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特勒传(全二册·全新修订版)》读后感精选
《希特勒传(全二册·全新修订版)》是一本由[美]约翰·托兰著作,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98.00元(全二册),页数:92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希特勒传(全二册·全新修订版)》精选点评:
●一个维也纳郁郁不得志的画家,变成了元首,很多人物个性可以在这本书里找到原因和历史,历史总是那么迷人
●翻译的不好,不过总体值得一看
●突然发现青年时的希特勒和现在的自己很像(汗)。
●陪伴我度过最艰难日子的竟然是《长征》和《希特勒传》
●详尽地记述了希特勒的一生
●长久以来,盟国的历史学家力图把这个人描绘成一个疯子、种族灭绝主义分子、性变态者、生殖器官发育不健全的可怜虫、偶然得势的小丑。托兰这本几十万字的煌煌巨著,只是做到了基本的客观,依然有丑化希特勒的嫌疑。 讽刺的是,同时代最为了解希特勒的,居然是他最为厌恶的犹太人、奥地利文学家茨威格。在《异端的权利》一书中,茨威格借对宗教改革家加尔文的描写,公正而深入的剖析了希特勒复杂的人物性格——一个清教徒,一个失控的理想主义者,一个对人对己都过分苛刻的教主,一个得近乎疯狂的独裁者。 谁能相信,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希特勒和罗斯福,这两个后来被视作正义与邪恶的代表,在当时同样被视为国家社会主义的鼓吹者,同样被视为既有政治体制的破坏者,同样被视为各自国家的拯救者。
●希特勒是恶魔,但恶魔也有不为人知的一面,从一个落魄的街头画家,一步一步到德意志帝国的元首,这本书让我看见不一样的元首
●#阅读打卡#《希特勒传》约翰·托兰 计划阅读1800min,实际阅读1336min,完成100% 摘录: 根舍看见,元首脸朝下,俯卧在一张矮桌子上。在一个架子上放着他母亲年轻时的照片。他的左边躺着爱娃,她倒在扶手上,死后嘴唇紧闭。由于她服用了氰氨,她的两个鼻孔变了颜色。她的裙子湿了,但那不是血。想必是,元首中弹倒下时,打翻了放在小桌上的水罐,湿了她的裙子。根舍大惊失色,跌跌撞撞地跑回会议室,碰到了肯普卡。 分享: 22个小时16分钟,读完了这本88万字的《希特勒传》,读了有足足半个月,希特勒陪了我半个月,我陪了他的一生。 希特勒1889年出生,几乎算是那个时候的90后了。普通的出生,糟糕的父亲,善良的母亲,在他17岁,都离开了。青年希特勒辗转多……
●不得不说,希特勒是个强人
●听完了
《希特勒传(全二册·全新修订版)》读后感(一):本书翻译真的这么差吗
买了一个月了读了100多页,因为这本书毕竟是一本人物传记,大致内容都是围绕一个人展开的,所以有很多地方过于细节内容确实有点难懂。但是只要用心读认真读多做做笔记,就可以明白的。总体来说我认为这本书是目前市面上能买到的描写希特勒这一人物传记,最完美的一本。(欢迎在评论区讨论,这一本书的翻译如何)
《希特勒传(全二册·全新修订版)》读后感(二):虎头蛇尾
历时一个半月终于重读了第二次。除了这个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下士、维也纳街头的流浪汉那一组排比,别的不记得和2015年时读的上一版有什么区别。上部越靠前越是围绕希特勒一个人展开,生动展现了他的贫苦生活、思想状态和屡遭挫折与工作内容。但下部越靠后越是那个时期的历史,而不是这个人的传记了。当然,这是绝大部分人物传记的通病。
《希特勒传(全二册·全新修订版)》读后感(三):值得一看
为了写课程论文看了一堆关于希特勒的书,正好这本有中译本,就拿来对照着看了。建议对照英文原版,翻译颇多错误之处,译者应该是非历史专业出身,名词翻译不少低级错误。
就作品本身来说还是提供了相当多的不同观点和材料的,在老师开的bibliography里面属于比较重要的几本之一了。
除此之外关于希特勒的著作强力推荐伊恩·克肖的书,国外这边的老师基本上把他当必读书目。
《希特勒传(全二册·全新修订版)》读后感(四):再过一百年我们会怎样看待希特勒?
再过一百年我们会怎样看待希特勒?
这个问题一直萦绕在我脑中,会不会像今天的我们看待俾斯麦这么客观,甚至上升为成吉思汗和秦始皇式的英雄?还是犹如杨广被永远定格在失败的那一刻?
希特勒离我们不远,我们能够更全面的对他进行观察甚至包括他近乎偏执和有些歇斯底里的性格,他给人们带来伤害的记忆也一时没有抹平,但时间的作用往往是用来忘却,洗尽铅华之后真正的历史会不会浮出水面?
