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狼》经典观后感集
《雪狼》是一部由刘江执导,辛柏青 / 苗圃 / 刘文治 主演的一部剧情 / 爱情 / 战争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雪狼》观后感(一):各为其主
雪狼是我除了激情燃烧的岁月后看的最好的一部。
它刻画的人物才是真正的有血有肉。
坏人好人都没有绝对。坏人也有他亲情和好的一面,也有他仗义,仁义,慈祥的一面。一反以往坏人就一定全坏,好人就都好的模式。
看完会觉得无奈,只能说:各为其主!每个人都在坚守自己的信仰。
很喜欢中国通的日本军官,虽然他非常狠,但是他很聪明狡猾。
还有慈祥的警察局长,演的太好了~!
相对主角雪狼,我却觉得他有些懦弱。虽然很多都化险为夷,但是觉得他走上革命道路有太多的偶然因素。
同样也有这多面的矛盾,爱情,亲情,信仰……!
除了赵一曼演的太差。前几集是引子,后面很精彩。非常值得推荐!
《雪狼》观后感(二):难得的演技都在线的一部电影
《雪狼》观后感(三):一点感想 欢迎切磋
前后几篇评价和我的观点如此不同,而彼此之间的差异性又是如此明显,真是值了这部剧,看得人不多,却有这些可供琢磨的观点样本。
赵一曼段落是我看过最好的写作。杨童舒称不上绝色,但特别温暖,只用两段对白,她感化了两个青年。相较于外界同志的拼命算计,这才是真正的强大。她不去苛责两个年轻人救援方式的幼稚,只是一脸的幸福,这比存活下来更打动人。
渡边事件也非常周折,个人的情感和斗争的残酷在一圈圈汽车的兜转中表露无遗,只是放在这一段不合适。刘栋梁在这个阶段还如此不成熟,就不合适了。
苏春来和杨一甫事件写得不好,啰嗦且简单,实在是看不下去了。不断快进。看到有人说非常喜欢,非常感动,还是很为作者感到欣慰。
另外我是因为这个戏才喜欢上辛柏青和苗圃的,苏春来、老杨、中村、赵一曼,都非常好,导演厉害。
实在不好意思在别人帖子下面拍砖。但欢迎别人在我帖子下面拍。
《雪狼》观后感(四):雪地里的孤狼 因为孤独 所以勇敢
在那段灰色的岁月里, 雪地上的一匹孤狼,坚毅而又决绝的目光望着远方,向着胜利。 雪狼的决心,承载着所有人的梦想,承载着所有人的希望,是我们为之向往的神灯。冬日暖阳也不过是这样罢了。 雪狼的别名是梦幻之狼, 就如同片名一样,在那段黑暗的时期了, 所有为国家解放做的事都是梦幻的,令人充满希望的。男主角的名字也是为整部影片埋下伏笔,最终他成为了国之栋梁,为国争光。 《雪狼》讲述的是医院的外科主任刘栋梁机缘巧合之下救下了抗日分子赵一曼,而他与麻醉医师娜拉相恋,却因种种的原因,他不得不化名为“雪狼”,为国效力,成为了一名抗日战士。这之间的种种,构成了一部令人慷慨激昂的电视剧。我们人是历史的产物,是文化的产物,在历史的长河中建构起来的。正因为有了一层又一层的历史,才造就了今天我们幸福的生活。演员辛柏青,苗圃,杨童舒在演技上能够折服观众,使得观众能够感受到当时的一言一行,感受到历史的沉重以及历史带给我们的道理。 以史为鉴能够知兴衰,我们应该在这部片子中感受那段岁月中带给我们的种种,现在的幸福生活的基础都是有了一个又一个的战士。雪地里的孤狼,因为孤独,所以显得勇敢。
《雪狼》观后感(五):似乎略有明褒实贬之嫌
《黎明之前》的导演,《悬崖》的编剧,这阵容不可谓不强大。虽然该剧拍摄较早,不如《黎明之前》、《悬崖》成熟度高,不过也算是相当精彩的一部戏了。由于同一个编剧,风格类似,主题都是展现谍战背景下爱情、亲情的纠葛。作为有历史常识的人来看,还是挺受感动的,但是看评论,有不少同情苏春来,憎恶刘栋梁的观众,让我不禁产生怀疑,难道编导真是有意无意的对革命者明褒实贬?
