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闲潭梦落花》的读后感大全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闲潭梦落花》的读后感大全

2021-04-02 00:31:14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闲潭梦落花》的读后感大全

  《闲潭梦落花》是一本由苏晏著作,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6.8,页数:24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闲潭梦落花》读后感(一):自古美人如名将,不许人间见白头

  (文/慕灵珊)

  清代画家周慎堂绘《文姬踏歌图》

  《闲潭梦落花》读后感(二):灵魂自有香气

  有一些女子,灵魂自有香气。

  有一些女子,即使低到了尘埃,也有一身傲骨。如寒梅,在数九寒冬,独自开放。

  蔡文姬便是这样的一位奇女子,在历史的长河中悄然绽放出属于自己的风采。

  《闲潭梦落花》读后感(三):明月不解思乡愁

  《闲潭梦落花》是一本非常精美的书,书中以蔡文姬的生平经历为主线,文姬归汉的故事,千古传唱。书中精选了各个朝代最佳的诗词来诠释蔡文姬颠簸流离的传奇经历,令人大开眼界。

  汉末时期的蔡文姬,是当时比较著名的琴家,史书说她“博学而有才辨,又妙于音律。”她的父亲蔡邕,是曹操的老师。

  蔡文姬生平坎坷,16岁时嫁给卫仲道,两人恩爱非常,可惜好景不长,不到一年,卫仲道便因咯血而死。卫家的人又嫌她克死了丈夫,蔡文姬不顾父亲的反对,回到了娘家。后父亲死于狱中,文姬被匈奴掠去,被左贤王纳为王妃,育有二子,居南匈奴12年。建安十三年曹操感念好友蔡邕之交情,得知文姬流落南匈奴,立即派使者,携带黄金千两,白壁一双,把蔡文姬赎了回来。在曹操的安排下,嫁给田校尉董祀。起初并不十分和谐。在婚后第二年,董祀犯罪当死,她顾不得嫌隙,来到曹操的丞相府求情。曹操念及昔日与蔡邕的交情,又想到蔡文姬悲惨的身世,于是宽宥了董祀。董祀感念妻子之恩德,携蔡文姬居在风景秀丽,林木繁茂的山麓。文姬一生三嫁,命运坎坷,

  《闲潭梦落花》读后感(四):文韵笳声,绞肠沥血,一代才女蔡文姬的半生漂泊

  “有一些女子,他们或许没有倾国倾城的容貌,不曾有过繁花似锦的锦瑟流年,连世间女子最为平凡微小的幸福也与她们失之交臂,然而她们却以七窍玲珑之心肝、珠玑琳琅之笔墨,宁静悠远地绽放在汗青的一角,仿佛是一丛纤长而雅致的兰草,抛弃了艳丽颜色,以独特的幽香引来有心人的寻觅和欣赏。”如此蕙质兰心的词汇,是《闲潭梦落花》一书中,书写蔡文姬的句子。

  关于蔡文姬,史上记载的不多,只是一些断断续续的章节,知道她是蔡邕之女,一生漂泊,三易其嫁,是才高八斗却命比纸薄才女。在她仅存的三篇作品中,《胡笳十八拍》是流传最广的一部。作品以感人肺腑的曲调叙述了蔡文姬不堪回首的惨痛经历,通过朴实而细致的叙述,抒发了内心的悲愤,以其情真意切,深沉动人的感情魅力和沁人心脾的艺术感染力,令世人赞叹不已。

  苏晏的作品《闲潭梦落花》,将蔡文姬这些断续的片段连续起来,将诸多历史典故娓娓道来,为读者阐释这些诗歌之中的历史和历史背后的故事,这些故事承载起一代才女蔡文姬的传奇人生。

  蔡文姬是一个极为特殊的历史人物。她具有多方面的才能,琴棋书画,无所不精。她的颠沛流离的生活经历,她的充满魅力的文学创作,更是充满了神奇的色彩。唯其如此,她被视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具有广泛影响的杰出女作家。

  《闲潭梦落花》读后感(五):才情将至,梦落繁花

  烽火诸侯,狼烟四起,不管什么时候,到处都充满着一个又一个的传奇故事。时代造就了英雄,英雄也造就了时代。在什么样的时代之中,又会出现什么样的才子佳人呢?汉末年间,一段颠沛流离的生活,胡笳声声之中,文姬归汉,传唱千古。一首诗歌造就了才女的名气,可是这背后又是怎么样的心酸,怎么样的心境呢?

