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寿美子哲,越过山去》经典读后感有感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寿美子哲,越过山去》经典读后感有感

2021-04-02 03:31:25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寿美子哲,越过山去》经典读后感有感

  《寿美子哲,越过山去》是一本由大出哲著作,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锁线裸脊图书,本书定价:58.00,页数:38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寿美子哲,越过山去》读后感(一):爱,就是要一起越过山去

  文/

  《寿美子哲,越过山去》读后感(二):感谢我们能看见这样一个故事

  刚刚看到一篇推送文章,《寿美子哲,越过山去》入选了广西师大出版社年度十大好书。看完这本书已经好长时间了,这个十大好书排名突然又让我不平静了。

  遇到一本书真的是缘分,可能甚至不亚于遇到一个人。一本书,几百页纸,有时候对人的影响是巨大的,它可能让一些人愿意再去相信些什么。

  我觉得真的应该感谢出版社和编辑让这本书可以在中国出版,以中文的形式带给我们温暖和感动。没有这样的平台可能不会有人知道在日本某处的或许某个抽屉里静静地躺着这样一个故事。

  最近看过的广西师大出版社出的书都很喜欢,这应该不是偶然,能感觉到他们是真的在用心做书。期待后续好书,比心 ♥。

  《寿美子哲,越过山去》读后感(三):魔性书

  魔性书。对这本书有三点评价:1、少有的详细描写现代医学与终末期疾病的文学文本,很有医学史、人类学和文学的研究价值。2、是管窥极为稀有的日本切利支生活风貌和精神面貌的一个素材。3、从文本中发现了日式的爱情叙事:私密、含蓄、带有毁灭色彩的奉献以及亲密到让人有点非常肉麻的幼态语境;但需知基督教是追求人的精神的成长和灵魂的成熟的, 也追求公共性和坦诚的沟通方式,所以我在这个文本中看到了日式唯美爱情叙事和天主教爱德伦理的一种紧张,甚为有趣,当然这两种文化传统中,对奉献精神的强调是一致的,但日式叙事的奉献更有一种自虐的自我毁灭式的腔调,而天主教的奉献虽也有很多自虐的表现,但更在于用自虐彰显生命的顽强,以呼应耶稣复生的伟大凯旋 - 隐喻基督徒是战无不胜的。正因有诸多不同,故我看这本书,总觉得日本切利支怪怪的,与美国电影里看到的基督徒行事方式有太多不同。

  另外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实在太魔性了,怎么会出版这么一本魔性书,看了以后论心理阴影的面积……一个74岁临终老太喊着小一岁的老伴说:“爸。稚子(用第三人称指代自己,模仿童年早期的幼态持续表现)要敲小太鼓哦”实在是魔性的睡觉都会做噩梦……

  《寿美子哲,越过山去》读后感(四):“花一般的我的爱人”

  在《平如美棠》中有一个非常动人的场景:饶平如第一次见到美棠,她正在窗下对镜梳妆,并没有看到他。但这个身影印在年青的平如的内心,之后他返回战场,从此内心有了牵挂。美棠离世后,平如画下了他们初见的一刻——那幅画仿佛充满着六十年前的阳光,那是明媚与幸福的光亮,是他们曾有过的所有幸福的象征。

  在《越过山去》中也能读到类似的段落:

  在最后的陪伴中,一日,大出哲用从护士那里习得的方法给妻子清洗后取了镜子,对她说:“看呢,很漂亮不是。眉毛修过,头发也清洁整理过,漂亮吗。”在他的眼中,病危的妻子笑靥浮上,瞳里映着他的身影,转向他的方向。

  寿美子即将离世时,大出哲坐在她的身边,望向她。他在想:“一个人去旅行,要优美地走呢。” 他把病中的她叫做“花一般的我的爱人”,他看到的是妻子优美的唇和她优美的黑褐色的瞳。

  《寿美子哲,越过山去》读后感(五):“会生活的爱情”

  爱情,尤其是青年人的爱情要做到浪漫似乎是简单的,因为对于青年人的爱情来说,似乎浪漫的因子已经家常化了,甚而至于不那么令人感到稀奇了。而这本书之所以给我以极大,似乎在某种意味上又极平静的震撼,正在于它在某种意义上,补写了我对“爱情”这个永恒话题的另外一种认识。究竟什么是爱情?这本书让我不禁再次发问。

  如果你想读到唯美的爱情故事,如果你想读到华丽的语句,如果你只想读到爱情中令人欢愉的一面,那么这本书估计会让你失望。这本书里有的是什么呢?我想用“会生活的爱情”来诠释作者大出哲与其妻寿美子之间的真挚爱情。

