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韩娱经济学》读后感锦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韩娱经济学》读后感锦集

2022-04-14 03:05:2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韩娱经济学》读后感锦集

  《韩娱经济学》是一本由王丛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8.00元,页数:2015-11-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韩娱经济学》读后感(一):师夷长技以自强

  2016年读完的第七本书~其实一边读小说的同时也在读这本书,只是小说比较好读,一两天就可以读完;这本书比较难读~这本书推荐大家一读,很多人看到韩娱就跑开了,其实是从金融从业人员的角度,从经济学的角度出发去解读韩国娱乐业发展好的原因~书从电影、电视剧、音乐、综艺节目的角度分析韩娱的优点,书中有几点是我印象比较深刻的:一是金大中总统基于韩国的国情,提出的“文化立国”和“文化出口战略”,政府鼓励和推动文化;二是韩国人对于节目实质的注重,电影、电视剧和综艺更注重编剧和导演,音乐更注重艺人的才艺,而不只是艺人长相,因此编剧和导演的薪酬远比艺人高,艺人也更关注自身的软件,这才是良性循环,国内这种不在意内容,明星没演技只会耍帅到哪天才是个头啊;三是市场化和资本运作,资本对于好的作品的推动,作品接受市场考验,优胜劣汰,市场化运作帮助好的作品和艺人成长,推动市场良性循环,很感慨韩国已经形成系统化的市场运行规则,大家按规则努力争取生存,韩国小旦小生经过千辛万苦千锤百炼生存下来,磨砺出精湛的演技和唱功~

  终于读完这本书,希望今年还能读完《曾国藩》和《白说》,fighting!

  《韩娱经济学》读后感(二):师夷技长,以求发展

  再次掀起收拾狂潮的《请回答1988》,开篇是小伙伴们围坐在电视机前看《英雄本色II》,身负重伤的张国荣听着电话那头的太太说生了一个女儿,满心欢喜。

  原来,我们的文化也曾影响过隔壁的这个只有5000万人口的国家。

  原来,我们也曾经输出过周润发、张国荣、张曼玉、王祖贤等等闪耀的明星。

  可是,时光荏苒,2000年之后韩国文化开始渗透我们的生活,韩剧、韩国电影、韩国音乐、韩国综艺,细数之下,这15年来我的生活中的确没有缺失过韩国文化,它在潜移默化中给了我无数的感动。

  风水轮转,背后是什么动因塑造了一个国家文化的逆袭?

  因着工作的机会,我得以看到《韩娱经济学》,跟随作者的视角来细数韩国文化15年来的发展,用数字和逻辑来阐述它的前世今生,以及我们可以预判到的未来。

  整本书是从电视、电影、音乐、综艺4个部分来阐述韩娱经济,历史沿革、资源禀赋、产业链构成、竞争格局、行业规模及特性等多个研究的视角来告诉了我们韩国娱乐文化为什么可以这么强,工业化体系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我总结下来有几点:

  第一,政府不遗余力的扶持,从政策到经济,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第二,良好的产业环境,成熟的人才培养体系,完备的人才筛选机制,新旧力量更替自然,如有源之水,根本上保证了整个产业的活力。

  第三,对内容的重视程度之高,撇开明星的光环、炫目的特效,俯下身倾听大地的声音、贴近普通人的心,回归到故事的本源,大家所称道的编剧核心只是其表征特色。

  第四,创新思路当前,紧随时代潮流,进而做到引领潮流。时代永远向前,每种模式每种内容只能伴随时代一小步。

  整本书最有特点的在于详实的数据,以及系统性的研究视角,在此不赘述了。

  整本书最有价值的部分在于作者与韩娱一线的导演、作家等的访谈,从他们的对话中整个产业的特性便跃然纸上。

  没有对于文化产业的热爱,便没有追溯、学习的初心;没有对于中国文化产业的期盼,就没有这几个月时间积累而成的文字。

  感谢王丛,我学习到了很多!

