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揭諦 揭諦 婆羅揭諦》观后感精选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揭諦 揭諦 婆羅揭諦》观后感精选

2021-05-05 03:38:37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揭諦 揭諦 婆羅揭諦》观后感精选

  《揭諦 揭諦 婆羅揭諦》是一部由林权泽执导,全茂松 / 姜受延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揭諦 揭諦 婆羅揭諦》观后感(一):《去吧,去吧,到彼岸去吧》

  《揭谛揭谛,婆罗揭谛》 林权泽 1989年 这部电影跟金基德的《春夏秋冬又一春》异曲同工,金基德讲的是“轮回”,这部电影讲的是“了悟”。 揭谛揭谛,婆罗揭谛,这句话来自《心经》,意思是:去吧,去吧,到彼岸去吧,走过所有的路到彼岸,彼岸是光明的世界。 这部电影是双主角,两个尼姑,一个持戒度己,但是她心中有自我,有欲望,在佛门的苦修中也无法真正的看破红尘; 一个持爱度人,心中有他人,有摈弃不掉的世俗肉体,所以在经过沉沦之后也终究无法解脱。 这部电影拥有很深刻的佛教教义,佛陀教导的是:无我无他,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诸行无常,诸漏皆苦,诸法无我。 我也一直在想老师傅那个问题,达摩为什么没有胡子?我觉得胡子是“相”,你看到的“相”没有并非它真的没有,你说他有,他就有,你说他没有,他就没有,一切都取决于你的执念。 虽然佛教教义并没那么难懂,但是真正做到知行合一,无我无他是很难的,即使剃度莲台下了,也并非就能成为真正的和尚,要做到心不动,幡不动,可是要着实的苦修。

  《揭諦 揭諦 婆羅揭諦》观后感(二):度一切苦厄

  世人之所以苦,皆因有太多执念,荣辱得失,感情牵绊,苦其一生去追逐虚幻,到头来大多如镜中花,水中月,一场空。

  影片中的顺女和锦宋,她们以各自的方式修行向佛。顺女为情所困,遁入空门,但怎奈尘缘未了,六根未静,不得已重入红尘,并再结三段尘缘,皆不得善终,只叹世事无常。佛劝人向善,让众生摆脱苦难,苦海无边,回头是岸,众生皆具佛性,皆可成佛,她爱世人来度世人。 但后得知初恋老师原对她情真意切,她放声痛哭,缘生缘灭,兜兜转转,意在局中,她终不能做到五蕴皆空,又何来度一切苦厄。

  与之相反,锦宋寺内静修,面对青灯古佛,恪守清规戒律,去除一切杂念,舍弃身外之物,不越雷池半步,不为世俗所动,物我两忘,但是她也始终不能悟道,后离寺居山洞三年, 但亦徒劳无功,与顺女不同,她守清规来度己,一无所贪,一无所恋,但怎奈她从未阅过世间繁华,不谙俗世,又如何参透诸法,大彻大悟。佛曰: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她执念于“为何达摩没有胡子”,不能自拔,未悟诸法空相,空中无色,无色声香味触法。

  她们皆还在苦海沉浮,遥望彼岸。

  《揭諦 揭諦 婆羅揭諦》观后感(三):物?人?女人?

  沿着路一直走的人,未必就能走到去处。那些任由生性的人,却又只能漫无尽头的走在路上。

  那些说杀佛的人,不过是杀掉内心的自己。

  没有看过经历过人生种种,没有看过人世繁华的人,苦修,是否真的能指一条明路?我之前有个在香格里拉支教的朋友告诉我,喇嘛们告诉她,要得到过了,才能说放。如果你没吃过蛋糕,你会知道蛋糕的味道,会知道自己不喜欢蛋糕吗?你还没有试过就要放弃,这样真的可以吗?

  那些在世俗里翻腾,顺由自己欲望的人,又是否能明白繁华世事,尽在虚幻?欲望在那里,一直都在,你怎么面对它,直视它,而又不顺从它?你不是欲望的载体,你是欲望本身。

  里面反复的说“为什么达摩没有胡子”,我是真的没有看到胡子,不是我的眼睛没看到,是我的心没看到。我都没看到达摩。只有一张纸,纸上画着画。你真的相信你眼睛看到的吗?你在的世界是真的吗?这个世界的真实到底是什么?

  顺女的童年,那个放高利贷的母亲,承受这母亲所有债务的顺女,那段不算爱情的经历。很多东西,在一开始就写好了。唯有相信有种更强大的力量在外面推动着。虽然这样说,不过也是对人心统合在一起的称呼。

  顺女的人生痛苦吗?还是痛苦的其实是她的心?

  至于锦宋,面对诱惑的不为所动,到底是虔诚还是自私?那个反复挑衅她的男学生,一直视而不见。是她活在自由中,还是被内心禁锢了方向?世俗的走访,打坐的修行,洞中的3年都没有让她明白更多。一个人,总是有限的,只要你还禁锢着你自己。

  锦宋的人生自由吗?有心还能自由吗?

