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的极限》影评摘抄
《控制的极限》是一部由吉姆·贾木许执导,伊萨赫·德·班克尔 / 阿莱克斯·德斯卡 / 让-弗朗索瓦·斯泰弗南主演的一部犯罪 / 剧情 / 悬疑 / 惊悚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控制的极限》影评(一):不控制
电影开始说“一切事物都是主观的,可以代表任何意义,不要想得太复杂了”,那我则认为,贾木许是将对人生、生死、价值、现实、虚幻、艺术、文学、沉默、缓慢、旅途、穿行等等的思考,散文诗歌片段式的嫁接在一个杀手的故事里。控制的极限,或许就是不控制,这次,或许贾木许只是给观者做了一个思考的引子。
《控制的极限》影评(二):胡言乱语
eyote,含致幻剂的仙人掌。
la vida no vale nada,生活一文不值,又得到一个装逼用的好签名。
目标:你怎么进来的。 杀手:用我的意念。 这个杀手装逼装的不错。
火车上窗外的景色不错。
小剧院里的弹吉他跳舞唱歌。
波西米亚。
导演想表达什么? 想象力能突破一切? 你的主观决定你的世界?
太文艺了!
《控制的极限》影评(三):想象力的极限。
虽然我打了五星,但是实话是不推荐大家看这个片子。它很有意思,贾木许用诡异的手段反其道而行之让这部片子看起来怪模怪样。正常的杀手电影里的所有因素被全部去掉了。留下来了一堆“riddle”。我在网上看了不少网友的分析,很有意思,基本上每个人都尝试去解释这部电影里奇怪因素混合而成的这个不知是混合物还是化合物的结果。不妨这样来看吧,贾木许带我们玩儿了一遭。指不定整个剧情就是他和剧组所有人一起慢慢磨啊磨啊磨出来的呢?所谓折腾。
《控制的极限》影评(四):给点h会死啊
尽管从细枝末节可以琢磨出大鼻孔硬线条男的杀手身份,甚至能够理解他为虾米那么沉默那么经得起诱惑(好吧,从金发眼镜骚货出现以后,我就一直在等,期待了近一个小时的H画面啊啊啊啊),也能看懂他在练太极(tmd,画面重复出现了三次,我才大胆地猜测那是太极,不是神马该死的非洲健身操),总而言之,这人物严肃严谨谨慎不苟言笑,喜欢音乐和辣妹,喜欢imagination/yy。
tmd,我就是不能理解为什么非得拍的这样沉闷,给点h会死啊。
《控制的极限》影评(五):其實也沒那麼糟
電影似乎一直想要揭示一個暗藏的謎底,而觀眾也因為在一開始就被施加了太多暗示,想必到了最後,當假髮美國佬毫不掩飾地開口說道“你們的那些音樂、電影、科學、藝術、lsd都是毫無意義的”,反而很難能真心感到一絲暢快。
好在一根鏽了的弦就了斷了他的命,原本總是寫上了code的紙條也在之後成了白紙。無盡的旅途因為目的的達成反而沒有了終點,殺死了ta並不能改變世界,真正的虛無才剛剛開始。
無論是正面或是負面,真實與否是主觀的。主人公第一次開口時帶上了情緒。也對,不趕緊勒死,faire taire,就得聽假髮們繼續說下去了。。。
《控制的极限》影评(六):不是虚望,便是虚无
这是一部反现代化的电影。黑人主人公崇尚东方的太极,不喜欢用手机,用吉他弦作为凶器,永远住在破旧的老房子里,火柴盒是他和同伴联络的媒介。最后,主人公杀死了那个自诩控制了世界的冰冷而森严的大人物,似乎宣告了反抗力量依然存在,以及对现代化的质疑。
音乐,电影,科学,和幻觉分段出现,被描述成一种与这个世界更本质的联系。主人公在漫长的蓄力,以期待最后一击。
这是一个类似于放弃理解真实世界的可能性,并寻求虚无的想象力统治世界的过程。所有的对话是电影的中心,多次出现了被布包住的画,生命是尘土,而世界是不可知的。只有想象力才能自我拯救。
最后,认为能控制世界固然是一种很愚蠢的思路,但认为能够夺回这种控制权同样的简单粗暴,哪怕有虚无主义做武器。
从完全控制到无可控制,现代化只是一个牺牲品,再一次证明了我们的无知。
被虚无主义征服了的现代化,就是后现代。
《控制的极限》影评(七):貌似“闷”实际上却很看得下去
没有故事,但不乏悬念,你知道男主肯定赋有使命,不出意外就是杀人,虽然具体的你一概不知;没有情节,但并不乏味,因为确实有什么引着你一直看下去。
