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上帝的错觉读后感摘抄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上帝的错觉读后感摘抄

2021-03-28 02:59:17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上帝的错觉读后感摘抄

  《上帝的错觉》是一本由[英]理查德·道金斯著作,海南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8.00元,页数:38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上帝的错觉》精选点评:

  ●这本书把不可知论和宗教在道德伦理领域的作用一并炸毁了

  ●理查德•道金斯真的是很世俗的,从他的语言风格就可以看出,那种毫不做作的讥讽语言,暗含着他作为无神论者的机敏与自信。对于宗教尤其是基督教的批判内容其实并不多,更多着墨于基督教给人带来的危害。大概因为科学证据本身就很精简,是否有道理在于听者对科学的理解程度。关于美国作为一个移民国家却宗教盛行的现象确实值得研究。整体读下来体验酣畅淋漓。之前一位老师对基督教的质疑点是旧约与新约对塑像的不同态度,旧约禁止塑像而新约里对十字架上的耶稣以及圣母玛利亚的崇拜都由塑像体现,在本书中没有提及这个矛盾。值得留心的是,对宗教的过分尊重与包容正在损害着世俗环境的利益。在西方宗教盛行的国家,这也是两代人之间的矛盾。还顺便黑了一把荣格,整本书写的真的很娱乐化,仿佛是辩驳宗教的脱口秀文字稿一般。

  ●要多读几次才可以读出味道,特别是在现在的大环境下。

  ●万万没想到读到最后,泪流到口渴.....

  ●道金斯对于宗教的驳斥,很有意思的一本书,对于很多似是而非的宗教观念进行了有力的批判,不过最让人感动的还是最后一节,对于自然对于科学那种宗教般的热忱!

  ●很显然,出版者吸取了豆友们的意见,对译文做了大量的修订,看得出用了心的,至少现在能读了,尤其是在加印时还发现了不同于初印时的很多修订痕迹,为校订者的认真点个赞。

  ●作者的语气太强势了,感觉在以宗教的方式反宗教。其实摆事实就好,大家自有判断。我比较反感被强势灌输某种思想,哪怕这想法跟我的想法不谋而合。当然我很赞同这本书里的绝大部分观点。不过它们对于改变一个人的信仰状态应该没什么卵用。

  ●我恨上帝及一切伪神,我恨皇帝及一切君主。

  ●看到作者引用旧约里“罗得”那一节我是瞠目结舌,这辈子也不会信什么宗教了。还有此书的译名,通读完,不是应该翻译成《上帝?错觉!》

  ●借阅。感觉比前一版通顺了不少。 最有启发性的提法却是“意识提升”。

  《上帝的错觉》读后感(一):宗教实证研究

  这本书对我真是雪中送炭。我一直在找宗教实证研究的材料(比如祷告和健康的相关度、信仰和善行的相关度等等),但就是搜不到 因为国内没几个做这个的。没想到,这些问题这本书都涉及了,而且外国人早就研究过了,研究的结论是:祷告对治病没用,对植物生长也没用,各地人类在道德观念上的共性其实非常大,这与信仰何种宗教无关,等等等等。 我是用pdf看完这本书的,看完后下定决心一定要买一本纸书收藏。顺便说一句,我之前加的一些虔诚的基督徒总是反对宗教实证研究,觉得宗教这个领域不能采用科学方法,否则就是“滥用科学”,还说动这种念头就是“亵渎天主”。在此我想澄清一句,科学研究的范围是这样的------你说“有没有天主”,这的确不是科学研究的领域,你说得对,科学当然管不着。但是你如果说“信仰基督教能提升道德水平”,这就已经是科学(尤其是社会科学)能够研究的范围了。既然是这样,那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尝试一下科研?你觉得这是科学在侵犯宗教的领域,那我还觉得是你在用宗教侵犯本来就属于科学的领域呢!

  要知道科学研究的结果无论是支持还是反对这个命题,其实都不会对天主的有无本身产生影响。那么请问,你们究竟在害怕什么呢?我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上帝的错觉》读后感(二):谁设计了设计者?

