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童话里的世界读后感锦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童话里的世界读后感锦集

2022-04-03 03:04:26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童话里的世界读后感锦集

  《童话里的世界》是一本由蓝蓝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5.00元,页数:2016-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童话里的世界》读后感(一):要想真正读懂一篇童话,你得拥有长到99岁的智慧

  一篇杰出的童话,10岁时读它,和50岁时读它,你会感觉你读的不是同一篇童话。没错,童话是一个神秘的套盒,你几乎永远不知道下一次你再打开它时,它会有什么样熟悉又陌生的面孔。也就是说,在漫长的人生里,在你浑然不觉中,它悄悄地和你一起成长。它永远和你同龄—但同时,它有5岁孩子的天真,也有99岁老人的睿智。

  《童话里的世界》读后感(二):读童话,可以让你比周围的一切更温暖

  #读童话,可以让你比周围的一切更温暖# 歌德说:“每一种艺术的最高任务,即在于通过幻觉,达到产生一种更高的真实的假象。”说的就是一切艺术形式,于诗,如此,于蓝蓝这本《童话中的世界》更是如此。就像蓝蓝在序言中说的,“优秀的童话和所有杰出的诗歌一样,它能够培养人的想象力和敏感”。童话不止是写给孩子们的幻想故事。经过阅读书中的童话,感觉自己从日常琐碎的工作之中抽离了出来,活在一个既有现实问题,但又有happy ending的故事里。就像安徒生形容一个孩子听完童话后的感受一样,“她会终生记住这件事的。我可以向您保证,她的决心不会像那些没有经历过这则童话的人那样容易变得冷酷无情。”这也是给我和我的闺蜜上班之后最直观的感受,在阅读了这样的文学作品之后,决心活得细腻、积极与向上,决心对野蛮和粗暴的生活不再忍受。这也算是一本情感交流的小书,分享故事是一个有趣的过程。

  《童话里的世界》读后感(三):唯有爱和信任才能使生命充满意义

  非常值得推荐的一本书,计划一年读一遍,读到老的童话书。

  世界上的爱有许许多多,但不是所有的爱都能给人带来幸福、快乐。有的爱会让人窒息—当它以占有和支配别人为目的;有的爱会让人产生仇恨—当它没有教会人奉献、宽容和等待。但是,能给人快乐和幸福的爱同时也会使人悲伤—当我们失去它的时候。这不是悲伤的爱,这是爱的悲伤,也是爱的幸福。

  虽然每一篇都是蓝蓝写的解读,但是每一篇都有不同的感受,读到第三篇时,已经能有与作者不同的感受迸发出来了。这本书在故事之外教会你每个人的思考方式都是不同的,你可以发挥你的想象去理解同一篇童话,这是一种思维方式的培养,在阅读这本书时自然而然形成的一种思考方式。不到两千字的童话里,重复了十二遍的一句话在作者看来是信徒们不断重复的祷告,推动着命运转了个弯。但在我看来,这是训练孩子提问的一种方式。对同一个回答,如何提出十几种不同的问题,在故事中让孩子学会发问。

  《童话里的世界》读后感(四):童话世界里的纯真与坚守

  童话世界里的纯真与坚守

  童话是善的文学,是美的文学,“是一个神秘的套盒,你几乎永远不知道下一次你再打开它时,你会有什么样熟悉又陌生的面孔。”但是,“她会终生记住这件事的。我可以向你保证,她的心绝不会像那些没有经历过这则童话的人那样容易变得冷酷无情。”一如当代著名女诗人、河南文学院专业作家蓝蓝(原名胡兰兰)所言,儿童走进童话的世界里,就像进入到一个梦幻的智慧花园。隽永的童话,不但适合任何年龄段的人,还会在浑然不觉中悄悄地和你一起成长——“它有5岁孩子的天真,也有99岁老人的睿智。”

  《童话里的世界》读后感(五):那些大名鼎鼎的人也曾写过童话

  这本书中选取了大量职位不同的写作者所写的童话,大名鼎鼎的哲学家、诗人、作家、艺术家,还有科学家、博物学家、戏剧大师、演员。当然也有像安徒生、格林兄弟、宫泽贤治这样伟大的童话作家。

  他们中有“机器人”一词的命名者,最早预言人类会掌握原子能的幻想家;有隐居森林多年、至今也不为更多人知的思想家;有哲学家和宗教史学家莱谢克•柯拉柯夫斯基;有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赫尔曼•黑塞,也有诸如莱辛、托尔斯泰、达•芬奇、高尔基、卡尔维诺、玛格丽特•尤瑟纳尔、王尔德、萨拉•基尔施、谢尔古年科夫等诗人、作家和画家。

