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第三种黑猩猩:人类的身世与未来(简明版)读后感精选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第三种黑猩猩:人类的身世与未来(简明版)读后感精选

2021-04-12 00:05:06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第三种黑猩猩:人类的身世与未来(简明版)读后感精选

  《第三种黑猩猩:人类的身世与未来(简明版)》是一本由[美]贾雷德·戴蒙德 / [美]丽贝卡·斯黛芙奥夫著作,中信出版集团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8.00,页数:28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第三种黑猩猩:人类的身世与未来(简明版)》读后感(一):序言

  诚然,人类与所有动物相比均有所不同,但人类自身也是一种动物—一种大型哺乳动物。这种不一致性是我们人类身上最具魅力的特点。可是,这种不一致性意味着什么,又是如何产生的,对此我们仍然不甚了解。

  《第三种黑猩猩:人类的身世与未来(简明版)》读后感(二):从人类为什么有绝经开始说起

  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人类的女性能够在约49岁绝经之后生活再活这么久? 原因是人类的亲代抚育特性,即人类的后代需要较长的的时间进行养育。

  再考虑到以下的这三点风险:

  1、人类女性分娩承担了比其他动物更高的死亡风险,这风险会随着年龄的增大而增大。

  2、女性的死亡增大了孩子的死亡风险,因为人类小孩需要较长的养育周期。

  3、在古代的狩猎采集部落,更多的孩子意味着更大的养育成本。

  人类的女性进化出了突然关闭生育能力(绝经)的现象。

  《第三种黑猩猩》 作为《病菌,枪炮,钢铁》这本书的先导书籍,对人类的各种特性:独特的性行为,语言,艺术,等等特性的成因进行了探讨,分析了这些特性是怎样帮助人类在远古时代存活下来,又给现代的人类带来了怎样的危害。《人类简史》中的许多观点我们都能从这个作者的书中看到端倪,例如作者对传统的观点—人类的采取农耕生活方式优越于狩猎采集的生活方式的质疑。

  总之,推荐将《第三种黑猩猩》,《病菌,枪炮,钢铁》,《人类简史》等书进行一次主题阅读。对人类的历史会有一个新的看法。

  《第三种黑猩猩:人类的身世与未来(简明版)》读后感(三):第三种黑猩猩

  第三种黑猩猩

  这本书是戴蒙德的人类大历史三部曲的第一部。我第一次接触戴蒙德的书其实是从《枪炮、钢铁和病菌》开始的,由此引起了我对戴蒙德作品的关注,于是带着极大的兴趣来看这本《第三种黑猩猩》。

  从书名其实可以想到,他要阐述的应该是人类是第三种黑猩猩吧。然而为什么是第三种呢?第一种和第二种又分别是什么呢?各种疑问从一开始已经让人不得不一路追寻下去。戴蒙德的讲述并不是生硬的说理,硬邦邦的塞给你一个结论,他引入各种考古实证,如同讲故事一般的为你徐徐讲述,人类语言如何产生,人类的大脑为什么会这样发达,人类婴儿为什么要花那么长的时间才有生存能力?你思考过,或者存在于你身边却被你忽视的问题一一被展示在你面前,并且解答了无数的为什么。书中语言既有学术研究的严谨,又不失阅读的趣味性,让人在不知不觉中已经读完了一本“枯燥”的学术著作。

  略有遗憾的是书的封面标注的【简明版】,我想可能是有所删节,希望以后还能出一个全本,可以更加完整的看到这本著作。

  《第三种黑猩猩:人类的身世与未来(简明版)》读后感(四):人类逐渐加速飞跃的演化历程。

  人类最开始的起源只是两种黑猩猩之外的第三种黑猩猩。 第一次出现差异体现在粗糙石头工具的制造,大概是于250万年前的非洲出现。虽然工具使用逐渐变成后续我们生活中寻常而重要的环节,但这并未使得我们这个物种的发展产生大的飞跃。 第二次是在10万年前,尼安德特人学会了使用火,但是就某些方面而言我们依然只不过是一种大型哺乳动物而已。并没有任何迹象表明我们发展出了艺术、建筑,又或是其他什么高科技。 第三次是在大约6万年前,欧洲突然出现了大飞跃的迹象,与此同时,解剖学意义上的现代人类——智人从非洲来到了这里。艺术自此开始显现,同时在有着各种专项用途的工具支撑之下,技术也发展开来。 作者认为,无论是什么引发了大跃进,那一定只是源于我们基因中十分微小的一部分。我们与黑猩猩之间只存在1.6%的基因差异,而且这种体现在行为上的差异的大部分是早在大飞跃之前就形成的。对此种现象能给出的最佳推测,就是当我们具备语言能力时才触发了大飞跃。 第四次也就是1万年前,我们文明的崛起速度才开始加快。我们占据了美洲,同时很多大型哺乳动物从那些大陆上消失了。很快农业兴起了。几千年后,第一种文字出现了。我们早期的文字记录呈现了我们的进步和创造性,但也表明药物依赖和种族灭绝早已是人类生活的一部分。栖息地的破坏开始危及很多社会的发展。 作者没有对19世纪出现的技术飞跃进行论述,但正是因为此后不断开始的技术革新,才使得人类变得联系更紧密,环境问题变得更严峻,但我们也有理由相信,人类能够妥善处理好这些问题。

