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那些事儿 第2部朱棣逆子还是明君(增补版)》读后感锦集
《明朝那些事儿 第2部朱棣逆子还是明君(增补版)》是一本由当年明月著作,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CNY 33.00,页数:29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明朝那些事儿 第2部朱棣逆子还是明君(增补版)》精选点评:
●2017-33
●最感动是郑和,最喜欢书中偶有闪耀的人性的光辉
●朱棣的内侍叫马云…… 姚广孝,杨士奇,真牛逼。
●朱棣虽然不是好人,但确实是个好皇帝,而且是个不折不扣的战士。 幅陨之广,远迈汉唐。成功骏烈,卓乎盛矣。
●虽然情感上不喜欢朱棣,但不可否认他是一位好皇帝。出生在战争中,六十五岁生命也终结在战争中。如果没有那场讲经荐福,如果道衍和他没有相遇,或许历史会有不同吧。 不合法得到皇位的朱棣,因为内心的软弱,对反对他的方孝孺处了灭十族的极刑,还有铁铉,齐泰,黄子澄。他们用自己的生命证明了读书人的气节。
●7、8年后再看一遍,之前看的基本上已经全忘了,但这次又看出了新的东西,也算是有所收获吧。纵观历史,努力、运气、准确的判断力、必胜的决心都十分的重要。与朱元璋相比,朱棣有着自己的特点和能力。皇上这工作真不是人干的啊!
●相比“从和尚到皇帝的朱元璋”,作者对这位靖难之役的发起者,评价还算中立。十几年的时间里,也是苦了这位皇帝:修著《永乐大典》、马三保的7下西洋、平定安南、5次亲征蒙古……白堂上兢兢业业,力创永乐盛世;夜晚落枕时战战兢兢,只为寻觅二十年之久的建文帝。孤家寡人,莫非如此。
●朱棣不是个好人 我不喜欢他。但,他是一位好皇帝,一位明君。(能让不喜欢他的人承认他是明君,这就是让人服气的本事。这种“服气”如同那些来大明朝拜的国家感受一样。)最喜欢郑和下西洋那部分描述,真体现了大国的自信与胸怀!
●朱棣关键词:军事天才,削藩,靖难,燕王,建文帝,方孝孺,姚广孝,盛庸,李景隆,郑和,朱高炽,解缙,永乐大典,迁都,东厂,内阁,八方来朝,平定安南,蒙古。
●所谓历史,不得不服,为什么朱棣能从铁铉的布下陷阱的城门中砸中马头上逃脱。如果未逃脱,历史定会改写。但是这只不过是一个比较明显的片段而已。哪一个片段又不重要呢。/朱棣,不是一个好人,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好皇帝。朱允炆的懦弱造就了如此结果,书生气与缺乏阅历,一手好牌,与但挡不住要做就做绝的朱棣。幅陨之广,远迈汉唐。朱棣在位8062天,没有一天荒废。
《明朝那些事儿 第2部朱棣逆子还是明君(增补版)》读后感(一):评《明朝那些事儿 第2部朱棣逆子还是明君(增补版)》
第二部主要内容:朱元璋立了长子朱标为太子,朱允炆为皇太孙,朱标没有当成皇帝死后,他的儿子朱允炆成了皇帝,而朱元璋的次子朱棣不服,认为他自己比那个小屁孩更有资格当皇帝,他被封为藩王燕王,后遇到他的军师姚广孝和尚,在厚黑学和尚的劝导下终于踏上了谋反之路。经历了无数的挫折与磨难下,终于谋得了皇权,把建文年号改为了永乐,在朱棣的带领下,走向了永乐盛世,编著了《永乐大典》,铸造了郑和下西洋这一经典人物,搬迁都城至北平并改名为北京,造就了紫禁城这一辉煌而永垂不朽的经典,同时还成就了臭名昭著的东厂……我还是挺喜欢朱棣这一人物的,最打动我的一点是让郑和航海,与其他国家建立了友好的关系,而不是向西方国家那样走到哪,就霸占别人的土地,抢掠别人的财产……
《明朝那些事儿 第2部朱棣逆子还是明君(增补版)》读后感(二):明成祖二三事
朱棣不是一个好人,却绝对是一个伟大的好皇帝!
受穿越时空的爱恋这部电视剧先入为主的影响,一提到朱允文,我就想到徐峥。然后朱棣在我心中就是个反面角色,不过这本书彻底把朱棣在我心中的形象扭转了!
