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切尔诺贝利的悲鸣》读后感1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切尔诺贝利的悲鸣》读后感100字

2021-05-03 02:00:33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切尔诺贝利的悲鸣》读后感100字

  《切尔诺贝利的悲鸣》是一本由S. A. 阿列克谢耶维奇著作,花城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2,页数:28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切尔诺贝利的悲鸣》读后感(一):辐射,无形的恶魔

  在回学校的飞机上一口气读完,感觉整个人都压抑得不行,有一回做梦梦到书里描写的不长毛的猫,没有气味的花,还有树林里形同鬼魅的人。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病毒可以消毒杀死,可以隔离;火灾可以扑灭,地震后可以重建,但辐射你看不见,但它却无处不在,就像无形的恶魔,摧毁了多少人?而它的余波到现在都还在。

  《切尔诺贝利的悲鸣》读后感(二):切尔诺贝利的悲鸣

  向伟大的俄罗斯文学传统致敬。阿列克谢耶维奇的文字让我相信文字的力量是可以推进社会的变革,即使这个进程非常缓慢。看过她的书大多数记录1937-1970年代事件,而写书并出版翻译成中文版已经是2015年,而等我这种读者知晓已经是2017。平凡的人平凡的故事不平凡的经历。一定要珍惜当下的生活,抱怨时想想书中那些主人公悲惨经历,上天对自己不薄。#17/2017

  《切尔诺贝利的悲鸣》读后感(三):悲者的国度

  合上此书,怀着忐忑的心情,因为每一篇的采访看的都是那么的沉重。那个时候核电站爆炸的时候,没人意识到这次事件让世界悲哀。当每读一段,前苏联解体后每个国家对于切尔诺贝利人的另类眼光,仿佛让我置身那个时空,亲身经历一般,心中难掩伤痛。如今世界虽然和平,但表象难以掩饰暗潮涌动,只希望人们可以用心与人交往,因为厄运有可能发生在我们的身上,当别人用别样的目光看着我们时,大概心中一定十分难受。

  《切尔诺贝利的悲鸣》读后感(四):无

  还好吧。当闲书看,了解历史上最大的核灾难之一。苏联式的统治,人民的痛楚,核灾难的警钟,给我这个生活在后世的人难以磨灭的印象。科学给予了我们,也胁迫着我们,然而科学仍是希望,切尔诺贝利人民的无知,也是导致此次灾难的重要原因,只有科学不断进步,人类才能与核能和平相处。

  切尔诺贝利一个在人类地图上消失,而永远不会在人类记忆磨灭的版块。祝福切尔诺贝利人民,祝福人类,祝福地球。

  《切尔诺贝利的悲鸣》读后感(五):只要你看过了,就忘不掉了

  这本书,我拖了好长一段时间才看完,因为每次读都觉得好压抑。那些深爱着丈夫的妻子,即使全世界都将他们的丈夫视为怪物,她们仍然不离不弃,等待生命燃尽最后一点火光。

  本来他们可以活得更长一些,本来孩子们不用遭受那么多的痛苦,但是封锁的消息,残酷的决定,将那么多无辜的人拉向泥沼,每次想到这里,都觉得如鲠在喉。

  这本书,一旦你读过了,就忘不掉了,它会让你对生与死,爱,平凡的生活,有无穷无尽的思考。

  《切尔诺贝利的悲鸣》读后感(六):珍惜、感恩

  生活在当下,经常会听到不同的抱怨,抱怨社会的不公,抱怨国家的不好。那是因为我们没能看到更广的世界,没有了解更多的历史。总有人以为美国,欧洲是美好的世界,就像曾经也羡慕苏联老大哥的共产一样。这本书客观的再现了切尔诺贝利事件发生后的应对与处理,政府为了稳定政治隐瞒事实、民众对事态严重性无知,本次事件应对处理可以说是失败的。书中我们可以看到人性,可以看到政治,可以看到民生。看完之后,心情很复杂,感恩我们活在和平的当下

  《切尔诺贝利的悲鸣》读后感(七):历史翻过许多页

  《切尔诺贝利的悲鸣》,这里的文字是跳跃式的,短句仓促,长句痛切。藉着这些人的口,述说切尔诺贝利、白俄罗斯、苏联、塔吉克斯坦……一连串的历史,历史是连续的,只要有足够的话语拼凑。

  我跟mojito感叹,”至少他们还可以诉说,还可以写,我们的TJ explosion可能从此不再提起。“

  quot;历史会翻过这一页的。”

  “我们的历史就跟生理卫生课一样,已然翻过了许多页……”

  ……

  《切尔诺贝利的悲鸣》读后感(八):技术的悲剧

  切尔诺贝利的悲剧是技术统治时代一件引人深思的事,至于是否可以避免,我持悲观态度。

  人类现在被两种技术所统治,自然科学技术和社会管理技术。切尔诺贝利事故的发生如果说是自然科学技术的疏忽,那么后续处理程序,社会管理技术无疑充当了一切悲剧的幕后黑手。

  毕竟苏联靠这套体制打败了纳粹德国,个人不过是体制的一个原子,人类的感情?感人却苍白无力令人麻木,世界上太多的悲剧,这个世界有变好一点点吗?

  《切尔诺贝利的悲鸣》读后感(九):关于那场世纪灾难的写照

  这本书买了有几年了,一直跟着我搬东搬西,老早之前读了十几页就一直放着积灰了。今年重拾,并最终读完。我对历史很感兴趣,对那场世纪灾难也听说过很多,可当那些描述被超剂量辐射伤害的人们如何一步一步走入死亡,这样的文字出现在我的眼前时,触目惊心。我是偏视觉型,文字会带给我画面,以至后来大热的美剧《切尔诺贝利》我都不敢看。生命既渺小又伟大,读完此书我有些沉重,再回头网上翻看切尔诺贝利现状的照片,些许凄凉。历史教会我们的,认真过好每一天。

  《切尔诺贝利的悲鸣》读后感(十):献给英雄

  这个高纬度的国家 这个英雄主义到让我感动的国家

  就算那是共产主义指导下一些不可控的因素推动的献身,可我脑海里都是那些年轻人冒着辐射,吃着萨拉米香肠,用一瓶伏特加抵抗辐射的场景。对啊,他们年轻,他们有些人的人生或许毁于一旦,可就像其中一位清理工所说“再给我一次机会,我也会这么做”,或许这就是这个国家经历解体,经济危机,政治革命都不能摧毁它的原因吧。

  尽管这不是作者想表达的全部,也偏离这本书的初衷,可这才是最让我感动的部分。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