  《闲潭梦落花》一部讲述才女蔡文姬传奇人生的作品,一部讲述大汉年末,颠沛流离,民无归宿之境。在这一句句的诗歌之中,我们为之流泪,为之心酸,为之感慨。一代才情,一代灵魂的抒写,正是诗歌所传唱的美好。在汉末乱世中激荡而出的诗意,最跌宕起伏的边荒离乱,最悲怆漆碗的传世绝响,邂逅蔡文姬,邂逅那一段不为人知的历史传奇。

  陆时雍曾经评价这位才女:“蔡文姬才气英英。读《胡笳吟》,可令惊蓬坐振,沙砾自飞,真是激烈人怀抱。”一个历史上的女人,能够得到如此的殊荣,可见其在诗歌上的造诣。蔡文姬为人博学多才而又精通音律,又因父亲的原因,涉猎很多书,但是,天不遂人愿,在嫁给河东卫仲道之后,没多久卫仲道早亡,于是这段让人羡慕的婚姻便终结了,蔡文姬便只能活到了自己的家中,但是在之后,匈奴趁机劫掠,将其劫走。于是蔡文姬只能远离家乡,在北方生活,忍辱负重,异常艰辛。在十二年之后,终于被接回了故土。于是在归汉之后,作有 《悲愤诗》两首,一首为五言体,一首为骚体 这首《悲愤》,将蔡文姬被俘入胡之后的心酸,写的入木三分。流亡异地,远离故土。语言不同,习惯不同,思想也不同。在这不属于自己的地方只剩下内心的孤独,和慢慢长夜里的自己孤独的背影。大雁带走我的思念,带着我的声音回归故土。希望故土的亲人能够听到我的声音。思念无限放大,这里是逃脱不掉的牢笼,什么时候才能离开这里,什么时候才能不再背井离乡,然而,终究是遥遥无期的想象。

  一本书,详述了蔡文姬的一生,即使只是几首短短的诗歌,作者依旧还原了当时的情景与心境。尽管后世对于她的描写,仅仅只是文姬归汉,但是我们依旧可以看到这位才女所拥有的才情。一朝乱世,一片才情,依旧是那我们怀念的落花

  《闲潭梦落花》读后感(六):白驹之过隙,文姬叹离愁

  看到书封面的五个大字——闲谭梦落花,想到的是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在这句诗词之中给人呈现的是无尽的思乡之情,同时在这本书之中,描写的是一代才女蔡文姬的生平。 可能是因为男尊女卑的原因,所以历史上相对于女性的历史故事并不多,有的人说因为历史是男人写的,所以不容许一个与自己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的女子出现在他们所写的历史之中,从而对于蔡文姬这个人物我们能了解到的大概就是百度百科等资料之上简单的一些信息,然而一个“文姬归汉”的故事确实被人广为流传。甚至还被改编成话剧、戏曲等形式为人歌颂传承。 江晓英的《才女集》之中有这样一段话,我觉得用形容那些乱世之中的可怜女子并不突兀:“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寂寞开几度,待到春暖时,在她们的诗卷中,舞出了多少凄怨、离恨、情愁、轻幽,浅如一抹雾痕,分明又弥漫着亮色生动的无可奈何,好不生疼! 蔡文姬或许就是被历史埋没的可怜人之一。 对于蔡文姬的一个认识还是源之于我老家,因为在我家那边的镇上,有一个蔡文姬的石像,就在那个镇中心地带,每次路过的时候远远的就能看到一个雕像在远处立着。常年如此,久而久之也就有了这样的一个印象,但是并没有认真的去了解过这个人。 在作者苏晏的描写之中,我们了解到一个文姬归汉之前的故事。可以用一波三折来形容蔡文姬的一生三嫁,在《后汉书·列女传》中是这样记载的:“ 陈留董祀妻者,同郡察邕之女也,名琰,字文姬。博学有才辩,又妙于音律。适河东卫仲道。夫亡无子,归宁于家。兴平中,天下丧乱,文姬为胡骑所获,没于南匈奴左贤王,在胡中十二年,生二子。曹操素与邕善,痛其无嗣,乃遣使者以金璧赎之,而重嫁于祀。” 蔡文姬的早年时波折的,因为自己的思乡选择回到自己的家乡,选择回去之时,就代表选择了放弃,放弃了与她有血缘关系的亲生骨肉。骨肉分离是怎样的一个心情,这个我们都无从知晓,但是从蔡文姬的作品之中可以看出了那股凄怨。 虽然在历史的记录之中并未明确的写出蔡文姬的晚年,但是有一点不得不承认的是,蔡文姬的一生令人钦佩,却又令人心疼。当历史重现眼前,更多的或许就是感慨,感慨那些历史人物的壮举、感慨那与现在这个时代天差地别的一个社会。

