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有趣的事实》读后感精选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有趣的事实》读后感精选

2022-03-06 12:45:47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有趣的事实》读后感精选

  《有趣事实》是一本由[美] 亚当·约翰逊著作,中信出版集团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9.80元,页数:24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有趣的事实》精选点评:

  ●内心独白从未这么好读。

  ●说实话,读不下去

  ●3.5

  ●书中的每一个「字」都属于这个时代,扎根荒诞都市,生长得肆意古怪。最喜欢同名小说,表面以「病人」心态在探讨死亡,内里却是「死人」视角去理解重生;文中有36个「有趣的事实」,一个比一个古怪,主人公讲完之时,也是活着的人走出阴霾的那一天——「我想,我就是那个故事吧,一个从他们小时候起就开始了的故事」。必须承认,我是在朋友提示下,才对此恍然大悟,那一刻觉得自己也成了「有趣的事实」。好期待更多人读到这本书啊~

  ●1,有趣的事实:暗流汹涌的精致,让人佩服的同时感到作者极难相处 2,无名飓风:匆匆翻过,不太看下去 3,涅槃:不知是否因为和自己正在写的小说题材相关,读得非常投入,最终也很感动。跑去听了半天涅槃乐队。 4,黑暗牧场:太厉害了。这次没有作者很难相处的感觉,而是肃然起敬。一,想起女性瘾者里,女主对给那个天生恋童癖但是一直在克制自己的人“奖励”的事。现在特别能理解。二,亚当约翰逊真是喜欢科特柯本啊

  ●有趣的事实:心未被扎透,便无法解脱。

  ●三星半,在书店读完同名短篇的感觉是that’s some splendid story telling,买了Kindle版全读完发现也只有这一篇给我这种感觉……

  ●《白牙》的作者扎迪·史密斯说,这本书的作者亚当·约翰逊是个真正会讲故事的人。

  ●她一遍遍在回想那些有趣的事实,打趣自己的苦涩。看上去很爱她丈夫,所以眼神、思考中全是他还有自己。看着别人取代爱人心中的位置,作为将死之人、已死之人无能为力。有趣的事实:无力的残酷深埋在感情中。 现在看到亲人的去世共情感更真实了。哪怕只有一次倾尽所有的付出也使人动容。按部就班的生活掩盖住这些太过强烈的情感,像按下快进一样支支吾吾的掠过一切。遭遇飓风,父亲垂死,养育别人的孩子,最后去了新的城市。 喜欢听涅槃乐队、吸大麻神经质的妻子。“A denial”是我读这些故事的感受。最后的恋童癖等。作者的口吻很特别,是很新奇的阅读体验。更喜欢把他的致谢当作结尾,因为这样就能满足自己喜欢的,很俗套的至暗后是光明的心愿了。

  ●在技术所带来的左右逢源的情况下,人依旧被病痛折磨,被性欲和繁衍的本能折磨。这些故事如同芯片一样露骨、精密,它们让我深深地感到,无人机的嗡鸣就是潜意识在这个时代的外化。

  《有趣的事实》读后感(一):【春上春树随喜文化】

  Ⅵ.践行G(定量) 在大量零散琐碎的生活片段当中 洞察到内心潜在的认知是一条主线 从来没有改变 只是不断的吸收周围的能量 无论是正面和负面的情绪 都会让它膨胀 起心动念就像一颗种子 坏的种子则是一颗定时炸弹 一旦触发便会爆炸 好的种子长成参天大树 尽管会伤痕累累 从弹坑中生长起来

  《有趣的事实》读后感(二):有趣的不是事实,是解读

  第一个故事《有趣的事实》

  大体讲了一个患乳腺癌的妻子总在担心自己死后丈夫会和别的女人双宿双飞的故事。对细节的描写和心理刻画非常细腻,那种对生命消逝的焦虑会感染读者,指甲的瘙痒,粉红色的尿液,隔壁床的女人的去世让自己也感受了一次“死亡”的过程,这些更让她惶恐,也把读者带进对死亡的恐惧中。

  那人该如何积极的面对死亡呢,是不是所有的人在死亡来临时都要这样惶恐,带着一层悲凉的底色看所有的事情,哭哭啼啼,慢慢的等待死亡发生?

