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傅雷家书读后感精选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傅雷家书读后感精选

2021-04-16 03:28:09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傅雷家书读后感精选

  《傅雷家书》是一本由傅雷 / 朱梅馥 / 傅聪著作,译林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58.00,页数:48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傅雷家书》精选点评:

  ●去年8月上海书展新购。乐评,艺评,做人的内容更多,新版更有趣。

  ●傅雷夫妇逝世50周年的纪念版,收入傅聪回信三十余封和傅家的珍贵照片,可是,看得人好难过。宁折不弯,过于正直完美的人生理念,真的适合眼前这个世界吗?那时候,傅雷夫妇以及多少优秀的人选择了放弃生命来保持最后的尊严。

  ●继《干校六记》后,第二本让我真切感受到文革之残酷的书。继《身边的江湖》后,第二本让我读到末尾每篇潸然泪下的书。

  ●父母对待孩子能像朋友一样在国内真的不多,很羡慕这种平等的亲子关系。书里很多关于事业和生活的建议,在今天,对于我这样一个外人来说同样有益。总的来说,为人子女或为人父母,这本书都值得一读再读。

  ●前面部分感觉更适合学音乐的人读;也许当时处于的环境,也许是我还不能为人父母的心境,对于前期这种父母把孩子当做自己的全部,每天心里想的都是孩子的行为,不是很能理解;但傅雷教儿子怎么做人、理财、淡泊名利的处世之道值得学习。。

  ●毫无疑问是本好书,我认为是会使各年龄段读者获益的好书。 最开始是抱着好奇的心态翻开这本书,想看看名人怎么“唠家常”。读的过程中发现,书中充满的是最质朴的父母子女情。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傅雷夫妇对子女婚姻大事的重视和叮咛。这些话从人生观到生活细节给予孩子指导,也给予读者启发。 傅雷夫妇对子女做人、民族文化的要求,使我在阅读过程中不断感慨,也对照自己感到惭愧。即使是有“天才”的人,也仍需后天不断努力。现在很多年轻人都会有享乐的思想,以享受为荣。相比于这些大家,不得不汗颜。

  ●纪念版里的选编有和以往有差异,但因为第一次看,还是有太多触动的地方。虽然有时对傅雷的父权主义无法苟同,可是越到后面越能理解父母的那一种心情。倘若换做自己做了父母,又有多少人能做到傅雷夫妇这样。

  ●傅家家风之严和傅雷夫妇爱子之切,在一封封家信的字里行间情深满溢。想来天下为人父母者皆如此,只是傅家父子母子间情同密友无话不谈的信笺对话,非一般家庭所能及。而多封信中表现出的对于已成年的孩子过分的关注和苛责,或许也可为当代人引以为鉴。

  ●原来傅雷是个脾气暴躁的人

  ●琐碎又浩瀚。温情而悲凉。

  《傅雷家书》读后感(一):爱

  洗了把澡,以舒适和冷静的状态来写点东西。我自己尽量秉承在豆瓣和日记上只组织词句不组织思想的宗旨来写这些东西,这不仅是给自己照镜子的机会,也恰好是对这本书最大的尊敬。

  我最近因为自己的懒散和至今无法究根的原因在工作上遭到了系列的挫折。在这期间看这本书我其实很羡慕和得到“安慰”的。严于律己,进而达到严于律所有人,这肯定不是可爱的性格。但这时候的我很希望有这么一个人在爱自己的大前提下,以这种不会直接冲突和伤害,又能有理有据的把自己规律分享出来加以指导的人。我真的很羡慕,也仿佛看到了希望。我更加相信了这样的自律和自控是值得骄傲值得活下去的,背负的清贫和压力也是必须的。这样的生活可以实现。

