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道德经新解全译本》读后感1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道德经新解全译本》读后感100字

2021-04-11 00:50:1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道德经新解全译本》读后感100字

  《道德经新解全译本》是一本由老子著作,民主与建设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32.8,页数:285,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道德经新解全译本》读后感(一):道可道非常道

  老子的《道德经》只有五千余字,分为八十一章。虽然字数不多,却是章章锦绣,字字珠玑。可谓旷世奇书。只要用心去读去理解,你会发现其中的道理是有着非常深奥的哲学思想。读了《道德经》之后,最大的感受是来自于心灵深处某处的弦被触动。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或曰谥伯阳,春秋时期楚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被唐朝帝王追认为李姓始祖。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存世有《道德经》(又称《老子》),其作品的精华是朴素的辩证法,主张无为而治,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在道教中,老子被尊为道教始祖,老子与后世的庄子并称老庄。

  《道德经新解全译本》读后感(二):超越时空的大智慧

  《道德经》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一部伟大著作。在中华民族两千多年的历史上,对中华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道德经》一书八十一章,文约义丰,博大精深,构造了一个朴素自然的宇宙观、人生观、方法论的宏大框架,是对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体科学的高度概括和总结,是中华民族上下级千年文明流传下来的遗产,深刻地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也深刻地影响着全世界。论及能总括中华民族的基本传统、思想与精神,当数老子的《道德经》,这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奇书,历来被人们称为“哲理诗”。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道德经》艺术越来越引起世界的广泛关注。尽管人们已深刻认识到老子哲学对于当今世界的伟大意义,然而,让人们普遍把老子的哲学理论直接应用到社会实践、生产生活中去,《道德经》原文、注释、译文、简析、启示、案例等还有不足,很需要有能让大家对道的微妙玄通深有体会的书。《道德经新解》就是这样一本当下世人所需之书。

  《道德经新解》怀着对传统文化的敬畏之心,立足当代视野, 以一个全新的视角全面准确地诠释了《道德经》博大精深的内容,如修身的智慧、处世的智慧、为官的智慧、管理的智慧、和谐的智慧以及养生的智慧等,并将这些思想整合成一个包容万物、统摄一切的思想整体,凸显了老子智慧跨越时空的适用性和生命力,其独特的新思维、新方法以另一种视角阐析了中国先哲老子的人生大智慧。

  《道德经新解全译本》读后感(三):内圣外王

  《道德经》是春秋时期老子的哲学作品,说到这部作品,我想中国人大都应该知道,它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分为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道德经》,文本以哲学意义之“道德”为纲宗,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而多以政治为旨归,乃所谓“内圣外王”之学,文意深奥,包含广博,被誉为“万经之王”。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前道与后道虽同字,意却不相同,可见《道德经》所表达的玄妙。大道三千,每个人看到的道都不相同,同理,每个人都看到的道德经所理解的意义或许都有所差别。与其他古代著作相比,《道德经》的注解译本是最多的。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每个朝代,每个时期,都有能人去解读《道德经》,到了现代,也是如此。古代的观念与现代的观念有所区别,而这也是新解的涵义所在,用现代思维与观念解读《道德经》。译者以其独到的视野和朴素的笔调,对《道德经》中的文化精华加以深入解读,以此来指导人们在具体生活中所遇到的为人处世、生活情趣、人际交往、企业管理等。

  内心世界是怎样的,看到的《道德经》就是怎样的。虽是本古代道家著作,但在理念在其他领域同样适用。大道三千,殊途同归,就如《孙子兵法》在古代仅用于战场,但在现代,从其他角度解读,可用于商业,可用于职场、生活、社交等多个方面。《道德经》也是如此。这可能就是古人的智慧。

  《道德经》主要论述“道”与“德”,“道”不仅是宇宙之道,自然之道,也是个体修行既是修道的方法;“德”不是通常以为的道德或德行,而是修行者所应必备的特殊世界观、方法论及为人处世的方法。

  老子的本意是要交给人修道的方法,德是基础、道是德的升华。没有德的基础,为人处世、治国、治家都可能失败。所以“德”是为了修道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这可能是人所共需的。“道”是浑全之扑,“众妙之门”,道生成了万物,“道”在物中,物在“道”中,万事万物殊途而同归,都通向了道。新解乃今之新解,并非推翻先辈的理念,这是本与众不同的新解,有助于理解《道德经》,有兴趣的,可一读。

