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氣球人读后感锦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氣球人读后感锦集

2022-04-14 03:03:48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氣球人读后感锦集

  《氣球人》是一本由陳浩基著作,奇幻基地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NT$380.00,页数:35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氣球人》读后感(一):超能力杀手的黑色童话

  《氣球人》读后感(二):筆記

  - 哈哈,讀這書好'治癒'。因為這樣的偵探小說,讀時沒有甚麼目的,純粹是跟著劇情走,享受作者說旳故事。沒有甚麼「社會意義」,與當前政局沒有關係,不為思考甚麼問題,好開心呀。

  - 這樣說不是要貶低這本書或作者的意義,絕對不是。說到底,我其實對要為了「現實」而閱讀這說法是很有保留的。疫情來了,所以要讀某某某書,一來有點「跟風」,二來書本給我們的啟發與知識不大是這樣「線性」的,反而它是一種積累,某一刻的靈感爆發,或是觸類旁通。沒有功利心的閱讀,反而獲益更多。

  - 再插一句,有時某些現實太霸道,或者我們把它看得太大,反而讓自己被綁了過去,成為其奴隸。要有某種自由自主,則要懂得放開,嘗試在生活中找找其他東西。

  - 回到陳浩基,自從知道並讀《13.67》後,後來的新書除了《第歐根尼變奏曲》都有讀到,或許是因為《山羊獰笑的剎那》讀來不算很喜歡,就skip了上一本。最近看一個大學老師的臉書,她竟然把《北京零公里》與《氣球人》並置放上臉書,說是疫情下找來看的書,讓我也對這書產生了好奇,看書店有便買來一讀。

  - 這書好玩的地方在於,它其實是一個'累積'的作品。就是說作者是先發表了<氣球人>這一篇(為本書第0章),後來又寫了四章,這次出版又把後來的四章收入,於是整本書其實是寫於不同年份、前後差了可能有九年。而這些篇章卻不是順序而寫的,而作者可以選擇在主角'氣球人'的生命不同時段插入一個新章節,有點像補回一片拼圖那樣。因為沒有讀推理小說的習慣,不知道在這領域是否很普遍的事,但在後記知道這樣的寫作形式,還是感到十分有趣新鮮。

  - 書本的情節、主線等網上有不少介紹,我就不多說了。這次這本書以有異能的殺手的角度去寫,沒有了查案那種心情,反而從邊緣、反社會的角度去看世界,倒是挺有趣的。反正作者安排的死者都是有些問題,沒有傷害無辜,讀起來就心安理得吧。

  - 作者的書寫位置,也不完全從第一身入手寫'氣球人',有時會從警察的角度寫,還挺好玩的。

  - 比較早發表的幾章應該是當年在打市場時寫的,故此節奏或許更明快,更吸引眼球(比如有描寫少女胴體的筆觸,但是很節制的,沒有賣弄)的方法去寫。新寫的情節倒篇幅較長,用心經營,畢竟作者的閱歷、年資已有不同。舊作<最後派對>寫得讓人深刻,以為兩個房東的孫子要被'氣球人'殺掉,原來寫的是'氣球人'的孫子,退休後的'氣球人'接收了房東原來的資產,為了保護孫子只好「出手」殺掉他的殺手租客。新作<與你常在>則較深入寫異能人的內心,人生的意義等,能在通俗作品作探索這些話題而不勉強,足見作者之功力。

  - 作者在後記說自己這創作更多是娛樂主導,不要在內文中找甚麼道理或教誨。但在<Shall We Talk>這篇新作中,很難不讀出其弦外之音,包括何謂正義,何謂正常,警察與黑幫的勾結等。無論如何,我個人尊重作者這樣的取態。閱讀不為現實,寫作也一樣。

  - 印象中《13.67》、《網內人》都有一種以不同章節架構起來的結構,這一本《氣球人》也是。正如前面說過,本書好玩之處時它不是幾年下來慢慢堆起的,作者還說搞不好未來會繼續寫<氣球人>的故事,好玩!推理小說真的是另一個世界,香港能有陳浩基這樣的作者,有福。

  - 5月24日明報有篇寫氣球人的文章<《氣球人》:以想像力游走一切之間>,姑且分享一下: https://news.mingpao.com/pns/%e5%89%af%e5%88%8a/article/20200524/s00005/1590258202330/%e6%98%9f%e6%9c%9f%e6%97%a5%e6%96%87%e5%ad%b8-%e3%80%8a%e6%b0%a3%e7%90%83%e4%ba%ba%e3%80%8b-%e4%bb%a5%e6%83%b3%e5%83%8f%e5%8a%9b%e6%b8%b8%e8%b5%b0%e4%b8%80%e5%88%87%e4%b9%8b%e9%96%93?fbclid=IwAR1ck9Cskeg09xSgBMQgONQowtf5FrbBott9ljPh2ElsSn7ghPlHGF0AQaE

  《氣球人》读后感(三):小说测评《气球人》|「华语推理第一人」重写的旧作,读起来怎样?

