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兰妮与祖伊读后感摘抄
《弗兰妮与祖伊》是一本由J·D·塞林格著作,译林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5.00,页数:19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弗兰妮与祖伊》精选点评:
●可太好看了吧
●本书犹如温柔的火山喷发。
●格拉斯家的七个小人儿,最后要由最小的两个来承受所有的困惑、焦虑,还有那种骨子里的骄傲(紧挨着绝望的深渊和希望的微光)。“他们中没有一个不是西摩的‘胖女士’。你难道不知道——听我说——你难道不知道那个胖女士是谁吗?……啊伙计。啊,伙计。那是基督他本人。基督他本人。伙计。”于是在祖伊的重新阐释下,西摩其实已经是一个早就暗示了救赎之路的先知,而不再是一个绝望易碎的精神洁癖症患者、一个把自我毁灭当作解脱的唯一方式的人。被钉上十字架的只是基督耶稣的肉身,但从精神上说他无所不在、无所不是,所以爱世人就是爱基督、爱上帝,这会是祖伊给弗兰妮、同时也给自己的终极启悟吗?或许会是。在西摩的自杀和巴蒂的半隐居之间,或许也是有其他的可能性,从精神意义上来说,死本来就不是最为艰难的和最具挑战性的事,活着才是。
●虽然不怎么懂宗教,我他喵吹爆了!好爽啊,果然之前看九故事是我没看懂……
●虽然没有情节 可是看的津津有味 塞林格有一种魔力 一种将无关紧要的措辞紧密联系在一起 不让你走神的魔力 关于上帝 关于自己是谁的探讨 可以说非常走心了
●她看上去像是觉得这拨号音格外动听,仿佛这是可以取代最初的沉默的最好的声音。但是她看上去也知道该什么时候停止倾听,就好像不管这个世界上的智慧是多是少,现在突然都成了她的了。
●2019.01.06 喜欢。神在平庸里。祖伊刻薄又温柔的唠唠叨叨真是好可爱啊。
●很爱弗兰妮
●唉,不得要领,或者说我认为塞林格在小说中表达的东西并不重要,相比之下,塞林格式的叙述本身更吸引我。
●“一碗神圣的鸡汤端在你鼻子底下你都不知道,即使你见到了一个圣人,你他妈又怎么可能认得出他呢?你倒跟我说说看?”塞林格为思考者熬制的鸡汤,也是早慧者的自白。人一旦开始怀疑上帝,就会对怀疑这件事渐渐上瘾,继而没法再继续相信他,否则就太愚蠢和虚伪啦。
《弗兰妮与祖伊》读后感(一):信仰与存在:天才家族少年少女的悲伤与仰望
一以贯之的塞林格式的存在与虚无、超凡与重复以及否定之再否定。目前我只能看懂一半,若是能看懂全部,那人生就没意思了。franny and zooey,后者的名字有点像我。或许这样说,我是属于Zooey那一类的,否定之后带着骗过众人的肯定而being and doing,怀疑过后假装虔诚地祈祷,然后在接纳与抗拒之间徘徊。Franny则是直率肆意、回归原始状态的怀疑,然后用过去二十年吸纳的那些文本幻想出了一个虚假而短暂的真理。如果没有触及她真正想要理解的生活,崩溃就随之而来。Franny更像是一直在叩问being的本质,而总是走向相反的doing。我更喜欢Zooey,至少现在是,也许将来也是,谁知道呢?毕竟,现在我还不信教,尚存的一点点怀疑也是可笑而微不足道的。可能下一次再看这部作品时,巴蒂写给Zooey的那份长得不能再长的长信要更加仔细地去感受。
《弗兰妮与祖伊》读后感(二):格拉斯夫人的鸡汤
本书的情节不复杂,主要就是弗兰妮的精神“崩溃”引发的特别是祖伊及母亲的关心。而且本书以一种对话的方式展现,你一句我一句听下去基本就读完本书了。本书重要的也是这些对话,这些对话是在谈论宗教问题——关于如何一直祈祷的问题。当然,我觉得“上帝”什么的就是一个幌子,其实都是聪明人怎么看待(对待)他人(世界)的问题。毫无疑问,格拉斯家的孩子都是聪明的,这种聪明体现在智力上也体现在早熟上。最为最小的弗兰妮和祖伊他们都因为聪明敏感而站在鹤立鸡群的角度看芸芸众生,结果当然是不合群。祖伊对弗兰妮的教导其实就是一场心理辅导,虽然这不是一场类似佛洛依德的或者现代心理的辅导,而是一场类似神学的辅导。但是归根结底,都可以用我们平常人的思想去理解——不理会别人的眼光,之专注于自己的事业。或者这个也不是聪明人特需的鸡汤,任何人在青年时期的某个时候都可以觉得自己鹤立鸡群,看别人都是丑态百出。只是,不那么聪明的人很快就得到教训,不那么自负;而聪明的人可能自负到连自己都不能承受。
