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创造日本读后感1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创造日本读后感100字

2021-03-19 02:31:34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创造日本读后感100字

  《创造日本》是一本由[荷] 伊恩·布鲁玛著作,理想国 | 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56.00元,页数:20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创造日本》读后感(一):太粗糙

  大笑话

  53 夏目漱石《我是猫》讲述的是发生一名学生和老学究之间的故事。。。。老师因为对挚友年轻时自杀一事有负罪感。。。

  这是《心》好么朋友。。。

  作者,你真的对日本了解吗?译者,你是日本文化思想的研究者吗?

  感觉就是从一个IDEA、观点去拼凑出来的故事=书。IDEA本身没有罪过也没有对错之分,问题是没有仔细的论证,所有的都是参考文献的化用,这是日本学界的大忌。中国学界(什么?中国有学界?)当然无所谓这一套,反正不用自证IDEA的正确性,IDEA只要立场正确就行。

  而且这年头,图书出版得有人看,写得那么晦涩没有读。理解,理解。

  付了36块的学费。

  《创造日本》读后感(二):现代日本的创造与其黑暗力量

  伊恩的语言一如既往的鞭辟入里,这本书粗略介绍了日本的诞生,从黑船到当下的自民党长期执政,日本是以一种什么状态立足的国家。是一个从Yamatai延续至今的文明古国,是一个发动数场战争的东亚好战者,还是那个充斥着各种新奇亚文化的现代发达国家,这本身就包含着无数的思考与思索在里面。伊恩作为研究东亚历史的权威,他从佩里率黑船打开日本国门,到明治维新,再到日本发动的战争,最后至麦克阿瑟将军来到东京,在时空交错中探寻了当代日本创造中的人物,思想,思潮与征象。我们当然可以惊叹于日本的整洁与发达,但是却也不能忽略当代日本本身的一些缺陷,古老不平等文化的卷土重来,性别平等指数的落后,用许的话来说,这是日本的黑暗力量,也是一批批当代日本的缔造者们所埋下的黑暗力量。

  《创造日本》读后感(三):现代日本政治简史

  这本书主要是介绍日本从明治维新以后到二战后的日本社会发展脉络,通过简单介绍几个影响日本历史的人物和事件,来简要说明日本的社会和政治是如何演化的,

  这本书只是现代日本的简史,内容比较少,很多问题没有展开论述,只能泛泛了解一下。

  16世纪,西班牙和葡萄牙人先后登陆日本,传播基督教,1638年,日本驱逐了基督教和相关书籍,只有只认钱财的荷兰人留在一个小岛上,并兴起研究荷兰人的兰学。

  激进的日本人在吸取西方知识的同时,也受到传统儒家学派的打压和暗杀,但兰学的兴起,挑战了中华中心论的旧秩序,

  1853年7月8日,美国佩里准将带着四艘军舰驶入江户湾,在大炮的威慑下,日本人和佩里把酒言欢,同意佩里采购军舰的物资。

  《创造日本》读后感(四):认识真实的日本

  这是一本不足两百页的小书,又是一本丰富深刻的大书,将日本最重要的百年历史展开剖析,将日本的复杂性和矛盾性一一呈现。从1853年美国佩里率领的黑船扣开日本国门开始,日本人受冲击而觉醒,统治日本两百多年的江户幕府开始落幕,日本人的目光从中国转向了西方。明治维新开始,日本一面追求文明开化、富国强兵,一面将天皇推上神坛,泛神崇拜的神道教被尊为国教。维新成功,国势大增,甲午战胜中国,远东力挫沙俄,民心大振,日本走上侵略殖民的帝国主义路线。大概中国北洋时期的大正年间,日本吹起了自由,民主,颓靡之风。自由随即被压制,军国主义开始压倒一切,“九一八事变”、“卢沟桥事变”,侵华战争开始,偷袭珍珠港事发。战败东京审判,美国接管,日本走上美式民主道路,但战争清算不彻底,天皇制得以保留,旧时军官、财阀重新走上台面。当权派摈弃纷争,务实发展经济。1964年东京奥运会举行,日本人敏感豪情。历史告一段落,全书终。一本认识日本真实面目、了解日本何以成为日本的好书,五星推荐。

