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不为所动》读后感精选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不为所动》读后感精选

2021-03-29 03:23:09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不为所动》读后感精选

  《不为所动》是一本由[美]朱迪斯·欧洛芙著作,中信出版集团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9.80,页数:25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不为所动》读后感(一):对号入座 看了个寂寞

  

首先承认,这本书没有看完,因为我“不为所动”。很怀疑是否对真正的高敏感人群有用,期待有真正的高敏感人群给出阅读体验。

当别人这样评价我:你太敏感了!我感到的是羞耻和抱歉。因为这意味着,我多想了/反应过度/自寻烦恼。

久而久之,抱怨或者倾诉时会有所保留。不让情绪侵泄而下。而且,无论是多亲密的朋友、伴侣,总有一次是对你的倾诉感到疲惫和不以为然(哪怕是无限包容的妈妈!),敏感人群当然会在第一时间发觉,理解的同时默默受伤。

这本书说,本书的目标是分享如何成为身心平衡、活力充沛、幸福快乐的共感人。对于共感人的定义非常详细准确,易于对号入座。

书里也有些比较奇怪难理解的:共感人能感到他人的能量磁场、能量连接什么的;用能量防护罩(“感觉自己与圣神的生命能量“普拉纳”连接在一起”,并对防护罩说谢谢。)来预防共感超载的问题。

可能是我太唯物,get不到理念。

内容有不少细分场景,包括与伴侣、原生家庭、朋友、自我成长的关系,解决方式基本相同,总而言之就是使用冥想(能量防护罩)、远离、保持距离的方式,不接收过度信息,并且请朋友和家人理解,同时保持感恩的心和规律运动。Over

思维是很难控制的,敏感人群大多知道是自己多想了,就是控制不住。可能冥想是有用的,像锻炼意志力一样,反复地提醒自己,会改善一些吧。

  《不为所动》读后感(二):写给高敏感人的超实用自救手册

  

你是否常常在人群中觉得疲惫,很难承受过度的刺激?是否喜欢独处,很难在亲密关系中长久?是否很容易受他人影响?别人一个眼神、一句话,对你来说都有无限含义,让你辗转反侧、坐立难安。

现代人,似乎正在变得越来越敏感。

生活在大都市的人群,由于承受压力,总是被来自各个方面的焦虑所环绕。研究表明,每个人的敏感程度不同,其中,高敏感人大约占两成人口。

高敏感人拥有极度活跃的神经系统,无法过滤与阻绝刺激,容易把身边的正能量与负能量同时吸进体内。如果说一般人是用五根手指握住外界的刺激,高敏感人是用五十根,是货真价实的超级反应器。

相较于生性钝感的人,敏感者的人生多出许多磨难——由于无法和别人一样过滤刺激,经常感到如坐针毡,容易精疲力竭。

身为高敏感人的成长历程

作者朱迪斯·欧洛芙,是一位医学博士,同时也是一位从业了二十多年的精神科医生。作为一名高敏感人,她的成长历程和许多高度敏感的孩子一样。她是家中的独生女,很多时候都是一个人独处,没有可以分享心事的人,也没人了解她,因为似乎没人像她这样。

出身于一个诞生了二十五位医生的大家族,朱迪斯的父母都是医生,从小到大,他们告诫欧洛芙:“亲爱的,坚强一点,脸皮厚一点。”然而,欧洛芙不想要脸皮厚一点,也根本不知道怎样才能做到。她无法待在人多的购物中心或派对中,走进去时原本一切安好,出来时却会精神不振、头晕目眩、焦虑不安,身体某个部位无缘无故痛起来。

朱迪斯的青少年时代在洛杉矶度过,一度对药物上瘾,好让自己不那么敏感。麻木之后,她才有办法面对这个世界,和朋友一样参加派对,逛购物中心。她靠着药物关掉直觉与共感能力,状况看似得到缓解,但后来出了一场差点造成悲剧的车祸。有一次,她于凌晨三点开着一辆Austin的 Mini Cooper,冲下托潘加峡谷1500英尺高的悬崖,她的父母差点没吓死,于是把她送去看精神科医生。

虽然百般不愿,但朱迪斯的医生如天使下凡,帮助她打开了心结。他告诉朱迪斯,如果要成为一个完整的人,就得全心接受自己的敏感天性,而不是逃离。欧洛芙开始踏上治愈之旅,接受自己是一名高敏感人。由于童年时期的直觉体验吓坏了她,她在逐渐蜕变成医生与女人时,有一部分是在学习拥抱高敏感的天赋。那些是应该被呵护、培养的宝贵能力,这也是为什么日后在担任精神科医生时,她特别着重于协助高敏感人士。

一个人是如何变得高敏感的?