  值得拿来读的,不光是因为对这些写作者所写的童话的好奇,更多的是诗人蓝蓝结合这些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其他更深刻、更富有哲学性质的著作的援引,形成对现代社会普遍关心问题的解读。就如蓝蓝选择的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一篇《沙皇和衬衫》的童话,在解读中,便有伯特兰•罗素的句子“一个容易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的人,他会认为,欲望的实现并没有带来幸福。他忘记了缺乏我们所需要的某些东西,正是幸福必不可少的一个条件。”

  这些文字都来自作者读到和学到的东西,几十年的积累让其有了丰富的联想,并在书中呈现。读童话也会获得启迪、收获知识,这是我觉得这本书最值得收藏的地方。

  《童话里的世界》读后感(六):童话里都是骗人的么?---读《童话里的世界》

  童话里都是骗人的么?---读《童话里的世界》

  看到这本中信出版集团出版的蓝蓝著的《童话里的世界》,白色的封面上左上角有一个站在类似热气球摸样里的人,然后就是书名,作者了。没有过多的渲染,也没有多余的色彩,就是这样简单直白的设计,让人印象深刻。也有了更多的想象的空间。

  虽然我们小的时候读过很多的童话,现在有时候小外甥女也会央求我跟她一起读绘本读童话,但是“童话”到底是如何定义的呢?我还特意去查了一下资料,“童话故事”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儿童文学的一种体裁,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编写适合于儿童欣赏的故事”。“童话故事”一词在《辞海》中的基本解释是“儿童文学的一种,经过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艺术形象,反映生活,增进儿童性格的成长”。

  长大后的我们当然知道童话是假的,圣诞老人也是不存在的,生活中没有王子,甚至连白马都不会有。但是我们还是需要童话。我也还是会在圣诞节袜子里塞上礼物。王子还是要站岗。白马还是不能歇。童话能让我们感知到善良,宽容,自信,忠厚,童话不是《圣经》,却也成了一种指引。童话是假的,历史是真的,但是都不是幸福公式,也不允许一劳永逸。

  蓝蓝著的这本《童话里的世界》选取了40个风格迥异却又有深意的童话故事,作者在序中写道“我花了十多年时间编选这些童话”可见作者对于本书苛责的态度。这是一本给孩子们编著的童话,但更是为孩子们讲故事的人——父母、老师、叔叔阿姨、外公外婆、爷爷奶奶们所编著的,因为安徒生曾说过:“每一个童话后面,都隐藏着一个成年读者。”

  另外再着重介绍一下本书的作者吧!作者:蓝蓝(1967—),当代抒情诗人。出版诗集《含笑终生》《内心生活》《睡梦睡梦》《从这里,到这里》《蓝蓝诗选》等多部;另有散文诗集《飘零的书页》、散文随笔集《夜有一张脸》、长篇童话《梦想城》《坦克上尉歪帽子》《大树快跑》三部和短篇童话集《魔镜》等。作品被译为英、法、俄、西班牙、德、日、韩、希腊、弗拉芒、葡萄牙、罗马尼亚、克罗地亚等十余种语言在国际杂志发表。

  《童话里的世界》读后感(七):“藏”在童话中的秘密

  记得小时候,童话书是陪伴我成长的唯一书籍,我只是会随着故事里的快乐、悲伤而变化而已,很少思考着童话中深刻的含义。随着长大,童话书也只留在了小时候,《童话里的世界》出现有勾起了人们儿时的回忆,并重新让人认识了童话,那些“藏”在童话中的秘密。

  作者蓝蓝,当代抒情诗人,首位获得“‘诗歌与人’诗人奖”的女诗人。本书为我们展示了童话中的精髓,作者收集了中外童话共三十七篇,其中包括了名家的卡尔维诺,托尔斯泰等,又在每篇故事中插入图画,使得在读文章之后,面对图画又一次思考。童话看透了现实中人们的世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的贪婪、自私,面对爱、幸福、死亡等。

  本书与其他童话书不同,它不是以童话的故事为中心,而是以作者的角度、观点来参透童话的寓意,给人以画龙点睛的作用,带来了耳目一新的感觉,同时让人们看到了童话不仅仅是儿童的书籍,也是大人们的书。