  《道德经新解全译本》读后感(四):大道无言

  当年《百家讲坛》的热播掀起的国学热好像随着时间的作用已经慢慢冷却,即使有《中国诗词大会》这样令人眼前一亮的节目出现,但是总是比之当时要差一些。从小到大一直受中华文化熏陶,虽然国学的一些精华已经刻入我们的基因,溶于我们的血液,但是毕竟现在已经没有场所让我们系统学习过国学典籍,所知道的一些国学片段少了一条主线把他们串联起来。五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流传下来的宝贵遗产可谓汗牛充栋,而《道德经》就是一部涵盖整个人生大智慧的经典,在五千多字间囊括了哲学、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人生等领域,而其中心思想是道法自然。完成这部巨著的作者更是大名鼎鼎如雷贯耳的李聃,后人称为老子,也是我们神话传说故事里的三清道祖太上老君。 抛开神话故事不谈,老子确实是一个特别有智慧的人,甚至孔圣人也曾经问道与老子,或许有人认为老子的历史地位不如孔孟,但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后世帝王为了便于教化民众,把儒道定为大道,但是老子对后世的影响,同样不可抹灭。老子曾任周朝守藏室的史官,这个职位相当于现在的国家图书馆馆长。也许接近书籍的地方总能出大才,后世的一些图书管理员已经让给人无数惊喜,而作为图书馆的大老板更是著作出传世之篇的《道德经》。这本全译本的道德经新解不仅有原文、注释和译文让人们各自品读,更有老子智慧讲解,全方面的指导人们在具体生活中所遇到的为人处世、生活情趣、工作态度、人际交往、婚姻家庭、养生之道等问题,帮助人们从困惑之中走出来。 读完这五千余字,才知道原来经常出现的名言竟然是出自这里,诸如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治大国,若烹小鲜。祸兮福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这些我们已经说过无数次并且使我们深受其益的句子。细细品味,虽然道德经的文言程度比较高,作为习惯了白话文的现代人来说不是太容易理解,必须借助注释的意思才能看明白,知其意后,仔细思考越发感觉这本书的博大精深。它不仅是教你如何为人处世,更加用简介的语言为世上最本质的道理注解。如果你还是无法理解老子的道理,在每一章节里都会有老聃智慧部分都会详细分析,并且引经据典,结合历史现实告诉人们大道的理解。读道德经,求人生大智慧,唤醒人内心深处最本质的真善美。

  《道德经新解全译本》读后感(五):无为而无不为

  俗话说:读史而明鉴,读典可明智。老子的《道德经》是中国文化最伟大最耀眼的伟大巨著。我们中华民族历来重视道德的教育,提倡“百行德为先”,努力提高群体的道德水准。孝心献给父母,信心留给自己。告诉我们应该怎样释然的对待事物,怎样领悟到万物的阴阳两面,我们不是常说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所以,我们要以一个乐观的人生观、世界观看待天下万物。 《道德经》的作者老子,姓名李耳,字聃,春秋时期楚国人。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注重人的无为思想,无为是一种心境、一种修养,是辩证的。向社会推广无为,有助于国家的稳定。曾经学过一个成语叫:紫气东来。传说老子当年西游函谷关,关令尹喜望见有紫气浮关,便出关相迎,果见一道骨仙风的老者驾着一头青牛翩跹而来,尹喜见这老者长须如雪,有圣人之象。于是留老子于关内,并请他作一篇文章再行西游。老子不好推辞,便著《道德经》以警后人。 在《道德经》中,分为上下两部,上部道,下部德。道就是天道,是自然的规律。道德经上部道经的目的就是阐述道德的规律,下部德经则主要讲的是人之道,也就是如何将天道应用于人事之中?我们读过之后就会知道,老子写道德经的侧重点便是落在下部德经上面。而道家思想对规律的最根本的见解就是“规律是自然的,变化的,不为人所控制的。”对待规律的根本态度是“充分尊重规律,然后才是利用规律。”这是一种非常朴素的辩证思想。全面体现了我国古代人民对大自然的探索与思考,而这种探索与思考不是盲目的,是非常有计划、有科学根据的,对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老子说:“道,常无为而无不为”,老子的无为思想并不是说消极而无所作为,老子本意是在教人遵道而行,不妄为,而有作为。只有“不妄为”才能更好地有所大作为,也就是说“不妄为”是有所作为的保证。《道德经》仅有的五千字,你只要用心去读去理解,你就会发现其中的道理。 本书的译注尤为精彩,分为原文、译文、老聃智慧,非常准确地诠释了老子精深的思想,结合现代时期,举一反三地、举例说明,达到普及经典著作思想的目的。可谓是系列版本中最佳的译注本。 本书的译注人,倪可,著名国学讲师,国学领导力专家,易学应用专家,长期致力于国学、佛学、道学、易经研究,致力于东方思维模型的研究,广泛融通现代物理学科技知识,现代科学易经的提倡者与推广者,风水战略思维的开创者,提出“地理风水、社会风水、行为风水、心态风水”的“和”文化模型。 鲁迅先生曾经评价道:“不读《道德经》一书,不知中国文化,不知人生真谛。”的确如此,《道德经》这本经典著作给我们智慧和启迪,在现代经济社会下,重读和阐释这部《道德经》,能让我们致虚守静、净化心灵,从而尽心尽职,有利于社会稳定,安定团结,家庭和睦。《道德经》是一部中国历史文化乃至世界的最伟大的文化思想典籍,也是我们每个人必读的书籍。