作者:Jay

校对:litcave 工作室

配图:Online

网络上,已经有不少读者把香港推理小说家陈浩基跟日本的东野圭吾作比较,称他为「华语推理第一人」。

其实毫不夸张,前不久,繁体中文电子书服务平台读墨(Readmoo)公布2020年度数据,其中「文学小说」类百大畅销榜和百大阅读榜,陈浩基有五部作品在列,分别是《筷》、《气球人》、《魔笛》、《13·67》和《网内人》。

但是对于大多读者来说,只是听过其名,不见其作。

根据豆瓣读书显示,陈浩基的在内地出版的目前只有《网内人》和《遗忘,刑警》,可以说,这个「华语推理第一人」称号,还未经内地读者审视呢。

在以往的文章,我们曾分享过「亚洲书评」栏目中一篇谈论《13·67》的文章《日本东野圭吾,香港陈浩基:他与〈13·67〉》。今天,来谈谈他的《气球人》。

《气球人》原本是作者在2011年初版的作品,当时是四个短篇,今年4月再版,扩写为九个故事,可谓旧瓶装新酒。

小说设定是,主角获得一种超能力,只要接触皮肤就能对目标身体输入指令,让其某个部位充气、膨胀或扭曲,最后死亡。而九个故事,是主人公借这股超能力走上杀手之路直至退休的历程。

毕竟整本书是作者分别在两个时期所创作,流畅度如何,也是读者最先关注的。

从主人公获得超能力开始,其实每段情节都没有突兀感,视角的切换可能有点莫名其妙,但剧情的推进掩盖了这一瑕疵。作者谨慎处理了「新」与「旧」之间的接缝,延续原有篇章的文风同时,也丰富了剧情。在这点上可见,作者诚意十足,并没有用扩写来糊弄读者。

但是相对的,由于是2011年写就的小说,自然带有当时畅销读物的痕迹。撇开「超能力杀手」这个较为陈旧的设定不谈,情节的反转与推进,也是比较过时的,情节上的很多进展,读者都能预料到——不是基于对这类小说的熟悉,而是读过一部分后,读者基本能预想自己将会读到什么样的故事。

就好比作者与读者进行一场赛跑。读者不断期待「接下来一定有反转」,而作者则在读者感到「意料之中」同时,又给予读者新的期待。

而九个故事,虽然看似有几个人物先后连接起来,内在逻辑却极为松散,情节毫无新意,不单是对今天的读者来说无新意,放在2011年,似乎也欠缺亮点。一个「无敌」的主人公,基本没有遇上真正的前进阻力,所以也是十分平淡无趣的。

小说的紧张气氛很大程度上依赖警察的视角,以及主人公害怕身份暴露的意识这两个方面来营造,而每个事件暂且结束之际,作者又急于出来作解说。这样的快节奏推进下,其实丢失了很多东西,尤其是人物塑造。

对于读者来说,这样的小说每处大段文字都只是作者在我们的脑海中营造一种氛围和设定,倘若快速跳过,也并不影响对剧情的理解。实质上,剧情完全能靠人物的对话完成推进。

在故事的高潮部分,主人公突然宣布退休,及最后部分他老了后所遭遇的一次暗杀(当然那杀手也未遂),都显得十分草率。而关于主人公对世界的想法还有他获得超能力的缘由,都是同类作品的一般套路。

如果作为茶余饭后的消遣读物,《气球人》勉强能凑合,但跟他的一些得奖作品对比,还真逊色不少。

可以说,《气球人》只是陈浩基的习作,正如他所说是受编辑之邀所写——它更像当初的一个作业,而今尝试要把它变成作品,还是回天乏术。

  《氣球人》读后感(四):時間線

  

(按时间线顺序整理)

事件一:xxxx年七月二十六號(0 氣球人)

“我”意外殺死自己的老闆“老金”,發現自己的特異功能:接觸有生命體的生物的皮膚,就能輸入指令,使目標變成「氣球」。

只要在接觸目標的一瞬,想象對方變成氣球的部分和發動時間,即使我之後遠離目標,時限一到,他或她或牠的身體亦會產生變化。

事件二:辭職後(0 氣球人)

“我”殺死替自己整容的黑市醫生。(话说,我看第一遍的时候竟然没看到)

事件三:入行三年 (1 這樣的一個麻煩)

①跟蹤王主席(公園「倉鼠」的隱喻)為了阻止收購土地的計劃

②“我” → 殺手凱文(為了挖尸體) → 房東

這一篇已經開始欺騙讀者了,一遍一遍地強調“我”看房東先生不順眼,要解決掉這個老頭,一直在家監視外面的情況,其實是“螳螂捕蟬黃雀在後”,但最後又來一重轉折,說“我”一開始就想殺死這位陌生人,恰好回應了開篇“我”對小孩子關於「倉鼠」的一番告誡

就像倉鼠,會把入侵家園的同類的頭啃掉哦。

事件四:入行四年「洛氏家族」(3 傅科擺)

