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玛格丽特》观后感精选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玛格丽特》观后感精选

2022-04-03 03:03:38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玛格丽特》观后感精选

  《玛格丽特》是一部由肯尼思·洛纳根执导,安娜·帕奎因 / 马特·达蒙 / 马克·鲁弗洛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玛格丽特》观后感(一):太多情绪激烈的争吵,引人反感

  竟然耐着性子看完了这部烂片。知道想表达什么,但采用的方式很让观众感。这个女人的情绪波动太过频繁和没有道理。我给的评级是category 3:DRAF(Delete right after finishing)。

  《玛格丽特》观后感(二):Margaret

  看了两个多小时 感觉神经一直被控制着 无休止的争吵 莫名的车祸 执着的坚持 很多事情交织在一起 就像平常的生活一样 看完这部片子 感觉自己也跟着变得混乱了起来 我认为情绪是这部片子的主线 但他想要表达的不仅仅是控制情绪或者强调主角过于自我 很希望有看过的朋友能跟我交流。

  《玛格丽特》观后感(三):女主好丑

  有那么多好看、演技好、需要机会的年轻人想演女主角,为什么要选她来演?影响画质和观影体验。马特·达蒙、让·雷诺却只演了个配角。真不知道选角的人怎么想的。为什么片名是《玛格丽特》?玛格丽特被称作“鸡尾酒之后”,它是除马天尼以外世界上知名度最高的传统鸡尾酒之一。其中以各种水果风味的玛格丽特和各种其它颜色的玛格丽特居多(标准玛格丽特为黄色)。和本片没什么关系吧。

  《玛格丽特》观后感(四):别拿青春期当借口

  这片还是挺考验人演技的,就是太剧情文艺了,分了好几次才看完,倒是也没太后悔。

  氮素,有这个么个闺女我就直接掐死。 死者女友说的对,你就是想找这么一件事来变身drama queen.

  青春期,家庭学校成长的因素,缺爱,欠练。突然出现因己而起的事情,有心情的时候就正义乱喷撕咬不放,没心情的时候啥都不是事。

  完全释放不懂收敛倾听,歇斯底里大发作,全球多要围绕你转,看着就想抽她。

  不是只有你有青春期,SB!

  《玛格丽特》观后感(五):《玛格丽特》

  旧评一条~~

  :马达好帅啊~~罗纳根自己的出镜,多余("▔□▔)

  《玛格丽特》观后感(六):玛格丽特

  丽莎(安娜·帕奎因 Anna Paquin 饰)是一名17岁的高中生,和大多数高中生一样,虽然处于尴尬的青春期,但丽莎的生活中并没有太大的烦恼和困扰。一次意外中,丽莎被卷入了一场惨烈的交通事故中,一个陌生的女人在事故中身亡。女人的死颠覆了丽莎的世界,她再也无法用曾经的眼光来看待周围的一切了。 为了弥补内心的创伤,丽莎做出了很多的努力,但很快她便发现,所有企图弥补创伤的举动,最终都会带来新的伤痛,唯一的解决方法,就是还原车祸的全部真相。就这样,丽莎展开了她的调查行动,但各种各样的麻烦让她明白,她所作的这一切或许并非正确。

  《玛格丽特》观后感(七):玛格丽特

  玛格丽特》本来是冲着马特达蒙去的,没料到,马特的戏份少之又少,对于两个半小时的影片来说,他真是绝“配”了。丽萨和他之间的暧昧关系不能算是师生恋,充其量是青春期遇到更年期,有病的找着了有药的。或者可以理解为丽萨在寻找一种可以依靠的关系。是的,丽萨目睹了一次车祸后,使她的生活蒙上了一层阴影。她知道,她影响了司机,而司机撞死了行人。所以,丽萨一直在努力表白真相,寻求一种道德上的救赎。在此过程中,她看清了道义,法律,人间冷暖。从公交司机那儿,她看到了道德是建立在经济基础和个人利益之上的。从司法机关对事件的处理上,她明白了法律是为权重者服务的。在车祸中死去的家属身上,她体会到了亲情的薄厚,最终家属的出现,只是为了钱而已。一切的一切,对于这个仅有十七岁的女孩来说,她的世界开始变得污浊不堪,她本纯净的人生观受到了无情的撞击。