许多因素都会让一个人变得高度敏感。

有的婴儿来到世上时,原本就比其他孩子敏锐,这是一种天生的气质,从他们一出生就看得出来。他们对光线、气味、碰触、动作、温度、声音特别敏感。此外,某些类型的敏感可能是遗传的。高敏感孩子的爸妈,也可能具备相同的敏感特质。

此外,教养风格也有影响。小时候如果被忽视或受虐,成人时期的敏感程度会连带受影响。朱迪斯治疗过的部分共感人士早期有过创伤,例如身心遭受虐待,或是父母酗酒、忧郁、自恋。被慈爱家长带大的孩子,通常会发展出健康的防御机制,对比之下,受虐儿童的相关心理机制可能被破坏。这样的孩子受到成长过程的影响,一般不觉得家人“看得见”自己,认为自己在这个不欢迎敏感特质的世上是隐形的。

不过一般说来,无论是哪一种情形造就的高敏感人,他们并未和其他人一样学会自我保护、抵抗压力。乱发脾气的人、拥挤的人群、噪音、亮光等有害刺激,都能让高敏感族心烦意乱,因为他们的感官超载阈值非常低,一点点刺激就会引发很大的反应。

不为所动:87条写给高敏感人的“钝感秘诀”+22种“高敏感人自救法”,协助高敏感人在混乱的世界里稳住身心

欧洛芙博士基于自己的亲身经历,以及多年来累计的从医经验,在书中分享了诸多献给高敏感人的“钝感秘诀”,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累计下来有87条。具体包括:

• 对抗负能量14招,拒做他人情绪的海绵,停止吸收他人的负能量;

• 针对酗酒、暴饮暴食等成瘾行为提供的10条戒瘾建议,摆脱束缚,不必羞愧;

• 给高敏感人的12条恋爱建议,找到适合自己的伴侣类型,学会在自己和伴侣之间明确设限;

• 深陷人际关系泥淖时,9种方法处理“情绪宿醉”,远离“自恋狂”、“愤怒狂”、“控制狂”和“受害者”;

• 亲子关系中,12招帮助高敏感父母缓解压力,20个方法帮助父母呵护高敏感孩童;

• 针对职场困扰,10个诀窍协助高敏感人避开倦怠,找到正确的工作,避开小题大做、背后捅刀的“有毒”同事。

此外,书末附有“自我保护快速参考指南”,总结了作者独家的22种“高敏感人自救法”。当你疲惫不堪、感到压力排山倒海而来时,可以快速翻阅这一部分,从中挑选一个合适的自救法,稳住自己。

生命充满磨难,高敏感一族需要学会“不为所动”,才能更好地探索带来深度悲悯心的敏感天赋。

  《不为所动》读后感(三):《不为所动》读后评

  

美国朱迪斯 欧洛芙著,许恬宁译,2020年出版。

这是一本讲述高敏感类型人的特点和如何保护和调节自我的书,包括对这一类人在亲密关系,亲子关系和工作关系中的劝告和建议,以及如何合理利用自己的特性。作者将高敏感类型人定义为“共感人”。共感人的评判标准我放到后边了,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自行判断。总得来说,是一本值得花上两三个小时开阔视野的书。

我在自我判断之后,惊讶地发现我只是中度共感人。我想如果退回两三年的话,我应该会是极度的共感人。人会改变的,我不知道是我主动变得钝感了,还是被动地潜移默化了。但我觉得这样的变化对我不是一件坏事情。

