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智齿》经典观后感10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智齿》经典观后感1000字

2021-03-18 03:19:36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智齿》经典观后感1000字

  《智齿》是一部由郑保瑞执导,林家栋 / 池内博之 / 李淳主演的一部犯罪 / 悬疑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智齿》观后感(一):拍了三部西游烂片的导演,新作却惊艳了柏林

  

提到郑保瑞,港片影迷会记得他让陈冠希和余文乐脱胎换骨的《狗咬狗》和《军鸡》,作品一向暴力与风格化。

北上之后多少有些水土不服,拍了三部西游记,贺岁档出来捞捞钱,口碑却是每况愈下。

但昨天他却凭借新作《智齿》,重回风格化路线,惊艳了柏林电影节。

  《智齿》观后感(二):「智齿」不是病,疼起来真要命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电影岛赏(id:j_movie),转载需授权

第一次听说《智齿》这部电影,是在耳东影业的办公楼里。当时我刚刚入职,听上司说要带客户看一批还没对外发布过的影片物料。我翻开看了看那本小小的手册,在一众热闹非凡欢天喜地的影片简介当中,郑保瑞、《智齿》,这两个名字显得格外突出。

而后,我站在公司昏暗的放映厅的过道,看完了半个小时所谓的“影视产品”介绍视频。《智齿》就夹在里面,只占了短短40多秒的时间。银幕上,深黑色的水洼仿佛一张张噬人的巨口,顺着暴雨流经城市的角落。残肢断臂浮在水面之上,是商场里摆放的人偶模特的假肢吗?如果是的话,那粘稠的血迹,冲天的蚊蝇,又从何而来呢?

还记得当时看到这一幕的时候我就在心里想,哪怕不要工资,也得看上这部片子。没想到居然一语成谶,到现在我还没收到工资,同时也第一时间看到了《智齿》。

所以说愿望还是不要瞎许,万一实现了呢

开聊这部片子前,有必要先为它“验明正身”。正式看到之前,不少朋友都对它的形式产生了强烈的好奇。预告片中的黑白影调占全片比重的多少?它是一部黑白片吗?

到了现在,答案终于可以揭晓,没错,《智齿》是一部纯粹的黑白电影。但与我们的常规认知不同,《智齿》选用黑白滤镜,不是简单玩弄一场光影游戏,而是从冗杂的美术场景中,将信息尽可能地归化为两个色彩极点,强化视觉刺激。

同样的技巧,相似的题材,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弗兰克·米勒的《罪恶之城》。二者间的不同之处在于,《罪恶之城》脱胎于漫画,具有强烈的次元属性,它的构建方式是从上而下的,重感官而不重现实;而《智齿》则生长于香港的街角巷落,允许带有异质景观,但主体气质还得从这座城市的风土脉络中梳理而来。它的构建方式必须是从下而上的,要从具体现实出发,再来引发观众的“次级在场”。用简单点的话来说,故事对《智齿》来说非常重要。

《智齿》选择的开口是一宗连环伤人案。短短两周内,警局连续在街头发现年轻女性的被斩断的左手。经过调查,这些被害人都是有过前科的,即传统意义上的“失足女性”。若她们跌落进社会的缝隙中被碾作血泥,多半无人问津,无人惋惜。

以此为起点,郑保瑞开启了节奏疯狂的“黄金30分钟”。他用成熟的视听技巧与场面调度牢牢攥紧了观众的注意力,将疼痛的生理直感投放进汹涌的文本漩涡当中。这疼痛源于三层,一是字面意义上,李淳饰演的新任警官任凯智齿发炎,严重时甚至影响办案进度;二是林家栋饰演的警官刘中选性格乖戾,查案过程中经常使用暴力手段;三是纷至沓来的尸体碎块,混杂在腌臜的垃圾废料当中,挑战着我们对于禁忌奇观的耐受程度。

除去人物的行为节奏,导演对于环境节奏的把控也颇为精彩。开篇警局讨论案情的一场戏,刘中选坐在逼仄的室内,微言大义,试图揭开更深层次的推理,而后景别突然放开,强光涌入,城市轻轨从画面的一角切进画面,掀起嘈杂的背景音。这个时候,我们似乎终于能在压迫中获得一丝喘息。然而,就连这喘息的片刻也是导演特意留出来的。呼吸是为了让我们清醒,清醒是为了让我们更深刻地体验疼痛。