  几年前看到过一段话,大致的意思是一个老师问学生们,说到性你们想到什么。同学大都偷笑不语。老师说为什么你们没想到爱呢。并不是说有些东西在爱的名义下就一定是正确,而是说在爱的名义下给了我们另一个解读的视角。私人家书首先是真,真实的表达自己的思想修养,还有就是真实的表达了爱。前者展现了傅雷近乎神的一面,后者又展现了他为人的“弱点”。有些讽刺,也许应该感谢那段特殊的岁月得以有机会向我们真实的展现一个人的真。他的教育方式真的已经不是重点了。 以前看《上海的红颜遗事》的时候把我感性的一面给撩动到了极点,那时自己会看着瑶瑶的照片发呆,想象她的生活。今天看着傅聪回国参加追悼会的照片,我又盯着他的脸看了很久,感觉到傅雷“成功了”,将一个浪漫不羁到极点的灵魂给稳住了。这不是教育的胜利,是爱的胜利。

  《傅雷家书》读后感(二):!

  

难以想象傅雷夫妇遭遇了多深的苦痛,拥有那么炙热的感情却不得与儿子相见,抱憾而去。

数不清的刚直不阿的傅雷先生与善良贤淑的朱梅馥女士,被时代的厄运击溃。多高尚多真挚的灵魂受到如此折磨。

关于傅聪,人的悲欢是不相通的,没设身处地经历过那些事情,站着说话腰是不疼的。

难以想象傅雷夫妇遭遇了多深的苦痛,拥有那么炙热的感情却不得与儿子相见,抱憾而去。

数不清的刚直不阿的傅雷先生与善良贤淑的朱梅馥女士,被时代的厄运击溃。多高尚多真挚的灵魂受到如此折磨。

关于傅聪,人的悲欢是不相通的,没设身处地经历过那些事情,站着说话腰是不疼的。

难以想象傅雷夫妇遭遇了多深的苦痛,拥有那么炙热的感情却不得与儿子相见,抱憾而去。

数不清的刚直不阿的傅雷先生与善良贤淑的朱梅馥女士,被时代的厄运击溃。多高尚多真挚的灵魂受到如此折磨。

关于傅聪,人的悲欢是不相通的,没设身处地经历过那些事情,站着说话腰是不疼的。

  《傅雷家书》读后感(三):漫长的告白 最后都化作了最无言的告别

  什么是舐犊之情?

  看前部分的书信,的确是一种老派的家风建设,谆谆教导孩子:

  对艺术要有赤子之心,

  对国家要有凛然正气,

  对情绪要会克己控制,

  对仪轨要懂分寸得体。

  但看到最后部分我有了别样的理解,傅雷夫妇在1966年,那样的年份里承受着种种非人境遇,对万里之外的儿子只写道“国内…轰轰烈烈 惊心动魄”,仅剩聊聊几字,把自己置身于时代里举重若轻,殊不知,这正是做父母的深沉保留,他们不愿把自己的痛苦去与孩子分享哪怕是万分之一,这,才是舐犊深情,如鲠在喉!傅雷家书9.2傅雷 朱梅馥 傅聪 / 2016 / 译林出版社

  《傅雷家书》读后感(四):我读傅雷对傅聪“失败的教育”

