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三部曲:生活的意味》经典读后感有感
《生活三部曲:生活的意味》是一本由[法]让-克劳德·弗洛克 / Floc’h著作,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后浪出版公司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9.80元,页数:5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生活三部曲:生活的意味》读后感(一):生活意味着有你噢
睡前和鹿宝读这本书。
起先我不明白,为什么只有爸爸和女儿……还有一只兔子?妈妈在哪里呢?
《生活三部曲:生活的意味》读后感(二):生活意味着我爱你
我是一个爱读书的妈妈,为了培养孩子的读书习惯,闲暇的时候,我也常常给孩子读绘本故事。那真是一件美好的事情。孩子依偎在身边,乖乖地眨着好奇的大眼睛,展开无边的想象,感受故事里的喜乐。
《生活三部曲:生活的意味》读后感(三):和4岁的女儿谈谈人生
又一个忙碌的周一清晨,当收废品的老人再次拉着小车,佝偻着身躯穿过拥挤的马路时,坐在副驾驶上的我不禁在想,这样奔波的生活,到底是为了什么。
就像我经常光顾的那家早餐铺的老板娘,就像帮我看了一年小孩的保姆,全年无休的付出,却换不来丝毫喘息的机会。别说是每月昂贵的房租和孩子无止境的学费,就连一次微不足道的感冒发烧,都有可能威胁到明天的温饱。
“为了活着而活着。”坐在一边的老公两手扶着方向盘,眼神追随着那位老人,还要说些什么,却被身后焦躁的鸣笛声打断了。
电影版《活着》剧照
《生活三部曲:生活的意味》读后感(四):每个女人心目中的白马王子,都住在这套童书里!
-01-
嗨!可不可以告诉我,你心目中的白马王子是什么样子?
俊朗的外貌、高大的身材、浪漫的举止、儒雅的性格、殷实的家境、爱冒险、爱运动、爱旅游、爱音乐、爱读书、有涵养、有爱心、有童真、有责任心、幽默、善良、专情、多才多艺……所有描绘男子美好的词汇尽管讲出来,我今天要给你们介绍的这个“人”,几乎可以满足所有女人在心目中勾画出的白马王子的形象!
这个“人”住在法国著名漫画大师让-克劳德·弗洛克创作的绘本《生活三部曲》里,且听我慢慢给引荐。
-02-
《生活三部曲》的三个主角
《生活三部曲:生活的意味》读后感(五):生活是什么
你捧着这本书问我,爸爸,什么叫”意味“啊?
我想了想说,就是意思和滋味吧。
你皱皱小眉头,勉强点点头,接着发问,那什么是”生活“?
我挠挠头,张口结舌答不上来。
你笑着说我知道,生活就是生活呗!
翻开书,书里的爸爸显然比我睿智。
他说生活啊,意味着许许多多的可能性。
然后就带着女儿去到各种地方,经历人生所必须经历的东西。
怪不得,你那么喜欢把跟我一起进行的每次散步,
哪怕只是去楼下超市,海边沙滩,小小书店,
都叫做探险。
哇,每页都有这只小兔子!
你兴奋地指给我看,
我这才发现,简单的画面原来充满了细节,
大人的眼睛啊,总是喜欢自以为是地过滤掉重要的东西。
可是到了这一页,你安静了下来。
《生活三部曲:生活的意味》读后感(六):对于树懒来说,生活意味着找根树枝,挂着
生活意味着什么?
“爸爸,生活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种种可能性,种种体验,这些原本需要大量的话语来表达的东西现在都变成了简短的几句话,和画,意味着冒险,意味着游历,意味着感受,意味着付出,意味着收获,意味着享受,意味着苦乐酸甜。
而这些“意味”,我们是怎么知道的呢?
