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山里盖座小屋吧读后感精选
《去山里盖座小屋吧》是一本由[日]中村好文著作,南海出版公司出版的双封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5.00元,页数:11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去山里盖座小屋吧》读后感(一):也是另一种境界
围城,城里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进来,大城市的老百姓喜欢农家乐,老家现在流行城镇化建设,说不上好坏,更多的是生活的抉择和适应。热热闹闹的向前,却能安安静静的待着,也是一个境界。
《去山里盖座小屋吧》读后感(二):自己的小屋
想起之前看的一本书,如果自制一个面包机。亲自去矿洞采矿。非常困难。自给自足的小屋也是一样。
如何养成一间自给自足的小屋。在看得到大海的地方建造一座小屋,从早到晚眺望大海。这是作者的梦想,而他确实用自己的双手,在远离城市的山间实现了,寻找到了自己的一片安宁之所。那我们,又该在哪里找到这样一个地方呢?
《去山里盖座小屋吧》读后感(三):番外篇——由碧池想到的
最先吸引我的是书里这幅插图——暂且取名为“大叔泡碧池”可好?
《去山里盖座小屋吧》读后感(四):遇到这样的男人, 你也会想在山里盖座小屋
他是建筑师&家具设计师,从业以来,已设计过上百栋住宅及各式各样的家具。著名作家村上春树力邀他为自己设计住宅。
他是作家,文笔轻妙洒脱,幽默风趣,已出版《意中的建筑》、《走进建筑师的家》、《住宅巡礼》等多部著作,畅销日本。
他是大学教授,在日本大学生产工学部教授居住空间设计课程。
他是生活家&美食家,每天和事务所的人一起用早餐,和同事抽签决定早餐的“工作任务”,有时担任采购,有时担任烹饪。
他是旅行家,环游世界各地,所以他的设计事务所就叫Lemming house,旅鼠之家。
《去山里盖座小屋吧》读后感(五):能源自给自足的小屋生活
如今,煤炭和石油等地下资源逐渐枯竭、全球温室效应加剧、臭氧层破坏等坏境问题开始成为大众关注的话题。今后建筑的课题应该是走建造环保型住宅的道路。
身为住宅建筑师,中村好文亲身实践了简朴的能源自给自足的小屋生活,摒弃了电线、电话线、水管、煤气管等,完全依靠大自然的馈赠,使用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屋顶收集雨水净化,手压式水泵汲水供水、使用木炭烹饪,这样自给自足的生活虽然不方便,但是却唤醒了潜藏在人们身上的生活智慧,也提高了动手能力。作者说本来打算到小屋是惬意地度假,却不知何时变成了“劳动者”和“创意研究员”。但可以感受到他很享受这个过程,“在小屋里用自己的方式实现并享受吃和睡这种最基本的生活行为,自有其妙趣”。
在后记中,作者提到“如果今天停电怎么办?明天停水停气怎么办?”我想起几年前看过的一档节目,大概是说外国的某一些家庭,为了预防着战争或者是意外灾害发生,时刻做着准备,自身的健康状况,逃生演练,还有食物的储存准备,会定期更新食物,检查储存状况,当时的我没有理解这种行为,现在想想是有一定的道理。
因为这本书,去了解了一下风力发电,风力水泵,太阳能发电的原理,这些环保型的能源真的是非常棒,可惜目前还不能大力普及发展到真正的需要之地。希望我们的国家在环保方面可以做的越来越好,当然环保的意识很重要,如果每个人都可以从自身做起就好了!