  书的主体部分是大出哲赠予妻子的绘本。绘本中的图画或是对二人生活点滴的回忆,或是作者对妻子一些话的回味,或是生活中一个有意思的场景,或是一个美好的生活意象……每幅图画都配有少许几行文字,似诗非诗,平白如话。这些文字或是夫妻二人的日常对话,或是作者对妻子的独白,真挚热诚。一个人对自己所爱的人的记忆琐碎到如此地步,可见其爱之深,其爱之伟。

  书的最后还有作者,在与病重的妻子相处的最后时间里写下的“病历日志”,读来感人至深。有多少人能在妻子处于生活不能自理的境况下仍旧不离不弃呢?更遑论作者在照管妻子日常起居的同时,仍然葆有对妻子的爱——一份不因时间、境遇而改变的爱。

  《寿美子哲,越过山去》读后感(六):相濡以沫的“展开式” ——读《寿美子哲,越过山去》

  文/岸晓风

  无论你读没读过《庄子》这本书,但是肯定知道“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这句话。这句话准确的说,出自《庄子•内篇•大宗师》:“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庄子•外篇•天运》里也有:“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若相忘于江湖。”

  经典的魅力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还在于解读的魅力。每一个人对于这句话也许都有不同的理解。比如,爱情,曾经相濡以沫的情侣在大城市的工作压力、买房压力之下很可能最终“相忘于江湖”。比如,有的人在“相忘于江湖”后往往开始怀念“相濡以沫”的时光,但是回不去了。

  那么到底是相濡以沫好还是相忘于江湖好,也许,这个问题和哈姆莱特那个“生,还是死,这是个问题”一样难以回答。但是对于家庭、对于爱情、对于亲人,相濡以沫则比相忘于江湖好的多、伟大的多。

  这就要说到被称为日本的“平如美棠”—— 寿美子与大出哲的故事了。大出哲是日本研究尼古拉斯•库萨方面的知名专家,宗教学教授。他与夫人寿美子结婚五年后,妻子即因多发性风湿关节剧痛而入院治疗,随后妻子一直被疾病所缠绕,后来甚至丧失自理能力,日常基本依靠先生大出哲的料理。

  大出哲先生根据他和妻子的故事,手绘了一个精美绘本,包括他们相知、相恋,夫妻间日常诗书生活,当然也少不了他们与病魔“乐观战争”的场景。同时,书里还有他们夫妇在一起的最后三十三天记录,直到寿美子进入天国。

  这本书的名字叫《寿美子哲,越过山去》,越过山去,我们可知道是去往“另一个世界”,但是在书中,那个世界不是可怕的,甚至,我们都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关注那个世界。

  归结起来,是因为书中点点滴滴,都是那么的真挚、朴素、美丽。寿美子被疾病缠身,丈夫精心照料,与她一起分分担痛苦,分享珍视的快乐。最后的时光在作者的笔下,痛苦并不觉得悲凉,疼痛不觉得残酷,因为充满了浓的化不开的“爱”,在爱的面前,死变得并不是那么可怕,只不过是要“翻过山去”。

  《寿美子哲,越过山去》读后感(七):幸福的食粮

  “越过山去”,是对于死亡委婉的说法。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爱侣,最怕的大抵便是死别,而大出哲却在整本《寿美子哲,越过山去》中,直面死亡,直抒胸臆地表达对亡妻的思念。相比平如美棠所置于的时代大洪流,寿美子哲的故事切入点更小,书中所诠释的思念与回忆,就像每一对寻常夫妻所经历的,如鲁迅所说过的那样,爱情是件小闲事。

  尽管没有平如美棠读完后那种哭得撕心裂肺与震撼,但读完寿美子哲后仍然会被打动。就像作者大出哲自己所言:“人们听了或不过付诸一笑,妻却将这些,做了她幸福的食粮”。一对相爱一生的夫妻,一个大半生都在病痛中挣扎的妻子,却能比常人更理解幸福的真谛。寿美子会和大出哲撒娇,但不任性,她全然记得他的好,也能够在病痛的间隙,深刻去拥抱生命的幸福遭逢。当读到她的自述:“哪怕只一个幸福的断片,我也要让她在我的四周连成一片,我要这样活着……幸福的断片,总是有的,有些人容易看到,有些人却很难寻见”。寿美子虚弱,无法与丈夫一同去旅行,自然也无法一起在大好山河中仰望星空。但容易识别幸福的人,却能感悟出“流星,或许就是那线香花火吧”这样质朴的哲理,爱,大抵就是以这样微小的模样,填满平凡人生中的感动。

