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阿尔弗雷德·罗森堡日记》读后感1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阿尔弗雷德·罗森堡日记》读后感100字

2022-04-13 03:34:05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阿尔弗雷德·罗森堡日记》读后感100字

  《阿尔弗雷德·罗森日记》是一本由(美) 罗伯特·K.惠特曼 / (美) 大卫·金尼著作,重庆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68,页数:49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阿尔弗雷德·罗森堡日记》读后感(一):关于二战纪实:《阿尔弗雷德·罗森堡日记》不得不读

  《阿尔弗雷德·罗森堡日记》读后感(二):《阿尔弗雷德.罗森堡日记》:为了那不应被忘却的纪念

  

阿尔弗雷德·罗森堡,很多人也许对这个名字不甚熟悉,但他却是二战时期纳粹德国中一位入党比希特勒还要早的资深要员,在当时是与戈培尔、戈林齐名的灵魂人物,曾担任许多要职。很多时候,他被视为纳粹党的精神导师和思想领袖。最重要的是,他曾参与起草了纳粹诸多臭名昭著的政策条令,为反犹太大屠杀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希特勒曾在其自传《我的奋斗》中狂热鼓吹种族主义,大肆赞美高加索人种的雅利安人。而从所谓的“雅利安人至上论”到“生存空间”论,再到与元首如出一辙的对犹太人病态般的仇恨,罗森堡的身影始终如影随形。随着阿道夫.希特勒一步步掌控了党内绝对权利,阿尔弗雷德.罗森堡亦随之登上了历史舞台。

与此同时,这位核心纳粹思想家还曾将自己与元首希特勒之间的交往以及第三帝国高层的一些秘辛详细记录在了一本跨度接近10年,500页左右的私人日记中。也就是说,从1936年到1944年期间,罗森堡一直在秘密记录自己的权力之路与巅峰时刻。

曾任FBI探员二十年之久、获得过美国史密斯学会文物保护最高勋章、秘鲁荣誉勋章、西班牙荣誉勋章的传奇特工罗伯特.K.惠特曼所著的纪实性作品《阿尔弗雷德 . 罗森堡日记 : 希特勒的首席哲学家与第三帝国失窃的秘密》便真实还原了他追寻“罗森堡日记”手稿的艰辛过程,其间种种跌宕起伏的情节绝不亚于一部惊险刺激的侦探小说。

在书中的前半部分,惠特曼通过大量篇幅详细论述了日记从秘密地窖被发掘后得而复失又失而复得的过程。事件的起因应该要归咎于纽伦堡审判中的一位知名检察官罗伯特.肯普纳。这位犹太裔律师出身的检察官好斗、固执、惯用阴谋,终其一生都在与希勒特和纳粹党顽强不屈地做斗争。由于他对纽伦堡审判中,官方决定收缴那些浩如烟海的纳粹文档心生不满,因而趁着一片混乱之际将许多有价值的文件顺手牵羊,收为己用。这其中就包括珍贵的“罗森堡日记”原稿。

在肯普纳身后,为其生育了次子的秘书李普顿因对继承权分配不满而一纸诉状把肯普纳两个儿子告上了法庭,要求重新进行遗产分配。这样一来,原本答应将日记手稿捐献给博物馆的肯普纳后人因此被迫食言,他们也不曾料到在这场旷日持久的漫长拉锯战中日记会被李普顿这个贪心十足的女人不劳而获。

罗森堡日记手稿

其后的过程大家可以自行脑补,总之就是受博物馆委托的罗伯特·K·惠特曼与儿子一道如唐僧取经般历经十多年艰难险阻终于把日记追了回来,而此时距事发已过去足足一甲子的光阴……

时至今日,尽管这本珍贵如斯的日记已向世人公开展示,对于其中记载的一些重要事件和具体内容我们通过惠特曼的视角也是可以管中窥豹的。根据罗森堡的记录,二战期间被迫害的犹太人不少于500万,这个天文数字简直让人触目惊心。每一个数字背后都曾是一条鲜活的生命,他们也曾有亲人、爱人和希望。是什么让疯狂的希特勒及其纳粹党将鲜血淋漓的屠刀一再举向他们?此间原因众说纷纭,但无论什么原因,如此大规模的杀戮都不应被原谅也不该被后人遗忘!