  《第三种黑猩猩:人类的身世与未来(简明版)》读后感(五):矛盾与平衡

  何为“第三种黑猩猩”?这是贾雷德·戴蒙德(Jared Diamond)对人类的另一种称呼。基于DNA科学研究表明,人类与关系最近的两类黑猩猩(普通黑猩猩和波诺波猿)的DNA只有1.6%的差异,即生物学角度上讲,这两种黑猩猩是的人类最近的亲戚。

  贾雷德·戴蒙德(Jared Diamond)是美国艺术与科学院、国家科学院院士,被誉为“当代少数几位探究人类社会与文明的思想家之一”,曾获得多个科学奖项,是全球惟一两度荣获英国科普图书奖的作家,同时还是普利策奖得主。

  《第三种黑猩猩:人类的身世与未来》是戴蒙德“人类大历史三部曲”的序曲,是追寻和推测人类兴衰史的通俗读本。《第三种黑猩猩:人类的身世与未来(简明版)》保留了原书的核心观点和论据,略去一些晦涩难懂的部分,增添通俗例子,简明版通俗易懂,主要供青少年以及非专业人士阅读。

  《第三种黑猩猩:人类的身世与未来(简明版)》。图片来自网络。

  《第三种黑猩猩:人类的身世与未来(简明版)》读后感(六):个人整理的读书笔记

  耗时11个小时,今天终于完工,第一次把读书笔记做成思维导图,这是2020春节假期唯一的成就...花了这么多时间,只想对得起这本科普书,因为它真的是太棒了!不想看过一遍后就忘了,以后看到这个导图,大概内容应该就能马上想起。

图片被压缩的太厉害,原图在微博上可以看到https://weibo.cn/2454490970/4467246870574737,刚入门思维导图,完全按照自己想法来弄的,希望能得到豆瓣大神的一些指点或者建议

  《第三种黑猩猩:人类的身世与未来(简明版)》读后感(七):我们终将会自我毁灭?

  《第三种黑猩猩(简明版)》作为科普读物比原版更接地气,她使得普通民众对艰深的专业理论知识也有了自己的认识。作者从 人类演化史、生死循环、人类的独特特征(包括文化与毁灭)、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呼吁等 五方面详细阐述了人类的历史与未来,最终,是要人们意识到人类对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化将导致人类的自我毁灭。这是一个我们早该正视的问题,但一些人为了利益、谋求当下的生存或者出于无知依然对环境大肆破坏,从原始到今天,从未停止,过度砍伐森林、过度放牧、过度捕猎、破坏栖息地,甚至人类种族互相残杀等等。为了让更多的人对人类命运有深刻的认识,本书的意义就显得尤为重要。 记得小时候,我们的作文中经常出现“晴空万里”、”天气晴朗“、“万里无云”这样的万能词汇,不知道,雾霾笼罩的今天,小学生的作文中会用什么样的词汇来描写天气,过去的万能词汇是否已变成一种期待?

  虽然作者讲述的是一个很严肃的话题,但人们在翻阅中也能体验到阅读的乐趣, 由于人类与黑猩猩在基因上有98%的共同之处,人类也可以作为普通黑猩猩、波诺波猿之外的第三种黑猩猩,这样独特的身份是否更吸引你的眼球? 另外, 《第三种黑猩猩(简明版)》 涉及了人类学、生态学、古生物病理学、古植物学、生物地理学、演化生物学、考古学、动物学、遗传学,及分子生物学等多学科,更能激发读者兴趣,并且本书 语言生动、简明,很适合大众阅读。

  《第三种黑猩猩:人类的身世与未来(简明版)》读后感(八):第8章~第13章

  