  在童话中,很少涉及到死亡一词,而本书收集了两篇关于死亡的童话《活了100万次的猫》《长生不死之地》,无论在哪篇文章中,作者在表述观点时,都在告诉我们要勇敢地面对死亡,爱与死亡共同存在。人都会生老病死,大多的时候,大家都不愿意面对“死”,而死亡是大自然的规律而已,如活了100万次的猫,最终还是要死亡而已;死神追上了可怜的年轻人,死亡也随之降临。

  同时,童话中也透着无尽的爱,如《我爱你》《我会把你治好的》等,作者在这些童话中向人们展示着友情、爱情,那些人世间美好的情感。而《宙斯与绵羊》《山羊》的故事中,又暗示着人们的两面性,有善良也有自私和邪恶。

  《童话里的世界》像一面人类的镜子,仔细地照一照,照出真正的自己,改正不足的自己,又要寻找着未来的自己!

  《童话里的世界》读后感(八):埋下一粒种子,待它花香满枝丫

  时隔二十多年,再度走入童话的世界,有所怀念,也有所期待。正如作者所说:“童话是一个神秘的套盒,你几乎永远不知道下一次你再打开它时,它会有什么样熟悉又陌生的面孔。”

  我们一直都认为童话是写给孩子们看的,很早很早就与动画片、童话故事划分了界限。然而孩童的纯真、简单的快乐仿佛并没有年龄的界限。无论我们走了多久的路,跨过多少坎坷,请相信,我们依然会被那最纯粹的与生俱来的孩童感情所感染。孩子们因那些故事情节而真诚的表达情感,成人们为故事中重合的人生经历而由衷感叹。

  几乎每个人的童年都有童话的陪伴,这些童话或来自父母、或来自老师、或来自书本。也许在你我的记忆中,当年听故事时的所思所想早已模糊了。可当再次触及童话的衣襟袖角,心底那片柔和清澈的开心,便会和着感动越发的荡漾开来。荡漾着,荡漾着,拂去了这二十多年的风尘仆仆,涤净了周身这让人疲惫的压力,一泉滋润,一涓清凉,一缕飘然。

  只身投入这收录了来自各国的经典童话故事中,奇思妙想让人兴奋不已,至真至纯的情感让人涕泪连连,虫鸟花草让人心和神缓。这般简单易读的文字,让人不知不觉融入跳跃的文字里,领悟着世间恒久的哲思。没有了真实世界复杂的线索交错,我们更容易看到深层的寓意。也许正是这单纯的哲理成就了童话美妙独特的价值。

  上至国王下至贫民,小可沙粒大可整片土地,跨越生死穿越时空。在这一段段童话中讲述着爱的真谛、快乐的意义、生命的价值、最本质的规律。真可谓是童话世界的集粹!

  是孩子们用稚嫩的行动时刻提醒着大人不要丢掉简单的快乐,是孩子们教会我们再忙也不要忽略身边重要的亲人。可爱的小精灵们,我们一起来走进童话世界吧!

  床头一盏淡暖的台灯旁,一双儿女伸展着躺在两个大人中间,四口人咿咿呀呀讲述着童话世界的传奇故事。愿与孩子一起埋下一颗美好的种子于心底,待它经历风雨霜露后,依旧蔓蔓花香满枝丫。

  《童话里的世界》读后感(九):童话并不是骗人的

  我们平日里时常调侃道“童话里都是骗人的”,因为童话已被固化为有着“王子和公主幸福快乐地在一起”等大团圆结局的简单儿童故事。这实为对童话的认知误区。童话并非只是写给儿童的,与其他体裁的文学作品一样,优秀的童话作品无论在人生的任何时候再读,都会产生很多新感受。尤其是一些有着深刻隐喻与象征意味的童话作品,童年时可能单纯以看故事的心态来读,而当人生阅历不断丰富之后再读,就会品味出作者于表面意义下的弦外之音,发掘一个与童年记忆中不一样的童话世界。

  当代诗人蓝蓝在他编选的这本《童话里的世界》中,精心挑选世界知名作家及中国本土作家有特色的作品,引导读者走进一个个缤纷多彩的童话世界。这些作品情节迥异、构思不同,但它们的共性在于,通过童话这种文学样式表达人类永恒的主题。

  在这些作品中,爱、死亡、诚实等具有普世价值的主题通过不同的故事婉婉道来,不管处于什么年龄段的人来阅读这些童话,都会有所收获。无论是雅诺什笔下的小熊与小老虎,还是洽佩克笔下有着感情温度的信,都传达着有爱的世界之温暖;无论是佐野洋子笔下活了一百万次的猫,还是卡尔维诺笔下的长生不死之地,都会帮助儿童学会懂得和接受死亡,使成年读者更深地理解死亡;无论是波兰民间故事中的豌豆翁,还是卡尔维诺笔下的黑羊,都传达出谎言的可笑与可怕。这些需要用一生去学习的事情,早就被拥有大智慧的作家融于有趣的故事中,用他们天马行空的想象,观照这个现实世界。