  年过完了,终于开学,日子又恢复到正常轨道。 用一天时间,认认真真读完了《傅雷家书》。这本书是女儿本学期课内必读书目,我这几年读书,除自己喜欢的,其他都紧跟女儿的步伐,以便时刻能与她对上话。 读《傅雷家书》前我和傅雷大约有三次交集: 一是前几年略读过他的著作《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但没深入了解傅雷。 二是2016年的初夏,认真读了放在我家里二十年的《约翰•克里斯朵夫》,心中颇为震撼,被克里斯朵夫感动,被罗曼罗兰的文字感动,没多想这是傅雷的翻译。 三是2017年末,在南艺校园闲逛,看见傅雷的雕像肃立在美术学院门前,才意识到傅雷和南艺的关系。 我当然老早就知道《傅雷家书》,也知道它是教育孩子的畅销书,但是一直没收,也没主动了解过书籍的内容,知道是爸爸写给儿子的信件。潜意识告诉我这样的信件通常意味着说教,我迟迟没有动阅读的念头。 合上《傅雷家书》最后一页,我心中五味杂陈,我的潜意识是正确的,同时感叹和此书相遇太迟。这是一个严厉地令人发指的父亲,这是一个饱含着深沉爱意的父亲,这是一个学贯中西、人格卓越的父亲,做他的儿子很幸运,亦很艰难。 傅雷和妻子朱梅馥共育有两子,大儿子傅聪,小儿子傅敏。傅雷对两个儿子的培养很不一样,他认为傅聪从小表现出很强的音乐天赋,就着力培养,傅聪也没辜负父亲苦心孤诣的栽培,成为名噪一时的钢琴演奏家。而傅雷却认为小儿子傅敏,资质一般,自然科学和数学还不错,就让傅敏走普通学校教育的路。有资料记录,傅敏当年报考上海音乐学院附中,但是傅雷坚决不同意,最后傅敏成为一名普通的英语老师。 《傅雷家书》中的书信主要是傅雷和傅聪之间的对话。当年傅聪远渡重洋到波兰学习钢琴,傅雷为了训练傅聪的思想,培养他的文笔和才智,平均每个月写三封3000字的长信,和傅聪讨论艺术、讨论音乐,告诉傅聪人生道理,帮助他缓解在异乡的烦恼和苦闷。这样花费心血和精力的父亲,世上能有几人? 从通常角度而言,傅聪的确被傅雷培养成人生赢家,少年得志,全球世界巡演,定居英国,住在五层楼的别墅中,家中四台钢琴,有三架斯坦威。可傅聪的成功却掩盖不住傅雷的悲凉,在这悲凉中,我读到傅雷教育的失败。 是的,傅雷的教育是失败的,除了钢琴演奏的成功外,傅聪并没有成为他父亲在家书里千嘱咐万叮咛的“人”——一个淡泊名利,报效祖国,感情专一,艺术至上的“人”。 我们先来看看傅雷对儿子傅聪浓厚的父爱。尽管傅雷学识过人,德艺双馨,在当时也是名流,可他的父爱和普通父母并无区别,甚至比普通父母还愿意为儿子鞠躬尽瘁,付出一切。 儿子要远行时,傅雷不放心,一点生活琐事都要在信中再三安排:“一切零星小事都要想周到,别怕天热,贪懒,一切事情都要做得妥帖。行前必须把带去的衣服什物记在“小手册”上,把留京及寄沪的东西写一清账。想念我们的时候,看看照相簿”。 儿子到了波兰后,傅雷拿出自己26年前留学法国的经验,手把手教儿子如何节省开支,如何请人吃饭:“事先可以协商,倘隔天通知下一天少吃一顿或两顿,房东可以不准备饭菜,因此可以少算一顿或两顿饭前。预料你将来不时有人请吃饭,请吃饭也得送些小礼,便是半打花也行,那就得花钱;把平时包饭地方少算的饭钱移作此用,恰好弥补。” 对于儿子的衣食住行,练琴交友,拜师学艺,傅雷左叮咛右嘱咐,末了,他还是不放心,说:“孩子,我真恨不得天天在你旁边,做个监护的好天使,随时勉励你,安慰你,劝告你,帮你辅平将来的路,准备将来的学业和人格。” 用尽全身之力为孩子未来铺就一条坦途,这是全天下父母的心愿,傅雷也不例外!可以想象出,在深夜的书房里,傅雷伏案工作一天后,虽然已经困顿不已,但是还要提着毛笔,用一笔一画的正楷,把疼到骨髓里的父爱,编织进家书的字里行间。那份牵挂,那份想念,那份忐忑,那份操劳,跃然纸上,而我,一个普通的读者,怆然涕下! 