  无聊的测量课让我忽然想明白了一件事,人不该是这样等死的,或者说死亡不需要等待,等死这件事本来就莫名其妙。

  等死这件事其实是错的,别的东西你可能需要等待,因为你需要在特定的地点、特定的时刻、特定的情境下他才会发生,或者他们有不发生的可能性。但死亡不一样,他是一件发生概率为1的肯定事件,他不需要你去特定的地方、做些特定的事情来等待他发生,他会来,不管你做什么他都会来。

  所以,你只能尽量克服那种要消失的焦虑感和对消失后其他人生活还在继续的担忧。担忧他们过的不好,又担忧他们过的太好忘记了自己。

  然后,继续过你现在的生活,完成你未完成的梦想,打破悲伤的滤镜,享受当下的生活。生命不该浪费在对必然会发生的事情的担忧上,而快乐和生活就是享受当下。

  这样的想法让我跳出了作者给我设置的悲伤陷阱。

  第四个故事《黑暗牧场》

  讲男主小时候糟船长性侵的经历导致长大后也需要看小女孩被性侵的视频来释放压抑。

  男主属于黑客级别的程序猿,修电脑,盗图片,“发论文”讲技术,样样不在话下,但他内心一直有两个人在打架,一个说快去看吧,我受不了了,一个说不要看,这是犯罪,这是在伤害别人。

  然后一边忍着愧疚一边释放压抑。

  最后由于论文太优秀,被恋童癖集团召见,看到真实的活生生的被侵害的孩子在眼前出现的时候,他再也不能让本能欲望和道德天平左右摇摆。

  道德占了上风或者说他终于可以解救小时候的自己了,他砸了储存色情图片的硬盘,认真照顾邻居小女孩,协助警察清理恋童癖交易网站。他完成了一次自我救赎。

  很少看到以畸形人物为第一视角写作的文章,忘了是谁说的,凝视深渊,深渊回以凝望,所以好像不该探究这类人背后的想法。

  但我们忘记的是,没有人给深渊一个清晰的界限,正是因为不了解才把他称作深渊,而当你靠近他,了解他以后,你会有办法让光照进深渊,而不是任由他黑暗。

  这些事实很单调,一个癌症患者,一个恋童癖,但对他们的深入了解和解释,才让我们看到一个更加丰满的事件,也因此而更有趣。

  《有趣的事实》读后感(四):《有趣的事实》:乔治•奥威尔是我的朋友(六)

那天晚上,我从一个昏暗的梦境中醒来时,发现普林茨在我胸口上站着。它没有叫,身体很僵硬,毛发都立了起来。我顺着它的目光从沙发朝窗帘望去,正好看见有个影子在晃。“拍立得”相机闪光了,我站起身来。

我在草坪上发现了穿着厚外套的女儿。“妮娜?”我问道。

她看着我,吓了一大跳。她的手里拿着什么东西。

“妮娜,你这是做什么?”我问。

“对不起,爸爸。”说着,她将一个小包裹放在草坪上。“我们不断地发现这些手工艺品。妈妈不想把它们放在身边。”

“你妈妈——这些是从你妈妈那里拿来的?”

妮娜说:“她说到第九步的时候,会给您联系的。”

“第九步?”我问道。“‘第九步’是什么意思?她现在在第几步?”

女儿向街上瞥了一眼,那里停着一辆车,车上坐着一个人。

“是你妈妈吗?”我问。“她在车上?”

女儿后退了一步。“爸爸,我不希望这样的,”她说,“等妈妈准备好了,她很快就会给您写信。她现在在恢复中。”

我走向她。“从什么当中恢复?”我问。“与战争有关吗?那些该死的修女对她做了什么?”

她开始往回走了。“对不起,爸爸,”她说,“我得走了。”

我疾步上前拦住了她。“是她那位摄影师朋友吗?是他唆使她这么做的吗?”

她摇摇头,想要绕过去,可我就是不放她走。

“他俩一起扯那些清醒的蠢话吗?”我问道。“莫非他已经抛弃她了,她要从这件事上恢复过来?”

我女儿试图不去听我说话,可我知道我说到点子上了。

“那个摄影师对她不好,是不是?他离开了她,她现在没人依靠,孤身一人了,是不是?”

“没有什么摄影师,”我女儿说,“是你。她要从你对她的伤害中恢复过来。”

“我?”

“你不记得了吗?”她问道。“你什么都想不起来了吗?”

“我们全家人在一起的时光——我能想起来的就是这些。”

“那些牛奶厂的马车呢?”她问道。“你想起来了吗?”

“想起什么?”

妮娜指向了街道——我妻子正在那条街上无所事事地待着。“从小到大,我身边都有牛奶车沿街驶过,”她说,“没有人告诉我车上没有牛奶。那些装饰过的车,不是牛奶车,而是运送新囚犯的囚车。车里坐着抗议者、学生、青少年。他们不久就被剥掉衣服、遭受凌辱,随身物品也被没收。”

“可这与我们无关,”我说,“我说的是家庭,你说的是工作。我必须去执行我的职责。”

“你给了我手套!”她几乎要唾弃我了。“我到哪儿都戴着它们,炫耀它们有多柔软,大小有多合适!我怎么会知道它们怎么来的?为什么没有人告诉我它们是从一个像我这样的女孩子,一个进入了罪恶之地的女孩子身上拿来的?”