纽伦堡审判后被处以绞刑的阿尔弗雷德.罗森堡

76年后的今天,反法西斯战场上的硝烟已消散殆尽,但人们的纪念从未停止也不该停止。历史中承载着思考,真实还原了行动者的所思所想。深入探索历史事件中的逻辑和内在联系,对于现代人思想的升华与重建都有着深层次的意义。我们了解的不仅仅是历史的残留,透过二战的记忆,依然能靠近那些曾经鲜活的生命,重新去触摸那些远去的战争岁月……

  《阿尔弗雷德·罗森堡日记》读后感(三):他拒绝牧师的祷告,也没有留下遗言

  

一个投机倒把的文物贩子,为了私利,可以出卖一切。当贝尔把纳粹大量的文件交给美军军官后,他和妻子喝下了含有剧毒的香槟。仿佛一场战争以惨烈的方式结束。

美军收获的文件里,有一本日记,主人是跟随希特勒多年的阿尔弗雷德•罗森堡。

罗森堡是希特勒忠实的盟友,很多纳粹的罪行背后,都有罗森堡的影子。

《阿尔弗雷德•罗森堡日记》是一本以日记被发现前后和日记的内容为主体,再现了纳粹一段黑暗历史的纪实体文学。

最了解你的,不一定是你的敌人,但一定是你的身边人。这句话在“大人物”身上也同样适用,比如说,希特勒,他视罗森堡为最重要的盟友。可能到死都没有想到,其实,他一直都在被盟友左右,这就是因为太了解。

世界上每一种植物和每个民族都有存在的意义。

为了消灭犹太人,罗森堡费劲心力,先是撰写有关反犹太人的小册子,书籍和报刊,煽动人们对犹太人的仇恨。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乌合之众》里说过,当个人进入到群体当中时,很容易被群体意识代替个人意识。

虽然说犹太人自诩自己是“上帝的选民”,也有一部分犹太人靠经商掠夺了大量的财富,当德国银行宣布破产,人们的积蓄化为虚有,而囤货高价出售的犹太人终于惹了众怒。

二战中,整个欧洲对犹太人都是驱赶和杀害。可是这些犹太人中,有很多也只是普通的贫民,因为没有国籍,有时候连贫民的生活都达不到。

战争是残酷的,屠杀比战争更残酷,因为他们完全没有反抗能力,在那个特殊时期,犹太人不得不流亡在世界各地,上海曾经保护过的犹太人回忆那场屠杀,在几十年以后还心有余悸。

他们被推进毒气室,绞刑架,惨无人道的被灭绝,而这些人往往都是普通人,他们什么都没做。

当二战结束,纳粹份子面临审判的时候,还妄图包装自己,这在罗森堡的日记里可以看出来,他们拼命的搜罗各种罪名,给自己屠杀犹太人看起来合理又合法,可是有个问题,那就是任何理由都不能向平民开战,显然,纳粹违背了最基本的战争原则。

所谓伟大的纳粹主义,不过是披着狼皮的狼,里外只看到凶狠。

罗森堡被执行死刑的时候,没有留下遗言,他说自己是无神论者,也拒绝牧师的祷告。

罗森堡被称为希特勒的“精神导师”,他把自己很多的思想潜移默化的灌输到了希特勒的脑中,可是在二战后期,罗森堡和希特勒之间也出现了隔阂,最后罗森堡竟然觉得希特勒的失败,是因为有很多建议没有采取他的,而是听信了其他人。

怎么听起来有点后宫争宠的味道。

阴谋,每一场战争的背后都充满了阴谋,战争结束后,那些被发现的数以几百吨的秘密文件,解开了战争背后的勾当。

有太多不为人知的黑幕,到现在依然没有完全解密。

即便是现在,世界也不是一个和平的存在,只是,我们生在了一个和平的国家,本周新闻,国界纷争,志愿军牺牲了四位,为了保护我们的国土,是他们站在了我们的身后。

居危思安,了解历史才会珍惜生活。

《阿尔弗雷德•罗森堡日记》主要记录了1934年至1944年之间的一些德国高层之间发生的事情,背景是二战,希特勒上台后和失败前的几个月。

一个民族的消亡,一次战争的结束,历史终归会以各种形式警醒人们,比如这本日记。

  《阿尔弗雷德·罗森堡日记》读后感(四):一本日记害死510万人,文学的偏差是屠杀吗?

