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左手》经典影评集
《我的左手》是一部由陈国星执导,马跃 / 徐筠 / 彭玉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我的左手》影评(一):愿石头像人般坚硬
“愿石头像人般坚硬”这是片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话,马跃的表现很精彩,很能表现出军人的意志,片中还表现出了军人的柔情的面,与徐筠的爱情很纯洁,很沉重,带给人一种很纯净的感觉。。。
《我的左手》影评(二):八一电影制片厂拍的~
好久没看过八一电影制片厂拍的电影了~
剧情还行,但主题歌怪怪的,叫做《一生只对你微笑》,太莫名其妙了,填的什么词啊,女主角都不知对多少人笑过~
《我的左手》影评(三):强烈推荐大家看这部电影
丁晓兵就是我们团的老政委,现在在我们师任副政委。
这部电影拍摄的时候我们整个团都出动参加了影片的拍摄。
记得那个时候每天早上4点半就起来,坐车到师靶场,然后吃点东西,就开始一天紧锣密鼓的拍摄,从早上6点一直拍到晚上6点才能带回部队,有时候拍摄进度慢的时候还要加班加点。
不过虽然辛苦,但是我们都是很高兴能够参加根据我们老政委丁晓兵事迹改编的电影《我的左手》
《我的左手》影评(四):给了五颗星,多一颗星是给硬骨头
整个故事真的是不能再朴实了,在几十年以后的今天的我们,作为一个普通的退役军人来说,是那么的真实。
就像我曾经生活过的地方一样。
指导员耐心细致的帮助每一个带的兵,尽全力而不单单只为了团队荣誉,因为他的每一个兵,都是他的战友,那对于他们彼此来说都意味着更多。
原型的故事我听班长给我们讲过,此时此刻我也在爱情和事业人生中迷茫无助。
但是他的血性,骨气,和能耐,真的让人钦佩。
《我的左手》影评(五):值得反思的三观
军理课上放的,三观有待推敲,指导员为了干事的前途(谈恋爱做逃兵什么的)三番五次违规做事,包括舍弃了连队的荣誉去呵护老实懦弱的小战士,这在表面上看是讲人情味歌颂善良人性,但这是在军队啊,没有什么是可以用来和纪律荣誉感尚武精神做交换的,还有10天转业就可以抛开纪律去和群众谈恋爱,这期间因为你的疏忽造成后果怎么办,平时的一毫升汗水可能挽回的就是战时的一升鲜血,指导员忘记了这样简单的道理了吗,这样的指挥官实际上和那些老虎苍蝇一样腐蚀着解放军的精神,甚至比那些老虎苍蝇更可怕,因为他真的在精神上钝化我们的战士,看看麦克阿瑟巴顿他们是怎样带兵的,中国人最容易缺失那种进取精神。
《我的左手》影评(六):一部成功的国防教育片
星期五晚上集体组织看了这部电影,觉得值得写几句影评,看完大体有几个感觉:一是干净,画面干净,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干净,音乐也很干净,有那个年代独有的味道;二是朴实真实,拍摄的点都是关于军队训练、集合、吃饭等等日常,没有一味拔高,不像其他一些主旋律电影那样让人厌恶;三是感人,日复一日的坚持,把一件小的事情做到极致就是伟大!
30年后的今天,部队早已不是一方净土,或者说部队从来都不是一方净土,荣誉感缺失(90后的通病),理想信念的缺失,面对一些小的利益就能争个头破血流,感情的淡薄,久不经战事,跟这个社会一样变得浮躁,所以说带兵人身上的责任重大。世界是有两面的,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人性也最不值得考验,可是电影里描述的那个干净的年代真的很让人怀念。
《我的左手》影评(七):被遗忘的一代军人
买过光碟的应该,没一点印象了。还有,这应该又是一部获得过夏衍杯的剧本。
描写了一位不一样的军人,在战斗或者任务中残疾,这样的军人不在少数,但好像还没有一部国产片好好拍摄过。所以,就这一点,这片子也值得加一星。
还有,这部2007年的片子提及了对越自卫还击战,实属难得,因为在中越关系正常化后,类似影视题材已经绝迹。如今那些老兵都快被人遗忘。
在《战狼2》等主旋律火爆的情况下,我觉得广电应该放宽,容许拍摄对越、对印战争题材,对越我们还打过海战。对越自卫战题材谁要是在今天拍一个,绝对能爆得像《血战钢锯岭》。好像有人要翻拍《上甘岭》?这也是个好题材。
徐筠是谋女郎出身,有点像章子怡,而章子怡像巩俐,老谋子爱巩俐爱得是真深。为什么徐小姐后来一直没红起来?