  《道德经新解全译本》读后感(六):何为“道”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老子 《道德经》 《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乃是老子所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全文仅约五千字,但文约意丰、博大精深,涵盖哲学、伦理学、政治学、军事学等诸多学科。 《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被改为《道经》在前,《德经》在后,并分为81章。《道德经》并不像一般人所理解的那样——是一部论述道德的著作。事实上,道德二字各有不同的概念。道德经前三十七章讲道,后四十四章言德。简单说来,“道”是“体”,“德”是“用”,二者并不能等同言之。 且《道德经》不仅对中国古老的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更是对中华民族的性格铸成、政治的统一与稳定,都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道德经》作为中国历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学著作,当之无愧为“万经之王”。 在学术界,大多数都认为第一章是全书的总纲——春秋战国时期,王权上移,政治和社会关系均发生了急剧的变化。然而当时社会中的氏族制束缚着历史的发展,旧有的“天命观”和“天道观”也束缚着思想的发展。老子形而上学的“道”的提出,是从对自然史的认识上寻找否决“天命观”“天道观”的理论根据,因而具备了中国古代哲学史的革命性和合理。 在《道德经》第一章里,老子破天荒地提出“道”这个概念,作为自己的哲学思想体系的核心。它的涵义博大精深,可从历史的角度来认识、也可从文学的方面去理解,还可从美学原理去探求,更应从哲学体系的辩证法去思维…… 道的属性是唯物的还是唯心的?学者们一直有根本不同的看法。自古及今,这个问题引起许多学者的浓厚兴趣。 在历史上,韩非子生活的时代距离老子比较近,而且他是第一个为《道德经》作注的学者。关于什么是道,在《解老》中,韩非子这样说:“道者,万物之所然也。万理之所稽也。理者成物之文也。道者万物之所以成也。故曰道,理之者也。”这表明,韩非子是从唯物的方面来理解老子的“道”的。在此之后,学者们大多认为《道德经》是唯物论。 但是从东汉末年到魏晋时代,情形有了变化。一些学者体会老子哲学所谓“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的妙义,肯定宇宙的本体只有一个“无”,号称玄学。随后佛学传入中国并渐渐兴盛起来,玄与佛合流,因而众人对“道”的解释,慢慢的偏向于唯心论方面。 不过,无论学术界在“道”的属性是偏向唯物论又或是偏向唯心论的争论多么激烈,学者们都一致认为老子的辩证法思想是其哲学上的显著特征。老子认识到,宇宙间的事物都处在变化运动之中的,事物从产生到消亡,都是有始有终的、经常变的,宇宙间没有永恒不变的东西。 倪可,著名国学讲师,国学领导力专家,易学应用专家。他长期致力于国学、佛学、道学、易经研究,致力于东方思维模型的研究。他广泛融通现代物理学科技知识,乃是“现代科学易经”的提倡者与推广者和“风水战略”思维的开创者。他还提出了“地理风水、社会风水、行为风水、心态风水”和“即心即物”文化模型。 在这本《道德经新解全译本》中,他以独到的视野和朴素的笔调,对《道德经》中的文化精华加以深入的解读,并以此来指导人们在具体生活中所遇到的为人处世、生活情趣、工作态度、人际交往、婚姻家庭、企业管理、养生之道等方面的问题,是一部帮助人们走出生活与情感的困惑的力作。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