傅雷对儿子的要求极其严格的,其严厉程度,恐怕大多数父母都不及他万分之一。 傅聪来信的信封不干净,傅雷毫不留情地指出来,并由此推及做人方面,他认为:“日常琐事要做的干净,等于弹琴要讲究干净是一样的。我始终认为做人的作风应当是一致的,否则就是不调和” 傅雷寄给傅聪的书信,如果傅聪只回复“收到”,傅雷势必不饶,一定要傅聪明确“来信及谱二册均已收到”。 傅聪演出海报的手写签名,笔画笔锋如何写,傅雷都要提出中肯的建议。 傅雷自己太博学,太强大,生活在如此优秀的父亲身影下,傅聪会不会很累?曾有傅雷的朋友问傅聪,他淡淡地回答说,还好,不觉得父亲的严厉有多过分!凭直觉,这不是傅聪的真心话,但是面对浓得化不开的父爱,他又能怎么说呢? 傅雷在信中和儿子,谈川戏,谈昆剧,谈李白,谈《世说新语》,谈贝多芬,谈萧邦,谈克里斯朵夫,他希望儿子要真诚,做艺术家一定要先做人。 他一再嘱咐儿子减少商业演出,把精力投放在自己技艺和艺术的提高上面,不要成为演奏家,而要做真正的艺术家。 他与儿子修家书的目的,除了思念儿子之外,更多的是希望儿子把在波兰学习的心得体会,总结出来,写出来,方便国内的学子参考。他希望儿子做教育家,他苦心积虑地为儿子以后的事业做准备,为中国的音乐界作准备。 他热爱自己的祖国,叮嘱儿子,好好学习,学成回来,报效祖国!傅雷是心中藏有大爱的人。 他深知儿子感情丰富,性情多变,除了学习之外,儿子的感情婚姻问题,让傅雷夫妇最为牵挂。他们用自己的爱情和婚姻,一再告诫儿子,感情要专一,要多体贴自己的妻子。 可是,让傅雷夫妇倾注全部心血培养出来的儿子傅聪,学成之后,远走英国,为了演出的需要,加入英国国籍!这件事给傅雷夫妇带来难以想象的痛苦! 我们不是当事人,不好评价是非,或许这其中本没有是非!当年的中国,当时的环境,当时的气氛!让任何一个人身处其中,都未必比傅聪做得更好!做这样的选择,傅聪自有他的苦衷和无奈! 当看到傅雷遗书里的一行字:“何况光是教育出一个叛徒傅聪来,在人民面前已经死有余辜了!”眼泪再次模糊了我的双眼! 读罗曼•罗兰的《约翰•克里斯朵夫》时,一直忘不了一句话:“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认清了生活的真相后还依然热爱它”。 有些人把自杀的人视为是懦弱的人,胆小鬼。好死不如赖活着,一直是我们对生命的信条。可是“哀莫过于心死”,心已经死亡,肉体只是一副架子罢了。 如果你细细读完傅雷的家书,感同身受体会一个父亲炙热的爱,就明白傅聪加入英国国籍带给他的致命打击,你虽然不支持傅雷对生命的选择,也许你会尊重,因为死亡,失去肉体不是这世上最可怕最痛苦的事情。 傅聪住在英国的五层别墅,和第三任妻子一起奏响斯坦威庄严的琴声时,我想到傅雷信中滚烫的话语,说好的淡泊明志呢,说好的感情专一呢,说好的教书育人呢? 家书中傅雷对傅聪的教育,最后来,只落得一场空! 女儿十四岁,我们朝夕相处的十四年,使得我对教育有了最本质的认识,就是: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傅雷对傅聪的教育,再次印证这个认识。傅雷对傅聪的教育不可谓不尽心,无论是言传还是身教,这世间难有几人能超越傅雷!可是,今日住在五层别墅里的傅聪,远不是傅雷当初教育时所期望的成果! 读完《傅雷家书》,内心深深感谢傅雷,正是傅雷无私的爱和热情(把自己心得写下来,以备别人学习借鉴),才让如我一样的普通人,得以领略文学、艺术和音乐的魅力。这也正是《傅雷家书》自出版以来,畅销不绝的原因。傅雷的光芒永远在世间闪烁,他努力促使儿子去做的事,自己在不经意间达成了!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