《去山里盖座小屋吧》读后感(六):去山里盖座小屋吧
就像作者文章结尾说的一样,这本书实际上是作者对于不连接线路与管道的住宅实验的报告,里面对于生活的描述不多,但是对于如何搭建生活装置提供了思路。
全书一个主旨就是住宅能源自给自足,这对于已经适应了水电气网提供的便利的现代人来说是难以想象和适应的,但是作者说的这句话我超喜欢“不方便和不自由会唤醒潜藏在人们身上的生活智慧,说不定能成为激发创造与巧思的动力。”
《去山里盖座小屋吧》读后感(七):借山而居实用工具书
现阶段希望借山而居的田园派文艺青年实在是越来越多了,各种关于隐居生活的书籍和文章也是层出不穷,对于那些看完之后一声叹息的说一句:“这样的生活真好,可是我该怎么才能做到呢?”的读者,南海出版社秉承着让大家不被一句“你行你上”问倒的态度,为我们出版了中村先生的这本书建造山顶小屋实用工具书:《去山里盖座小屋吧》。突然间想起了那个很老的笑话,显然这本书比《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更应该归到工具书一类来卖吧。
这是我阅读过的第二本中村好文先生的书,第一本为《走进建筑师的家》。就如对前者的读后评论一样,由于优秀的建筑师的身份,中村先生喜欢将建筑进行手绘,当我们看到了一幅幅满是标注的平面草图,显然会让我们大呼过瘾。这些草图基本都可以被当做施工图来看待了,对于我这种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的人来说,中村先生身为设计师的出图工作都帮我们做了,如果再做个结构图找个施工队,就可以干活了…
当然,让大家看完这本书就去按图索骥的造房子仅仅是玩笑之言,中村先生这个山间小屋修建历经数年,我们从文中读到了更多的是作者整个建造小屋的心路历程。本文从开始有这个念头写起,从选址写到了主体结构的改造,再到配套设施的完善,以及室内装修的设计,文章最后,为我们记录了一次作者与友人两家在这个小屋的休闲时光,着实羡煞读者。所以本文也让大家了解了,创造一个自给自足的生活空间的艰辛。显然这样抛开俗世烦恼,完全贴近自然的生活状态让我们向往。而真正通过实践把这些实现的人们,却少之又少。中村先生在书中,只是平实的为我们记叙着他一步步的建造历程,但从收集屋顶滴落的雨水、通过太阳能电池发电等方面,我们看到了中村先生的智慧以及丰富的经验。所以本书其实又像一本造房心得感悟,同我们分享他的收获。
“我要一所大房子,有很多很多的房间,我们晚上不睡觉,白天在床上思考,小狗在屋里奔跑,度过完美的一天。”这是孙燕姿的一首歌,写的是我们最向往的一天生活,显然中村先生在本文的最后,为我们描述了这样的生活状态。“香草在小屋周围蓬勃生长,农田里放养的土豆和南瓜大丰收;使用沉甸甸的陶炉和炭火,亲手制作散发着烟熏味的火腿;用柴火烧水,眺望着远处的八岳山,轻松地泡个澡…”这是作者的梦想,而他确实用自己的双手,在远离这样的相对于喧噪的城市,找到了自己的一片宁静之所。那我们,又应该从哪里找到这样的地方?
《去山里盖座小屋吧》读后感(八):个人评分:70.本以为这本书会比较详细地介绍如何建设这所房子,但实际只是把成品介绍了一下。但不可否认这所房子水电完全自供自给想法还是相当不错的。
书评: 又是一个围城式的案例。现代城市人向往农村生活,农村的人又拼命往城市走,寻求发展。
本以为这本书会比较详细地介绍如何建设这所房子,但实际只是把成品介绍了一下。但不可否认这所房子水电完全自供自给想法还是相当不错的。
本书结构: 从若干方面讲述这座房子
这本书讲了什么: 1 1990年就有了创意,但一直没有去实现
2看上了一所被荒废的拓荒者的房子,便租了下来,没有破坏原有结构
3根据实际需求设计了具体的施工方案,水电通通靠大自然
4架设发电洪水设备
5各种屋内自制的小装置
6厨房的介绍
7房子虽然不大,但可以轻松住下九个人
8小屋外的农作
9厨房的移动案板。卫生间的镜子。这章有凑字数的嫌疑
10在小屋和朋友一起制作腌火腿。
11介绍澡堂兼书房。
读这本书的动机: 对内容感兴趣
读这本书的目的:
作者: [日]中村好文
书中的感兴趣点:
这本书的阅读方式: 1-2小时通读
对我的影响:
评分: 70
相关书籍:
《去山里盖座小屋吧》读后感(九):在乎山水之间也
《去山里盖座小屋吧》是一个非常有吸引了的名字,再配上精致而简约的性冷淡风格的书面,哪里有不买不读不喜欢的理由。日本建筑师中村好文先生在本书中将自己花费数年精心建造小屋的成功有条不紊地记录了出来。为我们呈现了一座别样的,充满了人情味的“桃花源”。
中村好文先生是正宗的建筑系专家,不仅多次获得多个建筑类大奖,而且笔耕不辍,出版过多本建筑类著作。由于兼具专业性和生活气息的文风,中村先生的作品深受读者的喜爱与好评。本书是中村好文先生继《走进建筑师的家》《住宅巡礼》《意中的建筑》之后的又一力作。在本书中,按照建造小屋的顺序,先由久埋在心中的想法引出,再由机缘巧合碰到合心之地开始,从设计到动手建造,一步一步,详细的记录下来了自己的心路历程。