作者是共感人族群中的一员,深切了解这种特性可能带给人的痛苦。曾在书中不止一次地提示共感人要远离能量“吸血鬼”。其实这当然是最好的解决方式,这也是维持自身长期高能量最正确的做法。但是这样会不会有点太自私了呢?当然我这样的说法只是因为我目前不是高度共感人,所以受到他人能量和情绪的影响也没有以前那么深了。再说回来,现代社会的压力越来越大,不同年龄层级的人们接触的信息层面也不同,很多时候,我们当然希望周围的人都是最善解人意最通情达理的,可是这并不现实。每个人思考问题的方式和角度不同,那么自然就会有矛盾产生的时候,那么不同的能量就必然会碰撞到一起,这种情况发生的时候,以我处在目前的人生阶段,我不会首选躲避和远离了。我会尽量努力地为自己构建一道防止能量入侵的防护罩,同时尽量地去沟通,去理解,也是去让对方理解。毕竟没有人希望时刻情绪不稳定,散发着负能量,当对方已经处于这样的状态的时候,ta一定非常希望能有人帮忙拉ta出来,而不仅仅是逞口舌之快,起码我是会这样希望的。其次,成年人想要构筑感情,加深感情,往往就是在这样互相暴露脆弱和伤口的时候,本来成年人想真心换真心已经很难,如果有可能的话,还是要珍惜这样的机会。再次,当我愿意采取措施而不是立刻选择离开的时候,一定是因为对方是值得我花上一定的心思和能量的。如果是路人甲乙丙丁的话,我想我也会选择远离这样的能量“吸血鬼”,但对于值得投入感情的人,付出和受伤是在所难免的,只看自己怎么权衡了。不过,如果我是处于两三年前自己尚且不稳定的状态的时候,我肯定就离开大家远远的,不会想这么多了。

本书的正文一共八章,每一章结尾都有一段对应的共感人誓言,我觉得写得都很好,会放在后边的摘录里。不过我还是不完全认同啦。其中有一章,作者讲到要警惕以高碳水食物换得精神满足感的行为,我就有点不赞同。对我来说,高碳水食物是能最快让我的头脑和精神满电的方式之一,我当然也知道还存在更多更好的方式。可是对目前的我来说,其他克制以达到延迟满足的路径太辛苦了,毕竟我的工作(学业)也已经是百分百的延时满足,在这样的情况下,搭配上百分之十五的即时满足,不过分吧?~

当然书中大部分内容和方法论我还是比较赞成的,其实和佛教道教的观内心是异曲同工的。条条大路通罗马,只要能获得心灵的自在,任何方法都是最好的。

摘录: 共感人誓言:

1本人发誓将尊重自身的敏感天赋,在探索什么是共感人与拥抱个人天赋的旅程中,温柔地善待自己,每一天都珍惜自己。

2我强大,充满慈悲,正面处事,有能力排除体内所有的负能量与压力。我努力使自己身心灵都健康。

3我听从身体的智慧,吃健康的食物,练习照顾自己。我会治疗成瘾问题,让身心灵达到平衡。

4在接受自我的宁静状态中,告诉自己:我有权处于令我感到舒服、充满爱意的关系中。我有权表达自己真正的需求。我有权请别人尊重我的敏感天性。我有权让自己的声音被听见。

5我会保护自己的能量,不让吸血鬼吸走。我会学着设下健康的界限,在正确的时机说“不”。我将聆听自己的直觉,找出哪些人际关系可以滋养我的心灵。

6以下是孩子与家长都适用的自我喊话:“我拥抱我的敏感天赋,每天给自己时间休息并充电。我会告诉支持我的人我的需求,不会隐藏天赋,并坦然做自己。我会尊重自己的能力,对能当个有爱心的共感人感到自豪。”

7我下定决心,努力吸引好的工作上门,让自己活力充沛。工作时,我懂得保护自己的敏感天赋,好好照顾自己。工作之余,我也懂得游戏与休息,给自己“充电”。

8我会珍惜自己,发誓让生命中充满珍惜我的人。我会利用敏感的天赋,让自己的生活、让这个世界更美好。我很感谢能踏上这场共感人的成长旅程。

J 北京 2021.3.28

  《不为所动》读后感(四):高共情的人,真的没有一个活得快乐?

  

共情能力上热搜了,不过引出来的话题,有些许沉重。

网友分享了自己作为高共情人士的经历。

对此,网友扎心补刀:

共情能力,真的是种诅咒吗?

不是诅咒,是天赋

在《不为所动》一书中,朱迪斯·欧洛芙博士提出了“共感人”的概念。

什么是共感人?