  道金斯在《上帝的错觉》提出一个理论。如果上帝设计了宇宙,那么谁设计了上帝呢?所以上帝设计宇宙的观点不合理。 道金斯的理论乍看之下很有道理,实则经不起推敲。我们为什么非要探究是谁设计了设计者,才能够说出这东西的设计者是谁? 例如《上帝错觉》这本书就是道金斯本人创造的,我们不知道道金斯的父母姓甚名谁,但並不妨礙我们知道道金斯就是这本书的设计者。 或许有人会说,因为道金斯在当代发表了这本书,我们当然知道他就是设计者。但是历史上有些书是作者托名所写,例如《金瓶梅》署名“兰陵笑笑生”,但也不妨碍后人研究其真人,难道我们得连作者的祖宗家谱都一并找出来,才能够说谁是《金瓶梅》的作者吗? 一些人会反驳说,「宇宙的设计者」不同于与「书本的作者」,因为“谁是宇宙的设计者?” 是探究终极起源,而“谁是这本书的作者?” 则止于这本书的创作。所以我们要问谁是上帝的设计者,而不必探究谁是小说作者的父母。 可是,「设计」这个概念本身就是指个体的自主创造意识。假设现在有个电脑程序A ,它可以写出另一个程序B,如果程序A的作者小明在编写程序 A 时植入了编写 B的代码,那么程序 B 的作者仍旧是小明。相反,如果 程序A自己“觉醒” , 在毫无外力干涉的情况下编写出程序 B , 那么A就是B的设计者。 所以,根本的问题不在于探究设计的“终极起源”,而是对“起源”的追溯应该终止于何处?如果对一样事物的解释都非得要往上不断找出原因,那么所有的解释都会瓦解,最后什么也解释不了。因此一切事物的终极解释,最后都应该止於一个“自主意识”的个体,因为所有的因果链都从它开始,再继续往前追溯就没有意义了。 如果上帝设计了宇宙是真的,而在上帝之上还有一个设计者,但是“上帝就是宇宙的设计者”这个观点绝对是成立的。

  《上帝的错觉》读后感(三):《上帝的错觉》(原译名《上帝的迷思》)校订手记

  

校订手记 顶漏容易盖瓦难

身为校订者而非译者,说来本无资格或理由对一本译著赘言的。但本书作为原译本出版大约七年后的修订版,确实存在一些特殊情况,有必要作一下说明让读者知晓,此外也想简要说说本书中文版的现实意义、校订工作的一点体会,并顺致感谢。

  本书的译者陈蓉霞老师已于三年前不幸辞世。出版社在另寻校订人员时,看到了我在豆瓣网读书栏目中对原译本的评论,于是便找到了我。虽也曾发表过学术方面的译文,我却未有直接翻译大部头著作的经验。出于对理查德·道金斯先生这部畅销作品的喜爱,也因确实觉得原译本存在一些翻译上的问题,渴望它们能够得到修正,我就怀着荣幸而又忐忑的心情,外加一点 ”You can you up” 的勇气,斗胆接下了校订工作。

  巧合的是,译者陈蓉霞老师多年前还在华东师范大学任教时,我曾有幸听过她讲课。陈老师是生物学史和生物学哲学领域的专家、达尔文专家,无论是作为学者还是教师,都十分令人尊敬。陈老师虽已驾鹤西去,作为校订者,我仍须向她此前为这部作品的付出表示最高的敬意(文字也可以看作是译者生命的一种延续吧)。此外,也感谢对原译本作出过贡献的其他前辈。为了在新版中尽量减少原译文中存在的错误,我在校订之初就搜索了原译本的读者们在网上对译本提出的一些意见,对其中确实存在的问题、我能够修正的问题,均作了修正,在此也向这些热心读者、批评者表示衷心感谢。

  我已毕业工作多年,在校期间学的是西方哲学,对科学哲学、科学史(作为广义的人类思想史的一部分)以及自然科学本身一直保持着极大的兴趣。这部 ”当代最著名的无神论者” ”挑战上帝” 的名作中讨论的许多问题,与我的知识背景以及平日里思考的一些问题还是颇有些交集的。说到这儿,尽管我做的只是本书的校订工作,仍想借此机会感谢我的导师童世骏教授,他曾经的教导对我的所学所思一直有着非常巨大的影响。

  本书恰如道金斯早年的名作《自私的基因》一样,刚一问世便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在西方读者中反响强烈,这样的反应当然与他所批判的主要标靶在西方社会文化中的根基和影响力有直接的关系。中国文化有着比较悠久的世俗化传统,加之解放后的官方教育,明确的宗教信仰似乎只是少部分人拥有或关心的东西,中国的 ”无神论者” 们也大多不会像书中所写到的案例那样,需要为 ”出柜” 的巨大社会压力而感到担心。这本书在中国当然不可能像它在欧美世界里那样产生巨大的冲击,但这并不意味着对于不信宗教、自认为是彻底的无神论者的许多人而言,这本书就缺乏价值、不值得阅读。关于理由,译者陈老师在原译本的《译后记》中做过相当好的阐述。在这里想要补充的是,既然对许多人来说,不信某种宗教也只是 ”自然而然”、环境使然,那么也就意味着他们的 ”不信” ,与别人的 ”信” 一样,也都并非是个人严谨反思的结论或选择。历史和社会现实一直明示,迷信和似是而非的伪科学实际上从未远离过我们,对于什么是宗教信仰,什么是科学、非科学、伪科学、迷信,一般公众其实仍是缺乏真正明晰的理解的。作为一位出身于一种传统,后来摆脱了这一传统,并且还能以严谨的逻辑和生动的文字来反思这一传统的人,道金斯在本书中的论说,无论是观点本身还是其论证过程,都非常值得有心 ”于不疑处有疑” 的中国读者们学习借鉴,而书中体现出的理性客观的科学思维方式与不妥协的科学精神无疑也是我们时下社会不可缺少的。

