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只要不忘了回家的路的读后感大全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只要不忘了回家的路的读后感大全

2021-05-03 04:36:09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只要不忘了回家的路的读后感大全

  《只要不忘了回家的路》是一本由小鹏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80,页数:32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只要不忘了回家的路》读后感(一):只要不忘了回家的路

  从《背包十年》,到《我们为什么旅行》,再到《只要不忘了回家的路》。见证了小鹏一路的旅程,其实也是我们自己的旅程。没有华丽的语言,有的只是旅途中难忘的故事,难忘的人。旅行让我们成长,让我们更加珍惜生命,珍惜所爱的人。旅行没有终点,但是旅程总是有终点的,只要不忘了回家的路。

  《只要不忘了回家的路》读后感(二):只要不忘了回家的路

  身边很多人嘴边都挂着那句“好想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啊。“可又有几个人真的去兑现了自己的这句话呢,我们因为环境的束缚,因为内心的胆怯,最后那场旅行变得遥不可及。小鹏为了心中一个信仰,为了一种崇拜,去重走古巴革命者格瓦拉的《摩托日记》之路,我也希望自己能像小鹏一样,走自己喜欢的路,找到属于自己心中的乌托邦。旅行并未停止,但梦想却有了更新更长远的变化。

  《只要不忘了回家的路》读后感(三):旅行的意义

  小鹏是个职业的旅行作家,他亲近的文笔让人倍感舒服。

  旅行为了什么,为什么有这么多人喜欢旅行,因为旅行是一种治愈的行为。

  背上背包,小鹏走了十年。

  在他的书里,你可以去到你没有去过的地方,看看那里的风景;最重要的,是你可以跟着小鹏,探索一下人生的秘密,体会到一些可能你从来想不到的意义。

  然而,旅行不能只是为了风景,为了更多的人生经验,也不能忘记的家在哪里,毕竟家是你唯一不变的港湾。

  跟着小鹏走吧,带你领略不一样的风景!

  《只要不忘了回家的路》读后感(四):旅行的意义

  小鹏是个职业的旅行作家,他亲近的文笔让人倍感舒服。

  旅行为了什么,为什么有这么多人喜欢旅行,因为旅行是一种治愈的行为。

  背上背包,小鹏走了十年。

  在他的书里,你可以去到你没有去过的地方,看看那里的风景;最重要的,是你可以跟着小鹏,探索一下人生的秘密,体会到一些可能你从来想不到的意义。

  然而,旅行不能只是为了风景,为了更多的人生经验,也不能忘记的家在哪里,毕竟家是你唯一不变的港湾。

  跟着小鹏走吧,带你领略不一样的风景!

  《只要不忘了回家的路》读后感(五):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之地,我很幸运,找到了它,希望你们也能找到

  这是他最后一次长途旅行,为了心中一个信仰、为了一种崇拜,去重走古巴革命者格瓦拉的《摩托日记》之路。

  格瓦拉的这条路走完,找到了人生的信仰所在;小鹏的这条路走完,找到了回家的意义所在。

  我能看出,这本书是一个已过而立之年的旅行者对自己十二年职业旅行的总结和回顾,也是一种告别,因为过去的梦想已实现,新梦想逐渐发芽长成,个人的成长也即将进入人生另一新阶段。

  旅行并未停止,但梦想却有了更新更长远的变化。小鹏作为职业旅行者开拓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同时也告诉世人,成功并非只有一种可能,尽管他一定会低调地认为自己现在的状态也不是成功,但对于一个能够把兴趣、梦想和职业结合的很好的人来说,他做到了。

  小鹏沿着格瓦拉的摩托日记之路,一路充满了历史性的巧合,无论是在瓦尔帕莱索阴差阳错地被市长接见,上了当地的报纸新闻;还是到后来见到了与格瓦拉当年并肩作战的老战友,听他回忆格瓦拉当年种种事迹;这都好似冥冥之中,开启了一扇通往他们之间心灵的大门。

  书中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之地,我很幸运,找到了它,希望你们也能找到。”

  他的人生虽不可复制,但读完这本书,对于一个精神上有些追求的人来说,或许有一些正能量的作用。

  《只要不忘了回家的路》读后感(六):追寻平静?梦想?家?

  12年末还是13年初才认识的小鹏,那是因为那本书《背包十年》。当时为了去西藏,把基本上自己能找到的有关旅行的书都看了,像《不去会死》、《迟到的间隔年》、《文化苦旅》、《旅行的艺术》、《走吧,张小砚》等等等,包括小鹏的另外两本《我把欧洲塞进背包》《莲花之上》,那时羡慕那样的人生,羡慕那样的生活,觉得那才是青春,那才有意义,后来出去玩了一个多月,也明白,那样的生活不能一辈子过,只能在朝九晚五的正常生活里偶尔体会一次,也知道在路上那是一种状态,需要自己去寻找,可是内心的平静,对于我们二十多岁的是否该过早的追寻?仍然是一个问号。

  我也喜欢旅行,喜欢看花花世界,看它的美,看它的惆。有时低落,想想世界这么美好,我还没看呢,抬起头,努力奋斗,好让自己能有能力看这个世界,那似乎是一个动力,也激励着我锻炼身体,为了能尽可能的踏遍地球的每一个角落。

  小鹏的这本书,表面上记录着他追寻《摩托日记》里格瓦拉的脚步,实际上却是追寻内心平静的过程。每个人似乎都想要追寻内心的平静,也许对他那个年纪应该,可有时候我会想,对于我是否该如此?可是,回头一想,没几年也要步入三十,难道那是三十岁之后才要追寻的?我不知道。

  回家?什么时候能够理解?什么时候才能够感悟?

