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灵塔的读后感大全
《幽灵塔》是一本由[日] 江户川乱步著作,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9.00元,页数:24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幽灵塔》读后感(一):气氛营造者_江户川乱步
看推理小说的人不会错过江户川乱步的故事,这位开创了本格派推理小说的人,其作品收到众多读者的欢迎。在日本被誉为“日本侦探推理小说之父”,与松本清张、横沟正史并成为“日本推理文坛三大高峰”。对于中国的读者来说江户川乱步的名字并不陌生,家喻户晓的漫画《名侦探柯南》中工藤新一便是用了他的姓氏江户川以及《福尔摩斯探案》作者柯南道尔来给自己取得名字。而日本现代在中国最为畅销的作家东野圭吾便曾获得过江户川乱步奖,这是日本推理小说的一个肯定。江户川乱步一生著作比较丰富,代表作《阴兽》、《孤单之魂》、《幽灵塔》等,此书收录的是江户川乱步的《幽灵塔》和《墓中人》,其中《墓中人》为短评小说。 《幽灵塔》围绕着舅舅买下的一座老屋发生的故事展开的,这座老屋独立于人们的视线之外,是一座曾经辉煌的塔楼,有着很多的传说,更多的是关于宝藏的传说,和那些在塔楼里消失的人们,因此这座楼也被称为幽灵塔。舅舅的祖上拥有着这片土地便买下了写作楼,关于传说中的宝藏和幽灵他并不在乎。当“我”第一次进入这座楼里时遇见了一个女人,她充满着神秘的色彩,长的好看,让“我”一次次的主动去接近。而当舅舅搬去这座房屋之后,一系列恐怖的故事接二连三的发生,关于这座塔到底隐藏着怎样的秘密呢,六十年前依旧六年前到底发生过什么呢,答案逐渐揭晓。 江户川乱步在《幽灵塔》中营造了一种恐怖的氛围,尤其在一开始对幽灵塔所处地理位置和塔本身的建筑描写,都充满着神秘而恐怖的色彩,让人们很快的走入这种状态之中,突然出现在房子里的陌生女人,与六年前的事故到底有着怎样的关系,一次又一次的意外到底是谁在指使,阅读这本书的时候你会跟着作者的思路一步一步的去寻求真相。“我”因为爱情完全的去信任着秋子,这种爱情是盲目的,甚至不想让秋子的身份被揭露而去毁灭证据,也为了让秋子逃跑而对侦探出手,这一切都是因为为“我”爱着秋子,当然此时的“我”并不知道秋子是无辜的。《幽灵塔》以大团圆结局,故事有着宿命之感,坏人咎由自取,好人功德圆满。不得不说美貌是致命的,但同样也会救命,至少对于秋子而言,她的美貌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了他。 江户川乱步的文字充满了惊悚推理的色彩,更多的让我们见识到了本格推理拍的风格,《幽灵塔》氛围的营造太好了。
《幽灵塔》读后感(二):个人阅读的首个乱步长篇,希望由此进入大师的世界
说来惭愧,作为一名所谓的推理爱好者,这竟然是我第一次读江户川乱步大师的长篇小说,之前只在《推理要在本格前》中读过其一篇短篇《一张收据》。
关于作者江户川乱步,其实不需要做过多的介绍了,熟悉推理小说的读者应该不会陌生,即使有些不常看推理小说的人通过《名侦探柯南》也知道江户川柯南的名字有一半就是在致敬这位大师,其作为日本推理小说奠基人,在推理小说界一代宗师的地位是得到广泛认可的。
这位日本推理小说的先驱,其一生创作的悬疑推理小说很多,而《幽灵塔》中收录的这两篇可以说并不是乱步的代表作,仅从这两篇来判断大师的风格水平肯定有失偏颇,就只谈谈我对这两篇的阅读感受。
本书收录的两篇作品,如果放在推理小说发展壮大的现在看来,自然是存在很多的瑕疵,诸如人物感情发展突兀、推理桥段很少、意外性不强、有些情节不够合理等等,但是在阅读这些在当时可能属于先锋的作品时,我认为脱离当时的时代背景来看都是不合理的。在那个甚至可能还没有悬疑推理小说的概念的时候,可以说这样的作品已经具备了非常丰富的要素,能在当时引领起一阵风潮也是必然的。