肯定有人这么做了。
我们可以沿袭前人的脚步,继续做,也可以另辟蹊径,换别的去做,最主要的是,做。
生活,就是做这个,或者做那个,生活,就是选择,选你想做的,持续你要做的,最主要的是,要去做。
去做,并知道做的时候,你是活在此刻。
树懒对小树懒如是说。
:其实树懒除了读这本书,什么都没多说,把话儿搁这儿,搁在这绘本顶上,它是种子,每一页都会发芽,对于生活的意味,还是等小树懒长大了自己慢慢咂摸吧!
:树懒没有敷衍的意思,树懒是当真这么觉得,人家书好不容易把这些大道理揉碎了拆吧好了用画面画出来,我们这帮看书的大人是多么煞风景啊,硬是要把这些画里看到的大道理重新提炼出来用文绉绉的语言说出来,说这些语言,一百个大人里面九十九个都会,只要他愿意,只要他觉得这件事有“价值”,可真正的价值,不就在那一页页绝妙而不可言说的图画当中吗?绘本之所以是绘本,就是因为有语言触及不到的地方,我们有的时候,真的是想太多,做太少,去做,就好了。
《生活三部曲:生活的意味》读后感(七):Life is in the moment
写在前面的话: 第一次写这个,不能算是严格意义上的书评,这也在于这本书有其自身的魅力能够驱动我,让我想认真的记录下我读完后的感受。很久未提笔了,自己读了下有些地方会的确有些生硬,可以的话会进行后续的修改润色。结尾暂时没想好,先就这样吧。见谅。 昨日(20171216)与一友人相见,他给我带了这本«生活的意味»。在晚上聊天时,他告诉我说:那本书让我的心都柔软了一点。(他說自己是一个很理性且务实的人) 在晚上安静的时候打开该书。该绘本的画风让我觉得很舒服,简单明了,色彩的组合给视觉上带了鲜活跃动之感。生活或许就应该以这样的方式呈现吧。(不像抽象主义印象主义超现实主义等表达着作者的内心世界及其他,该绘本以人人都能够理解的,显而易见的方式表达着。让我无需再去苦思冥想作者想表达的是什么,而生活就是我们每个人触手可及的) 第一页是对全书的总括:生活意味着许许多多的可能性。在我看来正是因为这种可能性我们才有更多自主选择的空间,同事可能性带来的不确定性才让生活更是时生活。 每一幅画下的话简洁质朴,没有华而不实的修辞,不会对你进行主观上的引导,只呈现事实。每句话前都隐略了"生活"二字(或"生活的意味"),加与不加让我产生了不同的感觉。前者像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产生的各种各样可爱(天马行空谈不上)的想法,后者像是对我们的提点以实际行动的方式展示生活的意味。不管哪样都让我感到很温暖,嘴角会不自觉的上扬,如沐春风。 对于每个合页所表达的内容,友人说这也是他最喜欢的,将一件事分两个面去谈。我觉得这点是一个非常棒的良性互动。一个事实的两个面并不是那种很尖锐的对立关系,友人称其为:马克思的辩证统一,这个解释很好。 我最喜欢其中的三组: 1.去了解过去,去感知未来 2.去静思冥想,去尽情宣泄 3.去享用服务,去为人服务 看的时候脑海中冒出了一个顾城说过的话:人们拒绝了这种悲哀,向天空举起彩色的盾牌。
《生活三部曲:生活的意味》读后感(八):两个漫步者的生活遐思:读绘本《生活的意味》
俄国诗人普希金曾为他的《叶甫盖尼·奥涅金》配了一句他人的诗,作为这部作品的献词。可见,他对这句诗——“急于生活,也忙着感受”——青睐有加。
这如箴言般的诗句可以构成一个人朴实的人生理想——既热烈地经历,又时刻不忘体验、总结与展望。在高速运转的现代都市中,生活每日如织梭般往来、向前,简直每日都是“急于生活”,个体很容易进入麻木不仁的境地,又哪里能做到“忙着感受”呢?毕竟真正达到这一状态是需要拿出一点热情与心力的。