我想说的是:刘栋梁和苏春来的分歧,并非什么党派,信仰之争,而是民族存亡之争。有兴趣的可以去看看资料,伪满洲国的老百姓,过得是什么样的生活:土地,房屋被日本侨民抢占,男人被拉去做苦力,女人被逼为妓,孩子在学校还要受日本孩子欺负。自己种的大米,吃了却违法(这在剧中也有体现)。更不要说还被731部队做活体实验(被做实验的可不仅仅是政治犯)。而与此同时,苏春来等人,是喝着东北老百姓的血在过着奢侈的生活。在这种情况下,那些指责刘栋梁违背家庭伦理的人,要么是十足脑残,要么是别有用心。
如果编剧全勇先能看到此条评论,请尽量在以后的剧本中增加一些表现东北人民苦难的内容,给缺乏基本历史常识的观众补上一课,不然真有人以为他(她)穿越回伪满洲国,就能像娜拉一样过着公主般的生活。
《雪狼》观后感(六):还原人性,让我们更接近历史
如果你认为抗日神剧普遍存在“手撕鬼子”、“苦情、悲壮、牺牲”等情节,还在对抗日神剧充满怀疑和嘲笑,那也许《雪狼》这个剧可以刷新你对抗日神剧的认识。 这部剧里有动人的爱情、有烧脑的智谋、有不屈的争斗,也有对人性最根本的还原。男一号刘栋梁并不是一开始就是个人崇拜的英雄主义者。编剧对他的人设也正如芸芸众生。他营救抗联女政委赵一曼,不基于她是伟大的抗日英雄,而基于男人共有的特性“被她超凡脱俗的美丽所感动”。后来赵一曼再次被俘,刘栋梁并没表现出大义凛然,也没表现出勇者无惧,而是非常担心赵一曼和两个同谋会供出与自己不利的情况,充分体现出了一个平凡人“怕担事”的心理。到了中后期,刘栋梁经历了不同事件的发展,思想受到了洗礼,才走上了救国爱国的道路。 除了刘栋梁,剧中还刻画了一个有意思的人物——警察局长苏春。他既不认同国民党政府又不拥护共产党,他始终认为只有日满合作,中国才有光明出路。这个人物的刻画,反映出当时中国各个阶层对中国未来的发展方向持有个人的态度。 修一善心,破百种恶。人人皆如此。人与生俱来并不是真、善、美,而是在不断地修炼里完善自己,确定自己的人生目标和人生信仰。 历史之所以能发展,也在于人与人之间思想的碰撞。 很高兴能看到这样剧,看到一个人性的还原和文化的包容。
《雪狼》观后感(七):对“雪狼”,唯有致敬
在自然界中,雪狼存在于人烟稀少的荒山中。而在这部剧中,“雪狼”存在于20世纪30年代、饱受侵略之苦的东北。“雪狼”,则是中共地下党员的代号。 这部剧以大量真实故事为背景,有血有肉的渲染剧中人物跌宕起伏的经历。电视剧的开头,即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抗日英雄赵一曼,不幸被日军逮捕并押到医院的场景。
在这之后,就是男主角“雪狼”,刘栋梁的出场。值得揣摩的是,刘栋梁并不是一开始就进入共产党,而是在救治赵一曼的过程中,被其甘为革命献身的大无畏精神所感染,一步步参与到营救赵一曼的行动中,再一步步成为共产党。和其他电视剧中一开始就“光伟正”的主角形象不同,刘栋梁是成长型的主角。他最开始,先是对赵一曼的身份感到震惊,接着对赵一曼的革命行为感到震撼,最后就是死而无憾投身于革命中的英勇与淡然。
主角的成长,照应剧情的推进;而剧情的推进,有促进主角的成长。刘栋梁加入共产党、刘栋梁与娜拉相知相恋、刘栋梁在敌人的眼皮子下获取情报挽救哈尔滨地下组织、刘栋梁放弃绑架行动…… “雪狼”在剧中的跌宕人生,完完全全的展示了当时革命者的血与泪。作为观众,唯有致敬!
