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灵飞经Ⅳ》读后感精选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灵飞经Ⅳ》读后感精选

2021-04-04 00:13:10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灵飞经Ⅳ》读后感精选

  《灵飞经Ⅳ》是一本由凤歌著作,百花洲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2.00元,页数:2017-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灵飞经Ⅳ》精选点评:

  ●终于完结了,感觉结尾很潦草啊。

  ●凤歌依然陷在《昆仑》和《沧海》的窠臼中,或者说还是模仿射雕。少年在颠沛流离中成长,误打误撞习得高深武学,山穷水尽遇到高人指点,再加上一些解迷寻宝,和几个女主之间的情爱纠葛就基本构成了故事的整体框架。所幸作者毕竟文字根基扎实,用词拿捏和人物塑造都可圈可点。

  ●武侠盛世再难续。十几年后,山海经系列终于完结了,从《灵飞经》的出版过程就可以看出,武侠这一类型小说的处境尴尬,后继无人。不管《灵飞经》如何,总归没有烂尾,也算给我们这些老读者们一个交代。

  ●冲大师!

  ●这个结局确实有点令人失望,前面写朱棣着墨太多,以致结尾草草了事

  ●圆了时隔多年的武侠梦,不管写得如何,总算给《山海经》系列划上了句号。如果说《昆仑》重于模仿,《沧海》尝试突破,那么《灵飞经》好像又回到了模仿的老路,然而当年《昆仑》的那些读者已经长大,见惯这些套路,所以自然不再买账。是以期待越高,失望越高,何况对于夹在三部曲中间的这一部最终话,许多设定已经约定俗成,无法更改,终究凤歌未能突破他自己的瓶颈。可是于我而言,对这个系列的感情超出其他的文学作品,因为它陪伴了我的青春岁月,那些回不去的时光回味起来当真是美好而又青涩。

  ●这么好的书,评分竟然这么少?

  ●卷四,大结局,一声长叹。【149】

  ●三星半。《沧海》中锐意革新,成效如何不提,野心实在可感。谁知道了本书又回到《昆仑》的老路,仍跳不出金庸的藩篱,实在可惜。

  ●还有脸天天在微博水,这书的水平连《铁血天骄》都不如!!人物塑造太模式化,情节转折毫无逻辑,连最拿手的武功塑造也失去了!十年了,一点进步没有不说,还退步这么大!!凤歌问问自己,对得起当年梁羽生给《昆仑》题字时那个意气风发的自己吗?

  《灵飞经Ⅳ》读后感(一):我陶醉在凤歌的武功设定中。。。。

  武侠小说,武在前,在我看来,武功因素是必不可少的。金庸的伟大之一,就是化武功于中国文化中。在欣赏那神奇的武功技击的同时,浸润在祖国浩瀚的文明里。在这一点上,凤歌是最接近金庸的,却又开拓了自己的一片领域,比如,隐脉系统。

  到了灵飞经,以音乐发挥到武功,真是一个了不起的奇思妙想,对于我这个爱音乐又爱武侠的人来说,简直是为我展开了一幅最宏大最壮阔的想象画卷,那气息的运用,那节奏的把握,那与天地共振的神秘体验!真有一种让人欲罢不能的感觉!可惜最后难免有曲终人散的时候,掩卷之余,浩叹灵道人的了不起,更叹凤歌的奇思妙想!

  金老已逝,凤歌在历练了更多人事红尘之后,相信会有更精彩的作品诞生!

  很看好你呦!凤歌!

