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慈悲与玫瑰》经典读后感有感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慈悲与玫瑰》经典读后感有感

2021-03-26 01:10:16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慈悲与玫瑰》经典读后感有感

  《慈悲与玫瑰》是一本由熊培云著作,新星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59.00,页数:36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慈悲与玫瑰》读后感(一):庆祝无节日

  这本书是高三的时候看的,当时真的只是为了能够增加文章的质感,后来大学的时候又看了一遍,发现这本念书真的在人生的思考上给了我很多的启发,最喜欢里面的庆祝无节日那篇文章,我想,每个日子都值得庆祝。我们现在有太多的节日,但却失去了很多节日本身的意义。节日渐渐地变成了节假日而不是节日本身。

  《慈悲与玫瑰》读后感(二):这世间还有玫瑰

  说来惭愧,以前并未读过熊老师的书,《慈悲与玫瑰》是第一本。甫一拿到书,就被封面上的“致敬所有孤军奋战的灵魂“所震撼。是啊,这世界千万人中我们每个人又是一个个孤独的灵魂。即使身边有三五密友,依然会在某个夜晚惊醒,听着北京城的繁华,却又觉得这世界离我那么远。于是在这个即将与家人团聚的日子里,我打开这本书,静静地泡上一杯茶,去感受这世间地玫瑰。

  《慈悲与玫瑰》读后感(三):欣赏一个人,始于颜值,敬于才华,合于性格,久于人品,终于慈悲。

  本以为是一本需要在阳光下阅读的书,读完超长的自序后更觉得应该在静夜里安静地阅读、仔细思考。 在这个信息过剩的时代,人太容易受各种媒体左右,独立思考能力的保留也就难能可贵。 我一直认为孤独不是寂寞,更不会是无聊,而本书使人深入地去思考什么才是人和自己、和他人、和社会、和自然更好的相处方式。 卷末,觉得一句古训更适合做卷末语: 欣赏一个人,始于颜值,敬于才华,合于性格,久于人品,终于慈悲。

  《慈悲与玫瑰》读后感(四):慈悲也很玫瑰

  (即使是在最孤独的时候,人总还是可以回到内心,找回自己独一无二的宇宙。当我们仰望星空的时候,星空也在仰望我们)

从《自由到高出》再到现在的《慈悲与玫瑰》似乎一点一点的享受到作者的思考,其实在读了这两本熊老师的书后,能够感觉得到写作手法依旧是那么温柔而富含能量。下午耷拉着眼皮看完了最后的十几页,此时回想全书内容以不知从何洽谈读后感了,就以书名来概括吧~心里的慈悲依旧,展现的也需要很玫瑰

  《慈悲与玫瑰》读后感(五):对着水阅读 火之书 ——《慈悲与玫瑰》编辑手记之一

  一切具有成长性的东西都有其原生的脆弱性,

  包括权力与欲望等。但正因其脆弱,

  才有可能在超越和战胜的过程中,

  通往神性和美,抵达慈悲与善。

  ——熊培云

  《慈悲与玫瑰》读后感(六):人生如歌 ——《慈悲与玫瑰》编辑手记之四

  做编辑多年,看稿量大,兼且诸般事务,日呈疲累状,情绪和精神常常难以饱满。多数时候抱着“是金子总会发光”的思想,认真编完书,最多再写好宣发所需的新书资料卡里的各项内容(那也是要将脑细胞写死或说写激活几千上万个的),基本就放手,让金子书们自己去市场上发光发热。

  《慈悲与玫瑰》与《有如候鸟》改变了我。

  《慈悲与玫瑰》读后感(七):孤独的灵魂 -《慈悲与玫瑰》编辑手记之三

  9月中旬,《慈悲与玫瑰》终于下厂开印。

  从动议到出版,恰好十个月,正应了十月怀胎之谓。

  一段人生岁月就此化为它的注脚。

  是日,驱车数百里,请熊老师去河北沧州的印厂为读者签名盖印。

  往返途中,在疾驰的汽车内,云兄几未与我们闲聊,只将笔记本电脑放在腿上,或闭目凝思,或双手如翅舞动于键盘。

  他在专注地整理另一部书稿。

  《慈悲与玫瑰》读后感(八):共寻美好新世界 ——《慈悲与玫瑰》编辑推荐

  如果说《自由在高处》是让年轻人成为自己的启蒙书,谈的是如何自洽,《慈悲与玫瑰》则在审视自我抵近自我的同时,谈人如何与社会和他者共洽。它既是《自由在高处》精神的承继,又在这种精神内核的承继中寻得更深广的外延,其高标独在的风骨和气质,以及基于成全而非压迫、建构而非毁损的悲悯情怀,恰如为一切孤军奋战的灵魂所作的书证。

  自由在高处

  《慈悲与玫瑰》读后感(九):与其忧愁,不如歌唱

  熊培云的社会观察,他的文笔,总是如此细致和娓娓道来。更难能可贵的是,其中我们总能感受到独立思考的光芒,如果你也是一个热衷观察和思考的读者,欢迎报名参加本期阅读评审团。新星出版社联合@新京报书评周刊举办作家熊培云的新作《慈悲与玫瑰》书评征集活动,精彩书评将在新京报新媒体和报纸上刊登。原文链接

  《慈悲与玫瑰》读后感(十):何以自诩慈悲

  随笔集《慈悲与玫瑰》两天翻完 仅仅说一下个人观点—— 我也曾经是个愤青,很吃批判社会这一套。扼腕叹息一句今不如昔或是一句长此以往国将不国,立刻能体现自己的思想深度。然而我慢慢发现,一切抛开政治经济社会思想基础,空谈理想道德民主自由的行为都是自我欣赏和自我陶醉。 这本书的作者,一方面高傲地声称是与大众、与荒谬的社会割裂的局外人,一方面又满含热泪痛陈自己对万物的一腔慈悲。双脚漂浮在半空中,大概认为自己是一个神仙。 一切神袛都以人类的悲苦为食。社会事件就是佐证作者观点以及衬托作者超然不群身份的养料。神仙起码要负救苦救难的责任,而作者却双手一背,扭过还在流泪的脸,说一句社会千疮百孔,而我是局外人。 不好意思,情绪之下难免有不怎么温良的评论。总之看得我生理不适,具体症状是吐槽的话写在书页上还不够抒发,所以憋到胃疼。 读者作者思想观点难免冲突,为此动气是落了下乘。细细反思到底气的是谁?大概是气当年不懂事的自己吧。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