  《韩娱经济学》读后感(三):从崛起到席卷全球,韩流是如何做到的

  《韩娱经济学》读后感(四):韩娱经济学归纳整理

  趋势-韩流的发展

  第一阶段:

  时间:1999-2005

  特点:以韩剧为主,音乐电影为辅,代表作品《冬日恋歌》《大长今》

  第二阶段:

  时间:2006-2010

  特点:韩剧出口保持稳定增长,传播范围走出亚洲,电影因投资和题材的局限性也造成了韩国本土电影无法进一步在全球范围内传播,音乐方面缺乏突破,收入下降。

  第三阶段:

  时间:2013年起

  特点:在全球化社交媒体的推动下,向全球扩张,K-POP出口快速增长,综艺节目成了新的增长点(主要是中国),电影逐步升级到成熟工业体系的分账大片(雪国列车),电视剧题材突破(来自星星的你,继承者们,请回答1994),迎来新的发展。

  发展原因分析:

  1.来自韩国政府的全力支持(内容产业振兴计划),2.扶持不断的创新能力,3.借力于全球社交网络媒体的力量,4.致力于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互联网思维,将内容消费者的需求放在第一位。

  电视剧

  韩国电视剧产业呈现政府主导,寡头垄断的特征。由KBS,MBC,SBS主导,这三家各自形成了“制播合一”的运营机制,之间基本没有进行横向节目交流,同一时间段通过播出不同内容进行竞争。因为韩国《广播法》规定,三大电视台之外制作节目的比例要达到40%,PAN娱乐,绿蛇等独立制作公司得已发展。

  独立制作公司的制作流程通常是首先要做好企划(选取主要素材,同时需要剧集以高收视(主流收视群体40岁以后的中年女性),商业性(十几到二十岁年轻观众),完成前几集剧本后与三大广播进洽谈,签约后,三大公司会先支付大部分费用(60-80),然后制作。以边写边拍边播的方式完成。其单集数迷你爱情剧成本约3亿韩元(182万人民币),顶级作品约6亿韩元(363万元人民币)。绝大多数韩剧在本国播放后,就不会多轮发行来实现增量电视版权收入,但可以在官方网站上进行付费点播。

  韩剧产业链核心要素分析:

  编剧为王,PD把控

  韩国注册电视剧编剧,特技,A级,B级。绝大多数编剧是科班出生,编剧教育学院是最大的培养基地,培训分为四个学期,每个学期6个月,只有经过考试和作品评估才能进入下一个学期,进阶采取排名制,新人出道多通过参加剧本征集大赛正式入行。PD是韩国电视剧产业特有的角色,是核心统筹这,负责协调出资方,播出方和制作执行团队。PD高度关注流行趋势,重视题材选择,确定方向。

  韩剧和中国电视剧的区别:

  韩国将电视剧定位于大众文化产业形式。而中国将其视为承担宣传工具和文化产业两方面职责,具有浓重的意识形态色彩。制作方式:因为审查的原因,中国电视剧严格遵循先写后拍再播的流程,这导致制作出来的作品很可能完全不符和下游客户需要,且时间较长电视剧编剧的地位相对较低。在韩剧中,由于边写边拍的模式,剧本会根据观众的反响进行修改。相比那些从头看到尾的观众或者是专业人士的意见,一般观众的意见还是有局限性的,都是相对感性和基于第一印象的评论,所以一般观众左右不了剧情的走向,基本就是编剧边看电视剧,边思考专业人士的意见,然后再做修改。这增加了作品的生活气息,给观众制造了谁也不能预测最终结局的悬念。

  韩国广告代理流程:

  在韩国,需通过KOBACO来购买广告资源,由KOBACO来与电视台接洽投送广告事宜,处于垄断性质。而在中国,电视广告代理基本数据市场化运营。

  电影:

  韩国电影的发展是从大型财团到风险基金再到发行龙头。

  韩国电影的兴盛:

  1.电影法 电影制作由许可制变成注册制,年产1部电影的制作公司即可在政府注册。

  2.独立电影被正式认可,审查门槛大幅降低。

  3.进口发行电影指标与制作本土电影数量不在挂钩,粗制滥造的电影较少。

  巨头垄断的市场:

  韩国电影市场由三大本土电影集团加新兴的NEW四大垄断。其中三大本土电影集团希杰集团,乐天showbo(好丽友集团),借助母公司在消费品相关领域的产品优势和地理位置优势,快速大量建设新型多功能厅电影院,通过自主品牌电影院控制排片量,通过保证排片量来获取影片的发行权,同时通过广泛的股权投资或者与制品公司达成战略合作来从上游锁定片源,在制作阶段即拿到发行权。达到垂直化产业链整合,而N.E.W多依赖于作品进行差异化生存。

  韩国电影院环节呈现巨头垄断的产业特征有以下三点核心原因(希杰,乐天,美嘉:

  1.三大影院的母集団在电影行业都是采用垂直一体化整合运营,对产业链上的投资,制作,发行和放映四个环节都是深入介入。其战略并不是从某一个环节上获得最大利润,而是通过垂直一体化消除各个环节直接交易的不确定性,降低各个环节之间的交易成本,建立规模化运营能力,从而提升整个电影业务的盈利能力。

  2.崇尚发行与放映环节的高度一体化,电影院被视为最重要的盈利来源渠道。

  3.三大影院的母集団都是零售背景,因此在挖掘影院的非票房收入(以食品饮料为主)方面具有先天的运营经验优势,其影院的盈利能力也高于全球同行。

  音乐:

  K-POP指源自韩国的流行音乐,公认诞生的时间1992年《徐太志和孩子们》,开启了韩国说唱音乐的先河。1996年解散,H.O.T出道,正式开创了“偶像团体+流行舞曲”为主的风格特征,系统化建立了粉丝系统,如应援颜色,官方歌迷会,粉丝见面会等。1995年,SM,JYP,YG三大音乐公司成立,总之都认为通过系统化的培养,偶像艺人是可以复制的。2000年向海外扩张,宝儿高度本土化运营,基本元素成型,整齐划一的群舞表演,炫酷的MV,多种西方曲风的混搭,魅力各异且分工明确的团体成员。其核心要素,以群舞形式展现流行舞曲。2005年,K-POP音乐元素出现了显著变化,bigbang,东方神起等在舞曲和节奏上更加复杂,更加成熟,更加充满力量,融入了更多黑人音乐的元素,通过复杂的群舞彻底的独立出来,自成一派。2007年,wonder girls推出tell me,推动从偏重节奏的舞蹈动作金华到病毒式重复的副歌与标志性的舞蹈动作无缝融合的新阶段。

  产业特点:

  1.高度国际化:音乐风格的国际化(多收到欧美流行音乐的影响,其音乐风格融合了韩国传统音乐和欧美的节奏韵律,且吸收了日本歌谣元素,融合了说唱和嘻哈元素),音乐创作和制作团队的国际化(大量欧美,日本的词曲作者参加创作),偶像组合成员背景的国际化(偶像团队的成员越来越多的海外面孔,且本土音乐人越来越多拥有海外音乐学习背景)

  2.高度专业,系统化的运作体系(更加注重偶像艺人的培养,营销和对粉丝群体的经营,在新人培养方面建立了严格的“练习生”制度,确保每年推出高水准的新人,同时娱乐公司对旗下艺人的控制力也较强)

  3.更强调音乐属性而不是音乐属性:不再是单纯以音乐来吸引粉丝,而是以整体形象在大众中打造影响力。

  K-POP偶像的演进:

  第一代:

  H.O.T:1.通常以组合形式出现,2.组合中每个成员有不同的角色定位,3.非常注重舞蹈演出。4.表演第一,音乐第二、缺点:在正式出道前往往没有现场演出经验,也没有经过长时间的专业发音和演唱技巧训练,音乐素养明显不足。

