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城棒棒军》经典观后感集
《山城棒棒军》是一部由束一德执导,庞祖云 / 赵亮 / 王群英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山城棒棒军》观后感(一):经典的良心剧
估计现在有很多人已经忘了这部电视剧了,再加上是方言版的,能看懂的人更少了。人们常说,四川人最能吃苦,从这部电视剧就可以看得出来,梅老坎,毛子,蛮牛,莽妹,方脑壳,一个个生动的人物让我记忆犹新,片子没有大吹大擂,贴近生活,每个人物都是土里土气,但正是通过这些最低层老百姓的生活,表现了重庆人的奋斗,重庆人的感情,重庆人的性格.真正算得上是很好的写实经典了,一部经典的良心剧。
《山城棒棒军》观后感(二):突然想重看一遍
这部电视剧在我的印象里是重庆拍的电视剧里最好看的,也很难超越的。曾经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欢笑,最近听到不幸的消息,剧中主角梅老坎病逝,实在让人很难过,因为他的形象深入人心,记得还有演过另一些电视剧都获得好评,像《方脑壳》好像也是他演的。我打算最近花点时间再把《山城棒棒军》看一遍。http://tinyurl.com/3vdnwv
《山城棒棒军》观后感(三):曾经为了看剧忘记去考试
大学的时候,电视台中午放,下午有线代的考试,为了看剧居然忘记考试。别的都不记得了,只记得特别喜欢,特别搞笑,又不是那种硬挠你痒痒的搞笑,曾经为了看剧忘记去考试。
大学的时候,电视台中午放,下午有线代的考试,为了看剧居然忘记考试。别的都不记得了,只记得特别喜欢,特别搞笑,又不是那种硬挠你痒痒的搞笑,曾经为了看剧忘记去考试
大学的时候,电视台中午放,下午有线代的考试,为了看剧居然忘记考试。别的都不记得了,只记得特别喜欢,特别搞笑,又不是那种硬挠你痒痒的搞笑,曾经为了看剧忘记去考试
《山城棒棒军》观后感(四):笑中带泪。有良知的作品
以前的电视剧怎么都这么好看呢?导演和演员都是用自己的真感情在拍,人性的真善美在那些不善言却又辞淳朴可爱的农民兄弟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但是他们得到了什么呢?毛子在费劲九牛二虎之力把下水道疏通后却被嫌身上太脏不让上车,他愤愤的说了一句:老子是帮哪个身上弄范的嘛,冒火回去跟你又堵求了!看到这儿,我觉得好气愤也好心酸,这个社会怎么如此冷漠,怎么越“有钱有文化”的人越下贱?!有人说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真正留在农村,是有道理的。劳动是光荣的,凭自己双手吃饭有什么错,还要被人瞧不起。请尊重他们,他们是伟大的劳动人民。知识分子被打击了有人为他们平反,有人为他们喊冤,他们用笔不停回忆自己那些“伤痕岁月”,讲述自己的伤痛。那农民呢?农民吃的苦不知比那些文人多几百倍,可是老实巴交的农民又有谁为他们代言?所以山城是一部有良知的作品。
《山城棒棒军》观后感(五):宽慰劳动人民的好剧!
此剧搞笑角色前五名
1、梅老坎:他身上体现了中国农民的精明与世故,是一种左右逢源的机巧,另外他长得像我外公。呵呵。
2、毛子:他和老坎是鲜明对比,傻得可爱;
3、巴倒烫:背负着庞大家庭的生意人;
4、胖妹:以胖成名吧;
5、周幺鸡:投机倒把落魄先驱。
五人都有经典桥段,恕不一一。
讲一个我影响最深的。
梅老坎到某家人疏通下水道,本已将砖头掏出,灵机一动又塞了回去,转而告诉女主人:不行,不行,找专人来修吧!女主人情急之下,央求再三,提出加钱,梅老坎这才推脱着答应了。修好之后,老坎又声泪俱下地告诉女主人:我女儿衣服都遮不住肚脐眼了!女主人见他可怜,又给他找了些自家的旧衣服送给他。——到此为止,都是喜剧,后边发生的一幕让我哽咽了,老坎走出这家人的门,有点落魄地下楼梯,顺势啪啪打了自己两耳光。
这叫什么?尊严啊!
