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恒的边缘读后感100字
《永恒的边缘》是一本由[英] 肯·福莱特著作,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68.00(全三册),页数:142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永恒的边缘》读后感(一):另类史诗必将觉醒于异星
异星也许曾经让我们感到陌生和焦灼,而史诗终将记录我们的感动和生活,也许这次的记录满是另类的味道,但某种意义上,这也许正是觉醒的气息。
《永恒的边缘》读后感(二):主角光环
从巨人的陨落到永恒的边缘,小说一个比较大的bug就是主角光环过于耀眼,第一部的三位主角,茉黛,艾瑟尔,格里高利经历了一战二战并颐享天年,此时第一部的配角都死得差不多了。另外比利幸存于索姆河战役,戴西幸存于不列颠空战,劳埃德幸存于诺曼底登陆,真是幸运得让人不能忍啊
《永恒的边缘》读后感(三):永恒的边缘
小说里面非常打动我的一句话是‘我不会用自己的道德标准去评判你或者别人’,人们从古至今都是无法接受自己习惯或者说是常识以外的东西,只要有一点不合常规,全社会都会发动起来找遍原因去阻挠,为什么要这样呢?自由的国度不就是能容纳更多的多样性吗?他们并没有犯错,所以我们可以去试着了解他们,接受他们。
《永恒的边缘》读后感(四):永恒的边缘
追寻向往的政治制度,追寻热烈的爱情,追寻自己的梦想,追寻坚信正确的东西。人只有有所追求,生活才会充实,才会让自己拥有战胜困难,跳出困境的勇气和方法。福莱特将一个世纪的风云变化用自己的语言生动的刻画在每一名读者眼前,我十分荣幸,遇到了这本史书。让我对20世纪的历史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永恒的边缘》读后感(五):世纪的世纪
很多不看那些繁琐的历史小说的人来说,肯.福莱特的这3套小说是很好的了解历史,了解那个年代,那些我们没有了解的历史,正视的看待那时候的每一件事情,没有那个时代的压迫,人民不会站起来。新时代新社会建立在那些血与肉的巨大牺牲中。有人会说那是上世纪的是,可是没有公元元年,如何迎来21世纪,还有那个我们幻想着的22世纪呢。
《永恒的边缘》读后感(六):想写历史,还是想写小说
世纪三部曲,后两部比第一部差了不少,特别是这三部。从写历史的角度,冷战的线索,显然没有一战、二沾那么清晰,依然试图通过几个家庭的悲欢离合去表现这一宏大而纷纭复杂的背景,难免力有不逮,导致故事线索安排及情节逻辑牵强。其实,完全没有必要追求全面覆盖,只选取部分角度去展现就好了。小说毕竟是小说,不是编年史。
《永恒的边缘》读后感(七):三部曲之中的爱情观
一战中的年轻人,二十多岁的年龄彼此相爱,不分国界,一句轻轻地等我,可以厮守一生;二战中的年轻人,二十岁的年龄相处,经历了失落之后,大胆的投入另一段感情,寻找到余生的陪伴;冷战时期的年轻人,刚过豆蔻,轻许一生,然后流连于一段接一段的感情,哪怕已经有了孩子。难道只是爱情观的改变么?亦或是什么呢
《永恒的边缘》读后感(八):一切都来之不易,珍惜当下
三部曲,9本书,看完啦!不愧为世纪三部曲,感慨太多,要沉淀沉淀。
最大的感触还是珍惜眼前,我们现在的生活真是来之不易…中国的发展完全没有在书里有任何体现,但是我们走到今天这个程度,肯定不会比书里的任何一个国家容易,一定有很多人的付出。
国家的繁荣富强,社会的稳定,才有文化的活跃和人民的自由
《永恒的边缘》读后感(九):永恒的边缘
看了第一本下面的都不想看了.祖祖辈辈,就柏林墙那段还有丽贝卡和汉斯的那段给我有点印象,其他都是些乱七八糟的,将大战的方面的让人看不下去,中间又穿插伦理剧情,这个那个的,没有世界的凛冬的震撼感,缺少了什么,缺了一根线,很乱很迷惑不清.不知道下面的情节怎么样,反正我是弃书了.想去看巨人的陨落了..........
《永恒的边缘》读后感(十):冷眼,东欧剧变
花了很长的时间,终于看完了世纪三部曲,总体来说非常精彩,尤其是第一部特别好,后两部稍微有点粗糙。作者通过对美英德俄几个家庭几代人命运的描写,把从一战前到苏联解体的整个近代世界历史的大事件串联了起来,读完之后感觉受益匪浅,不管是历史、地理还是意识形态方面都学到了很多。可惜的是与中国有关的历史都被完美的回避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