所以,如果有一碗格拉斯夫人的鸡汤,还是喝了吧,毕竟实际上真的没有其他地方再有这样的鸡汤了。
《弗兰妮与祖伊》读后感(三):格拉斯家族记
至此,格拉斯家族的7个高智商超早熟孩子们的故事结束了。着墨较多的是最大的两个西摩,巴蒂,以及最小的两个弗兰妮和祖伊。
西摩,这个家族最聪明的人,在大多数美国人还在读高中的时候就取得了博士学位,家族中无法感动的领导者,最真实的诗人,弟弟妹妹们的全部,与妻子度假时自杀于佛罗里达。
巴蒂,隐居的大学教员,塞林格的自述者。 弗兰妮,最小最美的女儿,怀疑论者, 怀疑自己,苛求男友,不满社会,最终精神崩溃。
祖伊,最英俊的小儿子,演员,被家族认为最不真实的事业。为了使弗兰妮走出精神困境,费尽苦心,花了5分钟长篇大论,又假装巴蒂打电话,最终他成功了,让弗兰妮意识到身边每个人都是西摩所说的“胖女人”,都有他们存在的意义,并且都不管我们的事,我们做好自己就可以了。
整个家族充满了宗教气息,耶稣,圣方济各,慧能……西摩巴蒂把这一切塞给了祖伊和弗兰妮,之后一个自杀一个隐居,弗兰妮最终为祖伊救赎,可是祖伊自己呢?毕竟,他也是一个甚至都不能跟别人出去喝一杯,也不能吃顿饭的人。愿祖伊通过他那该死的表演找到真实的自己,愿我们每个平凡人都清楚的知道自己是谁。
《弗兰妮与祖伊》读后感(四):西摩的‘胖女士’
塞林格一直在描写处在困境中的先知,格拉斯一家的孩子接连上过《智慧之童》的节目,弗兰妮和祖伊更是从小就受禅宗的熏陶,全家的智识都是高于常人的,可就像逮香蕉鱼的西摩吞枪自尽一样,被授予的智慧没消化完全反而会过犹不及。弗兰妮就沉溺于这样的一种状态:对周围的任何事物乃至整个世界的苛责之中,对他们报以超越埋怨的怨恨,当然她能获得的也是内心的煎熬。她从厌恶的学校,退缩到厌恶的家中,反复念叨祷告词,以寻求一种“回应”,但是她难道真的爱基督吗,她也不会像她希望的那样去爱基督,只是因为她对“自我”的倦怠,对信仰的倦怠,对成为上帝想她成为的样子的倦怠。她向内心寻求上帝的感召,却忽视了眼前的生活,就算上帝真的出现在她面前,她也会全然无知。弗兰妮被自己的欲望束缚住了,她顿时发现周围不是唯利是图的恶人就是无可救药的蠢人,她被自以为的大众的险恶目光吞噬了,仿佛是为别人眼中的自己而活而不是为了真实的自己而活。如何才能挣脱这种精神的泥淖呢?唯有祖伊口中的超脱,放下众人目光的束缚,将眼下仅有的宗教性放归生活,与弗兰妮而言就是“做上帝的女演员”,若要做演员就要将全部的身心投入其中,按自己的标准去追求完美,绝非芸芸大众的标准。倘若上帝代表真理,就要从生活中寻找真理,当一个人放下自怨自艾的心态,以自己超然的标准投身生活,那么生活中无处不是真理的象征。以祖伊的话说:“你难道不知道那个胖女士是谁吗?……啊,伙计。啊,伙计。那是基督他本人。基督他本人,伙计”。
《弗兰妮与祖伊》读后感(五):关于爱和救赎
看完《弗兰妮与祖伊》我并没有像想象中的那样痛哭流涕停不下来。我对这本书中的尖刻体会得多于了温柔(也许这本里尖刻过于多了些),也并不能像弗兰妮那样十分接受祖伊或是塞林格提供的救赎之路。在我看来,本没有救赎的。我可以,不,十分乐意去爱别人,甚至我不认识的、但我认为平庸的人,我会爱他们身上时不时闪现的再平常不过却也值得深爱的小特点或小行为。但,这种爱在我看来总是既遥远又冷漠,并且伴随着一种难以抑制的孤独。就像在窗外看那个逗着小猎犬的女孩的祖伊,他心生希望与感动,但永远只能是坐在窗子里面的人。
我无法一视同仁地爱所有人。没错,我也不想追求那种一视同仁。我感觉,西摩的温柔也不只是来自对众人的圣人般的慈悲,不,他的神圣光晕也不来自他的超脱。实际上,我觉得,他的温柔都来自他对亲人的关怀与爱、对莱斯与贝茜的还有对巴蒂沃特维克还有祖伊与弗兰妮的,来自他的无法超脱与不能免俗,来自他的倔强的努力与最后对着他自己的那一枪。
塞林格可能也清楚,我们做不到的。不瞄准的瞄准,一视同仁的爱,那些在收音机前的胖女人。不会的,我们做不到的。我们无法与世界和解的。因为西摩——那个最最温柔、最最好的西摩也选择开枪了。因为塞林格自己选择了隐居。
但我还是很爱塞林格,书中那份心碎与温柔是那样的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