化石显示祖先们已经可以手握工具,开始创作性工作。用手造物,是我们流淌在血液里的基因,重视创造精神是人类的本质。

  十指连心,它们很敏感,对应着人的心脏。我们有多少美好的瞬间都是从双手开始的。比如美好的恋爱都是从牵手开始,手传递了温热的体温,传递了心跳的加速,传递了微微出汗的忐忑,还传递是触电般的心悸。《人鬼情未了》最经典的桥段,就是男女主人公一起用手做陶罐,黏土胚沿着手指转动,起伏,升高,尽管整个过程中他们没有讲话,我们却能从十指相交中感受到深深的爱意,那陶泥布满两双手是一种同甘共苦、相濡以沫。

  对于艺术家来说,最难画的人体部分就是手,因为手太灵活,很难捕捉它一个固定的瞬间,且人的手上太多微小的肌肉组织,很难描绘详尽。正是如此,才会有类似达芬奇、丢勒这样大师留下如此多和手有关的习作。手作和大生产最大的不同就是是否包容了人用手触摸、改造的过程。手势如此复杂的机关,手的劳作是随机的,是不确定的,没有两个手工制品是完全一样的。颜色,阴影,纹理,形状和差异是手作制品中固有的。

  我们每天都在选择,对于你喜欢的人,你更愿意收到一封手写信,还是一条被复制黏贴而来的电子短信?无论是什么,当它是用心做的,都会变得更美丽,哪怕是不完美的缺陷,我们不会觉得外婆织的毛衣不如机器的编织,哪怕这件毛衣的编织没有那么平整。长大后,尽管可以买到更多更贵的衣服,却永远觉得那件来自外婆亲手织的毛衣最为珍贵。

  流俗易传,高雅失传,手作正在这个时代消失,因为它们在很多人眼里不够效率,不够经济。我们在做的事情,记录那些沉默寡言的人,用手在与这个时代的喧嚣博弈,他们每个人无不怀着一颗滚烫的心,无不对朴素的生活无比向往。

  造物犹如登山,需要体力和脑力都付出巨大代价。热爱登山的人,就会乐意挑战险峻,造物的人也不甘于平庸。无线风景虽在顶峰,却在登山过程中得到更多体会,这也是造物的人在过程中修炼,所有的情感都通过双手的劳作被传递。

  英文有一句话叫作“Art and love are the same thing: It’s the process of seeing yourself in things that are not you.”爱和艺术都是见自己的过程,造物也是。当你做某事的时候,你会把自己的一部分留在里面。当你完成创作,你会为工作感到自豪,部分原因是你看到自己在作品里。无论是颜色,质地,形状,还是刚才所处的情绪,作为创造灵魂表达者的精心制作的作品都被珍视并远远超出了作品 世俗的大众消费。在过程中找到自己的使命,而不只是靠下定决心、只靠报复,是像真正的登山者那样,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行。这个过程是连续的、是坚强的、耐得住寂寞的,也是最能抵抗这个时代碎片化的。

  双手造物,既不合时宜,又最迫切需要。也许结果并没有那么重要,这个过程留给我们的是一种专注、愉悦的状态。我相信世上仍旧有许多和我们一样的人对古老的情感怀有乡愁,在如流星般的生命过程中发出一丝光芒,我们在宇宙中发出积极的共鸣。

  只要我们把自己内心那个玻璃球擦亮,摒弃偏见和虚荣,在双手造物的过程中安安静静,我们每个人都可以见手艺,见天地,见自我。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