  《创造日本》读后感(五):日本布吉伍基

  可以当日本近现代简史来读,书里面吉光片羽的点不少,可是系统性嘛,毕竟日本是个很复杂的国家,不是那么容易把握的。特别喜欢书里的一句话“对于一个纯粹视扩大经济实力为政治目标的国家而言,再谈什么内涵纯属庸人自扰”。日本有时真的像麦克阿瑟嘴里的小孩,非常善于模仿,对于“旧玩具”有种本能的羞愧愤恨。其实很多所谓日本悠久的文化,都是明治以后发明的产物;而千奇百怪的新文化,恰恰反映出这个国家并没有稳定的精神土壤。无论是政治还是文化,日本都缺少独立完整的“国格”,这种状态埋下了未来不安定的种子。非常有趣的是,中国又非常担心日本成为一个“正常”国家,尤其是改变和平宪法第9条的“不正常”约束,虽然只有“正常”的日本才是东亚稳定繁荣的一块重要拼图。可能这是现代国际关系中最难解的问题吧。再说一句,日本再怎么不成器,也比现在的中国强。第一,日本脸皮够厚,包袱够轻。第二,日本做学生很认真。相比于我们,还没开始好好学,就有一种骄傲的排斥感,或者精明的算计。你看,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甚至是斯大林主义,我们学到了吗?

  《创造日本》读后感(六):日军之所以侵略中国

  日本军队中的极端民主主义者,幻想全世界同处一片日本帝国的屋檐下,实现这一幻想的第一步,就是将满洲变为自己治下的土地。当时的满洲被军阀张作霖控制,是一块半独立性质的私人领地,日本人倾向于将其视为没有法律的无主之地,而日本能为其带来秩序。

  日本关东军在满洲逐渐做大的时候,文官政府却根本管不住军人。当时的首相倾向于避免战争,和中国以及西方友好相处,但首相却无权过问军事。因为,陆海军的大臣们只对武装力量的最高指挥天皇负责。与此同时,文官们又劝解天皇不要激怒军人,生怕他们造反,在国内闹出乱子。于是,军人们便处于不受控制的状态,怀着极端思想,一步步将日本推向与中国的战争。

  日本许多问题的根源在于体质顶层软弱、分化,而不是过于强大。同时,诞生自明治末期、由江户末年的本土论和德国种族理论杂交而成的军国主义,造成了日军指挥系统的无可救药的缺陷,在战场上,下属们常常忤逆上级,只要打着为天皇而战的旗号便可以做出任何不受约束的极端的事情,这也给日军的战争行为带来了极大的不确定性。

  《创造日本》读后感(七):创造日本

  同《零年》一样,布鲁纳用一个个精准的细节,构筑起一个宏大的纵深的故事,用鲜活具体的人物与故事描绘日本近代百年历史。正如许知远所评论的,“伊恩•布鲁玛更钟情于日本历史的连续性与复杂性,以及在这样一个国家建立现代政治制度、自由文化之艰难”。在解释明治维新相较清朝百日维新成功的原因,布鲁玛将之归结为“日本文化的边缘性,过去视中国为智慧中心的日本思想家可以轻而易举地转寻其他效仿对象”,还有就是日本权力结构的分割,将军统治全国,天皇更似教皇,赋予统治者合法性。明治维新在推动日本现代转型的同时,也为最终的溃败埋下隐患,明治宪法“法条的模糊性”,官僚精英以天皇名义制定决策,武装力量效忠天皇而非文官政府,躲在幕后的人可以不受任何限制的行事大权,个体无需为其行为承担最终责任,“不负责任的政治”最终将大和民族推向悬崖,“没人觉得自己有能力为一项一以贯之的政策担责”,日本走向毁灭是自上而下不负责任而导致的顺理成章的后果。当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像神一样被抬着到处乱跑,抬轿子的人是不管方向的,足下不慎被绊倒,神龛从轿子里跌落,原来神龛里没有住着神,神龛只是个空盒儿。