标题作,也是占全书绝大多数篇幅的《幽灵塔》,描绘了一座有着恐怖传说的建筑,故事主人公从偶遇一个充满谜团的美女开始,一步步探寻恐怖建筑和谜之美女背后的真相,这个故事中有惊悚的传说、奇巧的机械建筑、诡异的密室消失、无头尸首的掉包诡计等诸多构成现在标准悬疑小说的桥段,虽然推理性意外性一般,但是在氛围的构筑上已经相当成熟,使读者始终置身于充满迷雾的气氛之中。这个长篇可以看出原来是一个连载小说,在连载的模式下,想必不适合把伏线埋得过多过长,必然要牺牲一点最后意外性,不过可以看出作者经常还是会在每章的尾巴处保留一些悬念,相信当时阅读这些连载故事的读者都是翘首期待着下一次连载的发表吧。
书中另外一篇《墓中人》是个短篇,只有20多页,相对来说就短多了,故事也很简单,讲述了一个男人的复仇故事,最后的结局却给人一种诡异的感觉。两个故事有一个最大的共同点,就是故事中都有一个非常漂亮的女人,不过两个故事中的这个女人却是一正一邪,大相径庭。
看了乱步大师的这两篇作品,算是解锁了这位早该有所涉及的推理先驱,等后续找机会补完诸如《人间椅子》、《阴兽》等名作之后相信对乱步老师会有更深刻的认识,而重新出版的这套乱步作品无论在颜值还是内容上都很不错,也给了我恶补大师作品的契机。
外封内封,硬壳精装附赠的两枚小小的书签《幽灵塔》读后感(三):从《幽灵塔》谈江户川乱步的先锋性
虽久仰江户川乱步的大名,但这次拜读《幽灵塔》还是他的第一部作品,颇有相见恨晚之感。作为日本“侦探推理小说之父”,他以丰富的想象、怪异的风格、恐怖的氛围、离奇的情节、凄美的爱情,带我们经历了一次惊心动魄的猎奇探险之旅。
平心而论,《幽灵塔》也有其自身的缺陷,如情节的唐突、人物情感缺乏层次递进,爱情描写流于表面…但这只是以一个物质精神生活飞速更新换代、百花齐放的新时代的视角去评判,未免有失偏颇。要知道江户川乱步的《幽灵塔》写作时间是1936年—1937年(正值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时期),在那个信息闭塞、国民文化素质低下的年代,欧美悬疑侦探风潮还未在日本形成气候,江户川乱步的横空出世,填补了这一空白。这主要归功于他带有鲜明个人标签的先锋气质。
先锋一 欧美推理侦探与日本本土怪谈的完美融合、融会贯通、日西合璧。 江户在初露锋芒之际发表的《二钱铜板》与《一张车票》首次用的笔名就是江户川乱步,这个笔名是西方推理小说鼻祖埃德加•爱伦•坡名字的谐音,可见其对他的影响之大。他自己也说:“对英美一般读者而言,真正的侦探小说比怪谈更受欢迎;而在日本却相反,真正的侦探小说仅限于少数读者,怪谈却拥有压倒性的多数读者。”正是具备这种超乎常人的预见性,是他的作品常用日本怪谈小说的外衣,套在欧美推理侦探小说的内核上,并取得了非凡的成就。而《幽灵塔》中恐怖的环境氛围营造(诡异钟楼、古墓、黑川闹妖、无头女尸、凶杀铁板床、养虫园,神秘黑屋…)、诡秘的传说故事杜撰(古老咒语、金银财宝、渡海屋市郎兵卫、铁婆、人间模型)、凄美的爱情谱写正是日本怪谈小说常见的意象技法。而从故事构架看,设圈套解圈套,环环相扣,层层推进,每个章节前中段埋伏笔,做铺垫,呢;在每个章节尾声处做总结,大量心理留白描写,处处留足悬念,抓住读者心理,吊住读者胃口,正是欧美悬疑推理侦探小说的常用伎俩。而书中的心理揣摩分析,逻辑推理更是随处可见。
先锋二 丰富想象和科学阐释的完美结合、水乳交融、增强故事的合理性 举例说明,在《人脸模型》《瞒天过海》章节中,作者充分发挥非凡的想象力,通过“芦屋晓斋”之口向我们形象地描绘了关于脸模技术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用现代医学、电学、化学、数学等现代科学角度做理论支撑,以整容、眼科、牙科、皮肤科、耳鼻喉等医学知识作为专业介绍,以致于后来的“秋子”在“电子解刨刀的”运用下成功进行“换脸”修复手术也就顺理成章了,使读者信以为真,心服口服,拍案叫绝。这样的非凡想象和科学阐释放置于今日也是独树一帜,别出心载。何况是在1936年—1937年军国主义的日本那种环境,实属难得。