  《闲潭梦落花》读后感(七):她从风雨中走来

  《闲潭梦落花》这本书亦是从一次活动中得来的,起初看了这本书的简介,便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似乎历来描写中国古代女性的书籍少之又少,所以看到这本书是一本介绍蔡文姬生平的,便有了兴致。

  许是抱有了太大的期待,待收到了这本书看了其中内容,不觉有些失望。书的装帧并不算很好,不过我却不大在乎这些的。

  这本书的写法、立意倒是很新颖,以解读诗歌的方式描述了蔡文姬的一生,书中贯穿了各个朝代的诗歌,作者不仅将这些诗歌的历史背景以及它想要表述意义向我们描述的很清楚,并且还能将蔡文姬的故事贯穿到里面,这在我以前看的书里面倒是少见的。

  蔡文姬生于东汉末年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东汉式微,群雄四起。在那样的一个时代,蔡文姬并未像其他女子一般,淹没在这历史长河里,反而像银河璀璨的星星,提起这个人大家似乎都对她有着些许印象。

  不过虽是有些印象,但到底是模糊的,蔡文姬最为让人称道的大概是她的才情与文姬归汉的那段历史了吧。

  不过自古担上才女这个名头的,大抵都是命运坎坷的。如,谢道韫、李清照。文姬虽然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但她的事迹流传下来的少之又少。这本书的作者倒是很用心,试图从些许史料中窥探出那段过往,将其一一拼凑。

  只是,我们都不是那段历史的见证者,难免会将自己的主观意识带入进去,真正的历史怕是也只能随风而去,消逝在那漫长的岁月之中。

  蔡文姬一共曾有过三段婚姻,正如作者所说,也许只有第一段婚姻才是美满的,但也好景不长。文姬留存世上的诗歌并不多,只有两首,分别是《悲愤诗》与《胡笳十八拍》。

  这两首诗中皆讲述的是她前半生的悲惨遭遇,她的诗句中半分不见女儿家婉转清丽,倒是有几分大气磅礴。岁月对她的磨砺,那段被掳去匈奴的日子并未让她对生活失去信心,她坚信着总有一天她可以重回故土,靠着这份念想,无论多苦短难捱,她都挺了过来,最终得以回归故土,有人说她是贪生怕死,可是我却觉得她是可敬可佩的。

  人呢,真是一个奇怪的物种,有时意志薄弱的不堪一击,有时却能有无限潜能。看来人生总得有个目标不是?

  这本书虽然立意新颖,但所有诗词都用在文姬身上,似乎有些牵强,不过作者的文笔是好的,闲暇之余看看便好。

  《闲潭梦落花》读后感(八):《邂逅蔡文姬》

  还真让作者说中了,我对蔡文姬的印象仅仅是源于三国,然后止于三国,甚至连配角都算不上,仅仅是那聊聊的几行笔墨,让看完本书的我现在回想下感觉不胜唏嘘。而那个也许比人还出名的《胡笳十八拍》则更是只问其名,很少在书中看到全文,我甚至一度以为那是一首没有歌词的曲子,确实是孤陋寡闻了。

  不过看完本书我又想了想,其实也不能全怪我,目前专门写这种历史上的女性的书太少太少了,我的目标都被王阳明、李鸿章、崇祯皇帝给夺走了,至于蔡文姬,真的没有太多的位置。