  在《寿美子哲,越过山去》中,最打动人的,往往是那些细节。一个人多深情,才能多勇敢,在寿美子生命的最后,联结夫妻两的最后的纽带,竟是曾被大多数人唾弃的排泄物。妻便溺无法自理,丈夫便悉心照料,尽心尽力,将此作为爱的践行。而生活的另一部分,则是常怀的热泪。村上和雄曾说:“人类从身体里排出的物质,基本意义上都只是污物。单单只有泪水除外,而这也许恰是泪水最真实的意义。”在大出哲的文字中能读到泪水,这泪水却哀而不伤,反而更接近生活的本质,爱过知情浓,别离知珍重。

  读着大出哲的文字,会让人不禁思考,什么才是一辈子夫妻应有的模样。忽然想起了最近在《永恒的边缘》里一对同样相伴一生的夫妻,格雷戈里与卡姐琳娜,他们的孙辈在祖母的葬礼上看着感慨,很想知道“爱着一个女人半个世纪然后突然失去是什么样的感觉”,而祖父只感叹一生相遇太幸运。这种感觉,与寿美子与大出哲大抵异曲同工。这无疑是好的爱情,哪怕没有轰轰烈烈,哪怕没有直白地说爱,但陪伴,才是最长情的告白。陪伴直至山的那边,共同发现与咀嚼幸福的食粮,才是平凡夫妻最好的活法。

  《寿美子哲,越过山去》读后感(八):我的这一生,真的非常非常幸福

  中国有平如与美棠在那个历史动荡年代的相识相知执手相伴,日本同样有寿美子与哲在生离死别之下谱写出爱的礼赞——你哭泣的时候啊,不管日子多么晴朗都感到悲伤,你微笑的时候啊,就算是被雨淋湿了也觉得是爱。 从结婚第五年起,大出哲的妻子寿美子就病痛入院治疗,后终因重疾而开始了病卧和轮椅的生活。长达二三十年与病魔的抗争,哲独自一人看护照料妻子,事事亲力亲为,直至妻子去世。而本书《寿美子哲 越过山去》,作为哲怀念寿美子的寄托,描绘的就是这对夫妻之间的点点滴滴,有回忆,有最后的相守。厚厚的一本书拿到手,其实其中的文字并不是很多,更多的部分留给了哲的手绘,很多感情语言无法表述,这时候,画出来就成为了最好最直接的方式。翻开书,映入眼睛里的是黑白分明的线条,但,浓浓的感情从黑白中满满溢出。习惯了看彩色绘本,乍一看这种简单的画风,不觉生涩反而更加让人动容,越是简单的东西,其实蕴藏的力量越大,如儿童简笔画般的质朴,却因着哲与寿美子的深挚羁绊而熠熠闪光。 全书最后是他们夫妇在一起的最后三十三天的记录,直到寿美子离世,这也是整本书文字最多最集中的部分。妻子这时候已经开始逐渐失去对这个世界的感知,可是一声声呼出的寿美子对哲的爱称“爸爸”,一次次轻唤的哲对寿美子的爱称“小稚”,却像一条无形的线将两人紧紧联系在一起。细碎重复的看护过程,没有让哲失去耐心,反而更让他确定内心对寿美子那比海更深的珍惜与依恋!阅毕,此后如果有人问我,这一生见过的最令人动容的爱情是什么样的?我会答,小稚最后的日子里,爸爸依靠吻来和小稚确认应答,这就是我见过的最幸福的爱情。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是多少男女的梦想,平如与美棠做到了,寿美子与哲也做到了,其实,两个人,度过春天,经历夏天,走过秋天,跨过冬天,不可替代的东西只有一个,那就是啊,重叠着的两个人的心,彼此顾惜,相濡以沫,相伴相守。 “我这一生,真的非常非常幸福”,越过山去,愿每个人都能发出这样的感慨与心声。

  《寿美子哲,越过山去》读后感(九):《越过山去,寿美子哲》:所爱隔山海,山海亦可平

  一收到这本书就被精美的装帧所吸引,温暖的文字辅以简笔画插图,感觉简单平实却又掩饰不住其中的温情,一如寿美子与哲的感情。

  因不经意间的一句问候,开启两人的缘分之旅。十多年的异地,如影随形的病难都难以阻挡夫妇间爱的流淌。

  面对病痛,人的软弱与怯懦不言而喻。事实上,选择轻易放弃的人也不在少数,但寿美子与哲仍选择共同面对。病床前的照料极少假他人之手,夫妻间的默契与宠溺也未被病痛所掩盖。