更有后面几章节关于幽灵塔一系列解密过程,可谓是精彩绝伦,让人拍手叫绝。关于钟楼、绿色圆盘、《圣经》咒语、机械室、暗室、地下迷宫,内殿宝藏等物象的层层解密,一环紧扣一环,让人叹为观止。紧接后面的故事结局既出人意料,通过合理叙述又在情理之中。当然,关于主人公“我”和“秋子”的凄美爱情自己“大团圆”结局也是采用这种故事构架。可见江户的先锋性并非仅限于学习悬疑推理侦探类,他广泛涉猎,博采众长,自成一家。最后我们不妨大胆设想:善于推理侦探的江户川乱步是不是也时常向欧亨利等这类现实主义作家取经……
《幽灵塔》读后感(四):在恐怖中发现美
“其实乱步并非他自己期望的那样,是个原创型的作家,本质上他是个重述的高手。”以黑岩泪香的作品为蓝本,江户川乱步通过重述,让原本平淡的《幽灵塔》穿上了独有的乱步外衣,致使恐怖猎奇的幽灵与鬼物,也开始变得可爱起来。
当时,连续改编惊奇恐怖推理故事的乱步,已经拥有很多成功的案例,像《白发鬼》《帕诺拉马岛奇谈》等。而《幽灵塔》作为《白发鬼》的续作,他自然驾轻就熟,于是在开篇,就有这句极具自信的话语:“我要讲的这段亲身经历,其离奇恐怖的程度恐怕无人能比。”
要达到无人能比,必不可少恐怖氛围制造、诡秘故事情节以及鲜明的人物性格,这恰恰是《幽灵塔》被人津津乐道的地方。
1.恐怖的氛围
恐怖氛围最简单的制造办法,就是“突然”。突然巷子里窜出一条恶犬,突然她的脑后出现了又一张人脸,等等。“突然”强调瞬间发生,人脑无法接受的恐怖事物,看似简单实则相当难以达到。
要想让“突然”变得突然,必须得用大篇幅描述平静,等到读者深入思考与逻辑之中时,再转变风格,这其中才会出现大恐怖。
乱步则不屑于如此简单的方式,《幽灵塔》中的恐怖是渐近的,从天气变化、人物知觉、场景布置,都在诉说着恐怖。读《幽灵塔》如玩一场密室探险游戏,明明知道会有恐怖的事情发生,但又不知道是什么,恐惧中带着一丝好奇,畏惧中夹杂点滴兴奋。
幽灵、老房子、噩梦,从一开始,乱步就已经为这次探险准备齐全,只等“羊入虎口”。
2.诡秘的故事
如果用黑夜代替恐怖,那么无限期的黑夜,反而会让人适应。恐怖故事如果没有情节,那就会显得十分苍白。将女幽灵、老房子、噩梦糅合在一起,会引发无限遐想,更不用说乱步将自己也掺和其中。
故事发生在偏僻的钟楼宅院,历史悠远、风格独特、年久失修、离奇大祸、传说闹鬼、魔幻表盘,它就是传说中的幽灵塔。“我”为了舅舅的“养老之所”来到这里,(这舅舅也是心大,用一座鬼屋养老?),差点被幽灵铁婆的故事吓晕,转眼又遇到绝美无暇的白衣女子。
诡秘之处出现了:为何常年失修的鬼屋中,会猛然出现一名绝美的白衣少妇,她与6年前幽灵铁婆的养女有何关联?
在每个恐怖发生的间隙,作者又会为读者讲述幽灵塔曾经的故事,如同蜘蛛织网一般,一点点将读者的心绪缠绕其中。而且小说曾经连载过,每个章节都会在疑问与好奇中结束,这种留白很老套,也特别过瘾,增添了故事的诡秘性。
故事还在继续,我与白衣女子结局又当如何?
3.鲜明的人物
“我”作为引线与主人公,“26岁,血气方刚”,对怪诞的幽灵塔,既有点小恐惧,又有些大好奇,这种矛盾的心理,拖拽着读者一步步走入江户川乱步的“猎奇恐怖推理舞台”。
其次,“我”并不好色。在奇怪的阁楼中,遇见一名绝色可人的少女,“我”只是在猜测她的容颜是不是面具!难道不应该问个联系方式么?
再次,“我”有点傻。门窗铁锈斑斑,大门又被锁住,“我”却并未追究少女如何进屋,而是被少女占据话语权。不得不说这里的“密室设计”有点刻意。
“白衣少女”是密室凭空出现的人物,却用简单的几句话与表情变换抓住了我的心。不得不说,乱步在描述少女容貌时有些贪心,堆砌的词语如同在画一张裸体素描。
面对惊恐地“我”微微一笑,说明她表面上是懂得温柔待人的;但在传承转钟法门时的固执与冷淡,又让人感觉她内里是拒人千里之外的。这一前一后的表情及心理变化,渐渐让恐怖被迷惑和更强的探索欲所代替。
乱步在《幽灵塔》中,对氛围、情节、人物的一张一弛,很像是在钓鱼。
乱步用恐怖的氛围制造出鱼塘,用诡秘的故事情节“打眼”,用鲜明的人物性格做饵。这就使得《幽灵塔》在恐怖的同时,又有一种难以遮掩的美,诱惑着读者自愿上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