  梦想?别人总是告诉你要有梦想,可是却不知道该如何有梦想;别人总是说要做自己喜欢的做的事,可是却不知道自己喜欢的是什么事;别人总是说要坚持,可是连走哪里都不知道,谈何坚持。生活告诉你,要自己摸索,你才能体会别人说的,不急,是你所能安慰自己的。

  《只要不忘了回家的路》读后感(七):每一次远行都是为了回家

  每一次远行都是为了回家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每一次远行,我们都被家所牵扯着,如同风筝,飞的再高再远最后还是会回到线轴的那一方。

  从23岁到35岁,背包客小鹏12年的行走,在各个大陆上留下了诸多足迹。旅行到底是为了什么呢?旅行的意义到底什么呢?我想这大概是需要在行走中寻找答案。

  35岁,踏上南美大陆,重走格瓦拉的《摩托日记》之路。一开始并不顺利,44小时的飞机之旅,然后的36小时不是在领事馆便是在去领事馆的路上。极为重要的秘鲁签证迟迟无法办下来。秘鲁大使馆人员倒是亲切和蔼,可惜的是中国同胞冷漠而不肯帮忙。如同歌剧《小丑出场》,人生嘛总有不如意的时候。柳暗花明又一村,希望总是悄然来临,本来放弃《摩托日记》之路的小鹏,终于在好友帮助下,拿到了签证,才终于踏上了计划中的旅程。

  旅途中总是有着各种意外,也能巧遇各种美好,无论是美景或是美好的事情。亲临球场的,虽然被警告拿在手中的东西可能都有失去的危险,但依然不影响观看赛事的疯狂与激动。如与市长合影,却上了报纸,与格瓦拉曾经的经历意外重合。这场旅行追逐着梦想与自由,追寻着旅行的终极状态,追逐着内心的平静。当一场旅行,不再是为了某个漂亮的风景,不再是为了仅仅走过,不再是为了跟风的我就是想出去走走。这场旅行被赋予了另外的意义,这是一场文化的盛宴,对世界不同文化与内涵的了解,让思想世界更为广阔,更多元,有更多选择;这是一场精神的盛宴,心灵的洗礼,内心的平静,丢掉对自己的愤怒,丢掉生活中颓废,重拾梦想;在旅行中重拾对生活的激情,世界那么广阔,那么多的可能,那么多的变化与选择,为什么却甘于堕落,甘于平凡,还不曾冒险便让让自己输在起点。

  最重要的是回家,人年轻的时候就要去流浪,只要不忘了回家的路,而一次远行都是在回家的路上。

  《只要不忘了回家的路》读后感(八):再不旅行就老了

  最近几年,在欧美和日本背包旅行的浪潮影响下,中国的旅游家也越来越多,相关的作品也就如过江之鲫,再加上一些专业作家的游记,像是毕淑敏的《藏在这世间的美好》等,以及诸多的旅游指导类书籍,比如大名鼎鼎的LONELY PLANET系列,旅游类书籍开始从小众走向大众。

  然而山不在高,有仙则灵。书籍虽多,但良莠不齐。除了专业作家的游记外,很多作品文笔都比较差,更像是一本个人的旅行流水账,与文学作品相去甚远。本书的作者是小鹏,一个曾经的专职旅游家,出版过两本游记《背包十年》和《我们为什么旅行》。小鹏可以算是中国较早一批的背包客了,20几岁已经环游了世界,完成了人生的一大理想,着实令人羡慕。但是他的前两本书写的却比较一般,尤其是第一本《背包十年》,文笔一般,思路也比较混乱。经过两本书的历练,写作水平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虽然还无法和作家相比,但俨然已经是一部文学作品了。

  本书中,作者先从自己的南美之行开始讲起,一路旅行下去,重走格瓦拉当年之路。单反、手机、信用卡,基本就是作者的全部装备。就是这些简单的装备支持着作者的环游世界之旅,无论是欧洲、北美还是东南亚,都留下作者的足迹,无不令人感叹年轻真好。

  古人云,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本书最大的意义就是这种旅行的精神与勇气吧。在他的上一本书中,就阐述过“我们为什么旅行”。其实旅行更多的时候完全没有什么目的,不是为了开拓眼界,也不是为了放松心情。就是想要去旅行罢了。就像那个登山家对登山目的的回答,“因为山在那。”