  第二代:

  Wonder Girls:1.更加重视群体舞蹈演出,且角色更加多样化,例如制造笑点和仅仅外表出众的角色定位都是出自第二代。2.娱乐公司在“造星”流程更加系统和专业,将市场策划放在了培训之后,将任何有潜质的新人都会被公司纳入麾下,未来再根据市场需求择机推出。

  第三代:

  EXO:1.呈现了全球化的趋势,入吴亦凡等,在更大范围内吸引全球各地区粉丝。2.宣传和运营主阵地依托互联网。3.让粉丝和媒体认可和喜爱的是一个组合而不是强调个别歌手的身份。

  高度工业化的偶像艺人培养体系:

  1.选拔环节

  通过网络和媒体推广选拨活动,定期举办的选拔活动,筛选新人。另外还有星探发现作为补充。

  2.培训环节

  强调最大限度的发掘每个练习生的长处,以针对性,个性化进行培训,有利于练习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再通过集中训练以扬长避短。制定了秧歌的作息制度和训练计划,全方位的偶像明星。在每个组合出道前针对每个成员总投资额都超过百万人民币,巨大的投资逐渐形成垄断。

  3.策划制作环节

  通过全面的市场调查分析,选定目标人群,然后对新人组合的成员展开音乐风格,服装,编舞等全部细节的策划制作。其最终的任务就是定性艺人的整体概念(形象包装)。

  4.营销推广环节

  参加电视台,举办各类现场活动,参加各项奖项的评选。

  综艺:

  韩国综艺自《无限挑战》开始重视真实的元素,这期间,字幕制作变得更加灵活,开始在后期加入制作团队自己的想法等元素,拉近了与观众的举例,节目更加鲜活真实。其次,开始重视综艺节目的模式,开始多引进和模仿日本节目,2005年以后,随着有线电视台开始打包购买海外节目模式,韩国迎来海外模式的浪潮。

  韩国综艺的优势:

  1.移动拍摄时韩式综艺节目的枪响,每位嘉宾都有专属摄影师跟拍。在快速移动中,如何保证重要的画面不缺失,不穿帮,并且拍摄完整而清晰,对VJ的要求非常高。

  2.韩国综艺节目内容和形势不断变化,主持人和嘉宾在节目中的功能也在逐渐变化和加强。除了超强的节目驾驭能力之外,主持人还必须具有很强的团队精神。

  综艺节目模式介绍:

  电视节目模式是构成节目的所有形式,是一个节目所特有的版权。模式的输出不仅包含节目的再创作过程,也涵盖了节目的发行营销等深加工的产业链部分。一个节目模式既包含统一不变的元素,又包含每期节目中的特定元素,是一个可以在异地多次“再实现”的节目配方。

  节目模式有两个基本元素,“制作宝典”和模式咨询服务,“制作宝典”是一套完整详细的节目制作手册,对各哥缓解都有明确而严格的规定。内容方面,技术配备方面,后期特、特技,主题曲,以及节目制作进度,财务预算,法律甚至保险等方面。

  咨询服务,是由节目模式原版权方提供的咨询服务。

  输出特点:

  1.注重创意输出,鲜有制作宝典。

  2.以三大电视台为输出主体

  3.以亚洲为主,海外市场逐步拓宽。

  中韩合作模式:

  1.未经授权,模仿制作。

  2.版权合作,单纯引进模式,独立制作。如挑战金话筒,我是歌手

  3.联合研发,共同协作,各施所长。

  中方出资,韩方团队参与。 奔跑吧兄弟

  共同出资,延伸产业链

  成立第三方公司,按出资比例分成。

  《韩娱经济学》读后感(五):韩剧是怎样炼成的

  如你所见,我是一个韩剧迷。

  我这个人还有点刨根问底儿的爱好,不满足于只吃鸡蛋,还想认识认识下蛋的鸡。最近正好看到一本新书《韩娱经济学》,详细地梳理了韩国文化娱乐产业的兴起。作者王丛是一个科班出身的经济学硕士,同时还从事中韩娱乐产业的工作,很有发言权。这本书分门别类地介绍了韩国娱乐的四大支柱产业:电影、电视剧、音乐、综艺节目,篇幅所限,我们就单看看韩剧是怎样炼成的吧。