  《灵飞经Ⅳ》读后感(二):及时行乐

  个人觉得,凤歌写宫廷政治斗争,挺好的。 从主人公重回秦淮起,到宝辉死亡,读来让我荡气回肠。 宝辉一死,忽忽让我想起鹿鼎记,想起金庸;想起平凡的世界,想起路遥;想起古龙,古龙的关于武侠。想要了解这几位作者的生平,对比他们的作品里边的文华之气——那是他们的道。他们将自己的道融入书中,写了出来,奉献给读者。而他们的道,源自于他们的生活。什么样的过往,让他们,写出了各自的作品? 名将美人这篇,自古美人如名将,不许人间见白头。我猜,死的是叶灵苏。毕竟她之前有伤,后又在身体没有完全康复的情况下,竭心尽力守城。 宝辉和道灵最后的对话,配合道灵的心理描写,可谓秒到巅峰,让我一看再看,一想再想。凤歌也是神来之笔,如果人物心理,他都能揣摩清晰,不至于此。

  宝辉一死,也没什么好看的了。

  灵飞经的后半部,将就与昆仑齐平。见山是山,凤歌止于此了。 结尾稍显平淡。不过毕竟这是山海经的总结尾,平淡填坑。 大金天隼呢? 结尾的隔河相望,凤歌要表达什么,仅仅是悬念,让读者自行联想么?

  《灵飞经Ⅳ》读后感(三):武侠荣光难再续

  传统的武侠小说,一般是没有魔法或者是低魔的世界,比如金庸梁羽生多以真实历史为主要背景。为了表现人物牛逼,引入了“真气”或者“内力”的概念,武功可以传输,利用真气可以做到一些常人难以办到的事情,偶有违反物理规律,比如内力传导,隔山打牛之类,多可用真气或者内力理论自圆其说。 近来很火爆的一些玄幻仙侠小说则是高魔的世界,架空历史,在平行宇宙中发生。比如搜神记、诛仙。人物可以御剑而行,死而复生,千里传音,若干神器神兽甚至有主观能动性,宝剑危难时刻可以自动御敌护主之类。一般都是屌丝不断有奇遇,各种名师名医拜个遍,手上一堆秘籍,金刚不坏,百毒不侵,爱上大反派女儿,苦战赢得武林至尊,走上人生巅峰的故事。没什么逻辑但读起来也很爽。 灵飞经则是两者的集合体,走上了不伦不类的不归路。 用了明初的背景,套用了仙侠那一套武功体系和故事逻辑。很多情节都能看见前人甚至昆仑沧海的影子。一看是领养就知道肯定没那么简单有点儿小背景(陆渐);进了东岛就知道肯定是打杂(梁萧、陆渐),遇见被囚禁的高人(谷缜、老顽童),反派暴动趁机逆袭(梁萧、明归);双女主角一个是公主(阿市),还有一个是武功高强的大美女(柳莺莺);内力被废也能靠绝世武功或者神器扭转反而变更强(梁萧);掉崖不死还能顺便治好病(小龙女),花和尚,西域异人,用毒高手,蛇蝎美人,狗官清官……读的时候不断快进,因为大多情节都是咦这段好像和某某书的某一段差不多嘛。 山海经看下来,恕我直言,一部不如一部。 在我心里,《昆仑》的地位和《三体》差不多,久违了的大制作,期待能引领一个新的时代。结果三体系列越写越好,已然成了科幻圣经。可山海经却烂尾了,看《灵飞经》时已经没有了十几年前追《今古传奇·武侠版》上的连载的快感。如果凤歌大大写完《铁血天骄》和《昆仑》就封笔,历史地位估计要高不少。 武侠小说看得不多,如果凤歌不写了,真的更没得看了。 说说我的打分吧。天龙八部射雕三部曲5星,昆仑4.5,铁血天骄4,沧海3.5,灵飞经2.5。 忠心希望凤歌大大能重回巅峰打我脸。

  《灵飞经Ⅳ》读后感(四):金庸式武侠的绝唱?