所以,《智齿》可以看作郑保瑞继《狗咬狗》后的一次回勇,二者间相承的不仅有痛感,还有鲜明的宗教意味。“银河系”导演敬鬼神,郑保瑞更是当中对于本土教团的真意呈现较为丰富的一位。《狗咬狗》结尾,他把净化超度的梵音与昏黄的夕阳、惨烈的厮杀并联起来,制成浑厚悠远的“泛音蒙太奇”。

/《狗咬狗》

而《智齿》当中,这种意味更是被他直接具象为实体进行呈现。在案发地,菩提塑像被他放置在与小腿平齐的景位上,其下方正是一只鲜血淋漓的手掌,仿佛祭品一般,代表着符号意义上的冲突:想必佛陀巡视三界,也必有低眉塞目之时,不然怎会连身前血案都置若罔闻?

佛学只讲通明穹顶,而不求现世救赎,在畸形的人欲面前它终将失灵,故而镜头一转,圣母玛利亚像又出现在了重要线索的现场。这两种图腾流派的转移,直接明晰了《智齿》所持的信仰逻辑。在深不见底的罪恶面前,我们莫论来生,今朝因果都需今朝偿还。睚眦相报,必有回响,这才是属于江湖儿女的告别方式。

另一个让人瞩目的特征在于,几个主要演员都贡献了殚精竭虑的表演。我们从来没见到过暴虐横行的林家栋,没见过被折磨得“不成人形”的刘雅瑟,他们的表现或许在别处都称得上过火,但在《智齿》所提出的生存命题之下,都被统御成坚定强大的“撼动者”。

对于日渐疲态的港片生态,我相信它的出现,也足以成为市场的“撼动者”,鼓励后续导演进行类似题材的开垦。无论是编导摄、还是男女主角的表演,《智齿》都是明年金像奖有力的争夺者。若有朝一日它能把大奖收入囊中,也算品尝了撼动港片这棵大树所落下来的果实。

当然,它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反派角色的脸谱化,除却极致的变态,难以跟对手形成更为有效的博弈;比如“任凯”这条故事线的薄弱,使得“智齿”这个核心意向始终游离在主线故事之外,无法在戏剧涡旋中产生更为精妙的化学反应,并提供更为持续的张力。

但我还是愿意为《智齿》鼓掌,哪怕只是为了它极致的形式。

  《智齿》观后感(三):郑保瑞要用“断手碎尸”限制级,洗刷《女儿国》的耻辱

  2018年的春节档也算尘埃落定,《红海行动》如愿以偿地成了大赢家,《西游记·女儿国》出乎意料地成了笑话。

已下线的《女儿国》最终票房仅有7以多一点,成绩实在不够看

  前两天我还在感概,怎么郑保瑞的锋利也被磨平了呢?

  要知道,接拍《西游记》系列之前的他,可是香港电影中小众的代表人物,“银河映像”眼中的宝,身上贴的都是“黑暗”、“偏执”、“边缘”的标签。

  纯粹写实的暴力与压抑生猛的人性之恶,才应该是他最擅长、也是更个人化的影像风格。

《狗咬狗》片场,郑保瑞与陈冠希

  就当大家都以为郑保瑞已被主流“招安”的时候,他却突然杀出一记回马枪,重拾绝活,交出一部剑走偏锋的新作——

  《智齿》

智齿 (2019)尚未上映2019 / 香港 / 犯罪 悬疑 / 郑保瑞 / 林家栋 池内博之

  昨日的香港影视博览会上,《智齿》的监制叶伟信、黄柏高,导演郑保瑞,主演林家栋、李淳、刘雅瑟、廖子妤、沈震轩等主创出席了影片的主题发布会“歇斯底里电影回归,突破人性黑暗极致”。

《智齿》发布会

  不光回归,还是突破极致,这得多黑暗呀。

  幸好,昨天还发布了一款影片的国际版预告,大家可以初步感受一下此片窒息凌厉的画风。

  友情提示,预告极度黑暗暴力,孕妇、未成年人、刚吃过饭的,请谨慎观看

  怎么样,是不是有一股熟悉的郑式味道,肮脏、宿命、切肤之痛的气息扑面而来?