  

我们应该十分庆幸生活在和平幸福年代,虽然疫情严重,但在这严冬之际还能平安地躲在家中,准备过年。

当我翻开这本《阿尔弗雷·罗森堡日记》时,就翻开了希特勒(精神导师)的私密日记,深入了解犹太人大屠杀计划出炉的全过程。

幸而,罗伯特·K·慧特曼,美国前FBI探员,大卫· 金尼,记者、作家,这两位写作者深谙人们更喜欢追求刺激故事的原理。开篇用了1/3的篇幅介绍了这本日记是如何丢失,又是如何在漫长岁月里,几经风波最终追回的。

这样一个开篇,缓冲了那段历史的血腥味儿,使我们穿梭在看似寻宝的冒险故事里,几经迷雾,惊心动魄后之后舒缓神经。

以俯视的角度去了解罗森堡和希特勒前半段失败的人生,到底是经历了什么,才让思想转变成后来的魔鬼模样。

而这本书看过之后,更令人掩卷思考,文学与哲学,是一种救赎,还是一种偏差?阅读的门槛很低,可理解的大门又很高大,稍不留心,走入思想的误区,如同踩上深渊的脊骨,欲罢不能。当政治的漩涡推进一个又一个决定时,身在中心的人物又是作何所想?

这些战犯死不认罪,一路向黑暗处行进,他们荣耀过,辉煌过,也残忍过,到了最后,却是尸骨无存,在历史的车轮下,碾压成泥。

一、追踪日记长达60多年,念念不忘,必有回报

罗森堡日记是政府收缴的,但因为原犹太律师肯普纳对判决并不满意,他觉得不够深入,过于草率,于是带走了许多秘密文件,其中就包括手写的罗森堡日记。

后来准备修建博物馆,肯普纳的后人答应献出这批文献,却因为家庭财产分配问题打起了官司,这一打就是几十年。

肯普纳家庭关系复杂,他本有一子,却在外与情妇生了二儿子。这两个孩子一直被当成养子抚养,后来才知道自己的真实身份。而同时他又和自己的助手密切来往,实际上也是他的情妇。

正因为这重重关系,才导致本来已经同意献出的文献却被情妇搬走。

博物馆不服输,找了联邦调查局,也就是本书作者之一的罗伯特·K·慧特曼,是联邦调查局艺术品犯罪侦探。他潜伏在世界各地,从各种盗窃犯、诈骗犯和走私犯手中追回丢失的艺术品,这真是一个令人神往的职业。

这不像成龙的电影《十二生肖》那样,充满着有趣的冒险境况,这是真刀实枪地和犯罪份子打交道。

最终罗伯特·K·慧特曼经历了千难万险,终于把罗森堡日记追了回来。经过14年追寻,日记真正找到了,整整60年,此事盖棺定论。

念念不忘,必有回报,黑夜翻面之后,会有新的白昼。

历史归档,并因20年追回价值数亿美元的艺术品及文物,获得史密斯学会文物保值最高勋章、秘鲁荣誉勋章、西班牙荣誉勋章。罗伯特·K·慧特曼不负艺术品守护使者之名。

对于硬汉寻宝小说感兴趣的朋友,本书的前半篇一定能够满足你对刺激的探寻,真人真事,绝对比杜撰的要精彩。

二、恶的故事,是被单纯化了的,不要凝望深渊

本书的第二部分,介绍了罗森堡是如何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文学爱好者,成为希特勒精神导师,并揭示希特勒的思想演变之谜,以及犹太人大屠杀出炉的全过程。

罗森堡和希特勒有许多共同之处,虽然都不在德国本土长大,但他们都着迷于充满英雄神话的德国历史,他们热衷于绘画、阅读和做白日梦。

如果没有卷入政治,或许就是那种最穷困潦倒的艺术家。

村上春树对此评价:事关艺术,说不定开始就立场写向善故事的人是会出的吧……不过到底让人害怕是,当事人也好希特勒也好,没准他们当时真有自己是在制造好故事的实感,并对此深信不疑。——《猫头鹰在黄昏起飞》

所以他们死不认罪,一直活在自己的对于文学艺术理解的偏差之中。

凝望深渊久了,深渊会化为恶龙,是不是所有人在堕落之前都给自己找了堂而皇之的借口?不然怎么能心安理得?

三、罗森堡日记,立体化了解这一段扭曲的事实

本书的第三段,通过摘录罗森堡一些日记中的内容和事件,使人们更加深入地了解那一段血腥的过去。

二战时期纳粹德国残害了五百多万的犹太人。

有历史为证,数字为据,法西斯侵略者们犯下的罪行是不可抵赖的,希特勒的罪行更是罄竹难书。

可以一时欺骗许多人,可以长期欺骗少数人,但不可能长期欺骗多数人,这是故事的基本原则,纵使希特勒持续执政的时间也不过就是十年多一点而已。

这本书中承载了许多不为多数人所知的秘密,希望通过这段历史能更加感恩现世的美好生活。时间像漩涡一样,各种意见和议论永远在其中转动,但是时间在磨着一切,虚假的东西像糟粕一样会消失,永远不变动的真理像坚实的种子一样会保留下来。 ——果戈里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