  《玛格丽特》观后感(八):《玛格丽特》

  肯尼斯·罗纳根 Kenneth Lonergan这个非常不错本子的基础,绝妙的对话,丰富的人物线索,优异的表演。在“911”的今天看到这部影片,不得不理解创作者力图展现的茫然与矛盾。不仅仅是关于道德的忏悔,还有来自社会、法律、情感的无力脆弱。绝大部分人都在不自觉的自我蒙蔽之中,顺从内心的自我调适,即便是看似在通过不同渠道找寻所谓真理的女主人公,其实她内心看重的是真理吗?还只是自我调适的出口。

  此外,我不觉得三小时版本就可能更好,不是一切交代都是必须的,难不成还要从女主人公父母的离婚造成的影响也要倒叙一下吗?这个两个半小时长度成片,将几乎所有配角都或多或少的牵扯同时又没有一个完整全面概括,形成了一种若即若离的人物关系,我觉得挺好。而且女主人公性格特征从始至终都表现的很统一,完全没必要去过多质疑某个桥段的匪夷所思,比起很多同龄人,她的表现已然非常合理和充满逻辑性了。

  《玛格丽特》观后感(九):可能真的没看明白导演高深的表达方式

  可能真的没看明白导演高深的表达方式,在我看来女主角就是一个极度自我中心的高中生。在她扮演圣人责怪大巴司机不负责任的时候,难道她没有一毫秒想过整件事情完全是因为她自己而起的么??在她用尽办法想让法律制裁大巴司机的时候,难道她不觉得自己也是难逃其咎的么??没错,为了捍卫正义把事实告诸世界自然是唯一正确的选择,只是,两个人犯下的错,让一个人来承担,难道这就是女主角心目中的正义吗??

  她是有多需要全世界的关注?一个男生说喜欢她,她一会儿要考虑,一会儿跟人说“u know that i love u",这边厢又打电话给一个有女朋友的男生让他来破自己的处,在指控司机的过程中和Emily发生了冲突就去找老师来勾引,承诺了不会告诉别人,结果又当着其他老师的面告诉他们自己做了流产手术~~我觉得Emily说的一点也没错 “这不是一部歌剧,我们也不是你戏剧化人生里的配角”。

  另外,我真的受不了戏里所有女人都要用面红耳赤的争吵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咯~~~

  《玛格丽特》观后感(十):短评不够,那就来个写给自己看的中评吧

  这部电影一点都不讨喜。但是keneth lonergan老爱讲人们心灵深处的创伤,也很难讨喜。我是看了海边的曼彻斯特,一个刹不住车追到了you can count on me然后就顺其自然地遇见了玛格丽特。大概是近年的自己正处于一种接受人活着都要承受隐秘孤独不被理解的心碎的现实中,所以对导演的这类叙事手法和故事格外地看得进。

  从三部戏比下来,可以看出这个爱给自己加戏的胖子对事情的叙述能力明显有了很大的进步。

  玛格丽特看的是两个半小时的版本。lisa,lisa妈,死者好友,看着他们一个个仿佛都有狂躁症,但我又是如此理解这种狂躁。每次的争吵起因都是一些看起来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话语。如果世界太平,这样的一句话我会尝试从你的角度试着理解你,然后松一松口,给大家一个喘息的机会。但是如果我也过得不好受,这时我就会想起来,再小的一句话,一个态度,那才是象征了你道德的根源,你的世界观,你就是这句话。所以如果要问我人和人之间到底有没有联系,现在的我想是没有的,就算至亲都只是无法共通的两个个体。我们能做的只有愿不愿意建立联系,以及愿意建立多久的联系。

  玛格丽特看完还有的是一种不管怎样,地球照样转的无力感。

  你的世界观碎了,哦好的,我明天新戏首演我紧张的不能呼吸了。

  你看着的你腿被碾得血肉模糊然后十分钟后你死了,哦好的,我还有两个孩子要养呢。

  你杀了人,哦好的,我们接受现在接受提议能够得到最大的赔偿。

  我不知道了。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