  《智齿》改编自雷米的同名小说。嗯,就是去年两部犯罪电影《心理罪》的作者那个雷米。

去年李易峰与邓超两版不同的《心理罪》都是改编自雷米的小说

  尽管脱胎于内地小说,但郑保瑞却觉得原著文本所营造的犯罪氛围,与香港某些特定的环境极其吻合。

  “《智齿》的故事背景很像香港,在城市林立的旁边,总有被遗忘及即将被取代的旧社区,我一看已经很有感觉。”

《智齿》的片场,郑保瑞身边站着日本演员池内博之

  那是个什么样的故事呢?

  根据之前报备电影据的拍摄立项来看,此片的主线还是与“连环杀人案”有关。

  从学堂毕业的任凯,因一宗连环凶杀案,与刚复职的展哥开始搭档。案子破不了反倒引发连串事故。展哥重遇杀妻儿的街童王桃,被激发的恨意一发不可收拾;任凯大意失枪,误被凶手所获。凶手潜伏在城市之中,危机逐步逼近。

  看完简介,有种银河映像大合集的错觉。

  刚毕业的菜鸟学警搭档复职的探案老手,人设上与《神探》类似。

  年轻警察大意失枪,被凶手捡走,跟《神探》、《PTU》也有相同的戏剧灵感。

《PTU》里遗失佩枪的警察

  探案过程中,老练警察又被杀妻仇人扰乱心智。这样的突发事件,俨然是《暗花》中的黑警与《复仇》中的复仇父亲相混合的产物。

《复仇》剧照

  当然,以上剧情都是供备案使用的初稿,只为拿到拍摄许可。具体的故事脉络与人物设计,恐怕只有等正式预告出了才能知晓。

  最后的重点还是预告中的影像风格,果然还是郑保瑞那套又脏又血腥的残忍与惊悚。

  开头,一个手指关节带伤的右手敲在门上,估计是那个中年警察在查案。

  镜头随即推进,特写门上的窥视镜,门后一只眼睛警惕地盯着外面,看来屋子里藏了不少秘密。

  故事的背景是在潮湿冷冽的雨季,城市的阴暗角落发生着无数罪恶。

  各种残肢断臂,被遗弃在臭水沟。

  女人的抽泣声若隐若现,一把铁锤重击着铁锁,每一下都像敲在心口。

  紧接着,一段舒缓的配乐在耳边渐渐响起,美妙的歌声镶嵌其间,仔细一听是首女生翻唱的《The End of the World》(曾被填中文歌词成为《后会无期》的插曲)。

  如此抒情的音乐,搭配的画面却是不忍直视。

  一个残忍的绞手镜头,画外是女人的惨叫;

  无名女尸被人拖走,地面划出一道腥红的血迹;

  警察深陷绝境,眼中充满恐惧。

  这些叫声与痛楚,让人很难不联想到郑保瑞的成名作《狗咬狗》。

  尤其是片中陈冠希与李灿森在垃圾场的一段打斗,场面极度惨烈。拳拳到肉的拼死格斗中,充斥着野狗的撕咬声,爪毛纷飞、哀嚎激荡。

垃圾场的拼死搏斗

  相比这些赤裸裸的暴力场面,预告值得称赞还有一组或动或静的旁观者。

  吓得瑟瑟发抖的喵咪。

  纹丝不动、头上缠着捆绳的麋鹿标本。

  以及一面墙之多的菩萨像。

  这样的设计郑保瑞——将最原始的罪与最纯洁的善供奉在一起,让它们彼此打量对方。

  就像《狗咬狗》的结尾,两位男主角在泰国的那场决战,便放在了神圣的“满欣”古迹。

最后的朝阳与出生的婴儿,将所有罪恶洗净

  反差中寻找平衡,混乱中获得平静。仿佛是郑保瑞一直在传达的主题。

  郑保瑞说自己为了这个项目等了足足五年,通过这支预告,我相信他真的回来了!

  那么,被占用的那五年,他究竟经历了什么呢?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