  那些本我,无我的道理,那些说了三千八百遍的人们。

  看完的时候瞬间想起海子来——

  永远是这样

  风后面是风

  天空上面是天空

  道路前面还是道路

  《揭諦 揭諦 婆羅揭諦》观后感(四):是不是就是有这么一些人

  看完《上升》了,那天刚收到货的时候马上打开DVD放,80年代制作,片头重叠的佛像和紧密的音乐给人一种宗教森严感,今天看到大概三分之一的时候,发现尼姑不好当啊,而且我估计看了这片子的开头部分会让很多人打消出家的念头,想起了十五岁时在人性丛林中走入了绝境时发现也许唯有出家是一条解脱大道,后来因缘之下找到了一个尼师,她只和我说出家很苦,也许她一眼就看出了我是个不能吃苦的人吧,所以没有收我,直到现在,偶尔还是想过出家的念头不过我也不知道我符不符合条件。在最前面,锦宋就问顺女,是和父母有矛盾才来到这里的吗?不是。是心爱的人抛弃了你?我要见云裳师傅。很明显顺女是一个太有棱角的人。在这部片子里,饰演顺女的姜受延脸上完全看不到后来影视剧里的的暴戾之气,是一副很祥和很清纯的面孔。

  顺女的感情经历看上去很丰富,其实很苍白,最开始的那位云游僧人和她说,我有我的路要走,你有你的路要走,后来的大学老师,她一直以为他不喜欢她,直到多年以后已被命运考验得满是风尘时却发现了这位大学老师写了一本专门为她而写的诗集,里面满是灵魂最深处的真情意切,在她读完的那个晚上,她发疯一样的往外跑了出去,如果当初不是因为他,她也许就不会出家了吧。再倒回到她出家以后遇到的一系列的男性,全都身份卑微流俗,而在当时她是个大学生,这无疑很委屈,但她还是用爱在包容这个对她尽管有点无情的世界,直到她最后一任丈夫死于过度纵欲。

  锦宋虽然是个资质平凡的尼姑,但志在一心求道,她在修道的过程中也经受过种种的考验,但这都让她成长成熟,顺女相反,她一直努力的想要上升,可是命运总推着她堕落,是不是就是有这么一些人,她们的命运,走来走去走到哪里都走不通呢?在云裳师傅圆寂之后,寺庙里的人都唾弃她,认为她是个不洁净的人,她始终找不到师傅要她找的答案,到底是灵魂在庙里,躯壳在尘世,还是躯壳在庙里,灵魂在尘世,她说她实在无法把这一体两面合二为一,最后精神状态都有点散乱了,我觉得姜受延把这种充满了困惑的状态充分把握得很好,演的很到位,她给人的状态始终是游离的,浮荡的,迷茫的。虽然锦宋在洞中三年也没有找到画中的达摩为什么没有胡子的答案,但她一直知道自己要干什么,她的状态比较稳固。

  你是要当锦宋还是顺女?

  《揭諦 揭諦 婆羅揭諦》观后感(五):解脱的不能与命运的荒诞

  在我看来,好电影有三种,一种是故事内容的精彩深刻,一种是表现手法的精妙绝伦,还有一种就是前二者兼有的顶级神作。而《揭谛揭谛》属于第一种。

  这是一部以佛教为题材的电影,但格局不小,不仅仅是局限于寺庙的生活,而是随着主要人物的命运扩展到尘世的各个角落,触及到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

  虽然以佛教为题材,但电影中几乎无一人得到真正的解脱,似乎只有开篇不久,顺女所跟随云游的老和尚一人,是真正的开悟之人,他举手投足,一言一行,都无比宁静,祥和。而其他的角色,女主顺女,女二锦宋,开头的高中教师,爱上顺女的男人,甚至是寺庙的老主持,不是在寻求解脱的道路上挣扎浮沉,就是心怀某些放不下的执念。这些角色的命运充满无奈,甚至是些许荒诞。

  女二锦宋律己持戒,斩断一切俗世的尘缘,然而她的修行却似乎没有多大进步。一直纠缠锦宋的那个男学生投身政治运动,以自己想要的方式追求理想的平等与自由,却变得无家可归,东躲西逃。开头的高中教师一直沉浸在丧妻的悲伤中,为了不连累女主辞职离去,却一直对女主念念不忘。那个在山里想要自杀,被女主救下,并爱上女主的男人,本来重获了新生,与女主开始了幸福的生活,却死于矿难。寺庙的老主持同样是未能解脱之人,她为了寺庙的安宁赶女主下山,叫女主戴上帽子“不给寺庙丢人”,到了弥留之际却一直挂念女主,等待女主回来才溘然长逝。应该说老主持也是有所成就的修行人,但她并未彻底开悟,而是心怀善念又有所执着。她也深知自己未能证悟,所以让弟子们不要浪费力气去找自己骨灰中的舍利子。最后女主在骨灰中没有找到舍利也证明了这一点。