  喜欢随手记录下当下心情的我,十分喜欢作者随手记录下的只言片语。其中不仅记录了夫妻之间的点滴,更呈现了他们幸福的片段。

  爱是什么?译者并未给出自己的答案。

  人这一生中会遇到多酸甜苦辣咸,个中滋味没人谁能真正感同身受。另一半或性格形似或性格互补,能够携手面对柴米油盐酱醋茶,面对鸡毛蒜皮,唯一支撑着的是爱吧。

  所以,爱是包容与理解,爱是恒久忍耐,是不离不弃。

  而幸福又是什么?我以为,幸福是由许多个不连续的幸福瞬间所组成的。其中夹杂着许多痛苦,但正因为痛苦的存在,才显得幸福的弥足珍贵。而持续不断的幸福体会才更长久。

  即便对寿美子与哲来说,山的那一边是天人永隔,但是所爱隔山海,山海亦可平。

  对译者的教育背景不甚了解,但是由衷地佩服其愿意花时间翻译这样一本弥漫着幸福的书。唯一觉得遗憾的是本书的翻译。刚拿到书时确实很喜欢,尤其是看到相当一部分中文译文边上配上了日文原文,让本科学习日语的我倍感亲切。但问题也随之而来,随意对照了一下,就发现其中的翻译有欠妥当之处。

  例如,54页的【いやな顔ひとつしないで】单独来看翻作“伤心的表情一次也别有”问题不大,但是放在完整的句子里去理解的话,很可能作者更想要表达的意思是“没有厌恶地表情,总是用手帮我取便”;116页的【お前の顔に見える】译作“似乎都让我见到你的面容”,但从动词的词性来看似乎译成“都能从你脸上看到”更恰当。

  由此,想到多年前坐在课堂里听一位专业课老师谈她对翻译的理解:一个好的翻译不仅需要懂外语,也要能将原文从汉语的语境里去理解,更重要的是能做到信达雅。

  当然做到这样很难,但是也不好说。现代社会节奏如此之快,感情来得快去得也快,却也有寿美子与哲这样相濡以沫的伴侣,所以我对一切都还抱有期待。

  《寿美子哲,越过山去》读后感(十):爱隽永如诗篇

  人类从身体里排出的物质,基本意义上都只是污物。单单只有泪水除外,而这也许恰是泪水最真实的意义。

  ——村上和雄

  翻开《寿美哲子,越过山去》这本装订精美的书籍,整个阅读过程中几欲落泪,心碎不已,这本绘本是大出先生手书手绘的他和妻寿美子哲的故事,在她的音乐追思会上,大出将绘本当作礼物赠予挚友们。他忆念着亡妻的身影,祈愿:“如果世间真有所谓命定的天年,而我却不能完寿的话,请宽宥我。越过山去,越过山去,请继续鼓励着我。我要牵着你的手,一直到越过、越过我们最后的——那座山。”

  山的那一边,或许是我们通常认知里生命的终点,另一个世界没有时不我予的哀愁,可以寻见许多幸福。他们年少相识相知,之后他远赴德国求学,她毅然一人等待十多年,婚后大山先生唤寿美子哲“小稚”,她尊先生为“爸爸”,这深沉缱绻的爱无声无息,刻骨铭心。

  病中小稚睡意昏沉时他唱起熟悉的摇篮曲童谣伴她入梦乡,轻轻拍打她的脸颊为她滴眼药水、梳洗画眉、清理溺便,用杂物拼接组装成简易的点点太鼓小稚看到后笑靥满溢,她的黑瞳里全是泪光。他们之间两相爱恋共居共住,完全知晓彼此的心意,连护士长也说夫人经由先生的手犹如少女般。

  “真实的情景或许是病人在恶战的泥沼中拼力攀爬而无果后的昏睡。无法忍耐着旁观妻独自苦战,用尽全力给妻的手、足按摩,吮吸饱足水分的棉棒按上妻的双唇。”目睹妻的病情日趋恶化回天乏术,不甚哀怜,大出先生每日记录下小稚的生命体征以及用药情况,事无巨细亲力亲为,不分日夜伴其左右。小稚因误咽被禁食,当家人来病院探视妻,大山先生一人躲进浴室啃咬面包,默念对不起小稚,读之潸然泪下,心像暴风雨中的芦苇抽搐得疼痛。他想小稚太苦了,哪怕多一秒他也要紧跟着小稚才好,真是无奈没办法替代她受尽难以想象的风湿苦痛、禁食后的饥饿,无力与软弱爬满他的心房,但是软弱不值得羞耻。人的一生处处有软弱,也处处有疼痛,若是重新审视所有事物背后隐而未现的本质,美正蕴藏在一切不完全中。

  数小时,数天,他们只是提前告别了,越过山去,相爱之人终会重逢。她是一朵花,是勇往直前的武士,即使在嘈杂人群中先生仅凭声息能识得她。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