  韩流兴起

  如果给韩流兴起找一个标志性节点的话,那么我会选择1999年上映的韩国电影《生死谍变》,正是这部电影击败了经典大片《泰坦尼克号》成为当年的韩国年度票房冠军。这不仅给韩国娱乐业注入了一针强心剂,也给韩国的产业改革增添了信心。在此之前,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几乎摧毁了韩国赖以生存的出口导向型经济,所以韩国人必须要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点来取而代之。1998年,金大中当选韩国总统,提出了“21世纪韩国的立国之本是高科技和文化产业。”这话的意思是说,文化产业将成为继制造业之后最重要的出口产业。当然,不出口肯定是不行的,韩国市场毕竟还是太小了。为了达到这一目的,韩国政府开始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包括发布《文化产业振兴基本法》。

  这种扶持到了什么程度呢?举个例子,这几年电子游戏竞技产业蓬勃发展起来了,王思聪、周杰伦等各路名人纷纷投资其中。不过和韩国的投入相比就小巫见大巫了,在韩国,几乎每一所学校、每一个年级都有自己的电子竞技战队,这种模式甚至是以某种半强迫性的方式建立起来的。而且,如果有选手能够在国际电子竞技大赛上获得冠军的话,政府将给予其免除兵役的奖励。这样的殊荣,韩国足球队在韩日世界杯上获得第四名的成绩后得到过,由此我们也可见韩国对电子竞技的重视。而电子竞技又是韩国文化输出的一个组成部分。

  靠着这样的推广力度,韩流就迅速在整个亚洲铺开了。实际上“韩流”这个词是中国记者首次使用的,以语带双关的形式来描述在中国流行并且不可阻挡的韩国文化潮流。随后这个词被韩国娱乐圈欣然笑纳,他们把那些有着国际影响力的明星称作“韩流明星”,接下来,从裴勇俊到玄彬到金秀贤到宋仲基,一代代精心包装的韩流明星被推送出来,而且准确地切中了不同时期观众的需求,实现精确打击。然而其实比明星更重要的,是培养明星的一整套机制和载体,比如说韩剧。

  边写边拍边播的模式

  常看日韩美剧的人都熟悉一个词叫“追剧”,为什么追?因为这里面有一个等待的过程。我们国产电视剧的制作和播出没太多讲究,一口气拍完,一股脑播出去,七八十集的电视剧有一个月时间也就播完了,痛快是痛快,但却缺少了回味和讨论的空间。用八戒他老人家的话说就是,也不知有籽没籽有胡没胡。而日韩美剧不一样,他们往往采取周播的方式,这就给观众留下了讨论的时间,品牌和口碑也就得以发酵。

  而其实更重要的还不在于观众的讨论,而是如何将观众们的好恶及时反映到电视剧当中,而周播的方式就给了制作方时间,他们所采取的也正是边写边拍边播的模式。在电视剧开拍之前,是不用写出所有剧本的,甚至都不用把故事梗概写齐全,因为谁也不知道受到观众影响之后电视剧会走到哪条路上去。一般来讲,韩剧有5集的剧本和大约10集的故事梗概就可以开拍了,而拍出来5集之后就可以播放了。常看韩剧你会发现,有时候一集电视剧的结尾有下集介绍,有时候没有,我想没有的原因就是下一集还没拍完呢。