  旅行就是这样一种态度。在年轻之时,说走就走。可以没有多少钱,可以不会几门外语,甚至连要去哪都不知道。这就是旅行,想到就去做,毕竟有些事情,年轻时不去做,以后就更不会了。

  《只要不忘了回家的路》读后感(九):毕业生

  以毕业生为题,是因为在我看这本书时,围绕我的都是毕业二字。这两个字儿代表的含义不仅仅是离开学校,更多的毕业大学生的迷茫与挫败。

  小时候不知道梦想和方向是何物,因为什么都不知道,所以活得很开心。上初中时,懵懂的我们知道人生要有目标,那个时候我们最大的目标就是考上一个好的高中。上高中时,老师和父母告诉我们,只要考上大学,就什么都有了。高中的我,想要的很多,想象着自己将来会有一份多么让人羡慕的事业,金钱就是随手拈来,想什么有什么,可以尽情买买买,也可以随时随地环游世界。这是一份幻想,我知道。但是那时候的我坚信,只要上完大学,只要努力,一切都会成为现实。

  可是当我大学毕业后,一切都不是我心里想的这般美好,实习工资少得可怜,连吃饭都成问题。而我一直坚持的原因只是因为没有方向,不敢轻易放弃一份工作。现实告诉我,什么金钱,什么旅行,一个月挣两三千都是多么不易的事儿。每次看着远方的美景,也只能默默地叹息。没办法实现梦,我想要的生活,我现在连一丁点儿都没有实现。

  尽管如此,我身边还有没有找到工作的小伙伴正处于水深火热中。我的一个舍友,在我大一时因为想跟我学打乒乓球,所以一直叫我师傅。她是一个想做的很多,但行动很少的人。在毕业之际,每天都在感叹现在无解的生活,问自己活着的目的是什么,总觉得自己干什么都不行,但又对任何事望而却步,没有真正的迈出脚步去行动。每天最多的就是无限的人生感叹,没有勇气去做任何决定。我想不仅仅是她,大多数处于毕业期的人都是这个状态吧。

  我也曾有过这段时期,只是较早进入实习,现在已经慢慢开始接受现实,接受工作。是小鹏的书让我的心能在路上,给我平淡、无力的工作生活抹上一些理想的色彩。人活着还是需要一些念想。

  《只要不忘了回家的路》读后感(十):寻觅内心的自我之旅

  关于美洲大陆,首先出现在我脑海里的是巴拿马运河和亚马逊丛林,这是从地理上来说,从历史上来说,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玛雅文明,为此我还特意买了本名叫《玛雅文明》的书来看。虽然从许多书或电视节目里了解了不少关于美洲大陆的知识,但是更系统、完整地知道了关于美洲大陆的人文地理状况,则是从《只要不忘了回家的路》这本书里获得的。

  《只要不忘了回家的路》的作者小鹏是位职业旅行者,有十多年的旅行经验,出版了包括这本《只要不忘了回家的路》共计五本的旅行书籍,把他旅行十几年来所看、所思、所想用文字表达出来,给将要旅行的人提供自己的经验和见识,让不能去旅行的人从书上领略一番世界各地的风土人情。

  这本《只要不忘了回家的路》是作者追寻他的偶像前古巴领导人格拉瓦所著的《摩托日记》里的路线所做的美洲之旅,虽然旅途中麻烦不断,状况频出,作者凭着自己内心的信念还是完成了这次寻找格拉瓦的旅行。作者在文中明确表示,虽然明面上这次美洲之旅是重走格拉瓦的摩托之旅,但更加是作者寻觅内心的自我、如何获得内心平静的过程。我对书中美洲各国的风土人情、历史地理知识都很好奇,但更多思考的是作者在旅途中的一些关于旅行、读书和自我认识等等的自我反思。

  作者在书中说他这次旅行真是把读书和行路都做到极致,陆地行程超过一万公里,而阅读文字也超百万,因此他想到了读书与行路孰轻孰重的问题。作者认为:“读书与行路就象助推我们前进的两枚火箭推进器,第一级目标是认识世界,第二级目标是认识自己。”通过此次旅行,作者体会出了:“自我认知程度越高的人,内心也越发平静,不过对任何人来说,自我认知永远处于一种未完成的状态,是一个不断深化和完善的过程,因为世界在变,人也在变,唯有变化才是永恒。因而读书永无止境,行路也永无止境。”由此可见,古人用“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来形容开拓人们的眼界和增强对世界的认知程度是非常有道理的。

  在本书最后,作者根据自己的亲身体会和感悟,给了年轻人一个忠告:“我终于明白,旅行的终极状态不再是沸腾,而是平静,不再是远行,而是回家。人应该趁着年轻去流浪,只要不忘了回家的路。”有梦想的朋友,坚定地努力去完成自己的梦想,只要你信心足够,耐心足够,你的梦想就会实现,《只要不忘了回家的路》的作者已经用自身的行动给出了答案。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