《我的左手》影评(八):我的左手-最可爱的人
胡小军、范晓春这种为理想坚持的人,挑战命运,他们是这个时代最可爱的人。
胡小军最开始受伤制残的时候,有过一段时间的情绪,他母亲的宽慰是对他的最大的鼓励,但是母亲的心,儿子是不容易这个猜透的。当母亲一个人流着泪座在床头,手抚为儿子新织的毛衣时,他也为儿子的不幸的着遇而伤心,莫莫的开始拆着毛衣的右衣袖,但是突然他们觉得自己儿子虽然身残了志不残,不要把残废这样的帽子扣到自己儿子头上时,他毅然拿出织针将拆掉的衣袖又织了上去。
故事还有一段感人的情节,就是胡小军与范晓春的爱情,当范晓春对胡小军一句,我愿当你的右手时,那份感动不是来自心里,而是感情,对一个英雄莫莫的关爱与敬佩。
胡小军是一个有真正理想并为此坚持的人,是这个时代的典型和先进。多少当年对越反击战和印度自卫战的将士,负伤制残后成为了二十世纪末中国吸毒大军中的中流柢柱,胡小军却是一如前住的向前冲,他的执着成为他对自己生命的无声呐喊。虽然我们听不见,看不到他的痛苦,但是我们理解一人的行为,他是无私的,因为他是最可爱的人。
《我的左手》影评(九):难怪爱军人
在战争年代,很多女子,都希望自己能嫁给一个军人,认为那是光荣而幸福的。而我们这年代,便很难理解,军人在和谐社会里似乎失去了原本的光彩,只是一种精神的代表了。
好在类似题材的电影电视剧一直受导演的喜爱。最近的《亮剑》《士兵突击》《狼毒花》《大刀》《集结号》等等,都是很厉害的片子。在今天,我们更适合在荧幕前体会真英雄,真血性的军人形象。
刚看《我的左手》介绍时,不认为值得一看,不怎么吸引人的情节,伤残战士励志的故事并不独特。但偏巧中央6台播了,偏巧我就看了。
胡小军,很有魅力的男人,就在他为了留在部队,而拼命装弹铗,在他看到母亲一夜白头,就在他在军校见到春晓时,我觉得这个男人太可爱了。当然,这和马跃恰到好处的表演是分不开的。
我不得不提的是,彭玉老师。演了那么多母亲,却依旧能塑造好每一个母亲。整部片哭得最厉害的,就是彭玉老师拿着那件蓝色的毛衣,知道儿子从战场回来,失去了一支手,她心疼啊,死命地要拆了那毛衣的右边袖子,母亲的眼泪太打动人了,她最终停下来,抹了眼泪又拿针,把毛衣袖子打起来。很真实,导演拍得不错,彭玉老师更见其功力。
范春晓就略显普通了,比起同类题材里的护士,她并不能让人印象深刻。不过,从演员的选择上来说,导演是成功的,至少与故事里的人物很合适。
我会一直记得,她说要做他的右手!
《我的左手》影评(十):这不是一部主旋律烂片
本人一向痛恨主旋律电影,全是一些华而不实的烂片,而且被强迫着看了不少。这部电影《我的左手》,不是被强迫看的,刚上映时,我一听根据模范丁晓兵改编的,直接连考虑看的想法都没有。后来在电视上偶尔看到了结尾,队伍里一位战士给女护士长扔了一束野花。当时特别有一种亲切感,所以就下载下来看了。
本人不但痛恨主旋律片,而且痛恨军旅题材片,一个是华而不实,一个直接就是坑蒙拐骗,《我的左手》两样全占了,为什么本人对其青眼有加,给了四星呢?第一,《我的左手》没有胡编乱造,没有捏造部队多么美好,多么令人向往;第二,这是根据一位朴实的军人原型丁晓兵改编的,多少有真实性在里面;第三,许多情节,比如平时训练、集合报告、行军拉练等等,完全符合部队作风,我相信这部片子就是在武警部队拍的,其中连队的群众演员很大可能就是当兵的;第四,对于廖保才的处理,如果按照主旋律思想,最后廖保才一定会小宇宙爆发,结果没有,指导员胡小军没有成功,凭这一点,可以提高电影可信度,与一般主旋律片子不太一样;第五,这部电影确实有种精神在里面,主人公一直坚持在基层工作,换成旁人,早找组织解决困难,找轻快工作干,或者直接病退养老去了,甚至现在部队里的健康人,只要有机会有关系,都跑到机关吹空调了,谁愿意待在基层;第六,这部影片还讲了一个追女孩成功的故事。凭这六点,给四星不算多,试想,中国能拍出几部好片来。
那些说很烂很差的网友们,不知有没有真正看完,如果没有真正从头至尾看看,我觉得还是不要乱评论的好。电影真的没有那么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