  蓝蓝在每篇童话前都附上详细深刻的导读,一方面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些童话作品,但另一方面,已被他的导读设置好的主题容易干扰读者的阅读思路,形成先入为主的观念,不利于文学作品的多义性多样化解读。蓝蓝有个别导读的文章有些过度解构文本本身,成年读者来读时作为一种观点的参考自然不错,但如果引导儿童来读童话,不要轻易向他们灌输观点意识,不破坏儿童本真的思维,回归初心,方为可贵。

  如果厌倦了“王子和公主幸福快乐地在一起”,翻开这本童话集,你会看到一个个不一样的奇妙童话世界。它们所传达的主题源于现实世界,故事则是源于作家们奇谲的想象。这些童话里的虚拟世界是现实世界的某种写照,它们无比真实地存在着。

  《童话里的世界》读后感(十):童话犹在,岁月不老

  顾城在他的寓言童话《土拨鼠》中写道:“土里有土。”这篇寥寥数语的童话诗同样被收录到同为诗人的蓝蓝编著的集子《童话里的世界》中。如若顺着土拨鼠的逻辑,追问童话是什么,大抵可以得到这样的答案:童话里有童话,是想象,是发现,是生命原本应该有的模样。

  写童话的人多有颗柔软的心,而读童话的人则多有纯真的灵魂。从创作到分享,童话并不是仅仅写给孩子的,而是给所有人的礼物。相比跌宕而复杂的故事,童话显得质朴而直白,最纯粹的道理,用简单的情节包装,当一层一层剥开装饰纸后,最终看到一颗最真的童心。这份真诚,承载着想象力的翅膀,让人不禁一读再读,就像想贪婪抓住梦的孩子。

  好的童话需要良人来发现,蓝蓝作为一个诗人,有着训练有素的审美感觉与良好的理解分析实力。而其选编加点评的这本《童话里的世界》同样显露出了她作为诗人的眼光,不求脍炙人口,但求避开庸俗,挖掘小众经典,再加以个性化解读。而正是这些充满个人色彩的“不必读”,由于作品之前没有受到过分关注,仍保留了更接近原本的模样,阅读体验更为纯粹舒适。在《童话的世界》中,读者足够自由,可以直接阅读童话文本,也可以回过头来,与编者蓝蓝交流读后心得,毕竟,在充满诗意的童话面前,我们是极容易与诗人产生良久的共鸣的。

  小时候,孩子总是央求父母一遍遍把故事重读,就像蓝蓝所言,用这样的娇嗔,通过童话,验证父母对自己的爱。而当长大以后,我们亦以不完全相同的方式,一遍遍重读童话,感受这世界上硕果仅存的温暖。一个好的童话故事不会老,也听不厌,每一遍自知或不自知的重温,仍会被轻易打动。无论故事以怎样的面貌出现,故事的内涵仍亘古不变。在阅读书中捷克作家恰佩克的《邮差的故事》时,看到邮局中的精灵,不倦寻找没有地址求婚信上年轻情侣的邮差老柯,忽然想起了去年看过的李宗熹导演的话剧《邮差》,虽然加上了台湾的时代变迁作为背景,粗糙的有情人玛莎与弗兰克也被本土化成了淑芳与淑芬,在军营中,邮差林和平一遍遍呼唤着他们的名字,就像另一个时空的老柯,藉由童话的灵魂,他们在平时时空得以相逢,唤醒一脉相承的记忆与感受。而当读到佐野洋子的《活了100万次的猫》,则很容易想起近期热播日剧《伪装夫妇》的开头,女主给孩子们,读了同样的故事。无论是遥远的童话,还是反映现实的时装剧,其精神的内核却异曲同工:没有情感地活再漫长的岁月,不如轰烈爱短暂一生。随着我们的成长,我们同样把自己对于这个世界的理解与积淀叠加在童话故事上,于是童话与我们一同成长了,变得厚重而丰富。随着岁月的流逝,每一次重读,仍能体会到不一样的惊喜。

  在蓝蓝选编的这些童话故事里,我好像沉入了一个美丽的童话世界,在如梦似幻的迷人文字里,去体悟爱、体悟生死。那些美好的故事,经得起我们眼含热泪一读再读,而那个童话里的世界,则值得用不泯的童心去郑重呵护。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