  然而也如作者所说,中国的文化一直都是士大夫的文化,男尊女卑是个不可回避的问题,历史上的史学家没有着重笔墨大书特书也是有着历史遗留性的,甚至于还有人质疑这个故事即使是有,但其中的曲折也说不定是编出来的呢?看看,看看,这就是古代的文人了,这个说不定跟莫须有又有什么区别?对于皇帝出生时的异象再假都能说的跟真的一样,而这样曲折困苦的一生却有人说是编的,是我,我也寒心。

  作者对于蔡文姬的遭遇是在同情之中夹杂着崇敬的,这样一个有才华的女子生在乱世本身就是一种不幸,再加上被掳12年之久,孩子都有了两个,而当曹操出重金赎回的时候,作者猜测这个时候蔡文姬的内心是大喜夹杂着大悲的,喜则是要回到故乡,回到中原,悲则是又要与两个孩子分别,要知道在古代这一别其实就代表了诀别,我很难想象她当时的心情,而这种悲喜交加的故事却伴随了蔡文姬的一生。更加难得的是蔡文姬最后竟对生活还是如此的坚持,最后与丈夫隐于乡村,白首到老。

  这次我认认真真的读了很多遍的这首《胡笳十八拍》,作者也一段一段的用史实来分析其含义,但我这里倒是认为没必要,只是读这每一句每一字如泣血的悲歌,就让胸中有万千抑郁难以抒发,确实我知道的太晚了!

  而本书还有一个优点就是对于诗词的运用,总是在恰当的时候把关键的诗词放出来,让人配合着代入感更强,也更对这个悲情女子心生崇敬。还有就是不单单说蔡文姬,在书的后面三分之一开始穿插历史上所有对蔡文姬的故事做过诗词文章的人,综合他们各自的人生来对比蔡文姬的人生,在不同的时空下感受同一种人生的坚强,看似相隔百年,其实纠缠不清。

  本书对于蔡文姬的人生写的详细而充满感情,如果你之前对于蔡文姬不了解,那么推荐你看这一本,如果你本身有过了解,那么更推荐你看这一本,你会发现更多人性上的光辉,也可以找到自己心灵上的刚强!

  《闲潭梦落花》读后感(九):她是临水照花人

  知道蔡文姬,是因为那首著名的《胡笳十八拍》,“胡笳本自出胡中,缘琴翻出音律同。十八拍兮曲虽终,响有余兮思无穷。是知丝竹微妙兮均造化之功,哀乐各随人心兮有变则通。胡与汉兮异域殊风,天与地隔兮子西母东。苦我怨气兮浩于长空,六合虽广兮受之应不容!”一千二百九十七字,字字句句都是泪,是苦,是悲愤。

  每次读这感人肺腑的千古绝唱,我总是会想象,蔡文姬得是多么坚韧的一个女子啊。脑海中浮现出她自弹自唱《胡笳十八拍》,唱的是自己这痛苦与煎熬的一生,唱的是那看不见尽头的漫漫人生长路,唱的是骨肉分离的切肤之痛。

  胡虏强盛,烽火遍野,民卒流亡。汉末天下大乱,宦官、外戚、军阀相继把持朝政,农民起义、军阀混战、外族入侵,陆续不断。汉末诗歌中所写的“铠甲生机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等等,都是当时动乱现象的真实写照。而蔡文姬就在这兵荒马乱之中被胡骑掠掳西去的。 我有时候会觉得,作为一个大家闺秀,如果当时候没有被胡人掠走,而是直接因病死去,她的痛苦会不会少一点。

  历史上对于蔡文姬的记载少的可怜,流传下来的诗作也只有两首《悲愤诗》和《胡笳十八拍》,以至于有专家怀疑蔡文姬在历史上真实的存在过,怀疑这几首诗也是后人杜撰牵强附会的。广为流传的蔡文姬,也总是和一些野史纠缠不清,比如蔡文姬和几个男人的关系,比如蔡文姬在胡地为奴的十二年。而蔡文姬作为一个女子的坚忍不拔,痛彻心扉,很少会被人说起。