她转过身匆匆离去。

我女儿飞也似地逃走了。我妻子驾着逃亡的车。

  《有趣的事实》读后感(五):《有趣的事实》:乔治•奥威尔是我的朋友(五)

第二天早上,馆长来送相片。听到敲门声后,我从沙发上站起身来。连我自己都能闻到我身上的旧装饰品的味道。馆长穿着西服,手中的相框用黑色防护罩盖着,好像在等待首次亮相似的。

“我拿到它了。”他说。

他举了举手中的防护罩。揭开后,里面是布里吉特和汉斯——一个男人和他的妻子的照片

“档案保管员们研究了一番,”馆长说,“他们认为这是摄影师西比勒·贝格曼的作品。”

“我妻子给西比勒当过模特,那时他们还在百佳相机摄影公司工作。柏林墙倒塌后,所有人都被解雇了。有三百个员工。”

他将相片递给我。“档案保管员们觉得这张照片非常罕见,当然,这是公共财产。我们就当是‘长期出借’?或者,就当照片被拿到遥远的地方展览了?”

馆长很有涵养。他并没有四处打量我的房间,像其他人那样评价说很多人可能希望拥有这类房子。他没有提我妻子,没有提他想录的视频,也没有提穿过草坪的那根十分明显的绊线。

我断定那些包裹不是他留下的。我甚至没有问是不是他。

“谢谢你。”我说。我接过照片,跟他握手告别。

我把照片放在一边。用深色的布罩住了它。出于某种原因,我不能揭开它的面纱。

我和普林茨分了一根香肠。我靠着水槽,拿起香肠吃起来。吉特早上喜欢吃一片面包——宿醉后她也只能吃这么多了。台面上还放着她那台老式的东德烤箱。我插上电烤了一片面包。我只想闻闻味儿。我打开冷冻柜,里面是霜冻的伏特加,头朝下放在冰箱底部。我决定把自己收拾干净,至少得刮刮脸。可到了浴室,我只是盯着第二个水槽看——那是她用的水槽,我从未用过。在一圈白色灯泡的照射下,它未免太明亮了。

今天,我和普林茨避开了监狱、校车、256路车及M6有轨电车。人行道上,背阴的地方结了一层霜。普林茨在阳光下拐来拐去,碰到感兴趣的东西,就往上面撒两滴尿。我们穿过了居民区和商业区。不久,我们盯着一家酒馆的前窗看了起来。这是我给她买日常酒的地方。橱窗里长排的酒瓶和堆放得整整齐齐的酒瓶塔,向人们展示着各种类型的酒,有透明的,有焦糖色的,还有未成熟的青柑橘色的。我知道这些酒的重量和价格。从酒瓶的正面和瓶肩上,我感受到了我妻子的身体,她的身影,她一天的生活:

她睡醒了。闭着眼在浴缸中默默地浸泡了很久。吃完面包片、喝完茶后,她拉开了窗帘。她有点清醒了,朝温室走去。她近乎恭敬地把注意力集中在球茎和移栽植物上,双手搅拌着土壤,好像没有任何顾虑似的。中午,处在恢复中的她会去检查那些修理过的相机的外壳。下午,她兴致勃勃地读着《明镜周刊》上那些发生在远方的故事,可焦躁也随之产生。从她的眼神里,我看出她开始心不在焉了,那是一种长久的悲伤。只有端起一杯鸡尾酒,她才能摆脱这些问题——不管是什么问题。她会用摇壶搅起泡沫,加入柠檬皮,做成酒红色的丝绒鸡尾酒,一连喝上几个小时。我们的夜晚就是这么度过的。酒精先是把她带回我身边,再慢慢将她带到一个只有她自己才能抵达的地方。在床上,陪伴我的只有她的身体。可我相信,我拥抱的那副身体和她的灵魂是拴在一起的。当我说话时,我知道她在遥远的地方听得到我在说什么。当我分开她的双腿,进入她的身体时,她的头偶尔会转过枕头对着我。她虽然闭着眼睛,却将她的脸对准了我的脸。我知道无论她到了哪里,她的眼睛都是睁开的。另一个我也在那个地方。那是一天当中吉特的目光第一次与我的对视。颇具讽刺意味的是,她需要酒精将她带到一个地方,一个能让我们纯粹而不加蒙蔽地联系在一起的地方。在那个遥远的地方,她的脸被余烬照亮了。那余烬温暖着我们。我发挥了最大的想象力和洞察力,也看不到那些余烬。这就像越过什未林的湖泊,去看前进中的俄国士兵生起的营火似的——他们为什么会靠近火焰,只有黎明才能揭晓。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