绘本《生活的意味》叙述的正是一个成年人对生活的反思与展望。不过,这种追索并非随意发生,而是由一个小女孩的提问所启动。她问:“爸爸,生活意味着什么?”这样的问题该如何回答?作者让-克劳德·弗洛克借着这位父亲之口给出了许多富有哲思与诗意的遐思式回答。
作者把这些遐思安排在父女俩手提行李的旅途行走间。两人不疾不徐,一路行来。小女孩身边不仅有父亲,还有一只栗色的兔子,第三者的存在为这次行走平添了漫步的气氛。
(瞧,一家三口在路上,摄自《生活的意味》)
《生活三部曲:生活的意味》读后感(九):生活意味着许许多多的可能性
扣一星是因为法国童书的缘故,这本书需要家长跟孩子的互动更多,需要家长自己先思考,然后再讲给孩子听。
很多人问我,为什么叫“鼹鼠的土豆”第一个字念“yan”。我考试不及格,我妈给我读了这个“悲剧”的鼹鼠的故事。他用尽一起努力,养大一只土豆,想给自己心爱的母鼹鼠当礼物,但是被大家(包括母鼹鼠)嘲笑,最后土豆还被人农民(土豆就是农民种的)拿走了。
我妈给这个故事的解释是:什么都可能不是你的,无论你曾经付出多少。
引申到当时的意义就是——不及格就不及格吧!尽管全力以赴不及格也没关系!
这几乎奠定了我全部的挫折观,这么多年,我的“豁达”可能都来源于此。
前天看完杨永信的报道,我问我妈为什么在我迷恋电视和魔兽世界的时候,没把我送去电击,我妈特别无奈的翻了个白眼。
当年我迷恋电视到猪从猪圈里跑出来,跑到满村都是,我还在屋里看电视。
做父母是世界上最难的职业,可是我们没经过培训就上岗了。
就像《生活三部曲:生活的意味》里那个小女孩问爸爸的“生活意味着什么?”爸爸的回答“生活意味着许许多多的可能性。”最近我妈让我女儿看动画片,看的《海绵宝宝》,我妈给我闺女的理由是,别人聊起海绵宝宝,你说我瞧过。别人聊天,你什么都不知道,多没意思。
朋友听到小声跟我说“你妈真新潮,我妈不让孩子看电视,孩子反而特别逆反,非要看。”
我当时觉得朋友就是客气话,后来跟我妈说“听说小孩看电视影响智力,你别让孩子看了。”我妈问我有没有科学上的证据,我当时也拿不出来。我妈接着解释到,你拦着不让看,反而激发孩子好奇心,让她更想看。你主动选择对她有益的内容,反而可以开拓眼界。
生活意味着许许多多的可能性,夏天的午睡之后,女儿坐在我的怀里,我们一起分享了《生活三部曲:生活的意味》里“能过富足的生活”“也能过贫穷的日子”“坐牢太无奈”“自由最可贵”。
女儿告诉我有票票可以买糖油饼,但是需要上班才能挣票票。做错事会被警察抓走,关小黑屋,看不到爸爸妈妈。但是听话可以跟着姥姥拿着扇子,去看跳舞的。
现在大多数家长已经认识到应该鼓励孩子,但是单纯的鼓励孩子,不告诉孩子红线在哪儿,危害更大。我们不可能总是把孩子保护在自己的羽翼下,如果他是只鹰那就让它教育成一只鹰。否则等到了你必须放手的时候,他明明还是只鸽子,别人也会把他当鹰收拾。
提前给孩子树立挫折观,让孩子坚强起来,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勇敢的去面对困难,接受自己的失败,反而能让孩子知道如何去生活。
《生活三部曲:生活的意味》读后感(十):生活的意味
寒冬里的雨,淅淅沥沥的下个不停,更增加了无边的寒气。当穿不穿秋裤保暖裤再次在微博、朋友圈卖萌式的招摇时,你看或者不看,生活的冷暖,还是需要自己去感知的,这可能就是最基本的生活意味了。