也许一切都是幻觉或者说梦境,你看:除了男主认为需要跟他发生联系的人,别的人和事都像背景,存在好似不存在,最明显的或者说导演卖的一个破绽,就是男主去窥探敌城堡,他并不遮掩而保安却没注意他,这也几乎是唯一的破绽吧,而且是故意的。
影片最棒的部分就是外景,连绵的群山、意大利外观而色彩又那么希腊的山丘上的小镇、西班牙或是波西米亚风的古城,而这一切中,又夹着一家蓬皮杜式样但不是钢铁而是更清爽的玻璃的现代艺术博物馆;自然,最美的外景还是火车车窗框出来的,每一幅都是一张画:国家公园、沙漠、热带风光、古罗马的巨大的水渠、……,说是美国西南部吧,其实更混搭,也就更幻觉。
同样值得一提的还有音乐,西班牙吉他响起来,弗拉明戈跳起来,太美了!你什么都不用问、更不用想。
《控制的极限》影评(八):生活只是一抹尘埃,生活毫无意义
杀个人真的需要拍俩小时吗?作为吉姆贾木许的脑残粉这部片子我都有些吃不消。这大概是最另类的一部杀手电影了。与其说电影的意义是杀死比尔莫瑞不如说是让杀手先生领略人生的真谛。最后是想象力杀死了生活本身,生活的傲慢和狭隘、无趣和乏味。就像村上春树在小说里写过的人类最大的敌人是想象力枯竭。在电影晦涩不明的情节里代表着生活中一切美好事情的人物那些美女被除掉,性、电影、科学、艺术...这些生活中真正美好的东西。另一方面,这也是贾导在讲自己电影的技巧,控制的极限也正在于电影所展现的缓慢,就像最后那空白的纸条和被白布罩起来的画作,生活本无意义,这部电影大部分确实是在浪费时间,用浪费时间来告诉我们其中的玄妙,充满想象力的杰作。电影的张力并不仅限于华丽的镜头和紧凑的情节,这样出奇的缓慢就像太极一样。杀手先生对着镜头打太极,导演和我们打太极,雇主和杀手打太极,生活和每个人打太极...而这借力打力的功夫令人回味无穷,妙!
加之杜可风的摄影,嚯,贾导也过了回王家卫的瘾吧。
《控制的极限》影评(九):好莱坞剧本的合题开始。
现在想想贾木许的控制极限也是个非常非常字面意思的好莱坞剧本,最后的结局就是按照顺序高低解决掉所有坏蛋,既然叫控制的极限,那么这些坏蛋就是影响他自我控制的人。是,前面看起来那些人甚至是他的伙伴,有旁人艳羡的女人,翘屁股的女人,顺从神秘的东方女人,还有个开车女人。无非讽刺的是他太一板一眼贯彻节拍,把一些原本情节变成了内在的严格内容,比如一般剧本里救美女,他变成了看了避开。一般内容里,救女炮友,他变成了看着死去的她说阿弥陀佛,一般结局里的动作戏,他直接意念穿梭了进去,用琴弦勒死了最终boss,并且还正当地给予boss反派摧毁他的时间观的时刻。他满足了剧本内部人员的情绪,至于外部。wwwwww。你们看评论愤怒到什么地步了,他们感觉到无聊是电影的死敌,他们自觉认为这部片子该匹敌爆米花的刺激,享受不了这种很硬派的男人的故事。
睡着又如何呢,看睡着了,甚至中断了,但一点不影响再拿里面的情节台词开玩笑。多好。
对了,真正的最终boss是西装,也就是他的杀手世界。他换上了运动服,随便干什么都可以。
《控制的极限》影评(十):兩杯espresso不等於一杯double espresso
Jarmusch的這本片子,在我看來,是一則寓言,也猶如一樁禪宗公案。
刺客,深居簡出。
日復一日,喝著同樣的兩杯espresso, 聽著陌生人同樣的對話,交換火柴盒和點滴訊息,然後繼續上路。日子如同他每日修煉的太極短式,平淡枯寂,波瀾不驚。念一句阿彌陀佛,也就隨遇而安。
終於一日,風起,劍出鞘。
人生,其實亦如是。從一地到另一地,看似簡單重複,而動物本能般收取過濾相關信息,有時蜇伏,有時躍起,有時轉向,回頭看樣樣自有真意。
它像一列你偶爾登上的火車,不知沿途風景如何,你只有繼續,行至雲深水窮。接近內核的時候,一切會瞬間透徹澄明。
Jarmusch這本片子,也是對王家衛的致敬。經歷風塵滄桑的杜可風,鏡頭運用得隱忍而流暢。Boris的音樂。那一小段掠去人靈魂的flamengo。
“要參透人生真諦,那麼去看墓地。到最後一日,我們都是一小捧塵埃。”
等著看今晚記錄此片拍攝幕後的紀錄片"Behind Jarmusch", Léa Rinaldi在Sevilla跟班拍了三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