  蔡文姬不是贪生怕死,她只是思念故国。在胡地,那么艰难的环境,那么屈辱的日子,她一日日的数着过。就像《胡笳十八拍》中的十一拍说的那样,“我非贪生而恶死,不能捐身兮心有以。生仍冀得兮归桑梓,死得埋骨兮长已矣。”终于被她等到了那一天,十二年,多少个日日夜夜,她终于等来了汉朝的使者,但这喜悦是转瞬即逝的,在喜上心头的同时,飘来了一片新的愁云,她想到自己生还之日,也是与两个亲生儿子诀别之时。一个母亲,还有什么是与孩子的分别更让人心痛的呢。每次读到“抚抱胡几兮位下沾衣。……一步一远兮足难移,魂销影绝兮恩爱移”,都会想到分别时候的蔡文姬,是有多么不舍得,多么留恋。

  蔡文姬的一生,是曲折又漫长的一生。蔡文姬是命薄的,又是有才情的。不知道为什么,自古红颜多薄命,蔡文姬也不能离开这个魔咒。苏晏写的这本《闲潭梦落花》,客观的描写了蔡文姬一生,没有猎奇,没有为了卖点而夸大事实,有的只是客观的叙述,心痛和欣赏弥漫在字里行间,我想,作者一定也是被蔡文姬的坚韧和才情所打动。虽然是乱世,可是,蔡文姬,就是那临水照花人。

  《闲潭梦落花》读后感(十):一代才女的一生

  关于蔡文姬,很多人可能都没有听说过,但对于《胡笳十八拍》,这首流传千古的诗,中国十大古琴曲之一就是出自她之手;而文姬归汉的故事,也广为流传,被誉为一代佳话。史书上,除了文姬归汉,关于蔡文姬的记载却很少。作者通过查阅资料以及蔡文姬的诗歌,为我们讲述蔡文姬一生的经历,尽可能还原历史的真相,不仅为我们展现蔡文姬所在的时代,还重点描述她当时写下《胡笳十八拍》的心态。作者苏晏,钟爱古典文学,热爱阅读,写作,愿以一支笔绘尽天下风情。

  蔡文姬的一生可谓是跌宕起伏,豪门富女,成年出嫁,与丈夫琴瑟和鸣一年,不料丈夫因病去世,正恰逢乱世之秋,被俘虏到匈奴所在地,并且一待就是十二年,生有两子。在父亲好友曹操想起来后,拿千金赎回,才得以回到故乡。这就是文姬归汉的故事。

  《文姬归汉》的故事一开始没有那么多民族矛盾深层的含义,随着历史发展这个故事被许多人借题发挥,才有了许多解释。有人认为蔡文姬被匈奴掳走再被曹操赎回,是胡人对汉人进行伤害最终蔡琰得到解脱。有人也把此事认为是汉人和胡人终于和睦共处。蔡文姬归汉最大的历史价值是她整理了蔡邕的藏书,对中国文学有重大意义。

  在异族的十二年,在电影或纸面上,只是一句话的时间,但真正要读过那么多,那么长的岁月,对于蔡文姬而言,是何等的煎熬,特别是她一个人孤苦伶仃的被迫留在异域他乡,语言不通,饮食习惯不同,时时刻刻还要提防被杀害。每次困倦的想要入睡的时候,外面却传来喧闹的声音,那是杀害自己同胞的敌人啊,他们残忍,暴掠,以射杀为乐。

  面对这一切,她也想浅吟低唱,长歌当哭,可没人会听见,只会更加悲伤罢了。很庆幸她熬过来了,熬过那段她可能都不愿为回想的日子,她身上那种强大的坚韧力,那一身铮铮铁骨,不向命运低头的勇气,在乱世中,如她一样受尽凌辱的女子和其多,但极少有女子会和她一样,这么坚韧和隐忍,只为回到故乡。

  归汉后,她将自己的前半生写在诗歌中,《胡笳十八拍》就是其中的一首。在《胡笳十八拍》中,字字句句说的都是她自己的不幸,但从文字里看不出一丝一毫闺阁女儿家所特有的哀怨娇柔,反而显得更加磅礴大气,刚健清逸。哀悯世间苦难,抒发胸中意气,完全看不出是一个女子所做。她哀叹自己的身世,又饱受母子分离的苦痛,完全是一派魏晋的风流与风骨。

  不同于有志者的宁死不屈,不同于战场的奋力拼杀,蔡文姬默默忍受这命运所带给她的不公,为了回到梦里的故乡,即使受尽孤独,异地的不安,儿子的不舍,她用那瘦弱的身躯一步一步慢慢的走过来了,然后走向了她人生的最完美的终点。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