这是一本引人深思的图画书。父女两人,一只小兔子,每页一句剪短的话,大量的留白,读的过程中让人忍不住去浮想联翩,忍不住去脑补自己的过去和当下。生活意味着什么?如作者所描述的那样,意味着许许多多的可能性,西班牙圣地亚哥朝圣,打高尔夫球,到埃及看阳光下的金字塔,月光下跳舞,了解过去,感知未来,追求内心的宁静,有时疯一把,有时乐一乐等等。特别是这句“能过富足的生活,也能过贫穷的日子”,十分佩服译者周克希的笔力,“富足叫生活,贫穷叫日子”,不仅仅是字面意思的差异,更是不同的人生境遇啊。
那么生活究竟意味着什么呢?我觉得最后的几页是点睛之笔:“最重要的是,生活意味着有你!有你,有我们,有眼下这一切!”这简洁的话语,顶的过多少长篇大论,胜得过多少心灵鸡汤。
不论什么时候、什么时代,人生,事业,情感,人性,社会,都是永远的话题。立足于此,作者细数了38种生活中的片段、场景、经历,总有那么一种或者几种打动了我们的内心。生活总是在你经历波折,千回百转后,让你体会最浅显易懂,却直达内心的道理……而这些朴素的,才是最有生命力的。
生活的样子
一首《时间都到哪儿去了》感动了很多人,不过我想为人父母的这一群体,应该是感触最深、最有切身体会了。歌曲是生活情感的升华,一些经典绘本也是对现实生活的艺术升华,比如《生活的样子》。
作者用四五十副线条简洁、但生动传神的图画,配上简明扼要的一句话,把生活的样子图文并茂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生活究竟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如同对于幸福的追问一样,并没有固定的答案。
对内呢,我们需要一个家庭,当然这个家庭有大有小,家庭成员不一定全,要爱护同伴,可以读书、听音乐,培养些艺术气质,提升自我,内心平静,有慈爱活跃的氛围。
对外呢,不在乎别人的说法,流言蜚语,能保护好自己;在生活方式上,尊重传统,能有机会远足、外出旅行,感受不同的异域风情;当亲人离世时,伤心过后坦然面对。这些有关生活的样子,作者都通过一幅幅画面,配上简洁的文字,告诉你生活的样子。
生活中的画面实在太多了,用汪洋大海来形容应该毫不为过,但作者列举的一些却至关重要。比如关于谨慎。我一直被家人、熟悉的人认为是个谨慎的人,自己也曾沾沾自喜。但是,事实并非真的这样。前年,我在用一个紫砂茶杯接水时,驾轻就熟地放在饮水机下面,想当然地斜着手,结果随着茶水的增多,紫砂茶杯突然倾斜跌落在桌子上,桌面上铺着一张厚玻璃,结果“杯具”真的“悲剧”了,用了好几年的紫砂茶杯就坏了一个大口子,再也用不成了。此后,又换了一个双层玻璃茶杯用,因为吸取了上次的教训,就一直谨慎使用。前不久,在洗刷杯子时,不知道再想什么,一个恍惚、用力过大,玻璃杯碰到了水池沿上,一下子玻璃杯又碎了。这样看来,自己还是不够谨慎。当然这些小事小节并无大碍,但如果因为不够谨慎,导致发生重大事故和变故,恐怕后悔也来不及了。祸患常积于忽微,其实也是这个道理。
比如现实中,在寒冬的风中,当我蹲下身为孩子扣纽扣时,她忽然就伸出双手把我的衣领竖起来说:爸爸,你在前面,也要注意保暖!一瞬间觉得心里很暖和,生活很美好。比如,去野外玩耍时,孩子顽皮地把一束野花插在我胸前的口袋里,要给我照相时;比如孩子扯耳朵按鼻子装扮二师兄时……没有“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的自由和任性;没有“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那么自在和随意,但这些生活中的小确幸,已经足够把生活装点的富有滋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