《山城棒棒军》观后感(六):山城人民的史诗
在我心中满分的国产片,可惜因为方言剧的原因可能只有西南地区的观众看。
人物立体饱满,剧本非常好,结合时代背景与小人物人生命运,有英雄也有小市民,而且很幽默,20多集的电视剧有如此完整的剧情与构架真的很好。故事的结尾,有人牺牲,有人发达,有学子考上大学走出了民工们合租的房子,也有人仍然喊着号子挥汗如雨继续当棒棒。这部剧,生动立体得展示了山城人民艰苦卓绝的性格。
几年前央视有一个暑期采访基层人民的节目,其中一期就是采访一个重庆棒棒,记者跟了他一天,记录他的工作,重庆的夏天很热,他很乐观,说靠力气吃饭不丢人,笑呵呵的。这一期节目播出受到了观众的一致好评,几年过去我仍然忘不了这个采访,就像我忘不了《山城棒棒军》这部剧。这是山城人民的史诗。
想给这部剧四星半,但是没有找到怎么打半星的方法。
《山城棒棒军》观后感(七):平凡的延续才是最好的结局
赶着睡觉前看完了《山城棒棒军》。
虽然是喜剧,结局也没有皆大欢喜,更没有因为想博观众感情而一片悲鸣。有喜有悲:孟小渝考上了北京农业大学,前途一片光明;赵嘉陵张淑惠两口子也有了积蓄,回村镇办火锅店;陈凯最终还是没有和孟小渝相认,只是远远的目送着他离开,但也有了自己的孩子;于芳也在城里闯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只有蛮牛,在希望到达黎明的时候,死在了一个平凡的夜晚,成了英雄,却只留下所有的人为他痛哭。
当然,大多数人依旧平凡,梅老坎、江疯子和毛子依旧是个棒棒,他们有的还是在为家里几张口奔波,有的还在努力弥补以前犯下的错,也有的还在攒钱讨老婆……他们很可能一辈子都是这样平凡,贪财好色但又正直善良。生活有点小惊喜,但没什么奇遇,没有固定的结局,只是在悲喜交加中延续,全剧在棒棒们干活儿时的吆喝中结束。
这正是我们希望看到的,因为它本来就讲的是平凡人的故事,我们也都只是平凡人,有时候不需要一个完美无缺的结局,生活还在延续就是最后的结局。
这部电视或许有很多意义,也许揭示了很多现象和道理,但是我印象最深的,也只是剧中江疯子的那一句“只要咬紧牙关,没有拐不过的弯”,很简单,但仅此足够。
《山城棒棒军》观后感(八):王家英
我今天看到王家英坐台之后,忽然发现她整个形象都变了。她变得光鲜亮丽之后,对蛮牛却有一种强烈的,说不出来的柔情。
她刚从农村来重庆的时候其实整个人是急躁,浅薄,看不起棒棒的。但其实她也是和棒棒一个村一个阶层一个共生的源头。
今天看到王家英在身份转换成美丽的小姐之后,她忽然变得温柔,变得哀愁,对蛮牛的隐约爱意变得越来越强烈。
我就忽然明白她真正割裂了自己曾经的生活,用肉体获得自己理想的实现之后,其实她就变忧郁了。她对蛮牛的爱意其实是对贫穷洁白的生活的一种怀念,她曾经发誓要恶整他,但最后就在某一个瞬间忽然忽略了曾经的一切恩怨,因为那恩怨太渺小了,她曾经太渺小了。
你看那个演员怎么能在二十年前的方言剧里,把这种角色演绎得这么精确超前。没有一点脸谱化,没有“村姑变有钱妓女后趾高气昂最后罪有应得”而是将她演绎得笑容忧愁,温柔的声音里带着疲惫苍老。最后果然,她整个形象带来的那种不详的气氛最后预示了她悲剧的结局。最近一看到王家英的戏份我就很哀伤。我对她的情感就跟看林黛玉一样。