  终于看完了山海经中的灵飞经,凤歌这部小说也是创作之路坎坷,中间一度断更了几年。从完成度上来讲,还是不错,文风更偏向昆仑的四平八稳,继昆仑中的数学,沧海中的周易八卦和劫之后,灵飞经中以音乐为载体展开武功的论述,看来似乎玄之又玄,但又暗合 昆仑中的 和谐之道,人籁,地籁,天籁,层层递进,到最高境界,天地都可以当做乐器,内功摆脱了招式的束缚成为可以随心所欲施展的功力。可以说凤歌还是力图在 “武 ”字 上有所创新,这一点来说可谓难能可贵。全书比较吸引我的章节也是在 音乐的比拼和乐之扬对 “灵” 的领悟上,无论是冲大师,梁思禽,宁王,亦或是乐之扬,朱微,叶灵苏,人人都会点音乐,一改传统武侠中那种只精拳脚的人物形象,这一点上看来,似乎走了黄药师的路子。

  剧情上来讲,全书以靖难之役为线索,讲述了朱元璋,朱棣,朱允炆三代人之间的你争我斗,正因为如此,主角的剧情线在书的一半之后,显得有些单薄,乐之扬参与的种种事件,纯粹是因为朱微的缘故,自身并没有一个很明确的主线剧情。因此,故事的前半段,是很顺畅的领悟武学之路,从金陵皇室到东岛到西城,很好的串起了凤歌山海经的门派体系,也填补了昆仑沧海的所留下空缺,但是主角武功的进展稍显快,把控不够好,导致只能用各种机缘巧合,让其失去一部分功力,再重新领悟,于是也少不了那些 被同门派排挤,巧遇高人,落入悬崖,发现宝藏,偶得神功的桥段,而后半段则是彻头彻尾的历史小说,主角变成了朱元璋朱棣,他们的一举一动,举手投足,似乎更能吸引读者的心,而乐之扬仿佛变成了一个张无忌,叶灵苏化身为了赵敏般的柳莺莺,只能让读者为灵苏一次又一次的忍让牺牲感到不值。

  人物塑造上来讲,个人更喜欢冲大师,叶灵苏,梁思禽,冷玄,楚空山等人的塑造,尤其是楚空山,虽然着墨不多,但是这个看似风流,却又专情,看似放荡不羁,却又重信守义的形象跃然纸上,也因此他的死刻画的最好,他的故事很饱满。相比之下,云虚,朱微这些本有机会刻画的更好的角色,过于平面化,死的过于突兀,虽然是情理之中,但是却很难达到震撼人心抑或使人扼腕叹息的效果。

  最后随便闲扯几句,从大学开始,见证了凤歌的山海经创作一路走来,昆仑给人一种惊艳,沧海给人一种诡谲,灵飞经则是中规中矩,沧海是凤歌最有希望摆脱金庸式武侠的创作,但是由于万归藏其人塑造的太好,太过bug,导致双主角塑造反而力不从心,最后草草收场,而到了灵飞经,凤歌似乎又回归了传统的金庸式武侠,不知道是一种妥协,亦或是因为武侠的式微,创作的困难,使得当年志气满满的他也很无力在这个框架下有所突破做的更好。他在武打设计上力求突破值得肯定,但人物塑造上,要想突破金庸式人物的藩篱,可能还需要跳脱出这个事模式,剑走偏锋。

  现如今,愿意好好写武侠的人越来越少,今古时期的大陆新武侠之风不复存在,野狗的《英雄志》迟迟未完,时未寒的《山河》也是举步维艰,椴公去写历史小说了,杨叛杨虚白罕有动作。凤歌作为当年的新派武侠代表人物,也是难以为继,能看到这部《灵飞经》终于成书也是令人感慨万千,看他微博上说以后想写一些汉唐故事,希望他能坚持下去,继续创作,也更希望他能跳脱出金庸式的武侠写法,走出一条完完整整自己的路。