  正如本书责任编辑李继勇老师所言,”顶漏容易盖瓦难”,真正投入到本书的翻译校对工作之后我才逐渐意识到,完整校订一部译作所需付出的精力绝非零星挑出几个翻译问题能比,于此我也才真正体会到了书籍翻译工作的不易。无论是精读原文还是斟酌修改译文,有快乐也有艰辛,现在回想起来,作为一个做事比较慢的人,更多的时候其实觉得自己像是在愚公移山。本书作者道金斯先生兼具清晰的理论头脑与弘道的热忱,既是科学家,又有着 ”令人惊叹的文学才华”,其作品总是引经据典文采飞扬,翻译他的著作绝非易事。作为校订者而非译者,我在工作中还是以尽量保持原译为原则,在译事三难 ”信、达、雅” 上偏重考虑对 ”信” 的保障。即便如此,毕竟自己学浅才疏,校订工作一定仍有疏漏之处,所做的订正也难免存在不妥甚至错误,还盼读者们继续提出宝贵意见。

  2017年10月

  (本文收录于 海南出版社《上帝的错觉》2018年6月第2次印刷版 第3页)

  《上帝的错觉》读后感(四):作为错觉的“上帝”

  几年以前,一位即将迈入信教之坑的“弟兄”曾发给我一些有关进化论的电子书(供批判用),其中就有理查德.道金斯的《盲眼钟表匠》等著作。当时他对我说的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他说:看了这些书真的让人增强信心啊。他接着解释道:这些“科学”书籍对于生命起源和演化的论述常常语焉不详,其中包含了许多不确定的甚至猜测性的说法,而我们相信的神创论则恰恰相反,不但没有任何不确定的猜想性的因素,而且充满了确凿无疑、板上钉钉、无懈可击的论据和论证,清晰、简单、合理得近乎是自明的,几乎就像上帝的存在本身一样绝对可靠而无可置疑。

  那时我觉得他说得很不错,并且出于对所谓“科学理性”的一贯的怀疑和保留态度,以及这些来自撒旦世界的“伪科学”可能会对自己“真基督徒”的信心带来损害的隐忧,我一直没有打开这些书看过。

  然而,经过数年痛苦的自我否定直至从绝望中醒来的经历之后,今天我才明白,当年我和他所深以为然的“真理”和“上帝”的绝对确定性不过是一种源远流长、根深蒂固的“错觉”(Delusion)的组成部分而已。同时我也为这位本来有着不少良才美质、如今却在宗教的坑里越陷越深的“弟兄”(当然对他来说我已经不再是“弟兄”,而是背叛真理的最可耻的仇敌)感到深深的惋惜。

  说过这段自己的经历之后,再来谈这本书的意义可能会更有切身性一些。

  作为严肃的生物学家和“全世界最著名的无神论者”,理查德.道金斯用这本旗帜鲜明的著作全面批驳了与“上帝”有关的种种迷思,包括作为宇宙创造者和人格化之神的上帝存在的可能证据以及这些证据(如“智慧设计论”)的单薄、脆弱和极不合理之处,宗教的进化论和心理学上的可能根源,宗教作为道德的绝对根据和源泉的悖谬,尤其是宗教对于科学探索、人类自由和幸福追求的从始至终的极大损害。

  当然,所有这些论述都不足以从根本上证伪“上帝”及宗教的正当性——既然它们被设定为不可证伪的,而相反,科学作为一种永远在路上的未竟的事业,却从来就不是绝对确定、不容辩驳的,因此这本书的具体内容和细节也可能不乏有待商榷之处。但不同于宗教的是,本书的作者绝不会宣称自己的探究所得是不容移易的绝对真理,而是随时乐意根据必要的证据调整现有的观点(P248)——这与2000年前那位著名的犹太导师的宣称恰恰相反:“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他所说的“道路”、“真理”、“生命”都是单数,是唯一的,绝无改变和替换的余地)。从这里我们就能发现科学所代表的最重要的东西——这是一种极为宝贵的人类精神:尊重明确的可证伪的事实证据而非任何绝对、神秘、超验的权威、健全而不失谦卑的理性、永不停息的好奇心和自由探索的意志,还有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可舍弃的独立思考能力。

  凭借奇妙的科学之眼所赋予的勇气和激情,道金斯帮助我们学习以一种清醒的眼光重新审视一个摆脱了所有迷信和教条的世界。这个世界并不像许多人想象的那样,因失去了上帝而沦为一片精神和道德的荒漠,反而为人类以自由为基础的道德意识和精神创造开辟了更加广阔而真实的空间。因此,尽管不再依靠上帝的人不得不自行承担“存在与自由的重负”,而每个个体或许仍将面临无法逾越的生命极限,作者仍然有充分的理由这样说:“我为能够生活在一个人类正努力突破理解的极限的时代而感到激动。甚至更好一点,我们也许最终会发现,极限并不存在。”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