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育男孩(母亲版)读后感摘抄
《养育男孩(母亲版)》是一本由[美] 爱默生•艾格里奇著作,九州出版社 ▪ 阳光博客出版的188图书,本书定价:42.00元,页数:2017-5,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养育男孩(母亲版)》读后感(一):你当小孩的时候从未被尊重过,所以你也不会尊重他
那些被赞美听话的孩子,大多是安静的,自己玩,不打扰大人,不添麻烦,见面微笑分开再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可孩子如果是这样的,还要大人干什么呢?
《养育男孩(母亲版)》读后感(二):无数妈妈一辈子也不明白:儿子最需要的竟然是这个?
图片来自网络
《养育男孩(母亲版)》读后感(三):《人民的名义》告诉你:教育孩子千万避开这些禁忌,家长一定要知道!
《人民的名义》火了,小编被很多朋友安利去看这部剧。有人说,这是一部有最高检“撑腰”的电视剧,充满着满满的反腐正能量,不过这部剧如果从家庭教育的角度看,也有很多值得家长深思和学习的地方,尤其是如何养育孩子。
《养育男孩(母亲版)》读后感(四):你能送给你的男孩子最珍贵的礼物莫过于此
《摔跤吧,爸爸》看完有些天了,但里面的一些场景想想就觉得很震撼,比如大女儿吉塔在第一次比赛中挑战最有实力的男孩失败了,彻夜难眠,当天晚上就跑去问爸爸“我什么时候可以再战?”当吉塔去参加国际比赛的时候,教练说“你至少拿块奖牌”,爸爸却说“你注定是冠军”,吉塔在最后面对强有力对手时,在落后五分时,是她的意志和拼劲让她获得的国际冠军。那一刻,全场雷鸣的掌声为她响起。想想看,这种强烈的征服欲和战斗精神在我们孩子中缺失的太多。
《养育男孩(母亲版)》读后感(五):如果你只能给儿子一样东西,那就给他尊重!
妈妈们的困惑
在育儿圈里呆久了,就经常会听到妈妈门诉苦:“我那孩子调皮捣蛋,怎么讲都不听”;“跟他说过很多遍了就是改不了”;“他胆子太小了,被别人欺负也不敢和我说”。听了那么多,我总结了一句话,就是:我的孩子不听我的,再怎么沟通都没用。
为什么妈妈们明明付出了全身心的爱,却得不到相应的回报呢?
妈妈们是否真正了解男人,了解你儿子吗?
要想做一个轻松、成功的妈妈,必须从了解男孩的天性、和区别与女性的思维模式开始。
《养育男孩(母亲版)》读后感(六):爱的失败与伟大
爱的失败与伟大
文/斯索以
近些年,在教育领域一直流行着一个词“男孩危机”,拯救男孩的呼声时刻提醒着教育之痛的存在,一些中小学校开始有意识地对男孩的心理给予特别的关注,并希望借助家校合作来破解男孩在成长、学业上遭遇的诸多难题。有人以更开阔的视角来审视这一痛点,认为“男孩危机”的出现实际上属于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在欧美等发达国家也有愈演愈烈的趋势,正从我们所认为的教育病,逐步演化为时代病,需要更多的力量去介入,寻求行之有效的解决途径。
《养育男孩(母亲版)》读后感(七):男人想要的是什么?
男性的特质
当一只公狼穿过另一只公狼的领地时,穿越领地的公狼在遇到占有领地的公狼时会主动示怯。它目光旁视,伏低身子,以示对领地主人的的尊重和顺从。它们的眼神接触仅会持续数秒。它发现的信息很明确:”我只是过路的,我不想与您争吵。我也不想战胜您,进而控制您的领地。“如果过路的狼胆敢直视领地主人的眼睛,那它的意思就是说”我对你既不恭敬,也不尊重。“双方立刻就能捕捉到这种”撕破脸“的气氛。如此一来,过路的公狼展示的就是对抗而非妥协的态度。它的表情和肢体语言会引发一场搏斗,甚至会导致死亡。
《养育男孩(母亲版)》读后感(八):尊重男孩心中的男子汉
每个妈妈都应该明白一个道理:每个男孩心里都住着一个男子汉!——《养育男孩》
既有女儿又有儿子的母亲,大多会觉得女孩比男孩好养。女儿乖巧,听话,儿子顽皮,叛逆。对于儿子,你说东,他偏偏往西;你越说不可以,他越是想尝试;你越是严格控制,他越叛逆;你越想和他建立亲密关系,他反而离得越远。
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柏拉图早在2300多年前就这样写道:“在所有的动物之中,男孩是最难控制对付的。”的确,这个天生带有“Y”性染色体的小家伙,自出生以后就会给父母带来无穷的教育困惑:他到底需要什么?
爱默生·艾格里奇在《养育男孩》中总结出30余年家庭关系咨询经验的道理:男孩要的不只是爱,更需要的是母亲的尊重。
《养育男孩(母亲版)》读后感(九):老母亲任重而道远
与其说母亲与儿子相处,不如说是母亲在与不同年龄段的男性相处,意思是无论处于哪个年龄的男孩,都拥有男性的性格和心理特点(当然,本书讲的是大多数的情况),他们想要获得外界对他的尊重和认可,希望妈妈能够说“我尊重你,我以你为荣”,哪怕是教育也是教育他的行为而不是人格本身。女性往往更在乎“爱”,所以她们会问“你爱我吗”,而男性就不会把这个问题挂在嘴边。因为有性别的差异,所以母亲与儿子之间一定会存在沟通的屏障,如果母亲总是以爱的语言与儿子交流,则两人的关系并不会达到想象中那么顺畅。
本书的重点在于尊重,作者提出了几个方向:
★我尊重你工作和获取成就的愿望。
★我尊重你供养、保护甚至牺牲的愿望。
★我尊重你变得更强,拥有领导力和决断力的愿望。
★我尊重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提供建议的愿望。
★我尊重你获得肩并肩的友谊的愿望。
★我尊重你懂性知性的愿望。
除了举的例子有些与中国的国情不同,无法产生共鸣,其他内容还是干货很多,作为有一个儿子的老母亲,学到了很多东西,希望自己将来能够和孩子拥有和谐亲密的关系,希望孩子能有健全的人格和健康心理状态。老母亲任重而道远呐。
《养育男孩(母亲版)》读后感(十):理解男人,才能养育好男孩儿
现在的我,专职家庭主妇,最多社交就是和其他妈妈一起溜娃。最多的话题就是,聊孩子,吐槽老公。
有一次,吐槽老公时,有一个妈妈说,自己在生大宝的时候,阵痛了三十个小时,疼得要死要活,医生检查后,告知宫口才开两指。旁边等待着急的老公说了一句:“你能不能争气点儿?”
这位妈妈说,现在五年多了,二宝都一岁了,至今还记着这句话,太心寒了。
虽然是半认真,半开玩笑的闲聊,却不难看出,这句话的确是很伤女人的心。也不难看出,男人和女人在面对同一件事情时的差异。我们不能因此就说这个男人不爱这个女人,只是他可能一心想着能够尽快结束眼前的困境,却不知道女人此时最脆弱,最需要的老公的关爱和鼓励。
的确,男人和女人虽然有许多人类共通的情感和需求,但在思维方式,情感诉求等方面却是相差甚远。
这也就决定了,婚姻生活里,有时候小小一件事情,都能引发夫妻两人吵架。其实,婚姻中的大部分矛盾,都是夫妻双方不知道彼此最重要的需求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