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变神偷》影评精选
《百变神偷》是一部由梁治强执导,淳于珊珊 / 周里京 / 剧雪主演的一部喜剧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百变神偷》精选点评:
●童年记忆,小时候就在CCTV6看过,今天电影频道又在播
●童年的百看不厌
●当年和父母一起去看的电影~
●小时候在电影院看过三遍以上,好像就是自此喜欢上了童自荣的声音
●少年最爱之一。上译配音真赞!17年2月4日和家琪重看,感觉虽然影片中孩子很多,但是却是大人看的电影。
●童年回忆啊 长大后再看发现了很多台词里的新亮点,如果当年网络发达,男主一定会大红大紫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cctv6又在放了!我说怎么越看越熟悉,小孩儿拉
●十余年前,小学班里发的黄色电影票,文化宫前的老旧单厅影院,人少的可怜,由我们一班小孩看了这部。后来没几年文化宫被拆了,改成了购物中心。遛鸟的大爷,学艺的小孩们,简陋的泳池都消失了。八月不在
●画饼充饥,拉钻石,其他记不得了
●七八岁的时候看的吧 影响三观形成的电影 侠之大者…男主长得这么帅 竟然今天才知道叫什么!年代好电影
《百变神偷》影评(一):哎哟这个片太甩老太屎味儿老我认得的甩子小时候都熬夜看过
哎哟前几天电视上又放崃,我又看崃,实在是好啊,包得太大英雄崃而且逸正一邪哎,太猛崃
哎哟那个太太太风骚老那个大鼻子太呆比老那个律师太委琐老那个句雪太迷人老
哎哟那些小孩拿古董花瓶屙又屙不出来的镜头太甩崃,还有在奶罩藏钻石,还有COS律师,还有最后开罐雁屎最后T的一地屎
哎哟80年代末九十年代初那些中国片怎么那么强啊学外国学香港学的还特别阴特别不淋漓,但是还有很有烂智慧好多喜剧效果做的是甩
我认得甩子好多都看过听我提起都晓得这个都笑翻的崃,大家都是熬夜看完这个的那时候小为了看这个甩片熬夜真不容易哎哈哈哈哈
都班的人效率满块带都加近来了前几天我才申报不错不错
还有突然想说一个,就是包得居然好象是给左罗配音的上海奶油男配音的哈哈哈哈
《百变神偷》影评(二):百变神偷
1.男主角叫做淳于珊珊,看上去比较女性化,所以片尾演员表里的名字是淳于山。如果有一种表演叫做过火,那这里的淳于珊珊就是过火了。
2.不知道为什么叫上译厂来配音,童自荣于鼎狄菲菲的声音让人出戏。
3.片中大偷小偷的台词取自于四九年之前的一台挺出名的文明戏。
4.女一号是剧雪,我的女神,可惜电影里只会卖萌。配角大鼻子猪和武德辉演的最好,两位的台词也特别好玩。还有一个叫做崔牛闭的龙套,是上海滑稽剧团的演员傅子明。
5.由于是银都机构出品,为了照顾香港观众,加了一段广东大戏。
6.小时候看的时候,画饼充饥以及最后拉钻石粑粑印象最深。
7。有一首不好听的片尾曲,演唱者是孙青,在当年歌坛是红人,作曲蔡璐更出名,动画片黑猫警长的主题曲就是她写的。
8.香港这部电影名字叫做"我爱贼阿爸“,当年票房倒数第一
《百变神偷》影评(三):殖民土地上的殖民文化,殖民城市里的贼阿爸
儿童节前夕,我,又看了一遍《百变神偷》。
哈哈,还是那样的好玩,还是那样的怀旧,还是那样的无厘头。淳于珊珊演得真好,童自荣配音配得真好。
美丽牌香烟的广告牌、法租界里的胖警察、英租界里的红头阿三…….民国时期的老上海,又在我眼前浮现。
其实电影的主题,非常的红色。可以说是即红且专的主题。夏律师的道貌岸然,夏夫人的放荡下流…..揭示了当时上海纸醉金迷背后的荒淫不堪;苏北难民的流离失所,底层百姓的困苦生活……表露了当时中国的水深火热;而行侠仗义的包德,就好像是黑暗中的一盏明灯。幽默滑稽的背后,喷涌着感人肺腑的热情。虽然有稍许“仿冒”莫里斯伦布朗笔下的亚森罗平,但劫富济贫的主题,永远是芸芸们喜爱的内容。
影片最后的桥段,真是荒诞搞笑到了极点,一大群乌合之众围着倒翻的马桶,在屎堆中寻找着金刚钻~~~(哈哈,我记得以前看到这个镜头就会想,包德是怎么用手把它们拿出来的……)荒诞到了极至,也讽刺到了极至….
引用一些电影中的经典台词,以餮同好豆油:
1、倒老爷,你是铃声一响,黄金万两。
2、I love U !贼阿爸!
3、包德是包公的后代,他的祖先高贵伟大、他的血统系出名门!
4、你小子是爱心大泛滥….
5、水“许”传你们看过没有?我最欣赏西门庆,他敢做,他敢做爱……囧rz~
6、我大不了买个口罩守茅房…..
7、妻不如娶、娶不如偷、偷不如偷不着
8、我们信仰不同,很难沟通。我连菩萨都不要了。你不是教徒,不能碰我。改天我去洗礼还不成吗?
9、我爱上一个人,可他是个贼……卖糕的
10、你偷我也偷,马马虎虎算了…
11、怎么?第二次发育了?
….
Etc.
其实,我也和嘉慧一样,喜欢包德。“我爱贼阿爸”….
另:傅子明客串的“吹牛B ”很有特色。
又另,电影中用到的很多场景是取自于现在的上海市长宁区少年宫,也就是王伯群别墅。(此建筑小注:于1930年动工,1934年建成,协隆洋行设计,辛丰记营造厂承建,主体建筑三层,建筑面积达2230平方米。外立面对称处理,北立面及两侧为欧洲城堡样式,窗顶为四心尖券。从形式上来说属英国维多利亚时代英国哥特风格。
抗战时期,汪精卫投靠日寇,在1940年便住进这幢房子——人们称之为“汪公馆”。如今这座建筑成为了上海市长宁区少年宫的所在地。1989年9月25日公布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由于从小在里面学琴,所以记忆颇为深刻。
“汪公馆”ed 图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