  至于女主,她的寻求解脱之路更是曲折艰难,她的命运更是充满无奈与荒诞。一开始她因为家庭的矛盾和感情的失落打算在深山中潜心修行,迫于压力无奈下山后,她又决心以自己的肉身供养她遇到的迷途的男人,以自己的爱普度众生。然而命运的嘲弄她无力招架,她所爱之人都死于非命,无奈的她才又再次回到了深山中。

  虽然女主的修行没有获得解脱,但她的人生态度却不无启示。人生路上的每一次转折,她都坦然接受。被迫下山后,她改变想法,在尘世中修行,以己度人。辗转于三段感情,爱人相继死去,她也不抱怨,只是在不断接受现实之后,再次返回深山。

  用她自己的话说:“我从来没有逃避。”

  究竟怎样的修行能获得解脱,电影并没有给出答案。或许,红尘俗世还是要去经历才能够看破的,像女主那样不逃避才是修行的正道。

  纵然人物的命运充满了悲剧色彩,但电影的结尾仍然给人希望。片尾女主走在人群拥挤的闹市,脸上浮现出耐人寻味的笑容,或是开悟,或是释然,为这绝不完美,但值得经历的人生和生命。正如密勒日巴尊者所说:“不要期望证悟,但一辈子都要修行。”

  《揭諦 揭諦 婆羅揭諦》观后感(六):为什么达摩没有胡子

  从小李顺女的生活里就只有母亲。父亲是云游和尚。他们见过一面,但没有相认。这使她生活在宗教的影子里。高中时期,顺女暗恋上了因丧妻而抑郁的男老师,他们有过一次纯情的旅行,回来后却倍受中伤。顺女带着伤感的回忆出家,在一次偶然中好心救下欲轻生的男子,由此被纠缠,乃至不得不还俗。她带着渡人的心理,顺从命运的安排,平静地经历了三名男子。却都以对方死亡而告终。

  在第二个丈夫死亡后,顺女偶然看到高中时暗恋过的老师写的诗,字里行间透露出对她出家的惋惜,以及无尽的怀恋。顺女看似平静的心被打破,嚎啕大哭。

  直到顺女失魂落魄地回到出家时的寺庙,见云裳师傅最后一面时,还是没有弄明白:自己的灵魂究竟是属于世俗还是宗教?该如何让世俗的身体和修佛的灵魂契合(合二为一)?

  另一个貌美尼姑锦宋——应该说小师傅锦宋,虔诚而清心寡欲,修行却始终没有进步。云裳师傅指着墙上一幅达摩的水墨肖像画问她:为什么达摩没有胡子?她苦心钻研,带着这个问题四处云游。但终没有顿悟。

  锦宋的虔诚几近极端,由她的言语可见一斑:“如果你看见佛,就杀了他。看到信徒,也把他给杀了。只有挣脱与世俗的一切关联,才有可能得到期望的自由。也只有这样,才能得到想要的自由。”

  她又可算是极聪明的。片子中有一处,锦宋和另一小师傅赶路。小师傅累得走不动了,锦宋大张声势地从附近农家偷了一只鸡,惹来农妇的追赶。刚才说累的小师傅顿时健步如飞。

  云裳师傅死后,顺女说:我会把师傅的骨头分成一千份,修一千座塔,让其拯救世人。

  锦宋叱顺女是疯子,无不鄙夷地说:对于那些不知道真理的人,漆黑的人生路是茫然而痛苦的。

  其实锦宋的内心,未尝不是茫然。

  影片由此噶然而止。画面外两个女人的命运令人唏嘘。

  顺女和锦宋潜心向佛的心是一样的。但一个选择渡人,另一个选择渡己。一个回归世俗,用对世俗的爱来修佛,另一个割裂与世俗间的联系,欲彻底出世。她们都失败了,选择了两条完全不同的路,修来的竟是殊途同归的痛苦。真正的出路在哪里?片子没有给出答案,我亦想不明白。

  这部片子的漏洞很多,比如云裳师太临终前对顺女的惦记,——作为一个四大皆空的僧人,能够看开生死,可以给人指点迷津,还有何不能看开?

  若说要通过这部片子,得到宗教上的启发,当然是隔靴搔痒。然而得到的一些感触,兴许还是有的。用宗教术语形容我的感触,该是“觉察”吧。

  禅宗讲究的是悟。悟又可分小悟、大悟、大彻大悟。唯有小悟是每个人都有的。就自己而言,越是小悟不断,越是无法获得大悟,更不说大彻大悟了。小悟和大悟,就像小聪明无法长成大智慧一样。

  假如有一天自己要去修佛的话,会不会也有师傅对我说,请把大脑里那个不纯粹的佛杀死呐?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

【《揭諦 揭諦 婆羅揭諦》观】的相关文章