“我” → 健身教練 → 化→學老師 → 記者 → 偵探 → 前醫師(司機)→ 公關小姐(韓小姐)

傅科擺暗示著

我們每個參與者就像鉛錘般以為自己是直線擺動,卻不知真正令我們繞著圈子轉的,是在我們之下的地球。我們無法逃離大地的引力,就像無法躲過洛氏家族施加於我們每個人身上的那股力量一樣。

事件五:入行五年 xxxx年x月x日 星期三 下午三點-四點(0 氣球人)

我接到黑道的委託使銀行洪經理「爆炸」而死,結束之際,遇到銀行搶劫案,“我”作為人質差點與“洪經理”同歸於盡,但實際上真正的洪經理串通劫匪,進行身份調換做不在場證明。四點時他當場與同夥被炸死。在離開銀行時,我順手摸了犯人阿諾德肩膀一把,阿諾慘死在羈留病房。

(这里的“我”的假名是“司徒”,这个姓在香港很常见吗?在陈浩基小说中这是第二遍看到了)

事件六:入行七年 夏天(5 謀情害命)

(郭綺嵐委託)“我”→ 郭夫人(丁文婕)

(郭夫人委託)“我”→ 郭綺嵐

還是一種變形的「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的模式,前面部分還是很容易看出來有問題的:“我”的計劃雖然能糊弄得了郭夫人,但一般讀者肯定能看出來這個計劃漏洞太多,根本不符合“我”謹慎的性格,所以郭夫人是肯定要出問題的。

事件七:入行十年 十一月二十八號 馬可波羅飯店(2 十面埋伏)

布倫特史克執行長弗雷·史密斯醫生被殺。(產品抗抑鬱藥「樂凡適」實驗數據造假)

保安公司田老闆

警官線人。

葛警官登場。並察覺到“我”作為「氣球人」的存在。(葛警官知道阿諾德事情,所以這次事件應在“我”入行五年之後)

本次關鍵在於如何讓史密斯醫生接觸到“我”——於是“我”假裝發病,讓醫生為“我”進行急救,進而輸入指令。並利用生蠔(生蚝也是活的生命体这一点是真没想到,就算前文提到了,也想不到利用这个),引發爆炸,造成停電,趁機逃走。

“我”與葛警官第一次對峙。

根據葛警官回憶推斷,時間線為“我”入行十年:

葛警官最有印象的,是五年前死於拘留病房的一個嫌犯。

事件八:「馬可波羅飯店離奇命案」+三年 入行十三年 (4 遠在咫尺)

這章當年輕的警衛“阿興”出場了答案就蠻好猜的,“我”的偽裝身份肯定是這個。只是當電梯突然停止運行後,才想明白“我”的作案手法。但沒想到目標是四個人,並且電梯裡的四個人是一個團夥的。

事件九:(+1 與你常在)

這是什麼「霸道殺手愛上我」(誤)的劇情啦!

看來“我”一直沒有讓麗塔無聊哦!有好好的活下去。

時間線不是很明確,此章發生在房東先生剛剛去世的時候,根據第七章,房東先生已經去世三十多年,大概處於“我”入行十幾年的階段。

事件十:入行二十年±(6 Shall We Talk)

根據葛警官自述,「馬可波羅飯店離奇命案」發生時,葛警官入行二十多年,此次案件發生時,葛警官入行三十多年,據此推斷“我”入行應該有二十年。

葛警官認定“我”氣球人是他的「宿敵」甚至是「天敵」,沒想到最後還是“我”救了葛警官一命。(岳父當然要救了喂!)

事件十一:入行四十三年(7 最後派對)

哎呀!我應該想到的!我還奇怪房東先生的兒子兒媳怎麼突然出現(前文忘記在哪一章提過了,但好像有個印象,房東先生和兒子兒媳不親,或許是記錯了和後面記混了?)

第一章「這樣一個麻煩」裡面提過一個失蹤的住客,後面果然我自己被迷惑住了。

這章實在是迷惑性太強了,“風濕痛”和“藍房子里的住戶”一出來我已經不再有什麼懷疑了,但其實回看,房間裡的豪華電視和電腦明顯不對嘛!原來的房東先生可是連空調都捨不得開的呀!

還有還有!那把手槍!都和前面對應起來了!我完全掉入作者設置的陷阱了!

「嘿,再談?今晚你就會心臟病發嗝屁,這樣我就可以安心退休了。」男人自言自語道。

這個部分稍稍覺得有些奇怪,「傅科擺」中“我”對中介人還是不會下手的,但一想“我”就是這樣子一個利己的,沒有感情的一個人,所以把自己說服了……

這章最後亮明身份之後,我以為“我”和麗塔的故事不會講了呢,畢竟下章一開始我就和“麗塔”訂婚了嘛。果然“我”和葛蔚晴這兩個奇奇怪怪的人才會有小寶和珍珍這樣孫子孫女嘛!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氣球人读后感锦集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