我从来没有怀疑过人类改编历史的能力,即使这段历史离我们很近,有诸多细节和见证人还没有消失。希特勒的战争罪行和对犹太人的屠杀是肯定不能一笔抹杀的,但似乎他发动战争的背景和原因往往被我们忽略,尤其是被整个西方语境刻意忽略。人们对他的评价似乎只有“杀人魔王”和“疯子”两个词。历史多次印证,对一个人的评价如此单一,往往是不客观的。
现在没人可以说希特勒是个伟大的人物,但谁也不能否认他改变了历史。我认为他个理想主义者,信念坚定,充满激情,不善于妥协,这些中性的词汇应该是现在对他能做出的比较客观的评价吧。
《希特勒传(全二册·全新修订版)》读后感(五):一个理想主义者,一个天真的“圣人”
耗时一个半月终于把这个合集看完了。因为很少看传记类作品以及对于二战期间欧洲战场历史认知的匮乏,所以本书所描绘的希特勒是否遵循了历史是否真实,我均无法作答。只能根据浅显的见解说一说我所见所思。
非是英雄造时事,实乃时事造英雄。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无法避免的,本质上第二次世界大战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延续。战争的本质在于掠夺资源,无论是各种原料还是人口土地都可以简单的归纳为资源。而第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一个主要原因皆在于德国对于土地资源的渴望。而这个渴望最终被催化成为对外战争。在当时的德国社会环境,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未完成的洗牌造就了德国人民的不满,同时作为战败国,遭遇的割土赔款进一步的催化了社会矛盾。所以在国社党上台之前共产国际在德国大行其道。而希特勒的青年时期就在这种背景下度过。作为一个狂热的日耳曼民族主义者,他被影响的很深。所以并不是希特勒代表了德国,而是当时6500万德国人选择了希特勒。
根据本书所描述的,希特勒对于犹太人的厌恶最初来至于帮他母亲治疗癌症的犹太人医生(看完这本书除了几个主要人物的名字,其他一概记不住,外国人的名字太拗口了)。进一步的加剧则是其在维也纳流浪期间由犹太人所开设的救助站里的所见所闻。我感觉这可能很大一部分在于仇富心理的一种外在表现?第三部则在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失败。作为一个获得过铁十字勋章的战斗英雄亲历过战争从成功到失败的过程,这是一个屈辱的过程(当然我觉得一战和二战德国之所以失败都和国民经济国民生产力不足有很大的关系)。而当时民间以及军队普遍认为失败是共产国际搞得鬼(共产国际的领导人很多是犹太人好像),属于犹太人的阴谋,此时对于犹太人的仇恨已经在希特勒的心底建立了起来。最后一锤定音的大概属于建立国社党之后无休止的演讲。希特勒是一个演讲天才,而抨击犹太人也是国社党主要的口号之一,所以在不断的演讲过程中他的人民信了反之他更加会深信不疑,因为这是不断的心理暗示。这些条件最终导致了犹太人种族灭绝计划的诞生与实施。(但是在历史中犹太人一直不受西方待见不只是德国,耶稣基督是犹太人,犹太人也杀死了耶稣基督,背叛耶和华的犹大代表了大多数西方人对于犹太人的认知,贪婪、自私,同时犹太人善于经商,也有一定的仇富观念在里面。当然稍微想一想在西方有多少耶和华的信徒那么就能知道犹太人为啥不受待见了。对于犹太人的灭绝计划最终也催生出了一个完全由犹太人建立的国家,所以祸兮福兮)
德国为什么会失败?
我的浅见是(基本没有看过有关二战的剖析谅解,如有浅陋,见笑见谅)第一,国力无法支撑长时间战争。很简单的一点,在军工业上德国缺乏很多基本原料,导致战争后期德军无法补充很多装备,还有就是人口的问题,当时德国只有8000万人口整个二战期间德军总共动员了1700 万左右的兵力大概每5个人就有1个人上现场,所以其实国社党在德国的威望并不是如日中天,那真是太阳啊。那么东西战线的盟军动用了多少兵力呢?美国大约动员了1100万兵力,英国则是1200万左右,苏联大概动员了3000-4000万兵力,所以人口基数过低,战线拉长之后德军后继乏力。第二,国社党内部的争权夺势,因为太多的国社党高层的名字太拗口记不住,没法细评简而言之阴谋与背叛,贪污与腐败,理想与现实。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第三,党和军队相互之间的不信任,国社党并没有一个完整的军事体系,这是西方政权的一大通病,而从始至终党卫军也是糊不上墙的稀泥,类似于东厂的角色只能搞搞内部斗争。反之国社党初期的冲锋队我觉得有一定的军队雏形,或者说是狂信徒?敢死队?第四,元首太过于自信同时身体很差。唉,一声长叹,这个我只能用一句话概括,时也!命也!个中缘由只能自己细品。
不知道在元首最后的时刻,看见依偎在他身旁的爱娃先他一步死去,在他扣动扳机的那一刹那,他想到了些什么?
他的一生短暂却又漫长,少时拥有富裕的家庭,严厉的父亲慈爱的母亲,青年抛弃一切追逐梦想,壮年受到千百万人的拥戴,晚年赴死时却带着失落以及永恒的悲哀。但他从不孤独,他虽将一生奉献给了理想。却也得到了万万男儿所羡慕嫉妒的人生。
写到此处,才发觉跑题严重,本可以再写,但已到深夜,心中莫名惆怅。看不得美人白发,英雄落幕。最后引用希特勒唯一一次入狱时在法庭上为自己的辩护,本人非常喜欢的一小段,略有删减。以及本人不自量力有感而言的小诗一首作为结尾。
当昔日的帽徽被人们从泥潭中拾起,昔日的旗帜在我们面前飘扬;到那时,我们将在“审判的法庭”——‘上帝的法庭’——获得和解;到那时我们准备出庭;到那时,唯一有权审判我们的法庭的声音,将从我们的残骸中,从我们的坟墓中响起。因为,先生们,对我们宣布判决的不是你们;只有永恒的历史法庭才有权对我们的起诉做出判决。
选自上册第196页。爱死这一段了!
以下是本人写的小诗一首,望海涵!
午夜,当舰船沉没时 “我之一切” “皆为驶向更辽阔的海洋” “当鲜花与荣誉铺天盖地” "当污蔑与背叛接踵而来" “我手持长剑” “是人民给予的力量” “启航” “这一次” “绝不在午夜前五分钟投降” "启航" “向理想” "即使覆灭,即使已然绝望" 午夜,舰船追随船长一起下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