  这个模式是借鉴了美剧的模式,它有助于更多地考虑观众的想法,根据观众的喜好和现实情况来灵活调节电视剧情节,编剧还可以把后期发觉的灵感和故事写入剧本。比如说观众们对男二号非常喜闻乐见,那不用说,在以后的故事里就给他加戏,再比如说观众对女二号很不待见,那编剧就不妨在后面的故事里把她往死里整为观众出气。而如果现实中演员的档期出了问题,编剧也可以及时处理。比如说在英剧《唐顿庄园》里,由于“大表哥”和“三小姐”的演员没有续约下一季剧集,所以他们所扮演的角色就不得不在当季中惨死。曾经有众多观众抱怨说为什么《冰与火之歌》里死了那么多人,编剧回应说,这帮演员红了之后都要求加薪,那我们也不能坐视不理啊?

  相比之下,中国电视剧行业则严格遵循先拍再播的流程。为什么不借鉴这种更加灵活的制作方式呢?首先当然跟我们的审查制度有关,中国电视剧先要过审才能播放,这基本上就断绝了边拍边播的可能性。另外就是我们的制播分离程度比较高,和很多国家和地区电视台深度介入电视剧制作不同,我国的电视剧都是由市场化的民营公司制作完成,然后由电视台采购。这样做的好处就是符合审查制度,但弊端就是产品可能完全不符合市场需求,因为无法及时修改所以只能遭遇失败。

  编剧为王

  2007年的时候,美国发生了一次为期100天的编剧大罢工。当时多档美剧和综艺节目都面临着停播的风险,编剧们就是通过这种方式展现了他们的力量。和美国一样,韩国的编剧也已经成为电视剧和综艺节目的灵魂人物。由于上述那种“边写边拍边播”的模式,让韩国的PD(编导)和演员们基本上没有多少时间对电视剧进行二次创作,只能严格按照编剧写好的剧本拍摄。这就给了韩国编剧巨大的权力,因为故事脉络和作品质量掌握在编剧手里呢。

  因为大权在握,所以韩国编剧的薪酬地位非常之高,完全不亚于一线明星。书里介绍,一般两集电视剧的编剧报酬就相当于一部电影的编剧报酬,所以绝大多数韩国编剧都专心写电视剧,很少写电影。这反倒成全了电影导演,他们只好亲自完成电影剧本的创作。如果是一线A级编剧,她们一般都会与三大广播电视公司或者一线电视剧独立制作公司签约,一般一签就是一两百集的创作合同,而且可以在签约以后先获得50%的酬金帮助编剧可以安心工作。

  这还不是编剧地位的最好体现,因为对剧本拥有生杀予夺大权,所以很多顶尖编剧会深度介入电视剧拍摄环节,甚至连导演和演员都由她们选定。而再大牌的演员也不敢轻易得罪编剧,因为编剧完全可以通过演员的角色来报仇,而角色往往左右着演员的人气。

  还有些小心眼的编剧,剧里面整演员,剧外面也不轻易放过。当年韩国国民编剧金秀贤(和演员重名了)在她的名作《澡堂老板家的男人们》里启用了金喜善,但两人却在合作中交恶。2000年时,由李英爱和车仁表主演的《火花》中,金编剧对金喜善的恶意通过李英爱的台词表现了出来。剧中,小姑对饰演作家的李英爱说:“您的剧本中不写金喜善吗?金喜善多漂亮啊。写金喜善吧。”李英爱的回答是:“本人不写那种只是长相漂亮,却头脑空空的人。”

  编剧有这样的地位,自然也就导致了激烈的竞争。如果连续两部以上的作品收视率达不到预期,就很有可能被电视台和制作方拉入黑名单。这反过来又刺激了编剧们对作品质量的精益求精和对收视率的极其重视。所以启动一个项目一定要等到创意和剧本大纲非常成熟才可以。