  《创造日本》读后感(八):书中的一些不甚确切之处

  1、坂本龙马之死

  “来客便闯进屋内,身边还跟着两名剑客,他们拔刀向坂本的头部、身体和四肢砍去。这些刺客是“新选组”的成员,该组织的宗旨是杀光所有与将军为敌的人。”

  书中定论坂本龙马死于新选组之手,但目前这一刺杀仍然迷雾重重,“见回组说”、“新选组说”甚至“萨摩藩说”都有市场,目前尚无决定性的证据。

  2、东京大轰炸(李梅火攻)表述不清 “此一来,一项本属于武士阶层的古老特权成了全民义务。美军登陆塞班后,妇孺在威逼下跳崖自尽。在冲绳,罹难平民人数多达十七万。数以千计的人被赶入美军机枪火力网,为日军挡子弹。还有避难者被迫用剃刀或匕首一一如有必要甚至可以徒手一一杀死家人后自杀,好为当兵的腾地 方。东京、大阪、福冈火光冲天,十几万条生命 在人为制造的大火中灰飞烟灭。”

  如果单看塞班惨案、琉球(冲绳)战役,会发现大部分平民妇孺的死亡源于日本军队的残忍逼迫和屠杀,但东京、大阪的“人为火灾”实际上源于美军的无差别轰炸,东京约1/4被夷为平地,近10万人死亡,26.7万幢建筑付之一炬。在没加说明的情况下非常容易引起误解。

  《创造日本》读后感(九):创造日本书评

  全书从明治维新到日本经济崛起,其中的关键部分都进行了描述和分析。日本走向二战和德国走向二战的政局是不同的,德国是因为一个强人和一个强党,但日本并没有出现政治强人也更没有政治强党,这一点很容易被人混淆,以为日本和德国是相似的。日本当时缺乏政治强人,但不乏政治团体,军人团体,而且彼此之间互相不团结,侵华战争和对美战争很多情况下都没有全面的计划,很多都是走一步看一步,居然胆大的打了起来。二战之后,日本虽然进行了改革,消除了军人团体但其实利益团体没有变化,变成了公司的利益团体,各大公司和财团与政治勾结。日本的经济发展有一定的偶然性,很大程度借助了美苏对抗,当然也与日本人的努力和认真本性有关。但这种利益团体构成的政治格局缺乏远见性,因此在90年代的时候没有跟上第四次工业革命即信息革命,因此是日本在90年代后处于不发展状态的主因。很多人说什么日本因为和美国的一个广场协议被黑导致经济发展停滞,这显然不能成为主因,一个协议如何导致这么强大的一个国家停滞多年根本说不通。日本在电子、汽车领域占有优势,形成了利益团体,但这也恰恰阻碍了技术革命和新时代的到来,日本在面对信息时代的反应远落后于美国甚至不如中国,丧失了本来拥有的优势。因此日本一直以来缺乏强有力的政治领袖,缺乏有远见的深谋远略,这本书细看说明了这些。

  《创造日本》读后感(十):自梳理日本渊源与南京大屠杀(仅提纲)

  起因是,村山春树《刺杀骑士团长》里面一段话:

『没错,也就是南京大屠杀事件。日本在激烈的战斗结束之后占据了南京市内,在那里进行大量的杀戮。有和战斗有关的杀戮,有在战斗结束后的杀戮。日本军队因为没有余力管理俘虏,因此将投降的军队和市民大多数杀害了。正确杀害了多少人,历史学者间对细节有异议,但总之无数市民被卷入战斗中被杀,是难以消除的事实。中国死亡的人数有说四十万,有说十万人。但四十万和十万人的差别到底在哪里?』

  然后想结合最近的一些阅读和思考,想写个评论,梳理一下。

  估计内容较多,计划说先列个提纲。 结果画完提纲之后,不想写了。表达的欲望已经达成了。

  就这样吧,留个档。

  请多多指正,肯定有不足和错误。只是自己的梳理和思考。

  毕竟非专业,读不多,能力有限。

  谢过。

  原图:https://img3.doubanio.com/view/thing_review/r/public/p1457484.jpg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