  《灵飞经Ⅳ》读后感(五):武侠小说路在何方

  作为一个有着几千年历史的古国,武侠小说自唐代开始就已现雏形。唐传奇中的《聂隐娘》、《虬髯客》等作品描写游侠轶事、奇人野史,已经有了一些武侠因素。进入民国,武侠进入一个新时代,以还珠楼主为代表的一批武侠作家,写出了诸如《蜀山剑侠传》、《十二金钱镖》、《鹰爪王》等一系列作品,开创了一个时代。建国后,偏安一隅的香港因一场拳赛诞生了梁羽生、金庸两位大家。隔海相望的台湾也不甘落后,古龙、司马翎、卧龙生等一大批武侠作家应运而生,为当时民众乏味的精神生活增添了一抹亮色。

  改革开放后,金庸、古龙、梁羽生等武侠大家的作品陆续进入大陆,也出现了不少武侠迷。但此时,金庸已封笔多年,古龙、梁羽生也早已仙去,虽偶有温瑞安、黄易等作家的部分作品、章节让人眼前一亮,但此时所谓的“新派武侠”已后继无人。不少武侠读者一遍遍以“刷”金古梁作品聊以自慰。 进入21世纪,海峡两岸均有“大部头”作品问世。台湾作家孙晓以一部《英雄志》横空出世,号称“金庸封笔古龙逝,江湖唯有英雄志”,这部煌煌巨作至今仍未完稿,但我们已从能从写完的章节看到作者的野心和气魄。这部被赞为“写尽世间万物”的作品获得了万千拥趸的喜爱,虽已久未更新,但热度至今不减。大陆方面,凤歌作为大陆新武侠的领军人物,一部《昆仑》让他获奖无数,一部《沧海》销量惊人,而《灵飞经》为“山海经”三部曲画上了一个休止符。 具体到这部《灵飞经》,作品本身依旧是环环相扣,让人目不暇接。而作者的文笔、语言较上两部更为老道,全篇行文除偶有瑕疵外,并无大的问题。但参看了其他读者的评论,誉者寥寥,批评的声音却很多。仔细分析,无外乎几个原因:一是对作者期待甚高,作品本身并未达到读者的期待,认为作者敷衍读者的;二是觉得前半部分尚可,后半部分情节人设一溃千里,写崩了的;三是认为后两卷情节推进速度过快,收笔比较草率的。看完整部作品,窃以为持第一种可能最大。读者的口味越来越高,《昆仑》一出,引起一片惊叹;《沧海》 问世,毁誉参半;及至《灵飞经》,则是一阵阵责难。有读者接受不了朱薇自杀,认为如果二女必有一死的话,叶灵苏死了更好。也有的认为云虚、铁木黎一派宗师,却没有个宗师样子。更有认为乐之扬前后性格差别较大,人物刻画不到位。

  总之,在我看来,无论从哪方面而言,整部作品都应是一部可观的武侠小说,至少比时下的一些玄幻狗血小说要好得多。要知道,一位武侠小说作家能够获得读者认可是极为不易的,不仅需要传统文化、历史知识的积累,医卜星象、音乐算学均需涉猎。而一部好的武侠作品,能够为人所接受,人物刻画、情节铺垫、剧情反转、文笔语言都需要很深的功力。可以说读者阅之击节,作者写来费力。而在当今这个“快餐文化”横行的时代,能够有人沉下心来写已经越来越少被关注的武侠小说,本身就是莫大的勇气。 武侠小说自古就以“侠以武犯禁”被排斥在主流文学形式之外,近年来,由于金庸的影响力,加上电视、网络等视觉媒体的普及,使得金庸、古龙包括梁羽生等名家作品逐渐为人所了解并熟知。而世间金庸只有一人,新兴媒体的产生使得民众有了更多消遣、放松的选择,金庸之后,谁能够扛起武侠小说的大旗?看了网上介绍,凤歌仅仅是一位70后的作家,今年40岁,与金庸写《天龙八部》时的年纪相仿。而金庸的作品是经过了多次修订的才有了我们现在读到的版本,我相信凤歌修订作品的力度目前还不如金庸。如果作者愿意,假以时日,也许我们会看到一个更好的凤歌。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