  近年来,韩国电视剧公司也尝试降低对于知名编剧的这种依赖,开始引入美国电视剧产业的编剧团队制度。越来越多的韩剧的编剧配置开始向美剧靠拢,书中介绍,对于一些大项目和创新项目,从企划阶段开始就会有多名编剧,其中包括提交创意的编剧、负责故事架构的编剧、负责描绘人物的编剧以及主要执笔编剧等等。比如经典韩剧《搞笑一家人》的编剧团队就包括了两名主要执笔编剧和6名助理编剧。这实际上是市场化的必然路径。

  和韩国编剧相比,中国编剧的地位就低很多了。首先就是因为先拍完再播出的模式让演员和导演有了二次创作的机会,他们可以根据自身的理解或是利益左右故事的脉络,角色的戏份,台词量的多少,而这时候编剧并没有多少话语权。而编剧失去话语权又意味着剧本质量难以得到保障,被各种利益撕扯冲击得七零八落。然后又进一步降低了编剧的地位。所以和韩国编剧为王不同,中国电视剧领域是明星为王。对于采购方电视台来说,既然剧本质量难以得到保障,那收视率上就只能靠演员阵容来保证了。这种对于明星的依赖,直接导致了演员片酬高居不下。而一部电视剧的制作成本有限,演员拿了大头,其他地方就要削减,编剧自然不是例外,这就形成了某种恶性循环。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尽管这些年中国电视剧市场很是繁荣,但真正高质量的作品一年也见不到几部,精品率和韩剧相比差远了,就更不用和英美电视剧相比了。

  反传统的《太阳的后裔》

  所以说,韩剧有三宝,不是车祸、绝症、治不好,而是政府扶持,制播模式灵活和编剧为王。目前看来,我们引进边写边拍边播的模式有点难度,但其余两项却是可以考虑的。不过话说回来,所谓政府扶持,不在于政策倾斜或是财政补贴,否则很可能重蹈动画片产业的覆辙。真正起关键作用的,始终还是市场。

  说到市场,不得不说如今对于韩国(其实对于所有国家),中国这块市场实在是太重要了。如果我们观察近一两年来的韩剧,会发现一个明星回流潮正在形成。在娱乐圈也是有所谓鄙视链的,拍电影的瞧不起拍电视剧的,拍电视剧的瞧不起拍综艺节目的。观察一下美国和香港娱乐圈,几乎没有什么大牌影星会屈尊去拍电视剧。像台湾艺人九孔,自从拍了《疯狂的赛车》就开始以电影咖自居,瞧不上那些综艺咖损友们了,当然这是玩笑,但玩笑源于生活。不过这两年,事情正在发生变化,尤其是在韩国。像全智贤、宋慧乔这些已经成功登陆大银幕的明星都转回头开始拍摄电视剧,而今年,韩国电影圈的头牌全度妍将转战韩剧市场。原因其实很简单,因为对于中国市场来说,韩剧的影响可是比韩国电影大太多了。真正实现了如李敏镐、金秀贤、宋仲基这样的一夜爆红的奇迹。这是他们演多少部电影也实现不了的,而爆红之后的收入增长更是如梦幻一般,谁能跟钱过不去呢?

  正是由于对中国市场的极端重视,韩剧甚至改变了过去的制作流程,比如最近热播韩剧《太阳的后裔》就可以说是针对中国市场的反传统韩剧。这事得从去年年初说起,当时官方出台了一份拗口的文件:《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关于进一步落实网上境外影视剧管理有关规定的通知》。所有境外剧都要求“数量限制、内容要求、先审后播、统一登记”。这意味着,中国观众无法像以前那样同步观看韩剧了,这必然让韩剧的影响力大打折扣,于是向中国市场妥协的方法就出现了,比如这部《太阳的后裔》。这部电视剧一改过去边写边拍边播的模式,而是像中国电视剧一样统一拍摄完成,然后再送中国方面审查,审查通过后再中韩同步播出,真是用心良苦啊。不过这部剧也的确收获了难以置信的效果。美中不足的是,观众们无法在播放过程中左右人物的命运了,宋仲基和宋慧乔的结局早已注定。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