在《去山里盖座小屋吧》这本书中,除了详实朴素的语言之外,还配有精美的设计图和事物图片,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小屋的设计样式与理念,实用的设计和环保的概念,让这座山中小屋即充满了温暖的人气,也有着先进的居住理念,这是让我深受感动的部分之一。
除此之外,中村好文先生的山中小屋,给予了我们这些奔忙在都市生活中,不断被多方向袭来的重担所打压的人们,一点点透气的影子与希望。我们身边的很多人,难道不都在一边奔忙在高节奏的生活中,却一边想要寻找到一点点能够摆脱现在,过上能够停下来,享受一下自然醒,享受一下慢节奏的脚步,享受一下偶尔放空自己,可以任性地消耗掉时间的感觉。
一座如此美好的山中小屋,让我们大脑中的这些梦想有了成为可能的契机。现在人在人群中奔忙着,总是希望能够找到一种家的感觉。这种幸福的感觉并不是奢华的装修,空旷的砖墙能够带给我们,正是《去山里盖座小屋吧》书中的这种设计理念,这种居住哲学,才能够带给我们家庭所能带来的温暖与轻松。所以,我想这也是中村好文先生醉心于自己的建筑设计与记录的事业的原因吧。
与之相对比的是,在现在繁多的社交平台上,有很多人因为室内设计的实践而广受好评,这是因为,在现在的社会中,如何生活得更加舒适和健康是我们越来越追求的生活方式。不管有意还是无意,我们每个人也都在让自己的生活越来越舒适和幸福的道路上不断尝试着。那么阅读中村好文先生的著作便能够帮助我们,建构出更好的居住和设计理念,更好地帮助我们,让我们有能力有想法,将自己的小家庭设计、装饰得越来越舒适,让我们的心,也越来越在自己的物质小家和精神家园中越来越舒适地生活着。
《去山里盖座小屋吧》读后感(十):学习这爱生活、懂生活的态度
学习这爱生活、懂生活的态度——读《去山里盖座小屋吧》
文/凡悦颜
前些天在朋友圈看到一句话,大意是说过去那个年代,什么东西坏了都会想要修;现在这个时代,什么坏了都想着换。简简单单一句话,足以窥见如今社会上大多数人的生活理念,然而静心思之,我们也不难发现,物质文明飞速发展的今天,人类的幸福感和创意反而有些落后了。
《去山里盖座小屋吧》(南海出版公司)是中村好文的另一部作品,表面是中村好文先生的个人实验报告,实则传达给读者的正是日渐缺少的那种爱生活、懂生活的态度。建筑系毕业的他,可以游刃有余地将设计与享受生活有机的结合,正如他之前的《走进建筑师的家》,传达给人们的也是这种格调加生活的理念。日本人注重生活品质,尤其是住宅,被他们看作是真正的生活容器,是比工作更重要的,不像我们,无心整理住宅时却美其名曰,越乱越有家的感觉。
每个人可能都有过一个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梦,犹记得读着那样的诗句、想象那样的场景时,欢呼雀跃的心情,作者这本书就带我们切实体验“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点”的意境,一并去实现“空中楼阁”这个梦,全书分十一章内容讲述打造山间小屋的全过程,步骤详尽、具体、实用;语言简洁、形象、幽默;插图一目了然,简简单单一个设计却透着无尽的智慧,总体来说可操作性很强,虽然现实中真正去盖这样一座小屋的几率不大,但写这样一本书更大的意义是让人们明白,发挥生活智慧,怀揣创意精神,就没什么太难办的事。
先前读《自在力》与《打造日式爱的小窝》时,曾与书友探讨过日本人的生活态度,他们写的这类书,看似简单,实则透着智慧,他们总结出来的东西往往非常系统、完整。《去山里盖座小屋吧》一书也是如此,整个过程,从风力和太阳能发电到集水储水系统,从卧室、厨房到浴室书房的打造都非常详尽,这是一个完整的自给自足体系,在这个机械设施和家用电器过度发展的时代,作者也在一点一滴的实践中让读者认识到全球化问题,节约能源可以从身边小事做起,例如移动式台灯,简单一个轨道就可以实现一灯的多空间利用。除此之外,在打造小屋的过程中,读者更能体会他们发现问题、正视问题、解决问题的积极态度。我们在居家生活中也会遇见这样那样的问题,收纳空间不足,厨房台面施展不开等等,要知道,真正懂生活的人不应该简单的以买这买那收尾,而是恰到好处地发挥想象力,唤醒早已沉睡的创造力,去寻求替代或解决的办法,那是一件既美妙又很有成就感的事。
住宅的价值不在于面积,而在于有多少能给人带来舒适的感受;生活的价值不在于物质,而在于有多少能给人带来精神上的满足。如果你带着诚意去生活,就必然会有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