书前半段写的朱棣靖难路途之艰险,只要走错一步,或者说朱允文也多走对几步,朱棣就会彻底灭亡。其实朱棣错着险着百出,然而最后每到危险的边缘,老天都拉了他一把。可以说是天选之子。
后半段其中一部分写朱棣御驾亲征蒙古,这段看的我热血沸腾的,皇帝亲自上战场杀敌啊!军中既无良将,就自己来保卫自己的国家!朱棣就是这么man!最后朱棣也是病死在班师的行伍中。算死得其所。
论治国,朱棣也比侄子朱允文更适合皇帝这个岗位多太多。朱棣勤奋治国知人善用,几年间就把中国治理的空前强大。郑和下西洋部分,当时的明朝也让人骄傲,在朱棣治下,国力猛涨,可以说是当世最强国,盛国就是不一样,明使一到,显我国威,提携邻国,增加邻国的互动和贸易,使得万国朝贡。这就是中国当年的文化自信,和西方殖民者的强盗逻辑完全不一样。
《明朝那些事儿 第2部朱棣逆子还是明君(增补版)》读后感(三):文治武功,盛世之必然
最近去西安玩了一趟,参观了兵马俑、陕西省博物馆。西安作为多朝古都,珍藏的瑰宝数不胜数,城市的文化底蕴深厚,自古至今国际化大都市的名号也不是虚言。省博的历朝展品中,最出名的就属唐代展品了,现在一想起省博的展品,我还能想起那个打马球的塑像。
讲解员说过,唐代人好骑射,皇室内兴马球运动,而到了宋朝,官员们受不了马车的颠簸,喜乘轿出行,嫌弃的语气至今印象深刻。联系明朝历史,开创者朱元璋善谋略,是个远见十足的军事家,带领手下多位不世出的将领打下江山,自己虽无墨宝,但即位后大力扶植文化事业发展,制定了一整套详尽的用官制度;到了儿子朱棣这里,上马冲锋、下马治国,修永乐大典、下西洋远航、 亲征平定边疆,为人之不敢为,成就了四海朝拜、万邦朝贺的东方大明王朝;再到明晚期,文臣庸冗、武将无权,文盛武衰,一代帝国如危楼倾覆;如此可见,盛世之必然,文治武功缺一不可。
人说虎父无犬子,确是不假,朱棣完全就是各项属性值都略差些的朱元璋,除了用人的眼光略胜一筹。他有远见,做了许多帝王都不敢做的事情。读到郑和下西洋的场景,眼前展现盛世大国、慷慨包容的气象,再一次为中国的这段历史而感到骄傲;读到朱棣亲征瓦剌的场景,眼前浮现金戈铁马、大漠孤烟的景象,深深地为这位帝王铁骨铮铮的气魄所折服,也感叹他对于战场心之所向、生而为之的那份执念。
一直不解的是,燕王朱棣明明是性格最像朱元璋的人,可偏偏朱元璋还是要立朱允炆为储,除了因为立嫡立长的传统制度可以减少储君之争的风波、维护政权稳定,在主观原因方面,是不是因为朱元璋在朱允炆身上看到了自己缺乏却渴望的那份仁善之心?这就不得而知了。不过,他留给朱允炆的那几个文官,纸上谈兵的本领可的确是贻笑大方。这也让人不禁怀念他手下那些勇猛善战、足智多谋的大将,鸟尽弓藏的下场还是让人唏嘘不已。
《明朝那些事儿 第2部朱棣逆子还是明君(增补版)》读后感(四):明朝那些事儿2
这本书的主角就是朱棣,从他谋划造反,到“清君侧”,“靖难之役”,再到朱棣上位以后的种种政策,手段,将大明建设的风调雨顺,国富力强。百姓安乐不敢说,动不动诛人九族十族的,还有锦衣卫这样的特务,东厂这样的“警察局”,尽管老百姓们过得提心吊胆,但是生活水平杠杠的没话说。虽然说朱棣是通过“不法手段”取得的皇位,他可能不是一个好人,但毋庸置疑,他是一个好皇帝。他组了内阁,组了东厂,重用了锦衣卫;他平了安南(朝鲜),四处征战,使大明成为了堪比唐宋的“万国来朝”的繁华盛世。他擅长打仗,也擅长治国,但同样的,人无完人,朱棣有功也有过。当年明月用一种很特殊的笔法(描述不出来反正就很特殊),像是公园里路人聊天般,用一种极其随和的语言,有理有据地揣测角色的心理活动,语言,向我们描绘了波澜壮阔的大明江山。
明朝那些事儿 第2部朱棣逆子还是明君(增补版)8.9当年明月 / 2017 /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