第8章,是本书最有价值的部分,充分体现了作者作为生物地理学家的优势。

第9章 关于自毁行为的。一句话总结,看起来对个体有害的自毁行为,其实是源于对整个族群的有利。作者没有提到的人类最大的自毁行为,——就是战争。关于这个话题太大,有兴趣可以参考以色列的马丁·范克勒韦尔德著的《战争的艺术》,同《女人的起源》一样,这也是一部著于几十年前的著作。

第四部分

  《第三种黑猩猩:人类的身世与未来(简明版)》读后感(九):人类的秘密

  都说人类是猴子进化来的。我们说的猴子大约就是泛指灵长类动物,包括猴子、猩猩、狒狒等等,但是具体是哪一种进化来的,至今也只是推断。

  《第三种黑猩猩》开门见山,说在18世纪,研究解剖学的科学家就发现人类与黑猩猩的构造十分相似。如此说来,我们可以自认为是黑猩猩的亲戚,但是想必黑猩猩也是有好多种的,主要有两个分支,一个是通常说的黑猩猩,还有一种是倭猩猩,那么我们人类就算是第三个分支。由此,就有了这个书名,第三种黑猩猩。

  作者从人类与黑猩猩的DNA区别写到人与黑猩猩发展演变的差异,详述人类有别于黑猩猩以及其他哺乳动物的特征。人类奇妙的生命周期,科学的探讨人类的性行为、人类的生老病死。人类之所以称之为高级动物,还因为人类的独特性,从原始就开始的工具使用,以及人类的神秘语言形成,再到日渐升华的艺术,还有工农业发展等等。人类有动物所无法比拟的文明的方面,也有比动物恶劣的一些行为,譬如吸烟、喝酒、服用有毒药物等。明知有害,但出于某些动机而这么去做,又类似动物的自我毁灭。

  书里对人类的研究分析深入浅出,有些论证可能比较深奥,但是作者却以比较适合非专业人士、学生的浅显易懂的语言来讲述人类的身世与未来,规避了晦涩难懂的论证,而是添加了通俗生动的例子,让读者更乐意去阅读也更能读懂。

  书里导入了一些动物知识,如花亭鸟搭建有艺术气息的鸟巢,从而来区别人类与动物之间的艺术活动的差异,还有科学技术知识以及人类发展中的一些八卦新闻等,这些都为这本书添色不少,也更具耐读性。

  文/ashley

  书评原创,转载刊用请豆邮联系~

  《第三种黑猩猩:人类的身世与未来(简明版)》读后感(十):有交流有多样才有创新有进步

  关键点:人类身世与未来

  复述知识

  1. 人类与黑猩猩的基因差异只有1.6%,700万年前,有一只母猿生下两只猿猴,一只是所有人类的祖先,另一只是所有黑猩猩的祖先。

  2. 如果是严格的一夫多妻制,生下的孩子经过“选拔”给予更好的条件生存,代代积累,雄性体格会比雌性体格大得多,睾丸也大;而如果是严格的一夫一妻制,生下的孩子同样生存,雄性的体格会和雌性一样大,睾丸也小。

  3. 而人类是非严格的一夫一妻制,曾经经过一夫多妻的日子,但又没多少万年,所以雄性只比雌性体格略大,睾丸小。

  4. 直立行走和脑容量的增长,都没有带来文化和艺术的进步。而是等到6万年前人类发声器官突变,语言能力的掌握使人类迎来了科技文化大解放。

  5. 人类祖先具有自相残杀的基因,所以人类社会是很难消灭战争的,除非摆脱猿性,进化成另一个物种。

  6. 农牧业的发明其实是一个“大骗局”。表面上食物数量增加了,但真实的结果是——人口过剩,被迫扩张,战争,瘟疫到来、食物单一,营养不良,人类整体身体素质明显下降、道德沦丧、贫富差距扩大等等。

  7. 亚欧大陆东西长,南北窄,各地区气候温差小,人员、作物和牲畜是流动的;而美洲大陆南北长,东西窄各地区气候温差大,流动性差,发明创新难以传播。

  8. 也就是说,有交流有多样才有创新有进步。

  9. 当一个文明遇到另一个文明,只要满足两个条件,就不可能和平。这两个条件是:双方实力悬殊、资源有限。(美洲印第安人的血泪已经证明了此真理)

  10. 也就是说,如果我们发现了比人类更低级的外星文明,对方会灭绝。不是我们特意杀害它们,而是资源有限,它们不得不死。反之,遇见更高级的外星文明,绝不是好事。

  由此得到

  1. 有交流有多样才有创新有进步,只要交流过程中没有彻底灭绝。

  2. 随着“太空航天时代”来临,人类会不会有很高概率“遇见”更高级的外星文明后又被对方灭绝?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