《雪狼》观后感(八):《雪狼》,复杂的不是仅仅是故事
《雪狼》以抗日时期的东北为故事背景,展现了复杂时代背景,以及中共地下党员与日本军官间的复杂斗争。但是在《雪狼》里,复杂的不仅仅是故事,更是复杂的人物关系以及情感。
除了主角之外,这部剧对人物的塑造也很复杂。比如剧中坏到不行的日本军官,却脑子不错,格外狡猾,令人格外唾弃。
慢慢看,慢慢挖掘、体会剧中的“复杂”,这也是看剧的一大乐趣之一。
《雪狼》观后感(九):刘栋梁:风雪不归人
随着两声枪响,两个特务应声倒下。他没有想到,分离的到来是如此之快。尽管当他化身“雪狼”,就十分清楚自己走上了一条不归路。但是,生别离比死亡更让他不能接受。徒劳无用的挣扎,可是内心的战栗比身躯的挣扎更甚,当他神经质般地念叨:我要回家,我一宿不回去她们该担心了……一个丈夫、一个父亲、一个普通的男人在特殊年代、特殊身份下承受与背负了特殊使命的苦难内心被表现得淋漓尽致。
加缪说:“真正严肃的哲学问题只有一个,就是自杀。”
老杨将地下工作的工具交给他时,刘栋梁仅仅收下了一颗毒药,这让我相信,他是认真地考虑过这个问题的。作为医生,刘栋梁对生命有着超乎寻常的敬重。正是因为他作为赵一曼的主治医生,他才最清楚她经受了怎样的痛苦。他选择了这样一条路,以革命的方左拯救生命,此时他的特工身份恰恰不重要了。
刘栋梁一开始便拒绝了老杨叫他学发报、破译电码等等要求,他更加抵触的东西是枪,“我是个医生,永远不会亲手杀人。”难道他不认为胜利与流血是紧密相连的吗?哪怕是自己的生命受到威胁的情况下,他也能坚持这样的信条吗?
在执行绑架渡边博士的行动前,在荷枪实弹的同志中间,他只将一颗子弹放入了枪膛,老罗问:“你不杀人带枪干什么?”他说:“我不能打别人,开枪打自己还不行吗?”老杨要求他如果行动中暴露了就一起去苏联,但他不会作这样的准备。逃脱不是最好的结束,甚至好不过死亡,死亡虽令肉体飞散,灵魂却可以回到家人身边。
“我是医生,是救人的,杀人违背我的职业道德。”
这是他一早就在心中对生命的承诺,正因为心中留存着这样的承诺,当时这又是一个他不能不打破的承诺。一个男人的哭泣,打破这个信念使他的心被独立了起来,使他已经走投无路。更仿佛这个世界上再没有半个人可以让他依靠。
在战争的巨大阴影下,每一个人都是微不足道的,间谍的命运似乎更加悲情,当他人欢呼胜利时,他们却只能躲在暗处独自承受亲人的误解甚至离开。
《雪狼》观后感(十):喜欢妈妈年代的老剧 因为用心
在影视的大环境里,谍战片一直是炙手可热的题材。除了对历史的缅怀以外,其独特的环境为故事的曲折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善恶势力的较量一直是激发观众收看欲望的有利因素,错综复杂的三方关系、大丈夫的艰难取舍以及战火里可歌可泣的爱情在《雪狼》里以独到的方式融合在一起。
《雪狼》海报要知道,《雪狼》是两千零七年拍的作品,那时候的电视大多还都是笨重的箱型电视机,高清度也比较低。这也可想而知当时对电视剧的拍摄条件还是比较局限的。但局限归局限,《雪狼》还是将这个问题克服了。
通常来说,大全景可以很好地展现出影片的环境,给观众震撼的感觉,而特写则更容易把观众带进剧情中。在《雪狼》中,赵一曼初次被士兵送进刘栋梁的手术室时,交代环境的大景别镜头是一个俯拍角度,而手术的过程镜头更是避开了手术细节,把重点都落在刘栋梁和娜拉的表情特写上。这就是考验演员们对细微表情的处理了,以他们眉宇间的沟壑和汗水表现当下紧张的氛围。
《雪狼》在合理巧妙地运用镜头不仅解决了美术置景上的短板,还使剧情节奏更加紧凑。当下许多电视剧为凑集数不断注水,这是导致观众对电视的耐心越来越低的一大原因。
而在当时,演员一个细微的皱眉,脸上细密的汗水,确都带着戏份,透着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