最终,那样的生活让美丽的她彻底的厌倦否定了。在火锅店里,她恶狠狠的告诉她的侄女,不准像她一样。
那是二十多年前,秋天的重庆。王家英心里急躁,迷茫,凄厉。她忽然发现,自己想要的东西,原来根本就没有得到过。
《山城棒棒军》观后感(九):迎向灵光消逝的年代
可能我认识的重庆人太少,好像现实生活中重庆人不是像剧里这么讲话啊,调子扯得很高,像唱戏一样,像黄梅戏,简直就是在生活中唱戏,调子相较宿松话更单一,很多词汇一模一样。
长江这一线,从上游重庆到下游南京,大概都是明朝官话直系后裔。里面漂亮女孩子确实很多。结局干吗搞那么惨嘛。
第一部比第二部更有意思的原因,除了90年代更纯粹可爱之外,也因为第一部支线剧情丰富多彩,比如巴倒烫、胖妹、车车灯,知青往事把村里妹子搞大肚子就回城,还有江疯子讲起自己做生产大队长的时候斗死人,做棒棒还寄钱给那户人家,他也因此远走他乡。第一部很沉重,很绚烂,第二部里杂货店老板娘、服装厂老板这些支线剧情,就太无趣了。
应该是1996年(95年初秋还在找演员,年底可能开拍了)拍的,一个于我很陌生的时代,只是那时猪肉就要5块一斤,排骨8块,确实太贵了,不过确实很多年猪肉没涨价,零几年的时候还是5块一斤,甚至去年2019年猪肉最低差不多也到5块一斤(我妈说的)。
去做个体户,甚至饭店里做服务员(年轻漂亮女孩子去高级大饭店做服务员说有800,高薪),收入都比王达明厂里高(他卖鱼发迹后请前同事去酒吧,前同事说现在好转了,杂七杂八一个月有400左右,且做自豪状。王达明请他在酒吧喝了点饮料,三人就花了好像280,真是吓死人,这消费水平)。
《山城棒棒军》观后感(十):聊聊于芳
这部剧的主角是一群可爱又可敬的棒棒们,但是我却更想聊聊于芳。
有一句话:bady changes soul never. 灵魂不会随着身体改变。我觉得这句话用在于芳身上最合适,我是98年的,比这部剧还晚一年出生,愈发觉得像于芳这样的人不管生在什么样的时代都会有一番作为。
于芳的出场是为了逃离农村换亲的恶习,一个人就上了去城里的公共汽车。这种来自灵魂深处的叛逆让她即便她哥哥硬拽她下去她也坚决不下车,即便去城里身无分文、孤身一人她也偏要去闯一闯,嫁给一个自己不喜欢的人然后在农村待上一辈子还不如去城里闯一闯。
当然只凭着一股蛮劲是很难在城里有一番作为的,这里导演有意将于芳和王家英对比,同样来自农村,同样很聪明的两个女人却走出两条截然不同的路。王家英的聪明是小聪明,是想赚快钱,从卖假衣服到去夜店工作都是如此。而于芳从一开始就想干实业,她的聪明都是用在排除干实业中的困难。
对比于芳刚出场和电视剧快结局时的形象,你会发现刚出场的于芳很普通,而之后成为厂长的于芳很有气质。但如果你再仔细看看刚出场的于芳,即使化妆师想表现一个普通的农村姑娘,也难掩她不羁的气质,这说明演员的演技很好并且这个形象已经被我们所接受认同。
最后蛮牛和于芳没能在一起多少让我意难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