共感人拥有极度活跃的神经系统,大脑和别人不同,无法过滤与阻绝刺激,容易把身边的正能量与压力能量同时吸进体内。

共感人高度敏感,如果说一般人是用五根手指握住外界的刺激,他们是用五十根,是货真价实的超级反应器。

研究显示,每个人的敏感程度不同,高度敏感者大约占两成人口。共感人通常被贴上“太敏感”的标签,老是被说:“别想太多就没事了。”从小到大,共感人并未因为生性敏感而得到呵护,反倒备受屈辱。

正因如此,很多高敏感人士都会出现上文提到的状况。他们长期感到疲惫,希望远离这个世界,因为这个世界经常让他们难以招架。

毫不夸张地说,共感人的一生,都在探险。

尽管如此,高敏感人士仍有众多天赋。

比如,有办法体验强烈的热情与喜悦,看穿事物的本质,欣赏美、诗歌、生命的能量。

同情心让他们有能力协助他人。共感人永远不会冷漠无情、麻木不仁,敏感天性促使他们关怀他人,感受世上的苦难。

共感人和大自然之间有着一种特殊的关系,花鸟虫鱼、树木、云朵都是他们的朋友。荒原的宁静、沙漠的寂静、红岩峡谷与森林的辽阔、海洋的广大无边,都在吸引着共感人。

可以说,这个世界正是有了共感人,才充满了人性光辉。

学会避免过载,共感人也能过得很好

虽然这个社会认为共感人“太敏感”,要他们“坚强一点”,朱迪斯则是鼓励共感人进一步培养自己的敏感天赋,但不能被敏感所控制。学会控制敏感后,共感可以是一种重要的能力。

共感人没疯,没得虑病症,也不是神经兮兮、性格软弱。共感人拥有上天赐予的敏锐天赋,只不过每个共感人都得学着应用这项美好的天赋。

敏感人士必学的一件事,就是在一下子出现太多突如其来的刺激时,懂得处理感官超载的问题。感官超载会带来疲惫、焦虑、忧虑、生病。

许多共感人认为自己的共感能力没有开关,但其实有。当共感人学会控制自己的敏感度,就能避免成为敏感天赋的受害人。

培养安全感的方法是留意哪些常见的因子会造成过度共感。一旦知道哪些事物会触发你,就有办法立刻采取行动,改善情境。

哪些因子会使共感人的超载症状雪上加霜?

疲劳、疾病、匆忙、交通、人群、嘈杂的环境、“有毒”人士、低血糖、争论、过度工作、化学物质引发的过敏、过度的社交活动,以及感到被困在刺激太多的情境中,例如身处派对场合或交通工具内。

任意几项因子凑在一起,都会加重共感人的感官超载情况,因此各位要记住这个公式:压力+低血糖=反应过度与疲惫。

哪些因子能减轻共感人的超载症状?

当感到感官超载时,你需要让每件事慢下来,暂时脱离所有情境。感受太强烈时,共感人会觉得自己有如一朵正在枯萎的花,此时需要平静带来的养分。

可以躲到没有声音或亮光的房间,借由睡眠或冥想,把自己调回低刺激的状态。

感官超载的情形过于严重时,可以独处一整天或一整个周末,在休息期间,也可以在大自然中短暂散步,出门办点事。

共感人常见的问题是把事情看成“全有或全无”。要不就忙得要命,要不就窝在家中这个避风港。

共感人需要调和一下,找到平衡点,不要过度与世隔绝,让自己处于绝对孤独的状态。记得聆听直觉,找出适合自己的做法。每个人都必须找到满足个人独特需求的方式。

身为共感人是一种福气

高共情的人们,要始终明白,你的存在、你的温柔、你对天地万物的喜爱,对你自己、对他人来说都是一份美好的礼物。你的直觉、善解人意,能够抚慰人心。

共感人应该更加爱惜自己,欣赏自己的真诚,喜欢自己感知万事万物的能力。你要知道自己是一个很独特、很完美的人。当你看见真正的自己,就能成为一个完整而有深度的人,让共感成为一种美好的能力——那是最关键的。

不是每个人都懂你,没关系。去找志同道合的人,他们会懂你,你也会懂他们,你们会感受到彼此间的美好联结。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